板材模板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021634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材模板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材模板系统,该板材模板系统包括多个模板元件, 所述模板元件包括在其下侧面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相连的架体。
背景技术
从文献EP 0 130 425 Al中已经知道这种类型的^反材才莫板系统。这 种系统包括模板面板,在它的下侧面设有C型架体,其可以在基本上垂 直排列的模板面板上钩住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当保持钩连接的时候模板 面板可以被转动到水平位置。为了避免架体相对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在 其纵向上的位移,C型架体的基部面设有一开口,固定元件可通过该开口 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固定连接。
现有的板材模板系统的缺陷在于安装在垂直支撑件的模板元件会容 易地在相应的作用力下从垂直支撑件上脱落,这会引起很大的事故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进一步改进这种上述的板材模板系统以便于减 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这个目的可以通过权利要求1的结构实现,并且尤其是垂直支撑件 的头部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模板元件架体的防抬起装置,垂直支撑件 的头部还包括防止架体在其纵向上相对于所述头部移动的附加固定元 件。
根据本发明设有的防抬起装置可以确保模板元件一旦与垂直支撑件 相连便可以基本上不会从垂直支撑件上脱离或者由于才莫板元件基本上向 上的方向或在架体纵向上的移动而产生无意识的位移。这个优点在组装 或者拆除阶段尤其突出,在向板材模板系统中加入混凝土之前或者之后,特定的情况下,直接向上或者在所述架体纵向方向上的分力能够在模板 元件的区域上与垂直支撑件一起进行作用,根据现有技术,所述的分力 能够导致模板元件有害的和常常危险的从垂直支撑件抬起,或者导致模 板元件相对于垂直支撑件的无意识的位移。
所述防抬起装置优选地被制成为第一钩形元件,它稳固地、但也可 选地为可释放地连接到垂直支撑件上,并在模板元件组装位置上啮合进 入第二钩形元件,第二钩形元件在各自模板元件的架体上形成。根据本
发明的防抬起装置因此可以被经济地并有效率地制成,另外,可以获得 可以只是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钩形元件之间的钩连而无需为此目的需要 另外使用零件或工具来实现所述防抬起装置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这对于 所述板材模板系统拆除也具有相应积极的效果。
所述模板元件的架体可以具有至少部分C型截面,其包括两个从基 部面延伸的翼,这两个翼中的一个被设计成为第二钩形元件。由于这个 第二翼总是随C型架体形式出现,所以这时无需任何经济花费就可在实 践中实现所述第二钩形元件。
所述被设计为第二钩形元件的架体的翼可以进一 步形成支撑表面, 其至少部分地用于将架体支撑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上,使得这个翼然后 包括双重功能,其还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经济性。
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包括固定元件,每一个固定元件啮合进入所述支 撑面的各自的凹进处,所述凹进处设置在所述支撑面的远离所述C型架 体的基部面的末端。如果所述第一钩形元件被形成在所述安装在垂直支 撑件头部的固定元件上,那么这将具有特殊的优点。这样的实施例将会 在


的模板中详细解释。
更优选地,所述架体选择性地在两个彼此偏移90°的方向上与所述 垂直支撑件彼此耦合连接。
例如,当用于将所述架体在纵向上相对于所述垂直支撑件固定的所 述凹进处没有根据本发明设置在所述基部面上而是设置在所述支撑面 上、并且在远离所述基部面的区域中时,则可能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安 装多个固定元件,橫_得架体能够在两个相对-波此偏移90。的方向上^C固定在所述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由此根据本发明板材模板系统的可变性通 过下面的方式而相对于公知的板材模板系统增大,即这种方式为使由此 以便于所述板材模板系统能够通过在将模板元件安装在垂直支撑头部上 的选择可能性而以各自理想的方式适用于个别的环境。
但是,根据本发明所述架体的 一个翼作为支撑面并作为第二钩形元 件与垂直支撑件相互作用,架体的另一个翼能够被制成用于多个栅格元 件的纵向元件的接触表面,在其上最终可设置盖板。可选地,但另一个 翼也可以被制成用于模板面板的接触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不像利用栅 格元件,根据本发明的架体和所述模板面板之间不再需要设置另外的元 件。
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所述架体优选地被制成作为开口截面的元件。但 是,可选地,也可以使用封闭的截面,在其中所述的凹进处同样地被设 置在各自支撑面的区域,其与所述垂直支撑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架体的支撑面在每一个所述架体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 区域分别有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凹进处。这些多个的凹进处使得将架体 在遍布纵向上的不同位置与垂直支撑件耦连成为可能,以便于可以顾及 不同的安装情况,但是同时在每一个选择的位置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所述 防抬起升装置。
在这个用于所述支撑面的至少两个凹进处和垂直支撑件头部的两个 固定元件的连接中相互之间的空间间隔是有用的,以便使得同时啮合两 个固定元件的每一个进入两个凹进处中每一个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 所述架体能够或者经过所述的同时啮合被安装在垂直支撑件上使得它与 其头部齐平而终止,或者进行一种安装使得所述架体在两侧突出于所述 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当设置相应数量的成对的凹进处时,所述架体可以 突出超过垂直支撑件头部不同的长度与个别的环境相配合。这些不同的 长度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成对凹进处被设定。
即使在所述架体一个或两个末端区域上所述支撑面中设有至少两个 凹进处,也可以仅经过两个凹进处中的一个将所述架体与所述垂直支撑 件头部的固定元件相连。这个连接的不同是当两个架体在纵向上彼此排成一线时特别地选择应该固定垂直支撑件的普通头部。
更优选地所述支撑面在它远离基部面的末端区域包括一向上延伸或 具有角度的凸缘,优选地平行于所述的基部面进行延伸,其设有一切割 部,特别为V型,该切割部与设置在支撑面上的凹进处对准,以便于所 述切割部和所述凹进处相互合并。由于所述切割部促进所述支撑面上设 置的凹进处和各自头部上的固定元件之间的正确定位,这样模板元件在 垂直支撑件上的组装便特别简单。特别地,设有所述凸缘的架体可以被 定位在垂直支撑件头部的上方,以便于凸缘中的所述切割部被直接地定 位在所述头部的各自的固定元件上方,由此可实施将架体放低到所述头
部上,在该位置所述头部的固定元件被"旋(threaded)"进凸缘的切割 部之内。通过所述板材模板系统随后围绕着平行于架体的纵轴延伸的枢 轴转动,所述固定元件以必要的方式经过设置在凸缘上的切割部被引进 入相应支撑面的凹进处。所述凸缘上的V型切割部特别促进将所述固定 元件导向至支撑面的凹进处,所述V型切割部的宽度随着与相应的支撑 面上的凹进处间距的增加而增长。
对于所述凸缘在架体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两 个、三个或者更多的各自切割部具有进一步优点,所述切割部每一个都 与相应支撑面中的凹进处对准。在这种情况下, 一相应的切割部可以为 了所述支撑面上的每个凹进处而被设置在所述凸缘上,以便于所述固定 元件引入到任何需要的支撑面凹进处是容易的。
所述支撑面的下侧面优选地在其装配位置从所述基部面开始倾斜向 上延伸,使得特别在所述支撑面的下侧面和所述基部面之间成小于90° 的角,并且优选地介于70。和80°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根据本 发明的模板元件的拆卸能够无困难地进行,因为模板元件绕平行于架体 延伸的轴的枢转脱离不受模板元件表面区域的向上移动所阻止。这在如 下解释的图5a-c中可以特别清楚地观察到。
所述垂直支撑件可以设有支撑头部,该头部包括与各自用于啮合进 入架体支撑面凹进处的固定元件成角的固定凸缘,垂直于各自垂直支撑 件的纵向而延伸的支撑平面。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支撑头部的固定元件形成在所述固定凸缘上。成角的固定凸缘的使用对于使用 一元件是有益 的,该元件用于支撑头部,所述支撑头部在所述未加工的板件型,并且 特定的区域,优选地角部区域,可以从支撑头部被向上弯曲作为固定凸 缘,以便于不必将分离的固定元件施用在所述支撑头部上。但是可选地, 也可能将所述支撑头部制成为铸件部分或者铸造部分亦或者由塑料制
成o
例如,每个支撑头部可以设有八个固定凸缘,它们相对于所述支撑 头部的支撑平面垂直延伸。
所述支撑平面优选地基本上被制成为方形或矩形并且在四个角落区 域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两个分别邻近的固定凸缘,所述固定凸缘都相对 于另一个垂直延伸。
如果同时包括第一钩形元件的固定元件仅在部分的固定凸缘上形 成,那是特别有益的。这意味着根据本发明的防抬起装置仅与一对模板 元件被实现为固定凸缘,它们的固定元件被制成为第一钩形元件。但如 果这种固定凸缘被用于在模板元件和垂直支撑件之间建立连接,其固定 元件不被制成为第一钩形元件,根据本发明的防抬起装置被直接地分配。 这在特定的施用中一定是明智的和有益的,例如,必要的时候被给出的 安装位置将模板元件放置在从上面与其相配合的垂直支撑件上,以便于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钩形元件将于所述第二钩形元件相撞。相反地, 这种位置从上面进行垂直通过所述第 一钩形元件的省略而变得可能。例 如,在特定的施用中进一 步必要的是在内部区域中特定的点直接拆除
(strip)板材模板以便于在这种方式下提供一进入的方法。在这种情况 下,所述被拆除的模板元件必须被直接地向上抬起,这对于在所述垂直 支撑件上第一钩形元件的提供不是必要的。
在这方面,为了保持稳定性而至少向特定支撑头部既提供具有第一 钩形元件的固定凸缘又提供不具有第 一钩形元件的固定凸缘是明智的, 因为这样可选择性地使用支撑头部,以便于实现防抬起装置或者实际中 刻意避免防抬起装置。在第 一方向延伸的支撑头部的固定凸缘包括具有 第 一钩形元件的固定元件,并且如果在垂直于所述第 一方向的第二方向
ii上延伸的相同支撑头部的固定凸缘包括无第 一钩形元件的固定元件,那 么这将是最优选的连接。
然后如果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模板元件与这种支撑头部相 连,则防抬起装置便被提供了。但是如果模板元件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延伸,则防抬起装置被故意地省略。
有益地,所述头部包括用于架体基部面的远离所述翼的后侧的接合 区域,所述接合区域的接合表面垂至于所述支撑平面延伸。架体与支撑 头部相连,所述固定元件或固定凸缘的区域被定位,在所述补足的支撑 表面的凹进处中的组装程序的末端,同时所述基部面的背面在所述的接 合区域被支撑或者从这些接合区域占据一个小空间。这些接合区域因此 防止了所述固定元件被移出所述的凹进处以1更于确保可靠的和定义的架 体固定在支撑头部上。
优选地设有共计八个接合区域,它们的接合表面相对于分别与它们 配套的固定凸缘成90°角延伸。这八个接合区域使得各自架体能够在四个 不同位置上被固定在所述支撑头部上,所述架体可以在四个位置水平面
上进行相对彼此偏移90°角的两种排列。因此,全面地四个不同的架体 可以同时被排列在支撑头部,每个单独架体的排列可以被单独地选择。
所述支撑头部的接合区域可以通过随后与所述支撑头部相连的独立 的接合元件而形成。但是优选地,四个接合区域由基本上通过所述支撑 头部的或者制成所述支撑头部的板型元件的区段形成,该区段被弯曲成 基本U型并从所述支撑平面向上延伸。两个进一步的接合区域每个都可 以通过一个向上弯曲到所述支撑平面外侧的接合凸缘而形成。在这种情 况下,可以完全避免^f吏用分离元件(separate elements)并且对于乂人一 个单独的板型元件而制造整个支撑头部而言是更加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所述支撑头部可以可释放地或者固定地被连接到 与它配套的垂直支撑件上。
有益地,所述支撑头部可以与优选地基本为方形的商业垂直支撑件 的头部板件相连,所述头部板件和所述支撑头部的尺寸可以近似地彼此 相同。在这个连接中,所述支撑头部可以被推到所述在平行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板材的方向上延伸的头部板材上。在组装位置上,所述支撑头 部的支撑平面的下侧面优选地直接位于所述垂直支撑件的头部^1材上, 以便于不需要元件将所述垂直支撑件延伸超过它的头部板材。在这个优 选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板材的上侧面和所述支撑头部的支 撑平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基本上与支撑头部使用的材料厚度是相应的。
当提供一可释放连接时,如已经提到的,所述支撑头部可以在平行 于它的支撑平面延伸的方向上被推到垂直支撑件上,并特别地通过固定 在所述支撑头部上的弹性元件被固定在那。这个弹性元件是所述支撑头 部的唯一不能由一块板型基部元件制成的元件。当由塑料制成时,所述 弹性元件也可以与所述支撑头部制成为一整体。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对于所有的支撑头部、垂直支撑件和/或所述架 体的末端区域都彼此相同的被制成。这使得任何需要的组合变化都成为 可能并且避免了根据本发明板材模板系统的单个组件的错误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板材模板系统的安装可以被适当的特别舒服地进行, 此时所述垂直支撑件和模板元件的架体可以在所述模板元件和垂直支撑
件具有一小于90°角的位置相对于另一个被钩起。在这个连接中对于所述
模板元件基本上平行于各自的垂直支撑件延伸或者对于各自的垂直支撑 件在这个钩连接的建立上是优选地。
在钩连接在一起后,所述模板元件可以进行绕轴旋转并保持钩连接 进入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模板元件和所述垂直支撑件具有一个近
似于90°的角,以便于所述才莫板元件在水平面上延伸最终可以被用于混凝 土天花板的制造。所述第一和第二钩形元件然后在这个位置上被相对于 另一个设置以便于并形成一个防抬起装置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模板元件例如可以包括间隔分离彼此平行延伸并彼此 间隔分离的纵向元件,它们^皮固定连接到至少一个垂直延伸的4黄向元件 上,所述纵向元件的上侧面形成用于盖板的接触表面,所述一个或多个 横向元件的上侧面与所述纵向元件的下侧面接触,并且一个或多个所述 横向元件的下侧面相接触形成所述类型的支撑面。在这种情况下,根本 发明的模板元件因此形成栅格元件,它们第一个被安装到所述垂直支撑件上,在其上所述盖板或者模板面板可以被施加到所述栅格元件上。
可选地,但也可能形成所述模板元件以便于盖板被直接地施用于上 述的架体上,特别在它的上侧面。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完成的模板面板 包括盖板并且架体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被安装在垂直支撑件。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的实施例将由权利要求进行解释。

本发明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作如下进行说明,其中
图1本发明的结构中使用的可连接到垂直支撑件的头部上的架体末
端截面的三维视图2根据图1可从上面倾斜地连接到架体上的垂直支撑件头部的三 维视图3 从上面倾斜地在第 一 固定位置连接到根据图2垂直支撑件头
部的根据图1的架体的三维浮见图4 根据图3从下面倾斜地实现第二固定位置的视图5a-c在每种情况下根据图1的架体与根据图2的头部相连中不同
方法步骤的侧视图6a-c根据图5a-c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旋转90。的视图7 垂直支撑件头部从下面倾斜地与四个架体相连的三维视图,
两个排成直线的架体垂直于另外两个架体;和
图8 根据图7其中所有四个架体彼此平行延伸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的架体2被制成为敞开的细长截面元件,其包括具有两个 从基部面4向外延伸的翼的C型截面,下翼被设计成支撑面6用于放置 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基部面4支撑的上翼用于加固对角支柱7,形成用 于纵向元件下侧面的支撑表面8,其中纵向元件例如垂直于此时形成横向 元件的架体2延伸,以便于所称的纵向元件与架体2 —起并且可选地与 其它横向元件一起形成栅格元件,盖板可以被施用在其上。可选择地,所述接触表面8也可以直接作为用于该盖板的接触表面使用。
在示出的架体2上,从横截面看,基部面4比所述接触表面8长, 接触表面又比支撑面6长。所述接触表面8的长度共计大约是所述支撑 面6的两倍,但所述基部面4的长度共计大约是所述接触表面8的两倍。
所述支撑面6的下侧面不是平行于接触表面8延伸,而是向所述接 触表面8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在这种方式下导致所述支撑面6的厚度 随着从所述基部面4的距离的增加而越来越小,由于面向所述接触表面8 的支撑面6的上侧面平行于所述接触表面8延伸,而不像它的下侧面。 这种设计的优点将会参照图5a-c进行解释。
一向上成角的凸缘10成型于支撑面6的远离所述基部面4末端,, 并平行于基部面4向所述基础表面8的方向延伸。代替所称的成角,在 所述支撑面6和所述凸缘10之间也可形成圓形的过渡,以便于例如基本 上在所述支撑面6和所述凸缘IO之间截面上形成四分之圓形。在本实施 例示出的凸缘10设置有两个V型切割部12, 14,它们在架体2的纵向上 彼此间隔分离,这些切割部12至18各自的宽度随着与接触表面的间距 的增大而减小。所述切割部12至14遍布所述凸缘10的全部高度并且在 它们低端区域结合进入所述支撑面6的凹进处20、 22。在这个过程中所 述凹进处20到22的宽度大约符合在其面向所述凹进处20到22的末端 区域的所述V型切割部12到14的宽度。所述凹进处20到22以小于支 撑面6 —半的长度延伸进入所述的支撑面6。
由于它们的U型设计,所述切割部12到14可以形成一 "扣故设备 (threading aid )",用于通过设置所述切割部12到14和凹进处20到22, 将固定元件引入所述凹进处20和22,这个扣紋设备在导向到固定元件后 当所述架体2被向上旋转90。进入其在图1中的位置时特别有效。这个 旋转运动由所述支撑面6下侧面的倾斜定位促动。
图1中仅示出架体2的一个末端区域。架体2的另一个末端区域, 没有示出,类似于示出的末端区域而被制成,以便于所述架体2在它的 两个末端区域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两个各自的切割部12到14和两个凹进 处20到22。
15图2以三维视图示出了可被连接到所述垂直支撑件(未示出)上的
头部。关于这一点,头部28由一钢板制成,其基本上为矩形并且被弯曲 以便于在它的中部区域形成区段30,其基本上被弯曲形成U型,向上延 伸超过所述头部28的整体宽度,并且其在上部区域的两侧具有一个各自 的向外突出的接合巻边31 。在这个过程中所述U型区段30将形成支撑平 面32的所述头部28的基部面在它们之间分割成等尺寸的两半。所述架 体2被安装在头部28上,由于所述架体2的支撑面6被完全地支撑在所 述头部28的支撑平面32上,这将在如下进行描述,因此所述支撑平面 32吸收从架体2传递到垂直支撑件上的垂直力。
垂直于U型区段30间隔分离,所述支撑平面32包括各自的耦合凸 缘34,其在相互远离的两个末端区域上以U型向下弯曲以便于用于垂直 支撑件的头部板件(未示出)的接收平面被定义在彼此面对平行于支撑 平面32延伸的耦合凸缘34之间。这种类型的头部板件可以在所述U型 区段30的纵向上被推进入所述耦合凸缘34中直到它将两个接合元件36 相接合,接合元件被整体制成U型区段并向下延伸,从这开始,进入所 述用于所述垂直支撑件头部板件的接收平面。这些接合元件36中仅有一 个可以在图1中被看见。
弹性元件被固定在由U型区段30围绕的中空空间内。所述弹性元件 38的末端面40弯曲在所述U型区I殳30的开口 42的区域内并位于U型区 段30末端面的区域中以便于所述弹性元件38可以被固定在头部28上。
到并进入所述接收平面,该接收平面用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板件并形成 于耦合凸缘34之间,以便于所述弹性元件38的所述部分可以扣入垂直 支撑件的或者垂直支撑件的顶板的末端面中空空间内头部板件,借以所 述头部28可以相对垂直支撑件而被固定在定义的位置之上。在这样的位 置上,两个接合元件36接合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的边缘。当所述头部从垂 直支撑件被拉出时,所述弹性元件在移动力下变形以便于一方面所述弹 性元件保证所述头部28相对于垂直支撑件的正确定位,但另一方面也允 许所述头部28从垂直支撑件上随后的脱离。所述支撑平面32的四个角区域每一个都垂直于支撑平面32向上弯 曲,以便于它们形成共计八个固定凸缘44-51,每一个或者垂直或者平行 于所述U型区段30的纵向方向延伸。两个相应的固定凸缘51、 44; 45、 46; 47、 48; 49、 50彼此垂直定位并彼此邻近,它们与所述支撑平面32 的各自角相关联。所述固定凸缘44到55的宽度大约是它们高度的两倍 多一点,所述固定凸缘44到55的角区域在每种情况下被斜切而远离所 述支撑平面32。在这个过程中所述固定凸缘44到51的每个垂直边缘52、 54; 56、 58; 60、 62; 64、 66形成各自固定元件,其在本发明的意图中 适于啮合进入到架体2的凹进处20到26中。在所述架体2经过固定凸 缘44到51的连接上,每一种情况下固定凸缘44到51的两个固定元件 52到66中的仅仅一个总是有效的。每个固定凸缘队对51、 44; 45、 46; 47、 48; 49、 50的两个固定元件52到66的设置使得选择性地在彼此偏 移90°的两个方向上将架体2连接到固定凸缘44到51上并平行于所述支 撑平面32延伸成为可能。
接合凸缘68、 70被向上弯曲到两半支撑平面32的每一个的外部, 接合凸缘68、 70的垂直于支撑平面32延伸的两个末端面边缘中的每一 个各自形成用于架体2的基部面4的后侧的接合表面72、 74、 76、 78。
四个进一步的接合表面80、 82、 84、 86通过所述U型区段30的区 域、特别的通过它的接合巻边31形成,垂直于支撑平面32延伸。这些 接合表面80到86每一个也适于同架体2的基部面4的后侧配合。
特别地,架体2能够被固定在下列的成对的相互各自相对设置的固 定元件52到66和接合表面72到86: 52、 80; 54、 72; 56、 74; 58、 82; 60、 84; 62、 76; 64、 78; 66、 86之间。
根据本发明,所有这些垂直于U型区段3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固定凸 缘46、 47、 50、 51每一个都在它们的固定元件58、 60、 66、 52上包括 第一钩形元件87,该第一钩形元件在每种情况下向着U型区段30延伸并 且,从上看出,形成一切口,其可以通过第二钩形元件或者通过架体2 的支撑面6被啮合在后面。剩余固定凸缘的其他固定元件54、 56、 62、 64没有第一钩形元件87。在这种方式下可以实现平行于U型区段30的纵向延伸并连接到所述头部28的架体2通过第一钩形元件87被稳固 以防从所述头部28抬起,然而平行于U型区段30的纵向延伸并连接到 所述头部28的架体2由于在所述固定元件54、 56、 62、 64上没有第一 钩形元件87而可以/人所述头部28向上垂直抬起。
图3和图4示出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板件88,其就此被推进头部 28的耦合凸缘34中直到所述头部板件88的边缘与所述头部28的接合元 件36相接合。根据图1各自的架体2被连接到所述头部28上,并且纵 向元件92被固定在它的接触表面8上并垂直于架体2延伸。根据图4, 盖板94被固定在所述纵向元件92的上侧而又纟皮连接到大块才莫板(bulk f ormwork ) 96上。
根据图3和图4,所述架体2被连接到所述头部28上以便于所述固 定元件52延伸进入切割部12和凹进处20 (图1 )中。同时,所述固定 元件58延伸进入切割部14和凹进处22 (图1)中。所述架体2的基部 面4在这个过程中在它的后侧被支撑在所述接合表面80和82上,以便 于最终这些接合表面80、 82与所述固定元件52、 58 —起有效地防止架 体2可能垂直于它的基部面4进行移动。所述固定元件52、 58和凹进处 20、 22之间的啮合同时保证了在架体2的纵向上相对于所述头部28不产 生移动。
可选地,所述架体2也可以在这一位置上,皮连^妄到头部28上,即该 位置在架体2的纵向上偏移并且在该位置上所述固定元件58啮合进入所 述切割部12或者相应地进入所述凹进处20内。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架体2不再延伸超过所述 头部28的整个支撑平面32。而是它仅延伸超过支撑平面32小于一半的 宽度以便于,例如,另 一个架体2还可以经过所述固定元件52 一皮连接到 所述头部28上,以便于两个架体在纵向上彼此排成直线延伸。
最后,所述架体2也可以经过它的切割部12、 14或者凹进处20、 22 像这样被连接到所述头部28上,即架体垂直于其如图3所示的排列而延 伸。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固定元件54将啮合进入凹进处20、 22中的一 个,所述架体的基部面4的后侧在接合凸缘68的接合表面72上被支撑。优选地,可以连接两个、三个或者四个架体2到所述头部28上,每 个架体2可以被固定在一对固定元件52到66和上述的接合表面72到86 之间。各自的架体2可以彼此平行或者垂直延伸。
图5a到c示出在架体2和所述头部28之间如何建立图3中示出的 连接。
首先,包括架体2和纵向元件92的所述模板元件98相对于垂直支 撑件90对准,使得所述纵向元件92或者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垂直支撑件 90或者,如图5a所示,略倾斜于这种排列而进行延伸。在这一排列中, 模板元件98可以被容易地提起并由装配工抬起以便于架体2最终定位在 垂直支撑件90头部的上面。从这个被抬起的位置开始,所述模板元件98 然后被对准,并被装配工放低以便于所述固定元件52、 58被引入到所述 凸缘IO的V型切割部12、 14。这种引入通过所述切割部12、 14的V型 是便利的。所述固定元件52、 58的第一钩形元件87仅在U型区^:30的 方向上突出以便于所述的引入不被阻止。在这种方式中,钩连接因此已 经在所述头部28和架体2之间建立,在其中,所述模板元件98的重量 可以将更大的部分通过支撑平面32被导向进入垂直支撑件90中以便于 进行装配的人员不必承受模板元件98的全部重量。
从根据图5a的钩连接开始,根据图5b的所述模板元件98现在按照 箭头的方向绕着平行于横向元件2纵轴延伸的旋转轴向上旋转,由V型 切割部12、 14导向的所述固定元件52、 58自动地在这个旋转移动中被 移动进入架体2的支撑面6的凹进处20、 22中。所述的旋转运动继续进 行直到达到根据图5c的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模板元件98和它的纵向 元件92在水平方向上垂直于所述垂直支撑件90进行延伸。从图5c中可 以更好的被图解,在这个完全安装的位置,所述接合表面80、 82有效地 阻止了架体2在箭头的方向上垂直于所述架体2的基部面4进行移动、 以致所述固定元件52、 58移出与凹进处20、 22的啮合。图5c中进一步 示出所述第一钩形元件87:帔所述旋转移动单独地移动进入一个位置,在 该位置上它们啮合在所述支撑面或者所述第二钩形元件6的无凹陷区域, 使得所述模板元件98不会被平行于所述基部面4向上垂直地抬起。仅当所述模板元件98按照图5b中箭头的反方向向下旋转时才可能从所述头 部28脱离。
如果,在模板元件98拆模板中,按照与图5a-c所描述的相反的秩 序进行,形成于所述支撑面5的下侧的斜面将有利地起作用,其包括了 与基部面4成大约75°的角。基于斜面,从图5c的位置开始,按照图 5b中箭头所示的反方向,可以将所述模板元件98旋转移开,而在模板元 件98的上侧面、位于其上的盖板和已经准备了的混凝土板层之间没有钳 位效应。所述倾斜也保证了所述模板元件98的全部部分在所述旋转移开 的过程中向下移动,使得无困难脱模成为可能。
图6a到c示出了当最终希望完全安装的模板元件98基于图3和5a 到c相对于所述头部28成90°角偏移延伸而没有防抬起装置时,可实现 相应的连接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所述固定元件64然后与所述切 割部12或者架体2的凹进处20相配合。根据图6a到6c进行描述的旋 转过程类似于图5a到c中描述的旋转过程,不同为才艮据图6c架体2的 基部面4的后侧最终被支撑在所述接合凸缘70的支撑表面78上,由此 以此避免了所述固定元件64移出凹进处20或者22。乂人图6c中可以进一 步看出所述固定元件64不包括任何第一钩形元件87,以便于所述模板元 件98可以平行于所述基部面4被垂直地向上抬起。
图7示出了连接到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上的整个四个架体100、 102、 104、 106。两个架体100、 102在所述末端面上彼此间隔分离并互 相排成直线设置,而两个架体104、 106彼此平行并垂直于架体100、 102 延伸。所有的架体100到106以根据图1中的与架体2有关的方式被制 成。如下的固定元件、凹进处和接合表面都与不同的架体100到106相 配合
架体100 架体102 架体104 架体106
固定元件56,凹进处20、接合表面74 固定元件62,凹进处20、接合表面76
固定元件52,凹进处20、 4妻合表面80 固定元件66,凹进处20、接合表面86
与架体IOO、 102相反,架体104、 106由于与各自具有第一钩形元件87的所述固定元件52、 66配合而被稳固以防抬起。
图8示出了所有架体100到106彼此平行延伸的装置,在每种情况 下两个架体100和106或者102和104各自在末端面彼此间隔分离并且 在纵向上互相排成直线而设置。在这个装置中,如下的固定元件、凹进 处和接合表面相配合
架体100:固定元件52,凹进处20、接合表面80
架体102:固定元件66,凹进处20、接合表面86
架体104:固定元件60,凹进处20、接合表面84
架体106:固定元件58,凹进处20、接合表面82
所述架体104、 106、 100、 102都由于与各自具有第一钩形元件87 的所述固定元件52、 58、 60、 66配合而被稳固以防抬起。
根据本发明,任何其他意欲在一个头部28上设置一到四个架体的装 置都可以被实现。在每一个经过两个外部凹进处20或22中的一个与头 部28相连的架体2中,相对于另一个以90°偏离的架体2的两个不同直 线排列可以完全独立于所有其他连接到所述头部28上的架体而被实现。
附图标记列表
2 架体 4 基部面
6 支撑面,第二钩形元件
7 对角(斜)支柱
8 4妻触表面 10 凸缘
12, 14 切割部(cut-out)
20, 22 凹进处 28 头部
30 U型区段
31 接合巻边32 支撑平面
34 耦合凸缘
36 接合元件
40 末端面
42 开口
44-51 固定凸缘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固定元件
68, 70 接合凸缘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接合表面
87 第一钩形元件
88 头部板件 90 垂直支撑件 92 纵向元件 94 盖板
96 大块模板
98 模板元件
100, 102, 104, 106 架体
2权利要求
1、一种板材模板系统,包括具有架体(2,100-106)的多个模板元件(98),所述架体通过下侧面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包括防抬起装置,所述防抬起装置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模板元件的架体(2,100-106);和所述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包括附加固定元件(52-66),所述附加固定元件防止架体(2,100-106)在纵向上相对于所述头部(28)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抬起 装置被制成为第一钩形元件(87),所述第一钩形元件在模板元件(98) 的安装位置啮合进入第二钩形元件(6),所述第二钩形元件在所述模板 元件(98)的架体(2, 100 - 106 )上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 100 - 106 )的截面被制成为至少局部C型,所述C型的两翼(6, 8)远 离基部面(4)而延伸,并且其中一个翼(6)被设计为第二钩形元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被设计为第 二钩形元件(6 )的所述翼至少部分地形成用于将所述架体(2, 100 - 106 ) 支撑在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上的支撑面(6)。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支 撑件(90)的头部(28)包括任何情况下啮合进入所述支撑面(6)的凹 进处(20, 22 )的固定元件(52 - 66 ),所述凹进处(20, 22 )被设置在 支撑面(6)的远离C型架体基部面(4)的末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 形元件(87 )在所述固定元件(52 - 56 )上形成。
7、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2, 100 - 106 )在彼此偏移90°的两个方向上选择性地与所述垂直支撑件(9G)相连。
8、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2, 100 - 106 )被制成敞开部件。
9、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2, 100 - 106 )的支撑面(6)在所述架体(2, 100 - 106 )的 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包括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各自 的凹进处(20, 22 )。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面(6 )的至少两个凹进处(20, 22 )和所述垂直支撑件(90 )的头部(28 ) 的两个固定元件(52 - 66 )彼此间隔分离,使得两个固定元件(52 - 66 ) 中每一个能够同时啮合进入各自的凹进处(20, 22 )。
11、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面(6)在其远离所述基部面(4)的末端区域包括向上延伸或 具有角度的凸缘(10),所述凸缘优选地平行于所述基部面(4)延伸, 所述凸缘设有特别为V型的切割部(12, 14),该切割部与设置在所述支 撑面(6)上的所述凹进处(20, 22 )对准,使得所述切割部(12, 14) 和所述凹进处(20, 22 )相互合并。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 (10)在架体(2, 100 - 106 )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中的每一个区 域具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根据权利要求ll的各自的切割部(12, 14), 每个所述切割部与所述支撑面(6)上相应的凹进处(20, 22 )对准。
13、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面(6)的下侧面在其安装位置从所述基部面(4)开始倾斜向 上延伸,以便于特别在所述支撑面(6)的下侧面和所述基部面(4)之 间的角度小于90°并且优选地介于70°和80°之间。
14、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垂直支撑件(90)设有支撑头部(28),该头部包括与各自用于 啮合进入架体(2, 100 - 106 )支撑面(6)凹进处(20, 22 )的固定元 件(52 - 56 )成角的固定凸缘(44 - 51 ),和垂直于各自垂直支撑件(90 )的纵向而延伸的支撑平面(32)。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 头部(28)设有八个固定凸缘(44-51),所述固定凸缘垂直于所述支 撑头部(28)的支撑平面(32)而延伸。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撑平面(32)基本上为方形或矩形,并且在四个角落区域中的每一 个区域包括两个分别邻近的固定凸缘(44-51),所述固定凸缘各自彼此 垂直延伸。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同时包括 第一钩形元件(87)的固定元件(58, 60, 66, 52)仅在部分固定凸缘 (46, 47, 50, 51 )上形成。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 向上延伸的固定凸缘U6, 47, 50, 51 )包括具有第一钩形元件(87) 的固定元件(58, 60, 66, 52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方 向上延伸的固定凸缘(44, 43, 48, 49 )包括没有第一钩形元件(87) 的固定元件(54, 56, 62, 64 )。
19、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28)包括用于所述架体(2, 100 - 106 )基部面(4)的远离 所述翼(6, 8)的后侧的接合区域,所述接合区域的接合表面(72 - 86 ) 垂至于所述支撑平面(32 )延伸。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共计 八个接合区域,它们的接合表面(72 - 86 )相对于分别与它们配套的固 定凸缘(44 - 50 )成90°角延伸。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四 个接合区域(80 - 86 )由所述支撑头部(28)的基本上弯曲为U型的区 段(30)形成。
22、 根据权利要求19到21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两 个各自的接合区域(72, 74, 76, 78 )由从所述支撑平面(32)向外弯 曲的一个相应的凸缘(68, 70 )形成。
23、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头部(28)与所述垂直支撑件(90)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连接。
24、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头部(28)可以与商业垂直支撑件(90)的优选基本上为方形的头部板件(88)相连接。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头部(28)可以在沿着平行于所述垂直支撑件(90)头部板件(88)延伸的方向上被推到所述头部板件(88)上。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位置,所述支撑头部(28)的支撑平面(32)的下侧面直接位于所述垂直支撑件(90)头部板件(88)上。
27、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优选地由 一个单独的弯曲的浇铸和/或铸造钢制板件或塑料板件制成的所述支撑头部(28)可以通过固定在所述支撑头部(28)的弹性元件固定在垂直支撑件(90)上。
28、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撑件(90)和模板元件(98)的架体(2, 100 - 105 )可以在所述模板元件(98 )和垂直支撑件(90 )成小于90°角的位置彼此被钩住,所述模板元件(98)可以在钩在一起后绕轴旋转,并保持钩连接进入所述才莫板元件(98 )和所述垂直支撑件(90 )成近似于90°角的位置,并且可选择地,在该位置上所述第一和第二钩形元件(87, 6)彼此被钩住并形成防抬起装置。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模板元件的架体(2, 100 - 106 )可以在所述模板元件(98 )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垂直支撑件(90 )延伸的位置被钩在垂直支撑件(90 )上。
30、 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模板元件(98)包括间隔分离彼此平行延伸的纵向元件(92),所述纵向元件被固定连接到至少一个与其垂直延伸的横向元件(2, 100-106 )上,所述纵向元件(98 )的上侧面形成用于盖板(94 )的接触表面,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一个或多个所述横向元件(2, 100 - 106 )的上侧面与所述纵向元件(98)的下侧面接触,并且一个或多个所述横向元件(2, 100 - 106 )的下侧面形成如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撑面。
31、根据权利要求1到29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元件包括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架体(2, 100-106),所述架体的上侧面形成用于盖板的接触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材模板系统,其包括多个模板元件(98),所述模板元件包括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相连的下部架体(2),其中所述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模板元件的架体的防抬起装置(44-51;87)。此外,所述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包括防止架体在其纵向上移动的固定元件(52-66)。
文档编号E04G11/00GK101460690SQ200780020683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日
发明者阿图尔·施沃雷尔 申请人:派利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