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保温饰面砖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对建筑物起围护作用的墙体 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保温饰面砖。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资源和能源的紧张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空心砖比泥土烧制的实心砖有节约土地资源、不需烧制、 重量轻等许多优点,在房屋建筑上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 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空心砖砖体上的空心虽然具有隔音、 隔热的效果,但由于空心部位的空气传导热量较快,隔热效 果不佳。为了增强冬季室内的温度,人们通过在墙体外表面 粘贴保温层再加装饰层,才能达到建筑要求。目前建筑物外
墙的保温有多种方法,主要应用的有EPS聚苯板外墙粘贴保 温、XPS挤塑板外墙粘贴保温、胶粉聚苯颗粒保温、聚氨酯 喷涂保温和外墙装饰板粘贴技术保温。虽然几种保温方法对
房屋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但不足之处是施工工序复杂,
施工现场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质量难以保证,保温体在 高、低温时易变形,造成保温层开裂、漏水、脱落等现象,
保温效果差;外墙装饰板粘贴技术保温效果较好,但施工难 度大,造价高,用户难以承受。三、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 种保温效果好、施工简单、使用寿命长、价格便宜、饰面美 观的保温饰面砖。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保温饰面 砖主要由空心砖、保温体及装饰面组成;空心砖的左右两侧 面的一个侧面制成凸头状,另一个侧面制成能够放到凸头内 的凹槽状;空心砖的空心部位填充有与空心砖内面紧密结合 的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体,空心砖的外侧面上靠粘结层粘 结有具有色彩的装饰面;砌墙时,将保温饰面砖的装饰面朝 外,另一块饰面砖的凸头插入凹槽内找平,砖与砖的接触部 位填充上隔热保温砂浆,从而形成一堵表面华丽、保温效果 好的外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该保温饰面砖的结构 特征是集保温与饰面为一体的新型建筑用砖。该砖将墙体围 护结构、保温层、饰面层合为一体,将三道施工工序合成一 道工序,施工速度提高了三倍以上,减少施工成本;结构决 定该砖可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制造成本低,工艺程序简单, 使用寿命长;现场安装简单、方便、快捷,容易保证质量, 安全可靠,避免了外墙外保温出现的墙面开裂、脱落、冷桥、 反碱、发霉等现象;满足了节能、环保和外形美观要求,保 温效果好;所以,该保温饰面砖可替代过去的砌墙空心砖和所有的外墙保温粘贴装饰面和外墙保温装饰板。
四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饰面砖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本实用新型保温饰面砖主要由空心砖、保温 体及装饰面组成;空心砖l主要由粉煤灰、氧化镁、锯末、 氧化钠、胶粉和固化剂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中振动、挤压 成型制成;上述材料制成的空心砖体轻、隔音、隔热效果好; 空心砖1的左右两侧面的一个侧面制成凸头5状,另一个侧 面制成能够放到凸头5内的凹槽6状,空心砖1的空心部位 填充有保温体2,保温体2与空心砖1内面紧密结合,保温 体2由保温材料制成的。空心砖1的外侧面上靠粘结层3粘 结有装饰面4;装饰面4可以用塑料模具做型,用防裂砂浆 加氧化铁黑、铁黄等配后,经过振动、挤压、养护等工艺形 成;也可以用粘结砂浆粘贴防火、隔热、防水硅酸铝面板, 用不同颜色漆喷涂在面板上形成。装饰面4外敷有保护膜7, 以便保护饰面在使用前无磨损。砌墙时,将保温饰面砖的装 饰面朝外,另一块饰面砖的凸头插入凹槽内找平,砖与砖的 接触部位填充上隔热保温砂浆,从而形成一堵表面华丽、保 温效果好的外墙。
权利要求1、一种保温饰面砖,主要由空心砖、保温体及装饰面组成;其特征在于空心砖(1)的左右两侧面的一个侧面制成凸头(5)状,另一个侧面制成能够放到凸头(5)内的凹槽(6)状,空心砖(1)的空心部位填充有与空心砖(1)内面紧密结合的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体(2),空心砖(1)的外侧面上靠粘结层(3)粘结有具有色彩的装饰面(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饰面砖,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装饰面(4)外敷有应用前防止装饰面磨损的保护膜(7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饰面砖,其结构特征是空心砖的左右两侧面的一个侧面制成凸头状,另一个侧面制成能够放到凸头内的凹槽状,空心砖的空心部位填充有与空心砖内面紧密结合的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体,空心砖的外侧面上靠粘结层粘结有具有色彩的装饰面;砌墙时,将砖的饰面朝外,另一块砖的凸头插入凹槽内找平,接缝填充保温砂浆,形成一堵外墙。该种砖将墙体围护结构、保温层、饰面层三道施工工序合一,现场安装简单、方便、快捷,容易保证质量,安全可靠,避免了外墙面开裂、脱落、冷桥、反碱、发霉;满足了节能、环保和外形美观要求,保温效果好;可替代空心砖和外墙保温粘贴装饰面及保温装饰板。
文档编号E04C1/40GK201141167SQ20072019462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1日
发明者薛井生 申请人:薛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