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活动房屋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01779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活动房屋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房屋,更具体说是一种可折叠、便于运输的 活动房屋。
背景技术
活动房屋具有建筑速度快、可移动、可折叠等优点,己越来越多地被 人们所采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1995年11月15日公开的专利文献"折叠式活动房 屋"(公开号CN2212624),介绍了一种折叠式活 动房屋。包括框骨架、 前后墙、两侧墙、地板与屋顶,屋顶与前墙之间、两侧面墙与前、后墙之 间、地板与前墙或后墙之间采用铰链连接,两侧面墙各为两块用铰链连成 一体的板材构成,以便于折叠。该实用新型技术解决了活动房屋在贮存运 输过程中不能折叠,体积庞大,安装与拆卸过程复杂,不便于移动等缺点, 适于作为住宅、办公用房以及旅游、勘探、军事等部门野外作业用房。但 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屋顶与前后墙之间、两侧面墙与前后墙之间、地板 与前墙或后墙之间采用铰链连接,这样一方面使框骨架裸露在墙的一侧, 影响了活动房屋的美观;另一方面折叠后的房屋的面积与前后墙的面积一 样,若是尖顶房屋折叠后仍是尖顶形状,而且房屋底板及顶板都需拆卸, 这样对于安装以及运输特别是类同于集装箱运输的方式仍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形美观,折叠 后体积小、形状合理安装快捷的折叠式活动房屋,尤其适合类同于集装箱 方式运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式活动房 屋,它包括底板、前墙、后墙、左墙、右墙、左屋顶、右屋顶,所述前墙、 后墙分别与左墙、右墙、左屋顶和右屋顶可拆卸连接,所述左屋顶与右屋 顶之间也是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与前墙、后墙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 接,左墙与左屋顶、右墙与右屋顶也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底 板包括左底板、中底板、右底板三部分,所述左底板与中底板之间、中底 板与右底板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前墙包括左前墙、中前 墙、右前墙,所述左前墙与中前墙、中前墙与右前墙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或 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墙包括左后墙、中后墙、右后墙,所述左后墙与中后 墙、中后墙与右后墙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所述前墙、后墙分别与左墙、右墙、左屋顶和右屋顶的可拆卸连接 为扣接或钉接或铰接;所述左屋顶与右屋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也为扣接、 钉接或铰接。所述底板与前墙、后墙的可转动连接为铰接;所述左底板与 中底板、中底板与右底板之间的转动连接为铰接;左前墙与中前墙、中前 墙与右前墙之间的转动连接为铰接;左后墙与中后墙、中后墙与右后墙之 间的可转动连接为铰链接。所述底板与前墙、后墙、左墙、右墙的可拆卸 连接为扣接、钉接或铰接;所述左前墙与中前墙、中前墙与右前墙之间的 可拆卸连接也为扣接、钉接或铰接;所述左后墙与中后墙、中后墙与右后 墙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为扣接、钉接或铰接。所述底板、前墙、后墙、左墙、 右墙、左屋顶和右屋顶内设有设备电线。
采用上述方案,在折叠房屋时,先将左屋顶与右屋顶之间的连接拆除, 在将前墙、后墙分别与左墙、右墙左屋顶和右屋顶的连接拆除;转动或拆 除左前墙与中前墙、中前墙与右前墙之间的连接,转动或拆除前墙与底板 的连接,转动或拆除中后墙与底板的连接。接下去转动或拆除左屋顶与左 墙的连接,使左屋顶与左墙重叠,转动或拆除左底板与中底板的连接,使 左底板与中底板成直角;同样使右屋顶与右墙重叠,使右底板与中底板成
直角。这样就完成了房屋的折叠。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房屋一方面克服了现
有技术房屋框骨架裸露在墙的外侧,影响了活动房屋的美观问题;另一方 面折叠后的房屋形状为长方体,体积大幅度縮小,特别适合类同于集装箱 方式运输。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活动房屋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活动房屋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1 -左墙,2-右墙,3-左屋顶,4-右屋顶,5-左底板,6-中底
板,7-右底板,8-左前墙,9-中前墙,10-右前墙,11-左后墙,12-中后
墙,13-右后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活动房屋包括底板、前墙、后墙、
左墙l、右墙2、左屋顶3、右屋顶4,上述结构的材料可采用现有的各种
传统材料以及新型材料,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所述前墙、后墙分别与左墙l、右墙2、左屋顶3和右屋顶4可拆卸 连接,所述左屋顶3与右屋顶4之间也是可拆卸连接,上述的可拆卸连接 方式可在众多的现有技术中选取,如扣接、钉接或铰接等。
所述底板与前墙、后墙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左墙1与左屋顶 3、右墙2与右屋顶4也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上述可转动连接可 以是铰接,可拆卸连接可以为扣接、钉接或铰接等。
所述底板包括左底板5、中底板6、右底板7三部分,这里需要补充 说明的是左底板5、右底板7的宽度设计成不同,其宽度的差应大于左墙 1和左屋顶3的厚度之和或右墙2和右屋顶4的厚度之和。所述左底板5 与中底板6之间、中底板6与右底板7之间为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如
扣接、钉接或铰接等。
所述前墙包括左前墙8、中前墙9、右前墙IO,所述左前墙8与中前
墙9、中前墙9与右前墙IO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如扣接、钉 接或铰接等;所述后墙包括左后墙ll、中后墙12、右后墙13,所述左后 墙11与中后墙12、中后墙12与右后墙13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 接,如扣接或钉接或铰接等。这里需强调所述中底板6的宽度不小于中前 墙9的宽度,也不小于中后墙12的宽度,并且中前墙9、中后墙12的边 界不超过中底板6的边界,以保证中前墙9、中后墙12折叠后左右边在中 底板6内。另外前面介绍的底板与前墙、后墙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其实是在中底板上与中前墙、中后墙的连接。
前面介绍折叠式活动房屋,所述底板、前墙、后墙、左墙l、右墙2、 左屋顶3和右屋顶4内可铺设设备管电线。
下面结合图2介绍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活动房屋的折叠先将左屋顶3 与右屋顶之间4的连接也拆除,再将前墙、后墙分别与左墙1、右墙2、 左屋顶3和右屋顶4的连接拆除;转动或拆卸左前墙8与中前墙9、中前 墙9与右前墙10之间的连接,转动或拆卸前墙9与底板的连接;同样的 方法转动或拆除左后墙11与中后墙12、中后墙12与右后墙13之间的连 接,转动或拆除中后墙与底板的连接。接下去转动或拆卸左屋顶3与左墙 l的连接,使左屋顶3与左墙1重叠,转动或拆卸左底板5与中底板6的 连接,使左底板5与中底板6成直角;同样使右屋顶4与右墙2重叠,使 右底板7与中底板6成直角。这样就完成了房屋的折叠。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它包括底板、前墙、后墙、左墙(1)、右墙(2)、左屋顶(3)、右屋顶(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后墙分别与左墙(1)、右墙(2)、左屋顶(3)和右屋顶(4)可拆卸连接,所述左屋顶(3)与右屋顶(4)之间也是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与前墙、后墙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左墙(1)与左屋顶(3)、右墙(2)与右屋顶(4)也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包括左底板(5)、中底板(6)、右底板(7)三部分,所述左底板(5)与中底板(6)之间、中底板(6)与右底板(7)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前墙包括左前墙(8)、中前墙(9)、右前墙(10),所述左前墙(8)与中前墙(9)、中前墙(9)与右前墙(10)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墙包括左后墙(11)、中后墙(12)、右后墙(13),所述左后墙(11)与中后墙(12)、中后墙(12)与右后墙(13)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 后墙分别与左墙、右墙、左屋顶(3)和右屋顶(4)的可拆卸连接为扣 接、钉接或铰接;所述左屋顶(4)与右屋顶(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也 为扣接、钉接或铰接。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 前墙、后墙、左墙(1)、右墙(2)的可转动连接为铰接;所述左底板(5) 与中底板(6)、中底板(6)与右底板(7)之间的转动连接为铰接;左 前墙(8)与中前墙(9)、中前墙(9)与右前墙(10)之间的转动连接 为铰接;左后墙(U)与中后墙(12)、中后墙(12)与右后墙(13)之 间的可转动连接为铰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前墙、后墙、左墙(1)、右墙(2)的可拆卸连接为扣接、钉接或铰接; 所述左底板(5)与中前墙(6)、中前墙(6)与右前墙(7)之间的可拆 卸连接也为扣接、钉接或铰接;左前墙(8)与中前墙(9)、中前墙(9) 与右前墙(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为扣接、钉接或铰接;左后墙(11) 与中后墙(12)、中后墙(12)与右后墙(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为扣接、 钉接或铰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 2、 3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 述底板、前墙、后墙、左墙(1)、右墙(2)、左屋顶(3)和右屋顶(4) 的内设有设备管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包括底板、前墙、后墙、左墙、右墙、左屋顶、右屋顶,前墙、后墙分别与左墙、右墙、左屋顶和右屋顶可拆卸连接,左、右屋顶之间也是可拆卸连接;底板与前墙、后墙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左墙与左屋顶、右墙与右屋顶也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底板包括左底板、中底板、右底板,左底板与中底板之间、中底板与右底板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前墙包括左前墙、中前墙、右前墙,左前墙与中前墙、中前墙与右前墙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后墙包括左后墙、中后墙、右后墙,左后墙与中后墙、中后墙与右后墙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上述活动房屋外形美观;尤其适合类同于集装箱方式运输。
文档编号E04B1/344GK201007035SQ20072006737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2日
发明者俞新华, 蒋伟明, 袁西贵 申请人:上虞银木轻钢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