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向钢-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盖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大跨楼盖结构(15m《跨度L《70m),属于结构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结构中,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梁型楼盖、钢筋混凝土井字型楼盖或单向支承的 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楼盖。但是,当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柱距显著增大或室内不允许设竖向支 承构件时,这些传统的楼盖结构形式在承载能力、抗震性能、施工速度上已无法满足大跨结 构发展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力大、施工方便、结构高度低的双向支承钢一混凝土组 合楼盖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向钢一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由交叉钢梁l、预制板3和后浇层 混凝土 4组成,并通过抗剪连接件2将所述各部分组合成整体;所述的交叉钢梁1采用工字 形钢梁或箱形钢梁,位于楼盖的下层;所述预制板3支承于交叉钢梁的上翼缘并覆盖交叉钢 梁间的区格;所述后浇层混凝土 4为浇筑于预制板和钢梁上方的混凝土。
本发明所述的预制板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或预应力混凝土板。在所述的后浇层混凝土内 配置有钢筋。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
同钢筋混凝土肋梁型楼盖、钢筋混凝土井字型楼盖相比,双向钢一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 盖可以节省支模工序和模板,减少现场混凝土湿作业量,便于立体施工,縮短施工工期。同 传统的单向支承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楼盖相比,可以大大降低结构高度,提高结构承载力及刚 度。
图1为本发明中交叉钢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施工阶段安装预制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案中浇筑后浇层混凝土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l一交叉钢梁;2 —抗剪连接件;3 —预制板;4一后浇层混凝土。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双向钢一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盖由交叉钢梁1、预制板3和后浇层混凝土 4 三部分组成,并通过抗剪连接件2将各部分组合成整体共同工作。交叉钢梁1可以是工字形
钢梁或箱形钢梁,位于楼盖的下层;交叉钢梁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方式,钢梁 数量、截面尺寸和钢梁间距根据使用要求确定。抗剪连接件2可以是栓钉、槽钢等形式,是 将钢梁与混凝土板连接在一起共同工作的部件。预制板3上表面及侧面应为粗糙面,以提高 与后浇层混凝土 4的结合程度;预制板3支承于交叉钢梁的上翼缘并覆盖交叉钢梁间的区格, 搭接长度不小于5cm;预制板3可以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预制板3 的厚度应根据钢梁的间距确定,当预制板3较薄或预制板跨度较大而不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变 形要求时,施工中应在预制板3下设置临时支承。后浇层混凝土4为浇筑于预制板和钢梁上 方的混凝土;浇筑后浇层混凝土4应保证槽口处混凝土的密实性。为防止收縮、温度裂缝并 从楼板受力的角度出发,后浇层混凝土4内应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 本发明的施工工序是
(1) 在工厂加工制作钢梁和焊接抗剪连接件2;
(2) 现场安装交叉钢梁l;
(3) 在交叉钢梁1安装就位之后在钢梁上安装预制板3;
(4) 安装完预制板3之后绑扎后浇层钢筋及浇筑后浇层混凝土 4。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向钢-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由交叉钢梁(1)、预制板(3)和后浇层混凝土(4)组成,并通过抗剪连接件(2)将所述各部分组合成整体;所述的交叉钢梁(1)采用工字形钢梁或箱形钢梁,位于楼盖的下层;所述预制板(3)支承于交叉钢梁的上翼缘并覆盖交叉钢梁间的区格;所述后浇层混凝土(4)为浇筑于预制板和钢梁上方的混凝土。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向钢一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板 (3)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或预应力混凝土板。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向钢一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浇 层混凝土 (4)内配置有钢筋。
全文摘要
双向钢-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盖,涉及一种新型大跨楼盖结构。所述的双向钢-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盖由交叉钢梁、预制板和后浇层混凝土组成。所述交叉钢梁为工字型截面或箱形截面钢梁;所述预制板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或预应力混凝土板,支承于交叉钢梁的上翼缘并覆盖钢梁间的区格;所述后浇层混凝土为浇筑于预制板和钢梁上方的混凝土。本发明的双向钢-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盖可以发挥双向支承的受力效果,具有结构高度低、承载力及刚度大的特点,并可节省支模工序和模板,减少现场混凝土湿作业量,便于立体施工,缩短施工工期。
文档编号E04B5/28GK101173542SQ20071017797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3日
发明者樊健生, 温凌燕, 聂建国 申请人: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