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天花板模板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个模板元件的楼板模板系统(slab formwork system),所述才莫^1元件在其下侧具有可以与垂直支撑件头 部配合的梁,所述梁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制成C形,且具有两个从基 础部分延伸出去的分支,其中一个分支设计成用于放置在垂直支撑件 的头部上的支撑表面。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一种楼板模板系统可从文件EP 0 130 425 Al获知。此 系统由模板面板构成,在所述模板面板的下侧上布置C形的梁,所述 梁可以在基本垂直的排列中钩住一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由此模板面板 可以在维持钩式连接的同时,枢轴旋转入水平位置。为了避免梁在其 纵向相对于垂直支撑件头部的位移,C形梁的基础部分设有一开口 , 一固定元件可以接合入该开口中,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垂直支撑件的 头部固定地连"l妻。
在已知的楼板模板系统中,下述事实是不利的在两个、三个或 四个模板面板与一个垂直支撑件配合时,所有的模板面板相互之间必 须具有相同的朝向,以至于不可能在一个垂直支撑件上布置多个相互 垂直延伸的模板面板。不利地,这种缺失的可能性导致楼板模板系统 对于分别存在的空间关系,仅有有限的适用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进一步开发最开始解释类型的楼板模板 系统,以使模板元件,尤其是栅格元件或模板面板,可以以不同的排 列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配合。
此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到实现,尤其是垂直支撑件的头 部具有固定元件,每一固定元件接合入支撑表面的各个凹口中,其中凹口设置为在远离基础部分的支撑表面的末端处,在以相互偏离90 °的两个方向选择性地将梁与垂直支撑件配合。
考虑到依据本发明,用于相对于垂直支撑件在其纵向固定梁的凹 口不设置在基础部分中,而设置在支撑表面中,且是在远离基础部分 的区域中,因而就有可能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布置多个固定元件,以 使梁可以在相互偏离90°的两个方向中固定至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据 此,相对于已知的楼板模板系统,依据本发明的楼板模板系统的可变 性增加,使得所述楼板模板系统可以通过模板元件与垂直支撑件头部 的连接具有的选择可能性,以各自理想的方式适应于各自的情形。
筌于依据本发明,梁的一个分支用作用于与垂直支撑件相互作用 的支撑表面,梁的另一分支就可以制作成栅格元件的多个纵向梁的接 触表面,胶合板最终将铺设在栅格元件上。然而,可选"f奪地,其它分 支还可以制作成模板面板的接触表面,在这种情形下,与使用栅格元 件不同,在依据本发明的梁和模板面板之间没有其它元件。
优选地,依据本发明使用的梁被制作成开放截面的元件。然而, 可选择地,也可以使用闭合截面,其中所述凹口同样设置在与垂直支 撑件接触的各个支撑表面的区域中。
梁的支撑表面在梁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的每一个中,优选 具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凹口。这种多个凹口使得有可能在分布于梁 的长度上的不同位置上将梁与垂直支撑件配合,以使再次可以考虑不 同的安装情形。这一点对于支撑表面的至少两个凹口和垂直支撑件的 头部的两个固定元件相互间隔开,是有利的,因为这使得在两个凹口 的分别的 一个中有可能同时接合两个固定元件的每一个。在此情形 下,梁就可以或者经由指定的同时接合被安装在垂直支撑件上,以使 其以其头部齐平地终止,或者可以以梁在两侧都突出超过垂直支撑件
头部的方式安装。在相应数目的凹口对的情形下,梁可以以适应于各 自情形的不同长度突出超过垂直支撑件的头部。这些不同的长度可以 仅通过选择适宜的凹口对设置。
即使在梁的一个或两个末端区域中的支撑表面中的至少两个凹口的情形下,有可能使这些仅经由两个凹口中的一个与垂直支撑件的 头部的固定元件配合。当在纵向上相互对齐的两根梁需要固定至垂直 支撑件的共同头部的时候,尤其选用这种配合变体。
尤其优选地,支撑表面在远离基础部分的末端区域具有向上延伸 或倾斜的支托,所述支托优选平行于基础部分延伸,所述支托设有切 口,尤其是V形切口,所述切口与设在支撑表面中的凹口对齐,以使 所述切口和凹口相互合并。在这种情形下,模板元件在垂直支撑件处 的装配就尤其简便,因为设在支撑表面中的凹口和各个头部的固定元 件之间的正确定位受到了指定切口的协助。具体地,设有所述支托的 梁可以定位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上方,以使支托中的切口位于各个头 部的固定元件的正上方,因此将梁放低到头部上就可以发生,其中头 部的固定元件"攻丝,,入支4乇的切口中。然后固定元件以强制方式经 由设在支托中的切口 ,插入其相应的支撑表面的凹口中通过模板元件
支撑表面的凹口的过程尤其通过支托中的切口的V形促进,其中V
形切口的宽度随着与支撑表面中的相应的凹口的间隔增加而增大。
更有利的是,支托在梁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的每一个中具 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所述类型的切口,在每一情形下,所述切口与 支撑表面中相应的凹口对齐。在此情形下,就可以对支撑表面中的每 一凹口,在支托中设置一相应的切口,以便于固定元件插入支撑表面 的任何所需的凹口中。
优选地,支撑表面的下侧在其装配位置从基础部分开始倾斜向上
延伸,以使尤其是支撑表面下侧和基础部分之间的交角小于90。,优 选地在70°和80°之间。通过该措施,实现了依据本发明的才莫板元 件的拆卸可以无困难地进行,因为模板元件绕平行于梁延伸的轴进行 的枢轴旋转离开不会受到模板元件的表面区域的向上运动的阻碍。这 在将在下文解释的图7a-c的观察中可以明显看出。
在每一种情形下,垂直支撑件可设有支撑头部,所述支撑头部除 了垂直于各个垂直支撑件的纵向范围延伸的支撑平面外,还具有从其上倾斜延伸的固定支托,以接合入在梁的支撑表面的至少 一个凹口 中。随后这些固定支托在此情形下代表上述支撑头部的固定元件。使 用倾斜的固定支托的优点在于,元件可以用于支撑头部,所述支撑头 部在原始状态为板形,从其上特定的区域,优选角落区域,可以作为 固定支托向上弯曲,以使其不用采用单独的固定元件以支撑头部。然 而,可选择地,还可能将支撑头部制成为铸件或锻件,或由塑料制成。
例如,每一支撑头部可以设置四个固定支托,所述支托尤其是垂 直于支撑头部的支撑平面延伸。在该连接点上,支撑头部的相邻固定 支托可以相互垂直延伸。
对于支撑平面而言,尤其优选基本上为正方形,其中其固定支托 均平行于支撑平面的对角线延伸。在这种情形下,处于其基本形状的 支撑平面正方形的角落区域就可以实际上以直角向上弯曲,以形成依
据本发明的固定支托。
对于支撑头部而言,尤其有利的是使用于梁的基础部分的后侧的 邻接区域远离分支,其中邻接区域的邻接表面尤其垂直于支撑平面延 伸。在梁与这种支撑头部配合后,固定元件或固定支托的区域在装配 过程结束时互补地位于支撑表面的凹口中,同时基础部分的后侧支撑 在所述邻接区域或仅与这些邻接区域距离 一 小段间距。从而这些邻接 区域防止了固定元件移出所述凹口 ,从而确保梁与支撑头部可靠且限 定地固定。
优选地,总共设置八个邻接区域,其邻接表面尤其以45。角延伸 向固定支托。这些八个邻接区域使得各根梁有可能能够在四个不同的 位置与支撑头部固定,其中在这些四个位置的每一处的水平面中有可 能具有相互偏离90。角的梁的两种排列。因此,总体上,四才艮不同的 梁可以同时布置在支撑头部,且每一单独的梁的排列可以单独选择。
支撑头部的指定的邻接区域可以由单独的邻接元件形成,所述邻 接元件随后与支撑头部配合。然而,优选地,支撑头部或者板状元件 的一部分形成四个邻接区域,其中支撑头部由板形元件制成,弯曲成
U形,并从支撑平面向上延伸。在每种情形下,两个其它的邻接区域均可以由一个邻接支托向上弯曲离开支撑平面形成。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完全避免使用单独的元件,且还有可能从一单个板形元件产生全 部支撑头部。
依据本发明使用的支撑头部可以与垂直支撑件可释放地或固定 地连接。
对于支撑头部而言,尤其有利的是,其能与商用的垂直支撑件的 优选基本正方形的头部板配合,其中头部板和支撑头部的尺寸能相互 基本相同。在该连接点上,支撑头部可以沿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板平 行延伸的方向被推到头部板上。在装配位置,支撑头部的支撑平面的 下侧优选直接位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板之上,从而不需要超过其头部 板延伸垂直支撑件的元件。因此,在此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垂直支撑 件的头部板上侧和支撑头部的支撑板之间的间隔与用作支撑头部的 材料的厚度基本上相对应。
当设置可释放连接时,如上所述,支撑头部可以沿与其支撑平面 平行延伸的方向被推至垂直支撑件上,并固定在该处,尤其通过固定 在支撑头部中的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则是支撑头部中不能由一块板 形基础元件制成的唯一元件。当由塑料制成时,弹簧元件还可以与支 撑头部一体制造。
优选地,依据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支撑头部、垂直支撑件和/ 或梁的末端区域制成相互相同。这就使得依据本发明的楼板模板系统 的各个部件有可能具有任何所需的组合变型,并避免了误操作。
当垂直支撑件和模板元件的梁在模板元件和垂直支撑件包括小
于90°交角的位置可以相互钩住时,装配工可以尤其便利地进行依据 本发明的楼板模板系统的装配工作。在该连接点上,在建立此钩式连 接时,模板元件优选基本平行于各个垂直支撑件延伸,或延伸至各个 垂直支撑件。
在钩在一起后,在维持钩式连接同时,可以随后发生模板元件枢 轴旋转,进入模板元件和垂直支撑件包括大约90°交角的位置,以使 模板元件在水平面中延伸,在其中4莫板元件可以最终用于产生混凝土天花板。
依据本发明使用的模板元件可以,例如在每一种情形下由纵向梁 组成,所述纵向梁相互平行并间隔开延伸,并与至少一根与其垂直延 伸的横向梁固定连接,其中纵向梁的上侧形成用于胶合板的接触表 面,横向梁或梁的上侧接触纵向梁的下侧,且横向梁或梁的下侧形成 所述类型的支撑表面。在此情形下,依据本发明的模板元件因此形成 栅格元件,所述栅格元件首先安装在垂直支撑件上,在其上胶合板或 才莫板面板可以;陂铺设在栅才各元件上。
然而,可选择地,还可能形成才莫板元件,以使胶合板直接铺设在 上文描述的梁上,尤其在其上侧上。在此情形下,包括胶合板和梁的 已经完成的模板元件以本发明的方式安装在垂直支撑件上。
优选地,模板元件仅具有一根或两根梁或横向梁,所述梁尤其是 直的,当设置两根梁或横向梁时,其相互平行延伸。因此依据本发明 不需要在模板元件的下侧设置周边部分。此外,还不需要与所述纵向 梁平行延伸的梁。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记载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下面,将参照实施方案和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l是本发明模板中使用的一梁的端截面的三维视图,所述梁可
以与 一垂直支撑件的头部配合;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一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的三维视图,该支撑件
可以与如图l所示的梁配合;
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如图2所示的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的视图4是如图2和图3所示的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的截面;
图5是从斜上方观察如图1所示的梁的三维视图,所述梁与位于第
一固定位置的如图2至图4所示的垂直支撑件的头部配合。
图6是从斜下方观察如图5所示的梁的视图,其中实现了第二固定
位置;图7a-图7c的每一种情形是关于如图1所示的梁与如图2至图4所示 的头部配合的不同方法步骤的侧视图8a-图8c是如图7a-图7c所示的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旋转90。的视
图9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垂直支撑件的三维视图;所述垂直支撑件 与四根梁配合,其中两根梁与另外两根梁垂直排列;以及 图10是依据图9的视图,其中四根梁相互平行延伸。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所示的梁2制成开放的、细长的、节段元件,其具有C形的 横截面,并具有从基础部分4延伸的两个分支,其中的下方分支设计 成用于放置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的支撑表面6。上方分支形成用于纵 向梁的下侧的接触表面8,所述纵向梁例如垂直于梁2延伸,梁2在 这种情形下就形成横向梁,以使所述纵向梁与所述梁2—起,以及可 选地与更多的横向梁一起,形成在其上可以连接胶合板的栅格元件。 可选择地,所述接触表面8还可以直接作为用作胶合板的接触表面。
在所示的梁2中,从横截面中观察,基础部分4比接触表面8更 长,所述接触表面8又比接触表面6更长。接触表面8的长度约等于 支撑表面6的长度的两倍,而基础部分4的长度约等于接触表面8的 长度的两倍。
支撑表面6的下侧不与接触表面8平行延伸,而是在接触表面8 的方向斜向上延伸。这种方式导致随着与基础部分4的间隔增加,支 撑表面6的厚度减少,因为与其下侧不同,朝向接触表面8的支撑表 面6的上侧是与接触表面8平行延伸的。在下文中将结合图7a-图7c 说明这种:&计的优点。
一向上倾斜的支托10成形于远离基础部分4的支撑表面6的末 端上,并沿接触表面8的方向平行于基础部分4延伸。作为这种指定 的倾斜角度的替代方案,也可在支撑表面6和支托10之间形成圆形 过渡,以使例如在支撑表面6和支托10之间基本上采用四分之一圆周形状。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的支托IO设有四个V形的切口 12、 14、 16、 18,这些切口沿梁2的纵向相互间隔开,且这些切口 12至18的 宽度随着与接触表面的间距增加都减少。切口 12至18沿支托10的 整个高度延伸,并将其下端并入支撑表面6的凹口 20、 22、 24、 26 中。在此过程中,凹口 22至26的宽度约相当于V形切口 12至18在 其朝向凹口 22至26的末端区域的宽度。凹口 22至26伸入支撑表面 6小于支撑表面6的长度的一半。
由于其V形设计,切口 12至18通过切口 12至18以及凹口 20 至26的所述指定的布置可以对固定元件导入凹口 20至26产生"攻 丝辅助",在向上导向至一固定元件后,当梁2枢轴向上旋转90。进 入图1所示位置中时,这种攻丝辅助尤其有效。所述支撑表面6的下 侧的倾斜朝向促进了这种枢轴旋转运动。
图1中仅示出了梁2的一个末端区域。梁2的其它末端区域(未 示出)的制造与示出的末端区域类似,以使梁2在其两个末端区域的 每一个中各自具有切口 12至18和四个凹口 20至26。在此过程中, 设在梁2的最外末端区域中的切口 12和14相互仅稍j效间隔开,而在 切口 14和16之间的间隔以及切口 16和18之间的间隔尺寸更大,且 在每一种情形下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的相邻固定元件的间隔相对应。
图2和图3分别在三维视图中示出了可以与垂直支撑件(未示出) 配合的头部28。在此过程中的头部28产生于一种原先基本上为矩形 的钢板,弯曲所述钢板,以-使在其中部形成U形弯曲部分30,所述 弯曲部分在头部28的整个宽度上向上延伸。在此过程中的U形部分 30形成为将支撑平面32的头部28的基础表面分隔成相互为相同大小 的两半。当梁2安装在头部28上时,由于梁2的支撑表面6最终是 被支撑在头部28的支撑平面32上的,指定的支撑平面32吸收了待 从梁2传递至垂直支撑件上的垂直作用力,这一点将在下文说明。
由于从U形部分30被垂直间隔开,支撑平面32具有各自的配合 支托34,所述配合支托在彼此远离的两个末端区域的每一个处以U 形向下弯曲,以使在相互面对的配合支托34之间限定用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板(未示出)的接受面,所述接受面与所述支撑平面32平 行延伸。这种类型的头部板可以沿U形部分30的纵向被推入配合支 托34中,直至其邻接两个邻4妄部件36,所述邻接部件36与U形部 分一体制成,且从此处向下延伸,进入用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板的指 定的接受面中。
从图2和图3,尤其是图4中可见的一弹性部件38固定在U形 部分30周围的中空空间中。所述弹性部件38的末端部分40在U形 部分30的开口 42的区域中以及U形部分30的端面端的区域中弯曲, 以使弹性部件38限定地固定在头部28。在此过程中,弹性部件38 成形为使得其中间部分向下延伸至少达到并进入接受面,所述接受面 设置为用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板并在配合支托34之间形成,以使弹 性部件38的指定部分可扣入垂直支撑件的端面中空空间内或垂直支 撑件的头部^1的端面中空空间内,^v而头部28可以相对于垂直支撑 件固定在限定的位置。在这种位置中,两个邻接部件36邻接垂直支 撑件的头部板的边缘。当头部28从垂直支撑件拉出时,弹性部件38 通过移除作用力变形,以使一方面,弹性部件38能确保头部28相对 于垂直支撑件的正确定位,另一方面,^旦也允许头部28随后/人垂直 支撑件释放。
所述支撑平面32的四个角落区域均垂直于支撑平面32向上弯 曲,以使它们形成共计四个固定支托44、 46、 48、 50,所述固定支托 分别与U形部分30的纵向成45。角延伸。所述固定支托44至50的 宽度稍大于其高度的两倍,其中远离支撑平面32的固定支托44至50 的两个角落区域在每一情形下都被斜切。在此过程中,固定支托44 至50的两个垂直边缘52, 54; 56, 58; 60, 62; 64, 66的每一个形 成各自的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在本发明中适用于接合入梁2的凹 口20至26中。在经由固定支托44至50之一的梁2的配合上,在每 一种情形下,固定支托44至50的两个固定元件52至66中的总是只 有一个起作用。每个固定支托44至50设置两个固定元件52至66使 得有可能沿两个相互偏离90°的方向,选择性地将梁2与固定支托44至50配合,并与支撑平面32平4亍延伸。两个邻接支托68, 70分别向上方弯离支撑平面32的两个半部的 每一个,其中垂直于支撑平面32延伸的邻接支托68, 70的两个端面 边缘的每一个分别形成用于梁2的基础部分4的后侧的邻接表面72, 74, 76, 78。四个更多的邻接表面80, 82, 84, 86由垂直于支撑平面32延伸 的U形部分30的区域形成。这些邻接表面80至86也均适用于与梁 2的基础部分4的后侧配合。具体而言,梁2可以固定在相互各自相对布置的固定元件52至 66和邻接表面72至86的下述对之间52, 80; 54, 72; 56, 74; 58, 82; 60, 84; 62, 76; 64, 78; 66, 86。图5和图6示出了垂直支撑件90的一头部板88,其目前被推入 头部28的配合支托34中,直至头部板88的边缘邻接头部28的邻接 元件36。依据图1的梁2被分别与头部28配合,且纵向梁92与其接 触表面8固定,并垂直于梁2延伸。依据图6,胶合板94固定在纵向 梁92的上侧,并从而与大模板96配合。依据图5,梁2与头部2配合,以使固定元件52延伸入切口 14 并进入凹口 22中。同时,固定元件58延伸入切口 16中并进入凹口 24中。在此过程中,梁2的基础部分在其后侧被支撑在邻接表面80 和82上,以使这些邻接表面80, 82最终与固定元件52, 58 —起, 有效地阻止梁2垂直于其基础部分4移动。固定元件52, 58和凹口 22, 24之间的接合同时确保沿梁2的纵向不会相对于头部28发生移 动。可选择地,梁2还可以在偏离梁2的纵向的位置中与头部28结 合,且固定元件52, 58将接合入与其相应的切口 16, 18中或凹口 24, 26中。图6中示出了这种配合,从中可以容易地看出,梁2的凹口 20, 22在此处未使用,且梁2比依据图5的位置突出头部28更多。此外,还可能使梁2仅与头部28配合,其中固定元件58插入两 个切口 12, 14中的一个,以及与其相应的凹口 20, 22中的一个。在这些情形下,梁2则不再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头部28的整个支撑 平面32上延伸。它仅在支撑平面32的宽度的一半以下延伸,以使例 如另一梁2可经由固定元件52与头部28配合,以使两根梁2沿纵向 都相互对齐延伸。最后,梁2还可以经由其切口 12, 14或凹口20, 22与头部28 配合,以使其垂直于图5所示的排列延伸。在此情形下,固定元件54 则接合入凹口 20, 22中的一个中,其中支撑件的基础部分4的后侧 支撑在邻接支托68的邻接表面72上。尤其还可能的是,在头部28上配合两根,三根或四根梁2,随后 其中每一梁2能固定在上文指定的固定元件52至66和邻接表面72 至86的对中的一对之间。每根梁2可以相互平行延伸或垂直延伸。图7a至图7c示出了图5中所示的梁2和头部28之间是如何建 立配合的。首先,由梁2和纵向梁92组成的冲莫板元件98相对于垂直支撑件 90对齐,以使纵向梁92或者与垂直支撑件90基本上平行地延伸,或 者如图7a所示稍微倾斜于这种排列延伸。在这种排列中,模板元件 98可以容易地拿起,并由装配工抬起,以使梁2最终位于垂直支撑件 90的头部28上方。在这个抬起位置开始,随后模板元件98由装配工 对齐并》文下,以使固定元件52, 58插入支4乇10的V形切口 14, 16。 切口 14, 16的V形协助了这种插入。因而很容易通过这种方式在头 部28和梁2之间建立钩式连接,其中模板元件98的重量可使更大部 分经由支撑平面32进入垂直支撑件90,以使进行装配的人员不再需 要把持模板元件98的全重。从如图7a所示的钩式连接开始,如图7b所示的才莫板元件98现形切口 14, 16导向的固定元件52, 58在此枢轴运动过程中自动地移 入梁2的支撑表面6的凹口 22, 24中。这种指定的枢轴运动持续进 行,直至达到如图7c所示的位置,其中模板元件98和其纵向梁92 在水平方向上垂直于垂直支撑件90延伸。在图7c中可以尤其说明性地看出,在这种完全安装的位置的邻接表面80, 82有效地防止了梁2 沿垂直于梁的基础部分4的箭头方向移动,所述移动使得固定元件 52, 58移出与凹口 22, 24的接合位置。如果在拆卸模板元件98过程中,以相反的顺序进行工作,形成 于支撑表面6的下侧并包括与基础部分4约成75°角的斜面有利地发 挥作用。即基于此斜面,有可能从如图7c所示的位置开始,沿与图 7b的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将模板元件98枢轴转离搁置在其上的胶 合板以及已经预备好的混凝土楼板,在模板元件98的上侧之间不会 发生夹紧效应(clamping effect )。所述斜面更确保模板元件98的所有 部件以枢轴旋转方式向下移动,以使从模板的无困难移除成为可能。图8a至图8c示出了 ,当最终需要完全安装的模板元件98以相 对于头部28关于图5和图7a至图7c的偏离90°角延伸时,可以实 现一种相应的配合过程。在这种情形下,固定元件64随后例如与梁2 的凹口 20, 22之一或切口 12或14之一配合。依据图8a至8c的所 述的枢轴旋转过程与依据图7a至图7c的所述枢轴旋转过程类似,其 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c所示的梁2的基础部分4的后侧最终被支撑 在邻接支托70的支撑表面78上,由此其避免了固定元件64移离凹 口 20或22。图9示出了可以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配合的共四才艮梁100, 102, 104, 106。两根梁100, 102布置为相互在端面间隔开排列,而 两根梁104, 106相互平行且与梁100, 102垂直地延伸。所有的梁100 至106均以所描述的与图1所示的梁2相关的方式制造。关于不同的 梁100至106,下述固定元件、切口和邻4妄表面配合梁100:固定元件56,凹口22,邻接表面74梁102:固定元件62,凹口22,邻接表面76梁104:固定元件52,凹口22,邻接表面80梁106:固定元件66,凹口22,邻接表面86图10示出了所有梁100至106相互平行延伸的布置,其中在每 一种情形下,两根梁100和106或102和104分别布置为沿纵向相互平齐,在其端面处相互间隔开。在此布置中,下述固定元件、凹口和邻接表面配合凹口 22, 凹口 22, 凹口 22, 凹口 22,依据本发明,在一个头部28处还可以实现一至四根梁的任何其 它需要的布置。在每根梁2经由两个外面的凹口 20或22之一与头部 28配合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梁2相互偏离90°角的两种不同的排列, 这种排列完全独立于与头部28配合的所有其它梁2。梁100 梁102 梁104 梁106固定元件52, 固定元件66, 固定元件58, 固定元件60,邻4妄表面80 邻冲妄表面86 邻4妄表面82 邻4妻表面84附图标记清单2梁4基础部分6支撑表面8接触表面10支托12,14,16,18切口20,22,24,26凹口28头部30U形部分32支撑平面34配合支托36邻4妻元件38弹性部件40末端部分42开口44,46,48,50固定支托52,54,56,58,60,62,64,66固定元件68,70邻接支托72,74,76,78,80,82,84,86邻4妻表面88头部4反90垂直支撑件92纵向梁94胶合板96大模板98模板元件100,102,104,106梁19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多个模板元件(98)的楼板模板系统,所述模板元件在其下侧具有可以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配合的梁(2,100-106),所述梁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制成C形,且具有两个从基础部分(4)延伸出去的分支,其中一个分支设计成用于放置在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上的支撑表面(6),其特征在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具有固定元件(52-66),每一固定元件接合入支撑表面(6)的凹口(20-26)中,其中所述凹口(20-26)设置为在远离基础部分(4)的支撑表面(6)的末端处,在以相互偏离90°的两个方向中选择性地将梁(2,100-106)与垂直支撑件(90)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梁(2, 100-106);故制成为开^:截面。
3.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梁(2, 100-106)的支撑表面(6)在梁(2, 100-106)的两个相互远离 的末端区域的每一个中,具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分别的凹口 (20-26)。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表面(6)的至少两个凹口 (20-26)和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的 两个固定元件(52-66)相互间隔开,从而两个固定元件(52-66)中的每 一个可能在两个凹口 (20-26)的每一个中同时4妻合。
5.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撑表面(6)在远离基础部分(4)的末端区域具有向上延伸或倾斜 的支托(IO),所述支托优选平行于基础部分(4)延伸,所述支托设有 尤其是V形的切口 (10-18),所述切口与设置在支撑表面(6)中的凹口(20-26)对齐,从而所述切口 (12-18)和凹口 (20-26)相互合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托 (10)在梁(2, 100-106)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的每一个中具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分别的如^L利要求5所述的切口 (12-18),所述切口的 每一个与支撑表面(6)中相应的凹口 (20-26)对齐。
7.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表面(6)的下侧优选在其装配位置从基础部分(4)开始倾斜向 下延伸,以使尤其是支撑表面(6)下侧和基础部分(4)之间的交角小 于90° ,所述交角优选地在70。和80°之间。
8.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垂直支撑件(90)均设有支撑头部(28),除了垂直于各个垂直支撑件(9 )的纵向范围延伸的支撑平面(32 )夕卜,还具有从其上倾斜延伸的固 定支托(44-50),以接合入梁(2, 100-106)的支撑表面(6)的至少一个 凹口 (20-26)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撑 头部(28)设有四个固定支托(44-50),所述支托尤其是垂直于支撑头部(28)的支撑平面(32)延伸。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 头部(28)的相邻固定支托(44-50)相互垂直延伸。
11. 根据权利要求8-10之一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撑平面(32)基本上为正方形,其中其固定支托(44-50)均平行于 支撑平面(32)的对角线延伸。
12.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撑头部(28)具有用于远离分支(6,8)的梁(2, 100-106)的基础部 分(4)的后侧的邻接区域,其中所述邻接区域的邻接表面(72-86)尤其 垂直于支撑平面(32)延伸。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总共 八个邻接区域,所述邻接区域的邻接表面(72-86)尤其以与固定支托(44-50)成45°角延伸。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四个邻接区域(80-86)由弯曲成U形的支撑头部(28)的一部分(30) 形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12-14之一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邻接区域(72, 74; 76, 78)分别由弯曲离开支撑平面(32)的 各个邻接支托(68,70)形成。
16.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头部(28)与垂直支撑件(90)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连接。
17.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撑头部(28)可与商用的垂直支撑件(90)的优选基本上为正方形 的头部板(88)配合。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头部(28)可以沿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板(88)平行延伸的方向 一皮推至头部^反(88)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撑头部(28)的支撑平面(32)的下侧直接位于装配位置中的垂直 支撑件(90)的头部板(88)之上。
20.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尤 其由一单个弯曲的、铸造和/或锻制的钢板或塑料板制成的所述支撑头部(28)可以通过固定在支撑头部(28)中的弹性部件(38)与垂直支撑 件(90)固定。
21.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垂直支撑件(90 )和模板元件(98 )的梁(2, 100-106 )在模板元件(98 ) 和垂直支撑件(90)包括小于90°交角的位置可以相互钩住,使得在钩 在一起后,在维持钩式连接同时,模板元件(98)的枢轴旋转有可能进 入才莫板元件(98)和垂直支撑件(90)包括大约90。交角的位置。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模板元件 的梁(2, 100-106)可以被钩至模板元件(98)基本上平行于垂直支撑件(90)延伸的位置中的垂直支撑件(90)。
23.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 一模板元件(98)由纵向梁(92)组成,所述纵向梁(92)相互间隔开 平行延伸,并与至少一根与其垂直延伸的横向梁(2, 100-106)固定连接, 其中纵向梁(92)的上侧形成用于胶合板(94)的接触表面,横向梁或 梁(2, 100-106 )的上侧接触纵向梁(98)的下侧,且横向梁或梁(2, 100-106) 的下侧形成依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撑表面。
24. 根据权利要求l-22之一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模板元件具有依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梁(2, 100-106 ),所述梁(2, 100-106)的上侧形成用于胶合板的接触表面。
25.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模板元件仅具有一根或两根尤其是直的梁(2, 100-106 ),当设有两根梁(2,100-106)时,其相互平行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个模板元件的楼板模板系统,所述模板元件的底面设有可以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配合的梁。所述梁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制成C形,且具有两个从基础部分延伸的分支。其中一个分支设计成用于放置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上的支撑表面,垂直支撑件的头部设有固定元件,每一固定元件接合入支撑表面的各自的凹口中。所述凹口设置为在远离基础部分的支撑表面的末端处,在以相互偏离90°的两个方向中选择性地将梁与垂直支撑件配合。
文档编号E04G11/48GK101316976SQ200680024527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4日
发明者阿图尔·施沃雷尔 申请人:派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