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全天候伸缩支架及其雨阳篷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伸缩雨阳蓬涉及一种遮阳蓬。
现有技术的伸缩雨阳蓬有采用扁铁制成的伸缩支架配以单层雨布而构成。其存在着支架松动易于产生摇晃现象,隔热性能差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全天候伸缩支架及其雨阳蓬。
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伸缩雨阳蓬支架,是采用型材制成连杆(2)进行互相铆接成棱型结构联接在固定件(1)上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其连杆(2)是采用直角型材(条状的角钢、角铝、角塑材料等)制成。为减轻自身重量及负荷,连杆(2)构件靠B一侧的材料其厚度的尺寸规格比靠A一侧的小,靠B一侧的材质比重比靠A一侧小。伸缩支架也可分为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2-5段,靠A一侧的采用尺寸大,强度高的钢铁材料,靠B一侧采用尺寸厚度较小的钢材或质轻的铝合金材料。从而使得支架自重最小,承受能力最大,材料最少,造价最低。以采用连杆2b结构与具有U型弯头2a结构的配套铆接,可使支架性能更优越。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伸缩支架,其固定件(1)中分别设有遮雨层构件接头(3),遮阳层构件接头(4)。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伸缩雨阳蓬,由伸缩支架、支撑杆、蓬布卷回装置配合组装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其支撑杆(6)为设有锁眼(10)的曲折杆。当雨阳蓬收回时,支撑杆的锁眼(10)扣在由澎胀螺栓制成的锁栓(11)上,此时用挂勾圈(17)勾入锁栓(11)的锁孔(12)中,然后将内杆(18)拉下,使套筒(15)与内杆(18)的扦孔对齐并扦入销钉或上锁,支架在张开或收回时都可用此方法得到固定锁住。在雨阳蓬使用过程中,在阴雨天,只张开透明蓬布(13),可获得充足的光线,在晴天,可再张开遮阳蓬布(14),并与蓬布(13)同时使用。此时蓬布(13)与(14)之间可形成一个空间而构成一个空气流通的空间隔热层(19),从而起到良好的遮阳隔热作用。蓬布(13)可固定联接在伸缩架上,可随伸缩架张开而平整地盖在支架上,当支架收回时,蓬布随支架的收缩而夹于连杆之间。蓬布(14)的张开可随支架张开而被拉出,也可用挂勾杆的勾圈(17)套在蓬杆(20)上,将蓬布(14)拉出辅盖在支架上。蓬布(14)的收回,可用挂勾杆的勾圈(17)套在摇把(18)进行驱动,使蓬布卷筒杆转动将蓬布(14)收回。其驱动收回装置可加设一个电动机构,在用电方便的地方,采用电动或自动收回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伸缩雨阳蓬,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好,造价低,实用性强等优点。
图1-伸缩支架主视示图。 图2-伸缩支架俯视示图。图3-连杆(2)联接主视示图。
图4-连杆(2)联接俯视示图。图5-连杆2a剖视图。 图6-连杆2b剖视图。图7-雨阳蓬主视示图。
图8-雨阳蓬支架组装示图。图9-支撑杆(6)主视图。
图10-支撑杆(6)俯视图。图11-专用辅助工具挂勾杆示意图。
图中与墙壁联接固定件(1),连杆(2),U型接头直角型材连杆(2a),直角型材连杆(2b),透明雨蓬接头或孔(3),蔗阳蓬接头或孔(4),遮阳蓬布(14)的卷筒(5),支撑杆(6),支架固定件接孔(7),螺栓(8),U型接头(9),支撑杆锁孔(10),带锁孔澎胀螺栓(11),锁孔(12),透明塑料雨蓬(13),遮阳雨蓬(14),管(15),挂勾圈(17),挂勾杆(18),空气隔热层(19),遮阳雨蓬杆(20),铆钉(21),折边或铰链(22)。
权利要求1.一种全天候伸缩雨阳蓬支架,是由固定件(1),连杆(2)相互以铰链联接构成棱形结构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杆(2)是采用直角型材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伸缩雨阳蓬支架,其特征在于连杆(2)构件靠B一侧的材料其厚度的尺寸规格比靠A一侧的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伸缩雨阳蓬支架,其特征在于连杆(2)构件靠B一侧材质的比重比靠A一侧的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伸缩雨阳蓬支架,其特征在于固定件(1)中设有接头(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伸缩雨阳蓬支架,其特征在于伸缩机构由带U型结构的连杆(2a)与连杆(2b)相互配合联接而构成。
6.一种全天候伸缩雨阳蓬,由伸缩支架,支撑杆,蓬布互相配合组装而构成,其特征在于雨阳蓬为双层结构,且构成空气隔热层(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天候伸缩雨阳蓬,其特征在于蓬布卷筒(5)的驱动机构由摇把(18)与挂勾杆配套组合来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天候伸缩雨阳蓬,其特征在于其支撑杆为带有锁孔(10)的曲折形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伸缩支架及其雨阳篷,支架采用直角型材为材料,伸缩机构采用了U型接头结构的公母配合的铆接方式,使得支架的性能更优越。雨阳篷设计为透明遮雨篷和遮阳雨篷双层结构,两层雨篷中间设有一道空气隔热层。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好,造价低,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F10/00GK2571870SQ02236459
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2日
发明者杨晓松 申请人:杨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