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纬编织物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富有弹性且柔软的双面纬编棉绒织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棉绒织物由棉绒/棉混纺纱、腈/粘混纺纱和氨纶以纬编双面结构交织而成,将非常柔软的棉绒纤维的纱线分布编织在织物贴身的内侧面,在织物的外侧面采用易起绒的纱线编织,然后表面轻起绒,在两层织物中间造就一定的空气层结构增加柔软性,并将弹力裸丝按一定规律间隔地分布在织物中间,形适当的弹性。本实用新型将原料棉绒的柔软性和腈/粘的吸湿发热性与织物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兼顾了弹性和柔软,提升了适体舒适性。
【专利说明】
一种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纬编织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面玮编织物,具体涉及一种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织物。
【背景技术】
[0002]针织物用作内衣面料时讲究各种服用性能,要求柔软而触感舒适,吸湿透气而体感舒适,富有弹性而适体,等等。而品质高的内衣面料要求兼顾各项服用性能。
[0003]织物的柔软有多种因素,包括原料因素和结构因素,而在织物结构上,增加线圈长度从而提高织物的未充满度,以线圈结构的变松来增加织物的柔软程度。针织物的弹性也有原料因素和结构因素,针织结构的弹性与线圈结构松紧有关,疏松的针织物结构弹性差,紧密的针织物结构弹性好。在现有技术中,要使针织内衣织物柔软,在结构上往往做得较疏松,但影响弹性且不够挺刮;而要使针织内衣织物弹性好,在结构上往往使织物弹性收缩得较紧密,但影响柔软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织物结构的缺点问题,提供了一种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织物,采用一种既柔软又富有弹性的针织物结构,结合采用特别柔软的原料、挺刮的原料和弹性原料,形成一种柔软性、弹性和挺刮性都好的舒适内衣面料。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专门设计的玮编双面针织结构,将非常柔软的棉绒纤维的纱线分布编织在织物贴身的内侧面,在织物的外侧面采用易起绒的混纺纱和长丝交替编织,然后表面轻起绒,在两层织物中间造就一定的空气层结构增加柔软性,并将弹力裸丝按一定规律间隔地分布在织物中间,形适当的弹性。
[0006]本实用新型是由可变换三角的多跑道双面圆玮机编织的一种双面玮编织物,在该双面结构里,内侧面的棉绒纱线提供了贴身面的柔软性,内侧面的氨纶提供了弹性,外侧面的涤纶长丝提供了织物的挺刮性,外侧面的腈/粘混纺纱提供了吸湿发热性,该织物兼有内衣面料多种优良服用性能。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棉绒织物,由棉绒/棉混纺纱、腈/粘混纺纱、涤纶长丝和氨纶以玮编双面结构交织而成,其中,所述织物的外侧面为玮编连接的腈/粘混纺纱线圈和涤纶长丝线圈交替分布,所述织物的内侧面的一部分横列由棉绒/棉混纺纱线圈组成,另一部分横列由棉绒/棉混纺纱和氨纶裸丝一起形成的线圈组成,所述的两部分横列交替地循环分布;所述织物外侧面的腈/粘混纺纱线圈在少数部位到织物内侧面形成腈/粘混纺纱连接线圈,并在双面织物内侧面上形成连接点,而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无连接的区域在两层中间形成空气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由棉绒/棉混纺纱线圈组成的横列为4或6个连续的Il绒/棉混纺纱线圈。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由棉绒/棉混纺纱和氨纶裸丝一起形成的线圈组成的横列为12-26个连续的由棉绒/棉混纺纱和氨纶裸丝形成的线圈。
[0011]进一步地,所述腈/粘混纺纱连接线圈在内侧面上形成的连接点纵行地间隔分布时,横列地两相邻的连接点分别分布在奇数行和偶数行形成错开。
[0012]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棉绒/棉混纺纱中包含棉绒纤维60?65 %、棉纤维35?40% ;所述腈/粘混纺纱中包含细旦腈纟仑纤维55?60%、粘胶纤维40?45% ;所述的涤纶为75D-100D的涤纶长丝;所述氨纶为20D-30D氨纶裸丝。
[0013]进一步地,所述织物外侧面的外表面具有从表面纱线上拉起的短绒毛。
[0014]本织物制作中采用了涤纶丝筒子染色,玮遍大圆机编织,将编织好的毛坯织物染色、整理和处理和刷绒处理,得到柔软而富有弹性而柔软的双面玮编棉绒织物。
[0015]本实用新型织物的原理是,贴身面料需要柔软,故原料主要采用棉绒/棉混纺纱,这增加了织物穿着触感柔软性,棉绒纤维是一种非常柔软的天然原料再生纤维素纤维,为提高其可加工性,与少量棉纤维混纺成棉绒/棉混纺纱;为了增加内衣织物是弹性舒适性,在织物内层交织入氨纶裸丝,以弹性适体来提升舒适性,为了内衣的柔软舒适性,采用弹性适中的结构,采用了较细的氨纶且只在少数线圈横列织入氨纶,只在织物内层织入氨纶而使织物外层蓬松,有利织物柔软;织物内层少数线圈横列有氨纶相对弹性收缩,多数线圈横列无氨纶相对蓬松,整片织物有弹性而大多数地方又蓬松柔软;在织物内层有氨纶相对弹性收紧的少数横列中有分散分布的腈/粘混纺纱线圈,这些线圈因无氨纶不收紧而略凸出在织物内层表面,起到在织物有氨纶区域减轻紧贴,有利蓬松;织物外侧面一个横列隔一个横列交替地分布腈/粘混纺纱线圈和涤纶长丝线圈,腈/粘混纺纱具有吸湿发热效应,该纱还在少数部位到织物内侧面成圈有利直接从皮肤吸湿和从易吸湿的内层棉绒/棉混纺纱吸湿,涤纶长丝提高了织物的挺刮性;织物外表需要有短绒毛,若采用拉绒的织物组织结构则使织物增厚,影响贴身内衣的舒适性,故本方案采用了在织物外层的基本线圈上刷绒,因的基本线圈上常规起绒会损坏织物,故采用轻起绒的刷绒,为了提升轻起绒的效果,采用了含有易起域的臆纟仑比例尚的臆/粘混纺纱和易起域的漆轮'。
[001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7]本的双面玮编棉绒织物采用特殊的玮编双面针织结构,将非常柔软的棉绒纤维的纱线分布编织在织物贴身的内侧面,在织物的外侧面采用易起绒的纱线编织,然后表面轻起绒,在两层织物中间造就一定的空气层结构增加了面料的柔软性,并将氨纶弹力裸丝按一定规律间隔地分布在织物中间,形成了适当的弹性;本实用新型的双面玮编棉绒织物将原料棉绒的柔软性、涤纶长丝的硬挺性和腈/粘的吸湿发热性与织物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兼顾了弹性、挺刮和柔软,提升了适体舒适性。特别是在织物外侧面一隔一横列分布涤纶长丝既为柔软织物提供了挺刮性又不内侧面接触皮肤的柔软舒适性,而且采用筒子涤纶纱染色加织物染色的两道染色达到的织物色泽均匀性是常规的一道染色难以达到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19]1-外侧面,2-内侧面,3-棉绒/棉混纺纱与氨纶交织线圈横列部段,4-氨纶,5-腈/粘混纺纱连接线圈,6-棉绒/棉混纺纱线圈横列部段,7-空气层,8-短绒毛。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棉绒织物,采用专门设计的玮编双面针织结构,将非常柔软的棉绒/棉混纺纱分布编织在织物贴身的内侧面;在织物的外侧面采用易起绒的腈/粘混纺纱和涤纶长丝编织,然后表面轻起绒;在两层织物中间造就一定的空气层结构增加柔软性;并将氨纶裸丝按一定规律间隔地分布在织物内侧面,形适当的弹性。
[0022]本实施例的双面玮编织物由棉绒/棉混纺纱、腈/粘混纺纱、涤纶和氨纶四组原料编织而成,其中,棉绒/棉混纺纱为40S(65: 35)棉绒/棉混纺纱;腈/粘混纺纱为40S(60:40)细旦腈纶/粘混纺纱;涤纶为75D/72F涤纶长丝;氨纶为是20D氨纶裸丝。
[0023]织物的外侧面I是玮编连接的腈/粘混纺纱线圈9和涤纶长丝线圈10—横列隔一横列地分布,腈/粘混纺纱线圈和涤纶长丝线圈组成的外侧面I的表面是短绒毛8。织物的内侧面2是玮编连接的棉绒/棉混纺纱线圈,内侧面2由连续6个线圈横列组成棉绒/棉混纺纱与氨纶交织线圈横列部段3,棉绒/棉混纺纱与氨纶一起形成玮编线圈中,两者相互位置呈添纱关系,棉绒/棉混纺纱位于外表而氨纶4位于内侧被?绒/棉混纺纱盖住。
[0024]在棉绒/棉混纺纱与氨纶交织线圈横列部段3中还有来自外侧面腈/粘混纺纱连接线圈5,该腈/粘混纺纱连接线圈5编织中弯纱较浅而形成线圈稍小,其分布形式是横列相邻的腈/粘混纺纱连接线圈5分别一隔一的分布在奇数线圈纵行和偶数线圈纵行形成错开分布。由于这些横列的棉绒/棉混纺纱线圈5受氨纶4作用略收紧,故不受氨纶4作用的腈/粘混纺纱连接线圈5在内侧面部段3的外表面上比棉绒/棉混纺纱线圈凸出。与部段3相邻的棉绒/棉混纺纱线圈横列部段6由12个线圈横列组成。由外侧面I的18个横列和内侧面部段3的6个横列部段6的12个横列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并以此反复循环。
[002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由棉绒/棉混纺纱、腈/粘混纺纱、涤纶长丝和氨纶以玮编双面结构交织而成,其中,所述织物的外侧面为玮编连接的腈/粘混纺纱线圈和涤纶长丝线圈交替分布,所述织物的内侧面的一部分横列由棉绒/棉混纺纱线圈组成,另一部分横列由棉绒/棉混纺纱和氨纶裸丝一起形成的线圈组成,所述的两部分横列交替地循环分布;所述织物外侧面的腈/粘混纺纱线圈在少数部位到织物内侧面形成腈/粘混纺纱连接线圈,并在双面织物内侧面上形成连接点,而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无连接的区域在两层中间形成空气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棉绒/棉混纺纱线圈组成的横列为4或6个连续的棉绒/棉混纺纱线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棉绒/棉混纺纱和氨纶裸丝一起形成的线圈组成的横列为12-26个连续的由棉绒/棉混纺纱和氨纶裸丝形成的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腈/粘混纺纱连接线圈在内侧面上形成的连接点纵行地间隔分布时,横列地两相邻的连接点分别分布在奇数行和偶数行形成错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外侧面的外表面具有从表面纱线上拉起的短绒毛。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双面玮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腈/粘混纺纱连接线圈的线圈小于棉绒/棉混纺纱线圈,纵行地穿套在所述内侧面的棉绒/棉混纺纱线圈上。
【文档编号】D04B1/14GK205603794SQ20162019850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5日
【发明人】潘玉明, 潘豪炜, 彭继芝, 曲俊兰
【申请人】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