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吹絮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4084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旋转吹絮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吹絮装置,设置有基座组、旋转座组、驱动组、上杆组、下杆组、多个电扇以及导线组,基座组具有固定于圆编织机的纱架座的固定座,且固定座上环设有导电轨,旋转座组设置有旋转台,旋转台内设置有导电碳刷,且旋转台枢设于基座组的固定座上,并使导电碳刷与基座组的导电轨呈电性连接,驱动组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与旋转座组的被动齿相连接,以驱动旋转台旋转,上杆组连接于旋转座组的旋转台上方侧,下杆组连接于旋转座组的旋转台下方侧,多个电扇分别连接于上杆组与下杆组侧方,使旋转座组同步带动上杆组与下杆组旋转,让电扇可均匀的对圆编织机的零件及纱线进行吹风,使零件及纱线可受不同方向的均匀风量,以提高除絮效果。
【专利说明】
旋转吹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吹絮装置,尤指使用于圆编织机,并以旋转方式持续的吹除圆编织机零件上所卡止的棉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提高圆编织机编织作业的顺畅度,棉纱的供给是必须被拉紧的,如此,棉纱即会与圆编织机的零件产生摩擦造成棉絮脱落,若不对棉絮进行清除,堆积在零件上的棉絮即会造成纱线移动的阻碍,造成棉纱断裂,严重时,棉絮会被棉纱带入而织入布匹中,影响布匹织成的品质。因此,圆编织机通常在机台内设置多个风扇朝向不同方向吹风,以将零件上的棉絮吹落,但由于风扇的方向固定,无法让所有零件受到一定风量的吹风,而导致部分零件上的棉絮无法有效的吹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吹絮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旋转吹絮装置以旋转方式朝向圆编织机,以对于棉纱供给过程中的上方以及下方的零件及纱线同步进行吹气或吹风,让零件及纱线可接受不同方向的均匀风量,以提高除絮效果,并可降低吹絮装置的成本。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吹絮装置,设置有基座组、旋转座组、驱动组、上杆组、下杆组、多个电扇以及导线组,基座组具有固定于圆编织机的纱架座的固定座,且固定座上环设有导电轨;旋转座组设置有旋转台,旋转台内设置有导电碳刷,旋转台周缘设置有被动齿,且旋转台枢设于基座组的固定座上,并使导电碳刷与基座组的导电轨呈电性连接;驱动组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固定于圆编织机的纱架座,且驱动器与旋转座组的被动齿相连接,以驱动旋转台旋转;上杆组连接于旋转座组的旋转台上方侧,并随旋转台转动;下杆组连接于旋转座组的旋转台下方侧,并随旋转台转动;多个电扇分别连接于上杆组与下杆组侧方;导线组具有电源连接线、上导线以及下导线,电源连接线连接于外部电源,且电源连接线电性连接于基座组的导电轨,上导线连接于旋转座组的导电碳刷,且上导线电性连接于上杆组所连接的电扇,下导线连接于旋转座组的导电碳刷,且下导线电性连接于下杆组所连接的电扇。
[0005]前述的旋转吹絮装置,其中该驱动组的驱动器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啮合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啮合于旋转座组的被动齿。
[0006]前述的旋转吹絮装置,其中该上杆组具有上主杆、侧杆座以及多个侧杆,上主杆呈中空状,其一端利用固定元件锁固于旋转台上方侧,各侧杆呈中空状,各侧杆一端分别连接于侧杆座侧方,上主杆与多个侧杆通过侧杆座形成连通状,且电扇连接于各侧杆远离侧杆座的另端,并使导线组的上导线依序由上主杆、侧杆座与侧杆内穿过,以电性连接于电扇。
[0007]前述的旋转吹絮装置,其中该旋转座组的旋转台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利用固定元件固定于旋转台,连接杆下端穿过基座组的固定座,且露出于固定座下方,而下杆组具有连接套管、下主杆、多个下套管以及多个支撑杆,连接套管利用固定元件锁固于连接杆下段,下主杆利用固定元件锁固于连接套管,多个下套管分别连接于下主杆侧方,各支撑杆分别连接于下套管,且电扇连接于各支撑杆远离下套管的另端。
[0008]前述的旋转吹絮装置,其中该旋转座组的连接杆内设置有中空状的内杆,内杆下方设置有用以封闭内杆的封块,封块上设置有穿孔,穿孔连通于内杆,而下主杆侧表面设置有出线孔,从而使导线组的下导线由内杆内穿过封块的穿孔,再由下主杆的出线孔穿出并电性连接于电扇。
[0009]前述的旋转吹絮装置,其中该基座组的固定座内设置有基座,且固定座内具有气道,气道连通于基座内,并于固定座上设置有连通气道的气嘴,而旋转座组的旋转台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利用固定元件固定于旋转台,连接杆下端穿过基座组的固定座与基座,且露出于固定座下方,连接杆内设置有中空状的内杆,内杆下方设置有用以封闭内杆的封块,使内杆与连接杆之间形成有气环道,封块与连接杆之间形成有出气孔,且连接杆侧表面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位于基座内,而下杆组具有连接套管、下主杆、多个下连接管、多个导气管以及多个气嘴,连接套管利用固定元件锁固于连接杆下段,下主杆利用固定元件锁固于连接套管,且下主杆呈中空状,并使出气孔位于下主杆内,多个下连接管分别连接于下主杆侧方,各导气管分别连接于下连接管,且各气嘴分别连接于导气管末端。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旋转座组带动上杆组与下杆组旋转,而让电扇可均匀的对圆编织机的零件及纱线同步进行吹风,使零件及纱线可接受不同方向的均匀的风量,以提尚除絮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圆编织机的侧视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要构件与圆编织机连接的立体外观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组、旋转座组与驱动组的立体外观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组与旋转座组的剖面分解图。
[001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杆组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001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杆组的立体外观图。
[001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杆组局部构件的立体外观图。
[0019]图9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组、旋转座组与下杆组的剖面图。
[0020]图10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座组与下杆组局部构件的剖面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基座组
[0023]11、固定座
[0024]111、气道
[0025]112、定位孔
[0026]12、导电轨
[0027]13、基座
[0028]131、油封
[0029]132、轴承
[0030]14、气嘴
[0031]2、旋转座组
[0032]21、旋转台
[0033]211、被动齿
[0034]212、固定孔
[0035]22、导电碳刷
[0036]23、连接杆
[0037]231、进气孔
[0038]232、定位孔
[0039]24、内杆
[0040]25、封块
[0041]251、穿孔
[0042]26、气环道
[0043]27、出气孔
[0044]3、驱动组
[0045]31、驱动器
[0046]32、驱动齿轮
[0047]33、传动齿轮
[0048]4、上杆组
[0049]41、上主杆
[0050]411、定位孔[0051 ] 42、侧杆座
[0052]421、定位孔
[0053]422、通道
[0054]43、侧杆
[0055]5、下杆组
[0056]51、连接套管
[0057]511、定位孔
[0058]52、下主杆
[0059]521、出线孔
[0060]522、定位孔
[0061]53、下套管
[0062]54、支撑杆
[0063]55、下连接管
[0064]56、导气管
[0065]57、58、气嘴
[0066]6、电扇
[0067]7、导线组
[0068]71、电源连接线
[0069]72、上导线
[0070]73、下导线
[0071]8、固定元件
[0072]9、圆编织机
[0073]91、纱架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74]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基座组1、旋转座组
2、驱动组3、上杆组4、下杆组5、多个电扇6以及导线组7,而基座组I固定于圆编织机9的纱架座91,使上杆组4位于纱架座91上方,下杆组5则位于纱架座91下方,其中:
[0075]该基座组I如图3至图5所示,基座组I设置有固定座11,以及连接于固定座11内侧的基座13,固定座11表面环设有导电轨12以及定位孔112,定位孔112通过固定元件8定位于纱架座91,且固定座11内具有气道111,气道111连通于基座13内,基座13于气道111的上下侧方设置有油封131以及轴承132,并于固定座11上设置有连通气道111的气嘴14。
[0076]该旋转座组2如图4、图5、图9与图10所示,旋转座组2设置有旋转台21、导电碳刷22、连接杆23、内杆24与封块25,旋转台21表面设置有固定孔212,导电碳刷22定位于固定孔212内,且导电碳刷22与基座组I的导电轨12呈电性连接,而旋转台21周缘设置有被动齿211,在连接杆23侧表面设置有进气孔231,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孔232(参阅图4),定位孔232通过固定元件8定位于旋转台21,连接杆23下端穿过基座组I的固定座11与基座13,且露出于固定座11下方,并使连接杆23连接于基座组I的轴承132,让旋转台21于基座组I的固定座11上形成枢设状,使进气孔231位于基座13内的两油封131之间,而内杆24呈中空状并设置于连接杆23内,封块25设置于内杆24下方并封闭内杆24下方侧,使内杆24与连接杆23形成有气环道26,封块25与连接杆23形成有出气孔27,且封块25上设置有穿孔251,穿孔251连通于内杆24。
[0077]该驱动组3如图3与图4所示,驱动组3设置有马达型式驱动器31、驱动齿轮32以及传动齿轮33,驱动器31固定于圆编织机纱架座91,驱动齿轮32连接于驱动器31,传动齿轮33枢设于纱架座91,并使驱动齿轮32啮合传动齿轮33,传动齿轮33啮合于旋转座组2的被动齿211。
[0078]该上杆组4如图2、图3、图6与图7所示,上杆组4连接于旋转座组2的旋转台21上方侦U,上杆组4具有上主杆41、侧杆座42以及多侧杆43,上主杆41呈中空状,其上下二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孔411(参阅图3及图6),上主杆41下端的定位孔411利用固定元件8锁固于旋转台21上方侧,侧杆座42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421,侧杆座42内设置有通道422,侧杆座42的定位孔421利用固定元件8锁固于上主杆41上端的定位孔411,而侧杆43呈中空状,各侧杆43—端分别连接于侧杆座42侧方,且上主杆41与多个侧杆43通过侧杆座42的通道422形成连通状,而电扇6连接于各侧杆43远离侧杆座42的另端。
[0079 ]该下杆组5如图2、图8、图9及图1O所示,下杆组5连接于旋转座组2的旋转台21下方侦U,下杆组5具有连接套管51、下主杆52、多个下套管53、多个支撑杆54、多个下连接管55、多个导气管56以及多个气嘴57、58,连接套管51侧表面设置有定位孔511,定位孔511利用固定元件8锁固于连接杆23下段,下主杆52侧表面设置有出线孔521与定位孔522(参阅图8、图9及图10),定位孔522利用固定元件8锁固于连接套管51,出线孔521正对于封块25的穿孔251,下主杆52呈中空状,使旋转座组2的出气孔27位于下主杆52内,而多个下套管53分别连接于下主杆52侧方,各支撑杆54分别连接于下套管53,而电扇6连接于各支撑杆54远离下套管53的另端;再者,多个下连接管55(参阅图8)分别连接于下主杆52侧方,各导气管56分别连接于下连接管55,且各气嘴57、58分别连接于导气管56末端。
[0080]该导线组7如图2、图6与图9所示,导线组7具有电源连接线71、上导线72以及下导线73,电源连接线71连接于外部电源,且电源连接线71电性连接于基座组I的导电轨12,上导线72连接于旋转座组2的导电碳刷21,且上导线72依序由上主杆41、侧杆座42与侧杆43内穿过,以电性连接于上杆组4所连接的电扇6,而下导线73也连接于旋转座组2的导电碳刷21,且下导线73由内杆24内朝下穿过封块25的穿孔251,再由下主杆52的出线孔521穿出,以电性连接于下杆组5所连接的电扇6。
[0081]由此,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旋转座组2的旋转台21受驱动组3的驱动器31驱动旋转,进而带动上杆组4与下杆组5同步转动,因此,上杆组4与下杆组5所连接的电扇6与气嘴57、58,可平均的持续对圆编织机9的零件进行吹气,以吹除零件上所堆积的棉絮,再者,由于电源连接线71、上导线72以及下导线73,是通过基座组I的导电轨12与旋转座组2的导电碳刷22成电性连接,让旋转台21于旋转时导电轨12与导电碳刷22持续电性连接,而避免上导线72以及下导线73产生旋绕而断裂,而且,风扇6是对圆编织机9的零件及纱线进行大面积的吹风,气嘴57、58是针对圆编织机9中会因摩擦产生热量的零件就近以集中风量进行吹絮及降温,更可稳定圆编织机9编织作业的顺畅,并且维持圆编织机9的寿命以及确保编织物的品质。
[0082]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内,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旋转吹絮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有: 一基座组,该基座组具有固定于圆编织机的纱架座的固定座,且固定座上环设有导电轨; 一旋转座组,该旋转座组设置有旋转台,旋转台内设置有导电碳刷,旋转台周缘设置有被动齿,且旋转台枢设于基座组的固定座上,并使导电碳刷与基座组的导电轨呈电性连接; 一驱动组,该驱动组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固定于圆编织机的纱架座,且驱动器与旋转座组的被动齿相连接,以驱动旋转台旋转; 一上杆组,该上杆组连接于旋转座组的旋转台上方侧,并随旋转台转动; 一下杆组,该下杆组连接于旋转座组的旋转台下方侧,并随旋转台转动; 多个电扇,各电扇分别连接于上杆组与下杆组侧方; 一导线组,该导线组具有电源连接线、上导线以及下导线,电源连接线连接于外部电源,且电源连接线电性连接于基座组的导电轨,上导线连接于旋转座组的导电碳刷,且上导线电性连接于上杆组所连接的电扇,下导线连接于旋转座组的导电碳刷,且下导线电性连接于下杆组所连接的电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吹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的驱动器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啮合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啮合于旋转座组的被动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吹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杆组具有上主杆、侧杆座以及多个侧杆,上主杆呈中空状,其一端利用固定元件锁固于旋转台上方侧,各侧杆呈中空状,各侧杆一端分别连接于侧杆座侧方,上主杆与多个侧杆通过侧杆座形成连通状,且电扇连接于各侧杆远离侧杆座的另一端,并使导线组的上导线依序由上主杆、侧杆座与侧杆内穿过,以电性连接于电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吹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座组的旋转台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利用固定元件固定于旋转台,连接杆下端穿过基座组的固定座,且露出于固定座下方,而下杆组具有连接套管、下主杆、多个下套管以及多个支撑杆,连接套管利用固定元件锁固于连接杆下段,下主杆利用固定元件锁固于连接套管,多个下套管分别连接于下主杆侧方,各支撑杆分别连接于下套管,且电扇连接于各支撑杆远离下套管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吹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座组的连接杆内设置有中空状的内杆,内杆下方设置有用以封闭内杆的封块,封块上设置有穿孔,穿孔连通于内杆,而下主杆侧表面设置有出线孔,从而使导线组的下导线由内杆内穿过封块的穿孔,再由下主杆的出线孔穿出并电性连接于电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吹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组的固定座内设置有基座,且固定座内具有气道,气道连通于基座内,并于固定座上设置有连通于气道的气嘴,而旋转座组的旋转台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利用固定元件固定于旋转台,连接杆下端穿过基座组的固定座与基座,且露出于固定座下方,连接杆内设置有中空状的内杆,内杆下方设置有用以封闭内杆的封块,使内杆与连接杆之间形成有气环道,封块与连接杆之间形成有出气孔,且连接杆侧表面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位于基座内,而下杆组具有连接套管、下主杆、多个下连接管、多个导气管以及多个气嘴,连接套管利用固定元件锁固于连接杆下段,下主杆利用固定元件锁固于连接套管,且下主杆呈中空状,并使出气孔位于下主杆内,多个下连接管分别连接于下主杆侧方,各导气管分别连接于下连接管,且各气嘴分别连接于导气管末端。
【文档编号】D04B35/32GK205590897SQ201620193840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4日
【发明人】江进益
【申请人】江进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