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529592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属于动力传送带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包括由含有涤纶纤维长丝的经线和含有聚酰胺单丝的纬线混纺而成的织物层,所述织物层上浇注形成有聚氨酯弹性层。本发明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中聚氨酯弹性层与织物层键合性能好,并且改进了摩擦性能,可以预见具有长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送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传送带 用混织涂层底布。
【背景技术】
[0002] 带有涂层底布的传送带通常应用在工业机械上,而且通常在相对恶劣的情况的环 境下服役,例如通常在承受过度载荷以及高温条件下进行服役,因而要求所述动力传送带 需要高强度和耐高温性能。在高负荷下,皮带轮轴会发生弯曲变形,从而导致由皮带轮限定 的传送路径倾向于歪斜,如果工作时传送带相对于皮带轮之间具有倾斜角,与皮带轮凸缘 接触的传送带侧表面将会导致异常的磨损。另外,在高负荷下,所述传送带还倾向于伸展到 使张紧装置不能做出有效地补偿的程度,从而导致损害性破坏。为了解决传送带的侧表面 磨损和损坏性拉伸,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涂覆摩擦系数小的氟树脂涂层,或者涂覆石墨 或类似物的技术手段。然而,上述技术手段并不能较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传送带 用混织涂层底布。
[0004]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 -种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含有涤纶纤维长丝的经 线和含有聚酰胺单丝的炜线混纺而成的织物层,所述织物层上浇注形成有聚氨酯弹性层。
[0006] 其中,所述织物层由针织、编织或无纺形成。
[0007] 作为优选地,所述炜线还包括聚对苯硫醚纤维(PPS)复丝。所述PPS复丝是一种具 有重复对取代苯环和硫原子的对称硬主链的结晶聚合物,其可通过熔融纺丝挤出制备得 到。为了提高拉伸性能,所述炜线经过假捻、卷曲或喷气等变形处理。
[0008] 作为优选地,所述涤纶纤维长丝由以下工艺方法制备得到:(1)将聚丁烯基琥珀酰 亚胺、与二异丙胺二氯乙酸酯在120~150Γ条件下进行熔融反应制得改性颗粒;(2)取步骤 (1)制备得到的改性颗粒与PET树脂颗粒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造粒,然后利用纺丝机制 备所述涤纶纤维长丝。
[0009] 其中,所述聚丁烯基琥珀酰亚胺的分子量为3000~5000;所述聚丁烯基琥珀酰亚 胺与二异丙胺二氯乙酸酯的重量比为3~6:1;所述改性颗粒与PET树脂颗粒的重量比为5: 95~10:90。
[0010] 其中,所述聚氨酯弹性层通过由含有18~2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4.0~5.0重量 份的聚酯多元醇、3.0~4.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3.5~4.5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 5.0~5.5重量份的1,4_丁二醇、0.8~1.2重量份的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1.2~1.5重量 份的β-羟烷基酰胺、0.20~0.25重量份的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0.15~0.20重量份的水、 0.8~1.2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0.15~0.20重量份的催化剂、0.25~0.30重量份的匀泡剂 的组合物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浇注在所述织物层上形成。
[0011] 在本发明中所述二异氰酸酯可以选择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或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作 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的例子,例如可以选择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亚苯 基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5-亚萘基二异氰酸酯、3,3~二氯二苯甲 烷二异氰酸酯等;作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例子,例如可以选择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 甲基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和类似 物。这些有机多异氰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优选二苯基甲烷二异 氰酸酯(MDI),例如4,V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0012]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酯多元醇由多元醇与多元羧酸的缩合反应而制得,其中所述 多元醇具有2-12个,优选2-6个碳原子,例如乙二醇(EG)、一缩二乙二醇(DEG)、1,2-丙二醇 (1,2-PG)、1,4-丁二醇(BD0)、三羟甲基丙烷(TMP)、丙三醇等。所述多元羧酸具有2-12个碳 原子且如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或对苯二甲酸或其混合物。 所述聚酯多元醇通常具有2-4,优选大于2至小于3的平均理论官能度。所用聚酯多元醇的粘 度为150~lOOOmPa · s,优选为200~800mPa · s,所述粘度在75°C下测量。
[0013]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醚多元醇为以多羟基或醇胺为起始剂,以氧化丙烯、氧化乙烯 等环氧化合物为聚合单体,开环均聚或共聚而成,作为示例性地,所述聚醚多元醇可以是分 子量为500~5000的聚氧化丙烯二醇等,羟值优选为20~200mg KOH/g,黏度(25°C)优选为 100~600mPa · s〇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具有以下有益效 果:
[0015] 本发明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中聚氨酯弹性层与织物层键合性能 好,并且改进了摩擦性能,可以预见具有长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做进一步 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 理解。
[0017] 本发明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包括织物层,和在所述织物层上浇注形 成的聚氨酯弹性层。所述织物层由含有涤纶纤维长丝的经线和含有聚酰胺单丝的炜线混纺 而成的织物层,作为示例性地,所述织物层可以由针织、编织或无纺形成。在本发明中,所述 聚酰胺单丝,包括尼龙6、尼龙66等,此外还可以是芳香族聚酰胺,例如聚对苯甲酰胺。为了 进一步提高耐磨和耐热性性能,在本发明中所述炜线还包括聚对苯硫醚纤维(PPS)复丝。所 述PPS复丝是一种具有重复对取代苯环和硫原子的对称硬主链的结晶聚合物,其可通过熔 融纺丝挤出制备得到。为了提高拉伸性能,所述炜线经过假捻、卷曲或喷气等变形处理。所 述涤纶纤维长丝可以高速纺丝得到的Ρ0Υ长丝,或者roY长丝,或者拉伸变形丝DTY,或者空 气变形丝ATY;作为优选地,为了提高拉伸性能,优选DTY长丝或ATY长丝。在本发明中,所述 涤纶纤维长丝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经过熔融纺丝制备得到,但为了改善 织物层与聚氨酯弹性层之间的粘附性和键合性能,所述PET优选通过改性剂进行改性处理。 在本发明中,所述织物可以是任意所需角度的经线和炜线形成的机织织物,例如可以是IX 1,1X2,2X2,3X2,2X3,或3X3等。
[0018]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氨酯弹性层通过由含有18~2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4.0~ 5.0重量份的聚酯多元醇、3.0~4.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3.5~4.5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 体橡胶、5.0~5.5重量份的1,4-丁二醇、0.8~1.2重量份的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1.2~ 1.5重量份的β-羟烷基酰胺、0.20~0.25重量份的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0.15~0.20重量 份的水、0.8~1.2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0.15~0.20重量份的催化剂、0.25~0.30重量份的 匀泡剂的组合物在95~100°C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注入预热好的放置有所述织物 层的模具内(预热温度为115°C)反应25~30分钟,脱模,然后熟化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二 异氰酸酯可以选择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或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作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的例 子,例如可以选择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 基二异氰酸酯、1,5_亚萘基二异氰酸酯、3,3~二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等;作为脂 肪族二异氰酸酯的例子,例如可以选择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和类似物。这些有机多异氰酸酯 可以单独使用,或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优选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例如4,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聚酯多元醇由多元醇与多元羧酸的缩合反应而制得,其中所 述多元醇具有2-12个,优选2-6个碳原子,例如乙二醇(EG)、一缩二乙二醇(DEG)、1,2-丙二 醇(1,2卞6)、1,4-丁二醇(800)、三羟甲基丙烷〇1^)、丙三醇等。所述多元羧酸具有2-12个 碳原子且如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或对苯二甲酸或其混合 物。所述聚酯多元醇通常具有2-4,优选大于2至小于3的平均理论官能度。所用聚酯多元醇 的粘度为150~lOOOmPa · s,优选为200~800mPa · s,所述粘度在75°C下测量。所述聚醚多 元醇为以多羟基或醇胺为起始剂,以氧化丙烯、氧化乙烯等环氧化合物为聚合单体,开环均 聚或共聚而成,作为示例性地,所述聚醚多元醇可以是分子量为500~5000的聚氧化丙烯二 醇等,羟值优选为20~200mg KOH/g,黏度(25°C)优选为100~600mPa · s。
[0019] 在以下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作为示例性地,所述二异氰酸酯为液化MDI,烟台万华聚 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牌号为Wannate MDI-100HL。所述聚酯多元醇为PEDA-2000,羟值为53~ 59mg K0H/g,75°C下测量的粘度为500~800。所述聚醚多元醇为分子量Μη为2000的聚氧化 丙烯二醇,其羟值为54~58mg KOH/g,25°C下测量的粘度为260~370。所述端羟基丁苯液体 橡胶,购自山东淄博齐龙化工有限公司,分子量Μη大于2000,羟值为0.70~0.80mmol/g。
[0020] 在以下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织物层采用2 X 2织物的编织方式,重量2.5g/dm2,所述 经线采用(改性或不改性)涤纶纤维DTY长丝,所述炜线采用尼龙66单丝。
[0021] 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涉及涤纶纤维DTY长丝的制备。本实施例的DTY长丝由以下工艺方法制备 得到:取PET树脂颗粒混合后进行减压干燥,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造粒,所述双螺杆挤 出机各区的温度如表1所示:
[0023] 表 1
[0024]
[0025]在传送带上空冷后切片(特性黏度控制在0.64~0.66dL/g,熔点2 260°C),采用常 规的热辊拉伸法制备FDY长丝。
[0026] 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涉及改性的涤纶纤维DTY长丝的制备。本实施例的DTY长丝由以下工艺方 法制备得到:首先,将平均分子量为3500的聚丁烯基琥珀酰亚胺、与二异丙胺二氯乙酸酯在 氮气的保护气氛下在150 °C条件下进行熔融反应60分钟,制得改性颗粒,其中所述聚丁烯基 琥珀酰亚胺、与二异丙胺二氯乙酸酯的重量比为5:1。然后,取步骤制备得到的改性颗粒与 PET树脂颗粒混合(重量比为10:90)后进行减压干燥,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造粒,所述 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如表2所示:
[0028] 表 2
[0029]
[0030]在传送带上空冷后切片(特性黏度控制在0.64~0.66dL/g,熔点2 260°C),采用常 规的热辊拉伸法制备FDY长丝。
[0031] 实施例3
[0032]本实施例的涂层底布中,织物层采用2 X 2织物的编织方式,重量2.5g/dm2,所述经 线采用实施例1的涤纶纤维DTY长丝,所述炜线采用尼龙66单丝。所述聚氨酯弹性层通过由 含有20重量份的液化MDI、5.0重量份的TODA-2000、3.0重量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Mn = 2000 )、4.0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5.0重量份的1,4-丁二醇、1.2重量份的异氰脲酸 三缩水甘油酯、1.5重量份的β-羟烷基酰胺、0.20重量份的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0.20重 量份的水、1.2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0.20重量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5重量份的匀泡 剂L-5305的组合物在95~100°C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注入预热好的放置有所述织 物层的模具内(预热温度为115°C)反应25~30分钟,脱模,然后熟化即可。
[0033] 实施例4
[0034]本实施例的涂层底布中,织物层采用2 X 2织物的编织方式,重量2.5g/dm2,所述经 线采用实施例1的涤纶纤维DTY长丝,所述炜线采用尼龙66单丝。所述聚氨酯弹性层通过由 含有18重量份的液化MDI、4.0重量份的TODA-2000、4.0重量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Μη = 2000 )、4.0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5.0重量份的1,4-丁二醇、1.0重量份的异氰脲酸 三缩水甘油酯、1.2重量份的β-羟烷基酰胺、0.20重量份的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0.18重 量份的水、1. 〇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〇. 18重量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5重量份的匀泡 剂L-5305的组合物在95~100°C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注入预热好的放置有所述织 物层的模具内(预热温度为115°C)反应25~30分钟,脱模,然后熟化即可。
[0035] 实施例5
[0036]本实施例的涂层底布中,织物层采用2 X 2织物的编织方式,重量2.5g/dm2,所述经 线采用实施例2的涤纶纤维DTY长丝,所述炜线采用尼龙66单丝。所述聚氨酯弹性层通过由 含有20重量份的液化MDI、5.0重量份的TODA-2000、3.0重量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Mn = 2000 )、4.0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5.0重量份的1,4-丁二醇、1.2重量份的异氰脲酸 三缩水甘油酯、1.5重量份的β-羟烷基酰胺、0.20重量份的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0.20重 量份的水、1.2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0.20重量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5重量份的匀泡 剂L-5305的组合物在95~100°C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注入预热好的放置有所述织 物层的模具内(预热温度为115°C)反应25~30分钟,脱模,然后熟化即可。
[0037] 实施例6
[0038]本实施例的涂层底布中,织物层采用2 X 2织物的编织方式,重量2.5g/dm2,所述经 线采用实施例2的涤纶纤维DTY长丝,所述炜线采用尼龙66单丝。所述聚氨酯弹性层通过由 含有18重量份的液化MDI、4.0重量份的TODA-2000、4.0重量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Μη = 2000 )、4.0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5.0重量份的1,4-丁二醇、1.0重量份的异氰脲酸 三缩水甘油酯、1.2重量份的β-羟烷基酰胺、0.20重量份的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0.18重 量份的水、1. 〇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〇. 18重量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5重量份的匀泡 剂L-5305的组合物在95~100°C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注入预热好的放置有所述织 物层的模具内(预热温度为115°C)反应25~30分钟,脱模,然后熟化即可。
[0039] 对比例1
[0040] 本对比例涉及改性的涤纶纤维DTY长丝的制备。本对比例的DTY长丝由以下工艺方 法制备得到:取平均分子量为3500的聚丁烯基琥珀酰亚胺与PET树脂颗粒混合(重量比为 10:90)后进行减压干燥,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造粒,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如 表3所示:
[0041] 表 3
[0042]
[0043]~在传送带上空冷后切片,采用常规的热辊拉伸法制备Π)Υ长丝。
[0044] 对比例2
[0045] 本对比例的涂层底布中,织物层采用2X2织物的编织方式,重量2.5g/dm2,所述经 线采用对比例1的涤纶纤维DTY长丝,所述炜线采用尼龙66单丝。所述聚氨酯弹性层通过由 含有20重量份的液化MDI、5.0重量份的TODA-2000、3.0重量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Mn = 2000 )、4.0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5.0重量份的1,4-丁二醇、1.2重量份的异氰脲酸 三缩水甘油酯、1.5重量份的β-羟烷基酰胺、0.20重量份的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0.20重 量份的水、1.2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0.20重量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5重量份的匀泡 剂L-5305的组合物在95~100°C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注入预热好的放置有所述织 物层的模具内(预热温度为115°C)反应25~30分钟,脱模,然后熟化即可。
[0046] 对比例3
[0047]本对比例的涂层底布中,织物层采用2X2织物的编织方式,重量2.5g/dm2,所述经 线采用实施例2的涤纶纤维DTY长丝,所述炜线采用尼龙66单丝。所述聚氨酯弹性层通过由 含有20重量份的液化MDI、5.0重量份的TODA-2000、3.0重量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Mn = 2000 )、4.0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5.0重量份的1,4-丁二醇、1.2重量份的异氰脲酸 三缩水甘油酯、〇 . 20重量份的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0.20重量份的水、1.2重量份的氧化 石墨烯、0.20重量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5重量份的匀泡剂L-5305的组合物在95~100 °C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注入预热好的放置有所述织物层的模具内(预热温度为115 °C)反应25~30分钟,脱模,然后熟化即可。
[0048] 对比例4
[0049] 本对比例的涂层底布中,织物层采用2X2织物的编织方式,重量2.5g/dm2,所述经 线采用实施例2的涤纶纤维DTY长丝,所述炜线采用尼龙66单丝。所述聚氨酯弹性层通过由 含有20重量份的液化MDI、5.0重量份的TODA-2000、3.0重量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Mn = 2000 )、4.0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5.0重量份的1,4-丁二醇、1.2重量份的异氰脲酸 三缩水甘油酯、1.5重量份的二乙醇胺、0.20重量份的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0.20重量份 的水、1.2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0.20重量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5重量份的匀泡剂L-5305的组合物在95~100°C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注入预热好的放置有所述织物层 的模具内(预热温度为115°C)反应25~30分钟,脱模,然后熟化即可。
[0050] 对比例5
[0051] 本对比例的涂层底布中,织物层采用2X2织物的编织方式,重量2.5g/dm2,所述经 线采用实施例2的涤纶纤维DTY长丝,所述炜线采用尼龙66单丝。所述聚氨酯弹性层通过由 含有20重量份的液化MDI、5.0重量份的TODA-2000、3.0重量份的聚氧化丙烯二醇(Mn = 2000 )、4.0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5.0重量份的1,4-丁二醇、1.2重量份的异氰脲酸 三缩水甘油酯、1.5重量份的β-羟烷基酰胺、0.20重量份的水、1.2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 0.20重量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5重量份的匀泡剂L-5305的组合物在95~100 °C的条 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注入预热好的放置有所述织物层的模具内(预热温度为115°C)反 应25~30分钟,脱模,然后熟化即可。
[0052] 实施例3~6以及对比例2~5制备得到的混织涂层底布进行剥离试验以及动摩擦 试验(0.15g/mm,线速度为300mm/min),结果分别如表4和表5所示。
[0053] 表 4
[0054]
[0057]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 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 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含有涤纶纤维长丝的经线 和含有聚酰胺单丝的炜线混纺而成的织物层,所述织物层上浇注形成有聚氨酯弹性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由针 织、编织或无纺形成。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炜线还包括 聚对苯硫醚纤维复丝。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炜线经过变 形处理,所述变形处理选自假捻、卷曲或喷气中的至少一种。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长 丝由以下工艺方法制备得到:(1)将聚丁烯基琥珀酰亚胺、与二异丙胺二氯乙酸酯在120~ 150°C条件下进行熔融反应,制得改性颗粒;(2)取步骤(1)制备得到的改性颗粒与PET树脂 颗粒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造粒,然后利用纺丝机制备所述涤纶纤维长丝。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丁烯基琥 珀酰亚胺的分子量为3000~5000;所述聚丁烯基琥珀酰亚胺与二异丙胺二氯乙酸酯的重量 比为3~6:1;所述改性颗粒与PET树脂颗粒的重量比为5:95~10:90。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弹性 层通过由含有18~2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4.0~5.0重量份的聚酯多元醇、3.0~4.0重量 份的聚醚多元醇、3.5~4.5重量份的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5.0~5.5重量份的1,4_ 丁二醇、 0.8~1.2重量份的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1.2~1.5重量份的β-羟烷基酰胺、0.20~0.25 重量份的3,5_二甲硫基甲苯二胺、0.15~0.20重量份的水、0.8~1.2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 0.15~0.20重量份的催化剂、0.25~0.30重量份的匀泡剂的组合物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浇 注在所述织物层上形成。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 选自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 酯、1,5-亚萘基二异氰酸酯、3,3'-二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 至少一种。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多元醇 由多元醇与多元羧酸的缩合反应而制得,所用聚酯多元醇在75°C下测量的粘度为150~ 1000 mPa · s〇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高温传送带用混织涂层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 醇为以多羟基或醇胺为起始剂,以氧化丙烯、氧化乙烯等环氧化合物为聚合单体,开环均聚 或共聚而成;所述聚醚多元醇为分子量为500~5000的聚氧化丙烯二醇,25°C下测量的粘度 为100~600mPa · s〇
【文档编号】D06N3/14GK105887502SQ201610301409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发明人】何建良, 贺新
【申请人】威尔克工业纺织(嘉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