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染色设备及方法

文档序号:1046815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分区染色设备及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区染色设备及方法,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该分区染色设备包括:染缸,包括缸体和染轴,所述缸体设有出液口,所述染轴设于所述缸体内,至少为两条,并分为至少两组,所述染轴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以及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回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回液管和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至少为两条,且每条所述进液管均与一组染轴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循环泵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上。该分区染色设备及方法,可以用小功率的循环泵代替大功率水泵,再使循环泵采用循环运行方式,同一时间仅需开启一个小功率的循环泵,从而降低了染色过程中的电能耗。
【专利说明】
分区染色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区染色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通用的染缸染色方法,主要是采用一个大功率的染色主栗,使染液在主栗的压力下从染缸的筒子纱或经轴内部向外渗透进行染色。
[0003]但是这种染色方法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使用大功率的染色主栗会导致染色过程中消耗电力较多。从节省能源的角度出发,需要研发一种降低染色过程中的电能耗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分区染色设备及方法,采用该设备和方法进行分区染色,能够降低染色过程中的电能耗。
[0005]—种分区染色设备,包括:
[0006]染缸,包括缸体和染轴,所述缸体设有出液口,所述染轴设于所述缸体内,至少为两条,并分为至少两组,所述染轴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染轴外壁设有供染液通过的喷射孔;以及
[0007]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栗、回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回液管和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至少为两条,且每条所述进液管均与一组染轴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循环栗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上。
[0008]在传统染色工艺中,染缸的主栗一直在高速运行状态下工作,使染液不断循环穿透纱线,以完成染色过程。这是由于在本领域中普遍认为,在染色工艺中如果主栗停止运行,会造成纱线与纱线之间、纱线的内层与外层之间因染色过程中吸附的染料浓度不同产生染色不匀,甚至染不透等染色质量问题。
[0009]但是,本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如染缸的循环栗采用循环运行方式,该循环运行的一个周期包括循环栗运行期和停止期,在运行期,染液在纱线中循环穿透一段时间,然后进入停止期,染液自行渗透到纱线内部,一段时间后,又再次进入运行期,再次让染液在纱线中循环穿透一段时间,如此往复,并不会降低染色质量。
[0010]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区染色设备,根据染缸大小,将其内部设为具有至少两组染轴的不同分区,每个区的染轴均由独立的循环栗控制,对该组染轴上固定的待染色物料进行染色。由于每个循环栗所要控制染液循环的区域减小了,因此,可以用小功率的循环栗代替大功率水栗,如将染轴分为三组,则可将原30KW的大功率水栗电机替换为三个7.5-10KW的小水栗,每个电机功率只需要原来的1/3。再使循环栗采用循环运行方式,同一时间仅需开启一个小功率的循环栗,从而降低了染色过程中的电能耗,并且还能同时确保达到工艺生产要求。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上。上述止回阀,可以在循环栗停止时,保持每组中空管状的染轴内仍有染液储藏,循环栗再次启动时不会瞬时产生较大的冲力,利于染色的均匀和稳定性。而且,通过止回阀的使用,即使某一组染轴上不设筒子纱等待染色物料,仍可对其它组染轴上的待染色物料进行染色。同时,止回阀的设置,还能避免染液相互间倒流情况发生,同时保证了每个分区的染轴内充满了染液。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的数量与所述染轴分组的数量一致,且每根所述进液管均与一组染轴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循环栗和止回阀的数量与所述进液管的数量一致,均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上。通过进液管、止回阀和染轴分组一一对应的方式,能够方便的控制分区染色的进行。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内还包括用于支撑待染色物料的纱架底座,所述纱架底座设于所述缸体下部,将所述缸体分隔为位于上部的染色腔和位于底部的染液回流腔,该纱架底座上设有连通染色腔和染液回流腔的染液流通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染液容纳腔连通。通过纱架底座的使用,将待染色的物料架起,当该区的循环栗处于停止期时,确保该区待染色物料(如筒子纱)与回流囤积的染液分开,避免其在停止期时,还有部分待染色物料浸泡在染液中,能够提高染色质量和均匀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内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不同组的染轴分别围蔽,在所述染色腔内形成互不相通的染色区。通过隔板的使用,在所述染色腔内形成互不相通的染色区,当某区的循环栗处于停止期时,避免正在进行染色的其它染色区内染液喷射至该区,确保该区待染色物料(如筒子纱)接受染液染色的均一性,进一步提高了分区染色的效果。
[001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分区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分区:将染缸内的染轴划分并改造为至少两个分区,且每个分区的染轴分别与独立的循环栗连通,由至少两个循环栗独立控制不同分区染轴内的染液循环流动,至少两个所述分区的染液由染轴的喷射孔射出后,最终均回流囤积在所述染缸底部;
[0017]染色:控制一个循环栗开启运行,对固定于该分区染轴上的待染色物料进行染色,此时,其它循环栗处于关闭状态,待该循环栗运行预定时间后,关闭该循环栗,开启另一个循环栗,对该另一个循环栗控制的分区进行染色,待该另一个循环栗运行预定时间后,关闭该另一个循环栗,按照上述方式,依次分别开启各个循环栗,对染缸内所有分区进行染色。
[0018]上述交替运行的控制方式,让各个循环栗栗按照设定的程序各自运行预定时间,合理地设置各循环栗的程序运行时间,既能满足生产要求,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能耗。
[0019]上述分区染色方法,通过将染缸内的染轴划分并改造为多个分区,由于每个循环栗所要控制染液循环的区域减小了,因此,可以用小功率的循环栗代替大功率水栗,如将染轴分为三组,则可将原30KW的大功率水栗电机替换为三个7.5-10KW的小水栗,每个电机功率只需要原来的1/3。再使循环栗采用循环运行方式,同一时间仅需开启一个小功率的循环栗,从而降低了染色过程中的电能耗。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色步骤中,所述循环栗开启的具体运行条件为:开启循环栗,于5-10秒达到循环栗70-100 %负荷的转速,维持10-20秒,随后关闭该循环栗,使其自由减速至停止。以上述条件开启运行循环栗,能够避免快速开启时,染液冲力较大,容易冲坏筒子纱等待染色物料,导致纱线强度下降的问题,也可以避免染液冲力较大,容易出现染花的问题。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色步骤中,当关闭一个循环栗时,同时开启另一个循环栗。在上一个循环栗开始自由减速停止的同时,而不是在上一个循环栗减速停止后开启另一个循环栗,具有更好的染色效果。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区步骤中,将染缸内的染轴划分并改造为两个或三个分区。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分区染色设备。能够方便、可靠的实现分区染色。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发明的一种分区染色设备,其染缸内具有至少两组染轴的不同分区,每个区的染轴均由独立的循环栗控制,对该组染轴上固定的待染色物料进行染色。由于每个循环栗所要控制染液循环的区域减小了,因此,可以用小功率的循环栗代替大功率水栗,再使循环栗采用循环运行方式,同一时间仅需开启一个小功率的循环栗,从而降低了染色过程中的电能耗。
[0026]以三分区为例,可采用3个小功率的小栗,运行时的功率之和约为5KW-55KW,而采用普通染色方法的主栗在运行时功率约为15KW-150KW,节电率约为40%-60%,大幅度的降低能耗。
[0027]并且,该分区染色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或可通过常规染色设备改造获得,能够减少设备的投入费用,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0028]本发明的一种分区染色方法,通过将染缸内的染轴划分并改造为多个分区,可以用小功率的循环栗代替大功率水栗,再使循环栗采用循环运行方式,同一时间仅需开启一个小功率的循环栗,从而降低了染色过程中的电能耗。
[0029]并且通过交替运行的控制方式,让各个循环栗栗按照设定的程序各自运行预定时间,合理地设置各循环栗的程序运行时间,既能满足生产要求,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能耗。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实施例1中二分区染色设备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实施例1中二分区染色循环栗运行曲线;
[0032]图3为实施例2中三分区染色设备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实施例2中三分区染色循环栗运行曲线。
[0034]其中:110.缸体;111 ?出液口; 120.染轴;130.纱架底座;210.循环栗;220.回液管;230.进液管;240.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8]以下实施例的分区染色方法采用下述设备:
[0039]—种分区染色设备,包括:染缸和循环系统。
[0040]所述染缸包括缸体和染轴,所述缸体设有出液口,所述染轴设于所述缸体内,至少为两条,并分为至少两组,所述染轴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染轴外壁设有供染液通过的喷射孔。
[0041]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栗、回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回液管和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至少为两条,且每条所述进液管均与一组染轴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循环栗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上。
[0042]上述分区染色设备的工作流程为:
[0043]控制一个循环栗开启运行,对固定于该分区染轴上的待染色物料进行染色,此时,其它循环栗处于关闭状态,待该循环栗运行预定时间后,关闭该循环栗,开启另一个循环栗,对该另一个循环栗控制的分区进行染色,待该另一个循环栗运行预定时间后,关闭该另一个循环栗,按照上述方式,依次分别开启各个循环栗,对染缸内所有分区进行染色。
[0044]本发明人发现,如不设置止回阀,虽也能进行分区染色,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但是,如没有止回阀,则循环栗停止时,染轴内没有染液储藏,循环栗再次开启后,会瞬时产生较大的冲力,不利于染色的均匀和稳定性。因此,优选的,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上。设置上述止回阀,可以在水栗停止时,保持每组中空管状的染轴内仍有染液储藏,循环栗启动时不会瞬时产生较大的冲力,利于染色的均匀和稳定性。而且,通过止回阀的使用,即使某一组染轴上不设筒子纱等待染色物料,仍可对其它组染轴上的待染色物料进行染色。
[0045]为了能够方便的控制分区染色的进行,可将进液管的数量设为与所述染轴分组的数量一致,且每根所述进液管均与一组染轴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循环栗和止回阀的数量与所述进液管的数量一致,均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上。通过上述进液管、止回阀和染轴分组一一对应的方式,可简便的控制分区染色的进行。
[0046]可以理解的,将待染色的物料架起,当该区的循环栗处于停止期时,确保该区待染色物料(如筒子纱)与回流囤积的染液分开,避免其在停止期时,还有部分待染色物料浸泡在染液中,能够提高染色质量和均匀性,因此,本发明人在缸体内还设置了用于支撑待染色物料的纱架底座,所述纱架底座设于所述缸体下部,将所述缸体分隔为位于上部的染色腔和位于底部的染液回流腔,该纱架底座上设有连通染色腔和染液回流腔的染液流通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染液容纳腔连通。
[0047]并且,在上述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了分区染色的效果,还可在缸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不同组的染轴分别围蔽,在所述染色腔内形成互不相通的染色区。通过隔板的使用,在所述染色腔内形成互不相通的染色区,当某区的循环栗处于停止期时,避免正在进行染色的其它染色区内染液喷射至该区,确保该区待染色物料(如筒子纱)接受染液染色的均一性,进而能够提高分区染色的效果。
[0048]实施例1
[0049]—种分区染色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染缸和循环系统。
[0050]所述染缸包括缸体110和染轴120,所述缸体110设有出液口 111,所述染轴120设于所述缸体110内,至少为两条,并分为两组,所述染轴120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染轴120外壁设有供染液通过的喷射孔。
[00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缸体110内还包括用于支撑待染色物料的纱架底座130,所述纱架底座130设于所述缸体110下部,将所述缸体110分隔为位于上部的染色腔和位于底部的染液回流腔,该纱架底座130上设有连通染色腔和染液回流腔的染液流通口,所述出液口111与所述染液容纳腔连通。通过纱架底座130的使用,将待染色的物料架起,当该区的循环栗210处于停止期时,确保该区待染色物料(如筒子纱)与回流囤积的染液分开,避免其在停止期时,还有部分待染色物料浸泡在染液中,能够提高染色质量和均匀性。
[0052]并且所述缸体110内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不同组的染轴分别围蔽,在所述染色腔内形成互不相通的染色区。通过隔板的使用,在所述染色腔内形成互不相通的染色区,当某区的循环栗210处于停止期时,避免正在进行染色的其它染色区内染液喷射至该区,确保该区待染色物料(如筒子纱)接受染液染色的均一性,进而能够提高分区染色的效果。
[0053]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栗210、回液管220和进液管230,所述回液管220和所述进液管230连通,所述回液管220与所述出液口 111连通,所述进液管230为两条,且每条所述进液管230均与一组染轴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循环栗210为两个(Al和BI),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230上。
[00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止回阀240,所述止回阀240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230上。设置上述止回阀240,可以在循环栗栗停止时,保持每组中空管状的染轴120内仍有染液储藏,循环栗210启动时不会瞬时产生较大的冲力,利于染色的均匀和稳定性。
[0055]采用本实施例的分区染色设备进行分区染色,具体方法如下:
[0056]—、分区。
[0057]将染缸内的染轴划分并改造为两个分区(SI和S2),且每个分区的染轴分别与独立的循环栗连通,由两个循环栗分别独立控制两个分区染轴内的染液循环流动,两个所述分区的染液由染轴的喷射孔射出后,最终均回流囤积在所述染缸底部。
[0058]具体使用的设备即为上述本实施例的分区染色设备。
[0059]二、染色。
[0060]如图2所示,控制一个循环栗(Al)开启运行,对固定于该分区(SI)染轴上的待染色物料进行染色,此时,其它循环栗(BI)处于关闭状态,于5-10秒达到循环栗70-100%负荷的转速,待该循环栗(Al)运行维持10-20秒后,关闭该循环栗(Al),使其自由减速至停止。
[0061]在关闭上述循环栗(Al)的同时开启另一个循环栗(BI),对该另一个循环栗(BI)控制的分区(S2)进行染色,待该另一个循环栗(BI)运行预定时间后,关闭该另一个循环栗(BI),按照上述方式,依次分别开启各个循环栗,对染缸内所有分区进行染色。
[0062]实施例2
[0063]—种分区染色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染缸和循环系统。
[0064]所述染缸包括缸体110和染轴120,所述缸体110设有出液口 111,所述染轴120设于所述缸体110内,至少为三条,并分为三组,所述染轴120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染轴120外壁设有供染液通过的喷射孔。
[006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缸体110内还包括用于支撑待染色物料的纱架底座130,所述纱架底座130设于所述缸体110下部,将所述缸体110分隔为位于上部的染色腔和位于底部的染液回流腔,该纱架底座130上设有连通染色腔和染液回流腔的染液流通口,所述出液口111与所述染液容纳腔连通。通过纱架底座130的使用,将待染色的物料架起,当该区的循环栗210处于停止期时,确保该区待染色物料(如筒子纱)与回流囤积的染液分开,避免其在停止期时,还有部分待染色物料浸泡在染液中,能够提高染色质量和均匀性。
[0066]并且所述缸体110内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不同组的染轴分别围蔽,在所述染色腔内形成互不相通的染色区。通过隔板的使用,在所述染色腔内形成互不相通的染色区,当某区的循环栗210处于停止期时,避免正在进行染色的其它染色区内染液喷射至该区,确保该区待染色物料(如筒子纱)接受染液染色的均一性,进而能够提高分区染色的效果。
[0067]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栗210、回液管220和进液管230,所述回液管220和所述进液管230连通,所述回液管220与所述出液口 111连通,所述进液管230为三条,且每条所述进液管230均与一组染轴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循环栗210为三个(Al,B1和Cl),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230上。
[006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止回阀240,所述止回阀240为三个,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230上。设置上述止回阀240,可以在循环栗栗停止时,保持每组中空管状的染轴120内仍有染液储藏,循环栗210启动时不会瞬时产生较大的冲力,利于染色的均匀和稳定性。
[0069]采用本实施例的分区染色设备进行分区染色,具体方法如下:
[0070]一、分区。
[0071]将染缸内的染轴划分并改造为三个分区(SI,S2和S3),且每个分区的染轴分别与独立的循环栗连通,由三个循环栗分别独立控制三个分区染轴内的染液循环流动,三个所述分区的染液由染轴的喷射孔射出后,最终均回流囤积在所述染缸底部。
[0072]具体使用的设备即为上述本实施例的分区染色设备。
[0073]二、染色。
[0074]如图4所示,控制一个循环栗开启运行,对固定于该分区染轴上的待染色物料进行染色,此时,其它循环栗处于关闭状态,于5-10秒达到循环栗70-100%负荷的转速,待该循环栗运行维持10-20秒后,关闭该循环栗,使其自由减速至停止。
[0075]在关闭上述循环栗的同时开启另一个循环栗,对该另一个循环栗控制的分区进行染色,待该另一个循环栗运行预定时间后,关闭该另一个循环栗,按照上述方式,依次分别开启各个循环栗,对染缸内所有分区进行染色。
[0076]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077]首先启动循环栗Al,于在5?10秒时间内达到70%?100%负荷的转速,接着在70 %?100 %转速运行10-20秒,运行时间结束后,循环栗Al减速至停止转动。此过程中,循环栗BI和循环栗Cl不工作。染液在循环栗Al的压力下,经过回液管220,循环栗Al,从染缸分区SI的筒子纱(或经轴)内部向外渗透,对染缸分区SI的筒子纱(或经轴)进行染色。渗透的染液回流囤积在染缸内。
[0078]然后对循环栗BI执行相同的控制运行,循环栗BI启动时间是在循环栗Al结速运行时间后,即循环栗Al开始自由减速停止之时,而不是在循环栗Al减速停止后。此过程中,循环栗Al和循环栗Cl不运行。染液在循环栗BI的压力下,经过回液管220,循环栗BI,从染缸分区S2的筒子纱(或经轴)内部向外渗透,对染缸分区S2的筒子纱(或经轴)进行染色。渗透的染液回流囤积在染缸内。
[0079]接着再对循环栗Cl执行相同的控制运行,此过程中,循环栗Al和循环栗BI不工作。染液在循环栗Cl的压力下,经过回液管220,循环栗Cl,从染缸分区S3的筒子纱(或经轴)内部向外渗透,对染缸分区S3的筒子纱或经轴进行染色。渗透的染液回流囤积在染缸内。
[0080]最后以相同的方式控制循环栗Al,如此循环控制,各小栗的运行曲线如图4所示的控制曲线所示,实现循环染色。
[0081]对比例
[0082]—种分区染色设备,包括:染缸和循环系统。
[0083]所述染缸与实施例2中的染缸基本相同。
[0084]所述循环系统中,分为三组的染轴共用一个主栗,通过阀门来切换不同区组的染液流通,而实现分区染色的方法。
[0085]但是,该对比例中,采用阀门切换的方式,需要阀门每15秒左右切换一次,因切换频率高,导致阀门损坏率高,同时阀门快速开启时,染液冲力较大很容易冲坏筒子纱线,导致纱线强力较低,也容易产生染花等质量问题。
[008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8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分区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染缸,包括缸体和染轴,所述缸体设有出液口,所述染轴设于所述缸体内,至少为两条,并分为至少两组,所述染轴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染轴外壁设有供染液通过的喷射孔;以及 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栗、回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回液管和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至少为两条,且每条所述进液管均与一组染轴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循环栗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区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数量与所述染轴分组的数量一致,且每根所述进液管均与一组染轴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循环栗和止回阀的数量与所述进液管的数量一致,均分别设于所述进液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分区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还包括用于支撑待染色物料的纱架底座,所述纱架底座设于所述缸体下部,将所述缸体分隔为位于上部的染色腔和位于底部的染液回流腔,该纱架底座上设有连通染色腔和染液回流腔的染液流通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染液容纳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区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不同组的染轴分别围蔽,在所述染色腔内形成互不相通的染色区。6.一种分区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分区:将染缸内的染轴划分并改造为至少两个分区,且每个分区的染轴分别与独立的循环栗连通,由至少两个循环栗独立控制不同分区染轴内的染液循环流动,至少两个所述分区的染液由染轴的喷射孔射出后,最终均回流囤积在所述染缸底部; 染色:控制一个循环栗开启运行,对固定于该分区染轴上的待染色物料进行染色,此时,其它循环栗处于关闭状态,待该循环栗运行预定时间后,关闭该循环栗,开启另一个循环栗,对该另一个循环栗控制的分区进行染色,待该另一个循环栗运行预定时间后,关闭该另一个循环栗,按照上述方式,依次分别开启各个循环栗,对染缸内所有分区进行染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区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步骤中,所述循环栗开启的具体运行条件为:开启循环栗,于5-10秒达到循环栗70-100%负荷的转速,维持10-20秒,随后关闭该循环栗,使其自由减速至停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区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步骤中,当关闭一个循环栗时,同时开启另一个循环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区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步骤中,将染缸内的染轴划分并改造为两个或三个分区。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区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分区染色设备。
【文档编号】D06B23/20GK105821601SQ20161032633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7日
【发明人】骆小来, 吴海彬, 朱祥明
【申请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