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腈纶混纺纱及其纺制方法

文档序号:1781116阅读:9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腈纶混纺纱及其纺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纤维纱线的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腈纶混纺纱及其纺制方法。
背景技术
保暖是服装的基本功能之一,传统的服装主要通过控制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传递、热辐射、热传导和对流来达到保持服装内微气候区适宜温度的目的。当外界环境温度与人体的正常温度不相适应时,通过适当增减服装保温材料厚度的办法调节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以保持人体正常的体温。而大多数的合成纤维材料的服装,在实际穿用与洗涤过程中,由于不断经受磨擦,使织物的纤维端露出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许多令人讨厌的毛绒,这就是“起毛”,若这些毛绒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会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粘,即“起球”,这样不仅影响织物外观,而且与人体贴身时接触感差。
尤其在干燥季节,由于在实际穿用过程中的磨擦,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电荷积聚且不易泄漏的静电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本发明选用了一种抗起球的白色腈纶和具有蓄热导电功能的渗碳腈纶为原料,来生产适宜实际穿用的纱线。但是渗碳腈纶不同于普通的合成纤维,因纤维经渗碳处理,故在纺纱原料中存在大量的紧棉束,蓬松性差,而抗起球白色腈纶的特性却是强力低,吸湿差、蓬松。生产过程中纤维易受损伤而产生短绒,易流离飘散;由于此两种纤维混合纺纱,两组分纤维通过传统纺纱工艺清花、钢丝、并条、粗纱、细纱、络筒、蒸纱、成包工艺,不能使两种纤维在纱的截面上均匀分布,在布面易产生阴影、斑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腈纶混纺纱,该混纺纱具有蓄热、导电、抗起球等功能,更适宜实际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纺纱工艺的基础上做了改进,采用了一种适宜本发明的腈纶混纺纱的工艺,能够同时解决成纱截面内两组分纤维混合不匀,纱线表面毛羽较多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腈纶混纺纱,采用抗起球的白色腈纶和渗碳腈纶混纺成纱,其中白色腈纶与渗碳腈纶的混纺比例为97~90/03~10。由于白色腈纶和渗碳腈纶这两种纤维混纺比例差异大,性能之间的差异也大,故为解决混纺均匀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包括并条、粗纱、细纱、络筒、蒸纱、成包工艺,还包括予开松、混和工艺,以及清钢联工艺,其具体工艺流程依次为(1)予开松、混和;(2)清钢联;(3)并条;(4)粗纱;(5)细纱;(6)络筒;(7)蒸纱;(8)成包。其中清钢联工艺为多路多仓串联式混棉,钢丝的锡林与刺辊的线速比为2.55~2.85;并条工艺为多道多根并合,同一并条机台上每根半熟条均由不同钢丝机台生产的生条并合而成;蒸纱工艺为55~80℃,保温3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抗起球的白色腈纶和渗碳腈纶混纺成纱,并采用一种改进的适宜本发明的腈纶混纺纱的纺制工艺,纺制出的成品纱,纱身光洁,两种纤维混合均匀,黑板条干无阴影。由于纱线具优良的抗静电、抗起毛、抗起球作用,面料拉绒不会产生毛粒、棉球。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的清钢联工艺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的多组串联式多仓混棉机的混和效果图;图4是本发明的蓄热测试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其具体工艺流程及特点如下所述流程1予开松、混和,白色腈纶与渗碳腈纶的混纺比例为96/04,其目的是使渗碳腈纶的紧棉束得到开松,纤维之间易于分离,与白色腈纶予先混合,减轻后道工序均匀混合的压力;流程2清钢联,采用多路多仓串联式混合使纤维得到充分混合,钢丝的锡林与刺辊的线速比为2.55~2.85。清钢联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往复式抓棉机21.抓取原料,由气流输送配给两路或多路的多仓混棉机22.221,随机自由混合,再由气流输送到与之串联式组合的多组分分别经两个进给装置给入。在聚乙烯中的其它组分,如颜料或颜料的制剂(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由第三进给装置给入。本发明方法的决定性因素是使用齿轮泵作为排料系统。令人惊奇的是,齿轮泵的使用不仅抑制了共混物的高分子量组分的热力学降解,明显的熔体流速的增加,而且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意外地显著改进了在共混物中的共混质量。
由于它们高质量的共混,良好的抗环境应力开裂性和高冲击强度,本发明的共混物高度适合于生产膜和模制品,尤其中空制品和压力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不限制它的范围。
给出的值如下测定

对采用本发明纺制出的成品纱进行抗静电、抗起球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腈纶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由白色腈纶与渗碳混纺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混纺纱,其特征在于,白色腈纶与渗碳腈纶混纺比例为97~90/03~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腈纶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色腈纶为抗起球腈纶。
4.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包括并条、粗纱、细纱、络筒、蒸纱、成包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予开松、混和工艺,以及清钢联工艺,其具体工艺流程依次为(1)予开松、混和;(2)清钢联;(3)并条;(4)粗纱;(5)细纱;(6)络筒;(7)蒸纱;(8)成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钢联工艺为多路多仓串联式混棉,钢丝的锡林与刺辊的线速比为2.55~2.8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条工艺为多道多根并合,同一并条机台上每根半熟条均由不同钢丝机台生产的生条并合而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纱工艺为55~80℃,保温30分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腈纶混纺纱及其纺制方法,涉及短纤维纱线的纺纱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抗起球的白色腈纶和渗碳腈纶混纺成纱,该混纺纱具有蓄热、导电、抗起球等功能,更适宜实际穿用,并采用了一种适宜本发明的腈纶混纺纱的工艺,能够同时解决成纱截面内两组分纤维混合不匀,纱线表面毛羽较多的问题。
文档编号D02G3/04GK1493724SQ02137760
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31日
发明者李恩生, 夏龙全 申请人:上海日舒棉纺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