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接枝型抗菌合成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合成纤维进行抗菌功能化的方法,特别是采用接枝聚丙烯腈化学改性的方法来制备新型广谱抗菌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的抗菌功能化中,开发最早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的处理方法是后整理的方法(A.Kanazawa,T.Ikeda,and T.Endo,J.Appl.Polym.Sci,1994,53,1237~1244)。这种方法得以普遍采用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加工方便,并且可供选择的抗菌剂范围较广。但抗菌后整理方法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抗菌效果的耐久性不理想,而且经抗菌后整理方法制得的抗菌纤维,其抗菌方式多为溶出型。这样就使得纤维的抗菌效果不能保持很好的耐久性,同时由于某些抗菌金属、抗菌剂的溶出对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
纤维的抗菌化学改性是通过分子设计的方法,利用共聚、接枝、大分子反应等手段来改变纤维的化学结构,生成抗菌基团,从而赋予纤维以新的抗菌性能。化学改性的效果具有耐久性。与纤维的抗菌后整理方法相比较,以纤维化学改性方法制备具有持久抗菌效果的抗菌纤维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抗菌效果好、耐久、纤维不附着树脂、所得抗菌纤维手感好、工艺简单,而且因为抗菌基团是以化学键牢固地结合在纤维表面上,其抗菌方式多为非溶出型,不是溶出药物型的,所以不存在耐药性的细菌出现和抗菌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广谱抗菌合成纤维的制备方法,通过有效地控制抗菌纤维的制备工艺,从而控制其强度和接枝聚丙烯腈量,以及接枝聚丙烯腈链进一步功能化所得表面化学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使所制备的抗菌功能纤维能广谱、高效、持久地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本发明的抗菌合成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聚丙烯腈在合成纤维上的接枝,及进一步在水合肼液中的浸渍、氨基腙化结构化、碱性水解等过程,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将合成纤维在空气中室温下干态辐照,辐照源为Co60-γ射线,辐照总剂量为4~10M Rad,然后按1/50~1/200w/v的固液比投入盛有浓度为5~50V%丙烯腈水溶液的三颈瓶中,加入少量的阻聚剂和交联剂,在惰性气氛下,磁力搅拌恒温反应数小时;取出纤维,依次用0.01mol/lHCl、蒸馏水、甲醇洗涤,抽滤;烘干后的接枝纤维,再用DMF在50℃下萃取48hr,以除去聚丙烯腈均聚物,抽滤、洗涤后,在50~60℃恒温下真空干燥,得到接枝聚丙烯腈的合成纤维;(2)将接枝聚丙烯腈的合成纤维用15~50%的水合肼水溶液浸渍24小时,固液比W/V为1∶50,再将挤至轧液率为500~1000的浸渍纤维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无张力状态下,120~130℃恒温焙烘3小时,然后用无离子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后在60℃恒温真空烘干;将经上述处理后的纤维在15~35%的NaOH水溶液以1∶40固液比W/V混和,60℃恒温搅拌反应2~3小时,抽滤后的纤维再依次用无离子水、0.1~2.0mol/l的稀盐酸、无离子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浸泡洗涤,然后在50~60℃恒温真空干燥得到接枝聚丙烯腈型抗菌合成纤维。
在上述方法中所用的丙烯腈溶液的浓度最好为10~40V%。所用的阻聚剂为莫尔盐,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
上述方法制备的新型广谱抗菌纤维,其抗菌性能的测定评价可采用改良振荡瓶法来进行(姜文侠,合成纤维,1999,28(4),23~25;J.S.Park,J.H.Kim,Y.C.Nho,O.H.Kwon,J.Appl.Polym.Sci,1998,69,2213~2220)。
改良振荡瓶法即将一定量经灭菌后的待测纤维加入盛有已知菌浓的试验菌培养液的三角瓶中,试验菌培养液中试验菌的浓度可用稀释平板法(37℃,培养48小时)测定。为使待测纤维和试验菌充分接触,在37℃,120rpm摇床上振荡培养0~24小时。最后再以稀释平板法测定振荡后三角瓶中的活菌浓度。抗菌纤维的抗菌性能可用细菌减少率来评价表示细菌减少率(%)=[(B-A)/B]×100%,式中A-振荡培养后三角瓶中的菌浓;B-振荡前,也是在加入待测纤维前三角瓶中的菌浓。
本发明所制备的多种合成纤维基抗菌纤维,经用改良振荡瓶法测定表明其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霉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多种细菌的抗菌减少率均在90%以上,按FZ/T01021-92标准,达到优异水平(该项测试委托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测定)。由于是采用化学改性纤维上接枝聚丙烯腈链的方法制备这种新型抗菌纤维,所有抗菌基团是以化学键牢固地结合在纤维表面上,属非溶出型抗菌纤维,故具有持久的抗菌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多种新型合成纤维基抗菌纤维,是利用纤维接枝聚丙烯腈链上活泼的氰基和水合肼首先发生氨基腙化结构化,再进一步使其在碱性环境中水解,故所制备的抗菌纤维含有多种含氮、含氧、杂环等多官能团。这些多官能团的生成,可协同地提高对不同种类细菌的抗菌活性和选择性。由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证实,本发明制备的多种新型合成纤维基抗菌纤维具有对细菌广谱的杀灭和抑制其生长作用、在短时间内即可杀灭细菌和抑制细菌的生长、抗菌效率高等特点。本发明制备的多种新型合成纤维基抗菌纤维中多官能团的生成决定于其制备工艺条件,特别是接枝聚丙烯腈的生成量和后功能化反应中反应物料的浓度。
本发明制备的多种新型合成纤维基抗菌纤维,其在具备基体纤维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新的抗菌性能,拓宽了其应用的领域,其最终产品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制成多种规格的长丝、短纤维和非织造布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服用、装饰、医疗护理、产业等领域。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卫生保健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不仅对具有抗菌功能的纤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对广谱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本发明制备的多种新型合成纤维基抗菌纤维正是满足了高效、广谱、安全、耐久及适用性广的要求,故本发明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上述得到的PVA-g-PAN纤维用15%的水合肼水溶液浸渍24小时,固液比为1∶50(W/V),再将挤至轧液率为500~1000的浸渍纤维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无张力状态下,120~130℃恒温焙烘3小时,然后用无离子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后在60℃恒温真空烘干。将经上述处理后的纤维和20%的NaOH水溶液以1∶40(W/V)固液比混和,60℃恒温搅拌反应2~3小时,抽滤后的纤维再依次用无离子水、0.1~2.0mol/l的稀盐酸、无离子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浸泡洗涤,然后在50~60℃恒温真空干燥得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腈型抗菌功能纤维。将上述合成的抗菌功能纤维按改良振荡瓶法,分别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在作用6小时和24小时后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实施例2将实施例1中丙烯腈的水溶液浓度改用10v%,其他条件不变,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在作用6小时和24小时后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实施例3将实施例1中丙烯腈的水溶液浓度改用30v%,其他条件不变,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在作用6小时和24小时后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实施例4将实施例1中丙烯腈的水溶液浓度改用40v%,其他条件不变,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在作用6小时和24小时后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实施例5将PP纤维在空气中室温下干态辐照,辐照源为Co60-γ射线,辐照总剂量为8M Rad,然后按1/60w/v的固液比投入盛有浓度为10v%丙烯腈水溶液的三颈瓶中,惰性气氛下,磁力搅拌恒温反应数小时。取出纤维,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抽滤。烘干后的接枝纤维,再用DMF在50℃下萃取48hr,以除去聚丙烯腈均聚物,抽滤、洗涤后,在50~60℃恒温下真空干燥,得到聚丙烯接枝聚丙烯腈纤维PP-g-PAN。
将上述得到的PP-g-PAN纤维用15%的水合肼水溶液浸渍24小时,固液比为1∶50(W/V),再将挤至轧液率为500~1000的浸渍纤维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无张力状态下,120~130℃恒温焙烘3小时,然后用无离子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后在60℃恒温真空烘干。将经上述处理后的纤维和20%的NaOH水溶液以1∶40(W/V)固液比混和,60℃恒温搅拌反应2~3小时,抽滤后的纤维再依次用无离子水、0.1~2.0mol/l的稀盐酸、无离子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浸泡洗涤,然后在50~60℃恒温真空干燥得到聚丙烯接枝聚丙烯腈型抗菌功能纤维。将上述合成的抗菌功能纤维按改良振荡瓶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在作用6小时和24小时后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实施例6将实施例5中丙烯腈的水溶液浓度改用20v%,其他条件不变,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在作用6小时和24小时后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实施例7将实施例5中丙烯腈的水溶液浓度改用50v%,其他条件不变,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在作用6小时和24小时后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实施例8将实施例7中聚丙烯接枝聚丙烯腈纤维PP-g-PAN改用30%的水合肼水溶液浸渍24小时,其他条件不变,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在作用6小时和24小时后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接枝型抗菌合成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工艺步骤如下(1)将合成纤维在空气中室温下干态辐照,辐照源为Co60-γ射线,辐照总剂量为4~10M Rad,然后按1/50~1/200w/v的固液比投入盛有浓度为5~50V%丙烯腈水溶液的三颈瓶中,加入少量的阻聚剂和交联剂,在惰性气氛下,磁力搅拌恒温反应数小时;取出纤维,依次用0.01mol/lHCl、蒸馏水、甲醇洗涤,抽滤;烘干后的接枝纤维,再用DMF在50℃下萃取48hr,以除去聚丙烯腈均聚物,抽滤、洗涤后,在50~60℃恒温下真空干燥,得到接枝聚丙烯腈的合成纤维;(2)将接枝聚丙烯腈的合成纤维用15~50%的水合肼水溶液浸渍24小时,固液比W/V为1∶50,再将挤至轧液率为500~1000的浸渍纤维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无张力状态下,120~130℃恒温焙烘3小时,然后用无离子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后在60℃恒温真空烘干;将经上述处理后的纤维在15~35%的NaOH水溶液以1∶40固液比W/V混和,60℃恒温搅拌反应2~3小时,抽滤后的纤维再依次用无离子水、0.1~2.0mol/l的稀盐酸、无离子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浸泡洗涤,然后在50~60℃恒温真空干燥得到接枝聚丙烯腈型抗菌合成纤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丙烯腈溶液的浓度为10~40V%。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阻聚剂为莫尔盐,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合成纤维进行抗菌功能化的方法,特别是采用接枝聚丙烯腈化学改性的方法来制备新型广谱抗菌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聚丙烯腈在合成纤维上的接枝,及进一步在水合肼液中的浸渍、氨基腙化结构化、碱性水解等过程。通过控制接枝反应的条件、水合肼浸渍液的浓度、浸渍时间和扎液率,调节氨基腙化结构化的温度和时间及碱性水解的强度等,使所制备的新型抗菌纤维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接枝聚丙烯腈量,同时表面含有不同种类和含量的化学官能团,具有广谱抗菌的性能,且能高效、持久地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文档编号D06M14/00GK1349018SQ01129949
公开日2002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3日
发明者曾汉民, 萧耀南 申请人: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