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及洗衣方法

文档序号:170586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及洗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杀菌功能的洗衣机及洗衣方法。
以往的洗衣机是将洗涤物和水放入洗衣桶内、投放所需量的洗涤剂再经过搅拌后进行洗涤的。此时,洗涤剂中的界面活性剂因与洗涤水中的钙成分反应,产生非溶性的金属皂碱,附着和堆积在洗衣桶的里侧(外周面)或其它部位。当洗涤剂是高级脂肪酸钠组成的粉状皂等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在产生的金属皂碱堆积物上,会进一步附着和堆积从洗涤物分离的纤维屑及污垢等,这些堆积物会吸收水分而使微生物(细菌)繁殖,其结果是产生霉变和臭气,在以后的运转中,这些物质与水一起进入洗衣桶内附着在洗涤物上,不能得到充分清洁的洗涤效果。
特别是脱水兼用洗衣机的洗衣桶,通常放置在贮水桶的内部,在该贮水桶内中的洗衣桶内通过搅拌体回转来进行洗涤。因此,洗衣桶的里侧不与洗涤物接触,而该洗衣桶里侧所面对的部分(洗衣桶的外周面与贮水桶的内周面之间)就会积存从洗衣桶流出的含有金属皂的水,很容易产生上述的问题。并且,一般使用者很难对洗衣桶的里侧进行分解漂洗,再加上,当洗衣桶是合成树脂产品时,为增大强度设置了许多肋,形成复杂的凹凸部。因此,这些部位更容易堆积金属皂碱,进而使纤维屑和污垢附着。
加之,当穿上洗涤物(衣服类)后,会使大量来自人体和外部空气等的细菌附着,即使洗涤后仍会残留在洗涤物上,在洗涤物干燥不充分的状态下,这些残留的细菌会再次繁殖,产生臭气和黄斑,这种现象在使用洗澡水时更加明显,为此,在洗衣过程中,至少在最后的漂洗过程中,有时要避免使用洗澡水,而使用自来水。
另外,对有病人和对病原菌抵抗力弱的婴儿的家庭来讲,尤其要注意洗涤物的卫生。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可抑制洗衣桶和洗涤物中的细菌繁殖、抑制发霉、发臭、发黄和产生感染的洗衣机及洗衣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洗衣机具有容纳洗涤物和水并进行洗涤的洗衣桶,同时针对该洗衣桶设有设置部来设置某种固体,该固体通过与水接触而渐渐释放次氯酸,并向所述洗衣桶内供给含有从该固体释放的次氯酸的水(技术方案1)。
采用上述发明,利用向洗衣桶内供给的次氯酸的杀菌作用,可抑制洗衣桶和洗涤物中的细菌繁殖。
在这种场合,向洗衣桶内给水的给水路径可以具有两种路径,即设有可设置上述固体的设置部的路径和不设该设置部的路径,其中至少用设有设置部的路径向洗衣桶内给水是通过选择来执行的(技术方案2)。
由此可根据使用者的意愿和程序来选择向洗衣桶内供给次氯酸,以产生杀菌作用。
又,也可以将设置上述固体的设置部设在贮水桶的内部,固体向储存在该贮水桶内部的水释放次氯酸,再将含有该释放的次氯酸的该贮水桶内的水向洗衣桶内供给(技术方案3)。
这样可在充分的次氯酸浓度的溶液生成后,将其向洗衣桶内供给。
还可以将上述固体放在具有通水性的盒体内,且可拆卸地设置于设置部(技术方案4)。
这样便于对该固体的处置和装卸。
还可以具有向洗衣桶内给水的给水路径,同时该给水路径具有向洗衣桶内注水的注水部,在该注水部上设有设置部,放在具有通水性的盒体内的固体设置于该设置部(技术方案5)。
由此可利用具有给水路径的注水部来设置固体。
在向洗衣桶内供给洗澡水时,最好加大向洗衣桶内的次氯酸供给量(技术方案6)。
如上所述,由于在洗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故通过向洗衣桶内加大次氯酸的供给量,就会获得更加有效的杀菌作用。
本发明洗衣方法的第1特征是,要经过用含洗涤剂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用含次氯酸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用不含洗涤剂和次氯酸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技术方案7)。
采用该方法,不仅可有效地获得次氯酸的杀菌作用,而且洗衣桶和洗涤物中不会残留特殊的臭味,还可防止洗涤物掉色。
本发明洗衣方法的第2特征是,要经过用含洗涤剂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用不含洗涤剂的水浸透和脱水以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用含次氯酸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技术方案8)。
采用该方法,不仅可有效地获得次氯酸的杀菌作用,并且还可节省水的用量。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整体剖断侧视图。
图2为整体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操作面板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为给水路径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5为贮水桶部分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6为固体单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7为电气构成概略图。
图8表示次氯酸的浓度与杀菌效果的关系。
图9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断分解立体图。
图10为盒体容器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1表示洗涤水中的残留氯浓度的时效变化。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3为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图1表示脱水兼用洗衣机的整体结构,在外壳1的内部,用弹性支承机构3弹性支承着作为贮水桶的外桶2。
在外桶2的内部配设可回转的内桶4,该内桶4即为洗衣桶,又是脱水桶,在几乎整个圆周部上形成许多脱水孔5,在上端边缘部设有例如液体封闭式的回转平衡器6,又,在内桶4的内下部配设可回转的搅拌体7。在该搅拌体7的上侧面具有外叶片7a,在下侧面具有内叶片7b。在内桶4的内周侧部设有抽水路径8。该抽水路径8将由上述搅拌体7的内叶片7b产生的泵作用所排出的水抽掉,在其上端部设有过滤器9,用于从抽出的水中捕获线头等。
在外桶2的外下方部配设驱动机构10。该驱动机构10以电机11作为驱动源,另外,具有皮带传动机构12、离合机构13和制动机构14等,根据运转程序有选择性地使搅拌体7和内桶4回转。
在外桶2的外下方部,设有排水阀16和与该排水阀16连通的排水管17,排水阀16通过阀体16a与形成于外桶2底部的排水口15连通。在阀壳16a上还设有污垢传感器18。该污垢传感器18是利用积存在阀体16a内的水的例如透光度对该水的污垢程度进行检测的圬垢检测装置,但也可不利用透光度,而改用水的导电度来检测该水的污垢程度。
在与外桶2的排水口15相邻的部位形成空气阱19,空气管20的一端与空气阱19连接,另一端与水位传感器21连接。水位传感器21配设在装于上述外壳1最上部的顶盖22的内部,作为通过上述空气阱19和空气管20来检测外桶2内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发挥作用。另外,在外桶2的外侧部设有溢水路径径23,在外桶2的上端边缘装有环状的桶盖24。
如图2所示,在顶盖22上设有盖板25。该盖板25用于开闭在顶盖22上形成的出入口26,该出入口26用于向所述内桶4放进或取出洗涤物(未图示),在打开时形成前部25a和后部25b对折的状态。
在顶盖22的最前部设有操作面板27。该操作面板27用于控制洗衣机运转的各种操作,具有多个操作部28和显示部29。图3放大表示其中的操作部28a、28b。该操作部28a、28b用于选择性杀菌功能的“有”、“无”。其中,操作部28a用于选择“有”,操作部28b用于选择“无”。分别通过按揿动作来选择杀菌功能的“有”、“无”。
如图1所示,在顶盖22的内部设有给水路径30。该给水路径30用于向所述内桶4内给水,详细如图4所示,具有主路径30a和由其分支返回的副路径30b,在该副路径30b的中途设有蓄水桶31。如放大的图5所示,该蓄水桶31在侧面的上部具有入水口32,在底面的中央部具有出水口33,利用两个水口与副路径30b连通。该蓄水桶31又在上面的中央部具有固体出入口34,在该出入口34的周缘部装有衬垫35。并且,在该出入口34周围的蓄水桶31的上部形成许多出风孔36。
将固体37从上述固体出入口34插入蓄水桶31内。该固体37是将譬如氯化异三聚氰酸化合物等通过与水接触后缓慢释放次氯酸的药品分散在水溶性的高分子体中成形的。
在此场合,氯化异三聚氰酸化合物可使用三氯异三聚氰酸、二氯异三聚氰酸钠、二氯异三聚氰酸钾等,水溶性的高分子体可使用聚乙二醇、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的马来酸共聚物、聚丙烯酸钠磺酸系单体共聚物、聚乙烯醇、羧基甲基纤维素等。
又,成形的固体37为杠杆状,也可是图6所示的方柱状,在上端设有不含氯化异三聚氰化合物、不释放次氯酸的捏手部38,在该捏手部38的上部形成比下部大的头部38a。采用这种结构,可将固体37在所述蓄水桶31内一直插入到头部38a与衬垫35接触固定住为止。
按此方法设置固体37,蓄水桶31的内部成为设置固体37用的设置部39,又可使设置部39位于所述给水路径30的副路径30b中。
如图4所示,在副路径30b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有作为给水选择装置的阀40、41,都是以电磁铁和电机作为驱动源,采用电动式限时控制开闭动作。
又如图1所示,在给水路径30的主路径30a的基端部设有也与副路径30b相通的给水阀42,该给水阀42通过未图示的给水管与水源即自来水龙头(未图示)连接。另外,主路径30a的前端部成为面向所述内桶4内并向该内桶4内注水的注水部43。
图7概略表示以控制装置44为中心的电气性结构。该控制装置44例如可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具有控制洗衣机所有动作的控制装置的功能。该控制装置44从与所述操作面板27的操作部28的操作对应动作的各种开关45输入各种操作信号,同时从水位传感器21输入水位检测信号,再从应与所述盖板25的开闭对应动作的盖板用开关46输入盖板开闭检测信号,并从污垢传感器18输入污垢检测信号,除此之外,还要从例如设在给水路径30上、检测洗涤用水温的水温传感器47输入水温检测信号。
控制装置44根据这些输入信号以及预先存储的控制程序,向所述操作面板27的显示部29传递动作控制信号,同时向驱动所述给水阀42、阀40、阀41、排水阀16和电机11的驱动回路48传递驱动控制信号。
给水阀42和排水阀16也是采用以电磁铁和电机作为驱动源的电动式,驱动机构10的离合机构13和制动机构14与排水阀16的开闭连动。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使用者在将洗涤物放入内桶4内之后,通过操作面板27上的操作部28的操作,一旦在选用标准程序,再选择杀菌功能“有”后启动运转,该运转就会按照洗衣→第1次漂洗→第2次漂洗→脱水的顺序执行。
其中,在洗衣过程中,要对最初放入的洗涤物量进行检测,根据其结果决定所需的水位,同时决定所需的洗涤剂量,使用者根据这些数据的显示,将所需量的洗涤剂投放内桶4内即可。在此状态下,通过打开给水阀42,自来水就会通过给水路径30的主路径30a向内桶4内供给,直至到达上述规定的所需水位。
接着,在内桶4静止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机构10使搅拌体7回转,使内桶4内的水与洗涤剂和洗涤物一起搅拌进行洗涤(此时是使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洗衣)。在这一洗衣过程的最后,通过打开排水阀16,使内桶4内的水通过排水管17排出。
在此期间,在给水路径30中,通过将副路径30b的阀40打开,向蓄水桶31内供水以使之蓄水,蓄积在该蓄水桶31内的水通过对阀40的时限开放控制,如图5所示,使固体37得到充分浸渍。
下列的化学反应公式是表示作为固体37一例使用的三氯异三聚氰酸与水(3H2O)接触时的变化,三氯异三聚氰酸转变为异三聚氰酸,产生次氯酸(3HC10)。
这种次氯酸从固体37中缓慢地释放,释放后的次氯酸浸入蓄水桶31内的水中。因此,蓄水桶31内的水的次氯酸浓度逐渐增大。这种次氯酸浓度可通过增减蓄水桶31内蓄积的水量和接触时间来调整,并且,也可根据固体37的高分子体的种类和数量等进行调整。
然后,在第1次漂洗过程中,与上述一样打开给水阀42,自来水就会通过给水路径30的主路径30a向内桶4内供给,使其到达前述规定的所需水位,同时打开阀41,使蓄水桶31内的含有次氯酸的水从副路径30b通过主路径30a向内桶4内供给。
接着,与上述一样,在内桶4静止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机构10使搅拌体7回转,使内桶4内的水与洗涤物一起搅拌进行洗涤。此时的洗涤是用不含洗涤剂只含次氯酸的水进行的漂洗,水中所含的次氯酸具有杀菌作用。图8表示水的次氯酸浓度与杀菌作用的关系,可以看出,若次氯酸浓度为0.5(ppm)以上,则可获得充分的杀菌作用。
不过,此时内桶4内的水是将所述蓄水桶31内含次氯酸的水经过稀释,为了在稀释的状态下获得上述的0.5(ppm)以上的次氯酸浓度,应事先调整所述蓄水桶31内的浓度。
这样,在该第1次漂洗过程中,可获得次氯酸的杀菌作用。
即使是该第1次漂洗过程,最后也要打开排水阀16,使内桶4内的水通过排水管17排出。
然后,在第2次漂洗过程中,与上述一样打开给水阀42,自来水就会通过给水路径30的主路径30a向内桶4内供给,直至到达上述决定的所需水位。
接着,又与上述一样,在内桶4静止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机构10使搅拌体7回转,使内桶4内的水与洗涤物一起搅拌进行洗涤。此时的洗涤是用既不含洗涤剂也不含次氯酸的水进行漂洗,由此,可在稀释清除洗涤物上残留的洗涤剂成分的同时,稀释清除浸透在洗涤物中的次氯酸。
在该第2次漂洗过程的最后,也要打开排水阀16,使内桶4内的水通过排水管17排出。
在后面的脱水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10使内桶4与搅拌体7一体高速回转,依靠它的离心力将洗涤物中含有的水分从脱水孔5分离出去,并通过排水管17排出。
而如果与上述步骤不同,在最初的操作阶段,选择杀菌功能“无”后启动运转,则第1次漂洗过程也与第2次漂洗过程一样,使用既不含洗涤剂也不含次氯酸的水进行洗涤(漂洗),这种杀菌功能的“有”、“无”的选择也可不根据使用者的意愿,而是由洗衣机的设定自动执行,也可采取与上述的过程不同的步骤进行。
如上所述,本结构是针对内桶4而设置通过与水接触后缓慢释放次氯酸的固体37,再向内桶4内供给含有从该固体37释放的次氯酸的水,依靠供给的次氯酸的杀菌作用来抑制内桶4和洗涤物中的细菌繁殖,故可抑制这些物体的发霉、发臭和发黄,并可抑制人体产生感染等。再加上,次氯酸还具有漂白作用,由此可使洗涤物漂白。
又,本结构是在向内桶4内给水的给水路径30中设有副路径30b和主路径30a,前者设有可设置上述固体37的设置部39,后者则不设设置部39,其中至少用设有设置部39的路径向内桶4内给水是通过选择执行的。由此,可根据使用者的意愿和程序有选择性地获得向内桶4内供给的次氯酸的杀菌作用。
并且,本结构是将设置上述固体27的设置部39设在蓄水桶31的内部,固体37向蓄积在该蓄水桶31内部的水释放次氯酸,再将含有释放的次氯酸的该蓄水桶31内的水向内桶4内供给,由此,可在生成充分的次氯酸浓度的溶液之后向内桶4内供给。
又如前所述,在洗衣过程中,通过在蓄水桶31内蓄水,生成充分的次氯酸浓度的溶液,将生成后的溶液在其后的第1次漂洗过程中向内桶4内供给,就可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地生成次氯酸浓度的溶液,获得充分的杀菌效果。并且,在此场合,在洗衣过程以外不生成次氯酸浓度的溶液时,因蓄水桶31内不蓄水,故可抑制从固体37中释放次氯酸,延长固体37的使用寿命。
本结构的洗衣方法经过使用含洗涤剂的水进行洗涤物洗涤(洗衣过程)的阶段、使用含次氯酸的水进行洗涤物洗涤(第1次漂洗过程)的阶段、然后使用不含洗涤剂和次氯酸的水进行洗涤物洗涤(第2次漂洗过程)的阶段。在其中的洗衣过程中,从洗涤物分离出的浸渍在内桶4内水中的有机物使次氯酸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故要避免次氯酸的过多供给,并在其后不含有机物的第1次漂洗过程中,使用含次氯酸的水进行洗涤物洗涤,由此可有效地获得次氯酸的杀菌作用。在此场合,因高效发挥了次氯酸的作用,故只需少量次氯酸,使固体37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延长。
在第2次漂洗过程中,通过使用不含洗涤剂和次氯酸的水进行洗涤物洗涤,既可清除内桶4和洗涤物中残留的次氯酸,避免次氯酸特有的臭味残留在内桶4和洗涤物中,又可防止洗涤物掉色。
除此之外,尤其是在本结构中,固体37是通过将氯化异三聚氰酸化合物等药品分散在水溶性的高分子体中成形的,这种水溶性的高分子体溶化后使所含的药品进入水中,便可长期且不需维护地发挥杀菌作用。又,水溶性的高分子体吸附在洗涤物的纤维和污垢粒子上,具有防止相互凝聚的效果,即,使用这种固体37,可提高洗涤物的防止再污垢效果,提高洗净性。
图9至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2和第3实施例,凡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有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下面仅对不同的部分作出说明。
在图9至图11所示的第2实施例中,首先,在给水路径30的副路径30b的中途设有盒体安装部51。该盒体安装部51呈扁平圆筒状,它的圆周侧面的例如前侧的几乎一半形成敞开部52,内部与副路径30b连通。盒体容器53则形成比上述蓄水桶31偏平的圆筒状,上面为敞开部54,在底面的中央部具有出水口55。
与其对应,盒体56由直径小于蓄水桶31的偏平状圆筒容器构成,在其上面的中央部形成入水口57,在圆周侧面形成许多出水口58。在该盒体56的内底面上形成中央部呈截头圆锥状的大凸起59,在其周围形成许多小凸起60。并且,在该盒体56的外底面上形成多个支脚61。
在盒体56的内部放有固体62来取代上述的固体37。该固体62的成分与固体37相同,但形状是环状,中央的孔部63与上述大凸起59松嵌合,在其下边缘与该大凸起59的下部外周抵接的同时,下面部载于小凸起60上,全周具有间隙地被固定在盒体56内。
将这样放置固定有固体62的盒体56以全周具有间隙的形态放入所述盒体容器53内,再将放有该盒体56的盒体容器53从敞开部52放入所述盒体安装部51。
采用本结构,盒体安装部51的内部就是使盒体56和盒体容器53介于中间的用于设置固体62的设置部64,由此,可从设置部64取出盒体容器53,再从盒体容器53中取出盒体56,这样,便可在设置部64任意装取盒体56。
又,采用本结构,在副路径30b中盒体安装部51的下游不设上述的阀41。因此,在盒体容器53内不能象前述蓄水桶31那样积水。这样,在向内桶4内供给次氯酸(第1实施例是在第1次漂洗过程中)时,位于盒体安装部51上游的阀40与给水阀42一起打开。
这样,水流入盒体安装部51,再如图10的箭头所示,从盒体容器53的敞开部54通过盒体56的入水口57流入盒体56内,并在该盒体56内与固体62接触后沿着其表面流动。此时,从固体62缓慢地释放次氯酸,释放出的次氯酸浸入水中,与水一起从盒体56的出水口58流入盒体容器53内,再从该盒体容器53的出水口55流过副路径30b的下游,然后流过主路径30a向内桶4内供给。
在该结构中,由于固体62被放在具有通水性的盒体56内,可在设置部64上任意装取,故便于固体62的处置,例如,一旦使用者的湿手直接与固体62直接接触,该手上会附着次氯酸特有的臭味,但使用了盒体56就可避免接触,故不用担心会附着臭味,便于操作。又,调换固体62时等的装取动作也可与盒体56一起进行,故容易完成。
加之,由于固体62呈环状,加大了固体62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可延长使用寿命。
图11是发明者的一例实验结果,表示相对于聚乙二醇的分子量200000的树脂,使用将三氯异三聚氰酸按1∶3比例混合固化并形成环状体的固化62时的洗涤水中残留氯浓度的变化。图中表示洗衣机每日用1次、共使用17周时每周的洗涤水中残留氯浓度测定结果,只用普通自来水时洗涤水的残留氯浓度为0.1-0.4(ppm),而使用上述固体62时洗涤水的残留氯浓度为0.4-0.8(ppm),说明具有长期的充分杀菌功能。
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第3实施例中,不设前述的注水部43,而是在顶盖22的出入口26后边缘的大致中央形成给水路径30前端部的注水部71,在该注水部71内放有例如拉出式注水盒72。
注水盒72的上面敞开,内部并排有洗涤剂存放部73、固体存放部74和柔软剂存放部75。在该洗涤剂存放部73中放有粉末状的洗涤剂76,在固体存放部74中此时放有存放在前述盒体56内的固体62,在柔软剂存放部75中放有液体状的柔软剂77。在此场合,固体存放部74的内底面作为设置固体62的设置部78,并将该设置部78设于注水部71。
又,洗涤剂存放部73在放置洗涤剂76的部分的前方(出入口26一侧)的底部具有出水口79,固体存放部74在柔软剂存放部75的侧面具有与该柔软剂存放部75内连通的连通口80。在柔软剂存放部75的底部具有虹吸式的出水口81,将上述固体62用的设置部78设定得比该出水口81投放柔软剂时的水位H高。
针对这一注水盒72设有阀82,该阀82为三通阀,可选择向洗涤剂存放部73给水和向固体存放部74给水。
采用本结构,在向内桶4内投放洗涤剂76时,阀82向洗涤剂存放部73给水,该水与放在洗涤剂存放部73内的洗涤剂76一起从出水口79流出而向内桶4内供给。又,其它向内桶4内给水时,也与其一样的给水。
在供给次氯酸和柔软剂77时,阀82向固体存放部74给水,与上述第2实施例一样,该水向放入固体存放部74内的固体62供给,使次氯酸释放,含有释放出的次氯酸的水再从连通口80流入柔软剂存放部75,与放入该柔软剂存放部75内的柔软剂77一起从虹吸式出水口81向内桶4内供给。
采用本结构,可利用给水路径30的注水部71设置固体,不需要另外再设置设置部。
在此场合,将固体62的设置部78设定得比柔软剂存放部75的虹吸式出水口81投放柔软剂时的水位H高,由此,粘度大、表面容易形成薄膜的柔软剂不会附着在固体62的表面,故可避免固体62的药品劣化。
在此场合,从固体62释放的含有次氯酸的给水也可不通过柔软剂存放部75供给,而是独立供给。又,固体62也可设置在注水盒72的上方(上游)。
在洗衣机内,有时还设有未图示的给水阀,通过该给水阀可将洗澡水向内桶4内供给。如前所述,在该洗澡水中含有大量细菌,其数量可达到104~106个,除此之外,还含有数(ppm)-10数(ppm)的有机物。因此,为氧化这些物质会耗费次氯酸,使杀菌作用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
为此,最好是在向内桶4内供给洗澡水时加大向内桶4内的次氯酸供给量。其方法是加大与固体62接触的水量,或者增加接触时间。在向内桶4内供给洗澡水时,可以自动地执行上述方法。
在向内桶4内供给洗澡水时,虽然不限定次氯酸的供给量,但也可通过污垢传感器18检测洗涤水的污垢,以自动地增减调整。
在次氯酸供给中和供给后的洗涤中,也可将盖板25锁定在闭锁状态,以防止使用者与次氯酸接触。又,也可通过对盖板25的闭锁进行检测,只在该盖板25处于闭锁状态时供给次氯酸。
此外,作为洗涤方法,也可以是经过用含洗涤剂的水进行洗涤物洗涤(洗衣过程)的阶段、然后通过例如一边使内4低速回转一边向该内桶4内给水以使不含洗涤剂的水浸透洗涤物之后进行脱水的洗涤物洗涤(即所谓的淋水漂洗或脱水漂洗)的阶段、然后使用含次氯酸的水进行洗涤物洗涤(漂洗)的阶段。
采用该方法,不仅可获得次氯酸的杀菌作用,并且因在此之前在内桶4内和外桶2内不积存洗涤水,用不含洗涤剂的水浸透和脱水来进行洗涤,故可省约水的用量。
再有,次氯酸的产生量因供给水的温度差异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水温接近20°的夏季或者供给水为热水或者是尚未冷却的洗澡水时,次氯酸的溶出量就增多,发挥超过需要的杀菌作用,反之,若冬季等水温较低时,次氯酸的溶出量就减少。
由此,最好是使用水温传感器47检测洗涤水的温度,根据检测的结果来控制与固体37、62接触的水量和接触时间等,便可在任何水温条件下产生适量的次氯酸,获得适度的杀菌作用。即,在水温较高时,减少与固体37、62接触的水量和接触时间等,反之,当水温较低时,增加与固体37、62接触的水量和接触时间等。但不必将洗涤水温度较高时最终产生的次氯酸量减至与水温较低时完全一样,这是因为气温越高细菌就越多,所以不能将次氯酸的产生量过度减少。
通过与水接触而产生次氯酸的固体可以制成前述的杠杆和环状以外的形状,也可以是粉末。
又,放在盒体56内的固体62也可以设置在蓄水桶31内的设置部39。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以及图示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主要构思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实施。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1的洗衣机,在向洗衣桶内供给的次氯酸杀菌作用下,可抑制洗衣桶和洗涤物中的细菌繁殖,故可抑制发霉、发臭、发黄以及产生感染等。
采用技术方案2的洗衣机,可根据使用者的意愿和程序,通过选择来获得向洗衣桶内供给的次氯酸的杀菌作用。
采用技术方案3的洗衣机,可在生成充分的次氯酸浓度的溶液之后向洗衣桶内供给。
采用技术方案4的洗衣机,使释放次氯酸的固体容易处置,便于装取。
采用技术方案5的洗衣机,可利用具有注水路的注水部设置释放次氯酸的固体。
采用技术方案6的洗衣机,能更可效地对洗澡水进行杀菌。
采用技术方案7的洗衣方法,不仅可有效地获得次氯酸的杀菌作用,而且可使它特有的臭味不会残留在洗衣桶和洗涤物中,还可防止洗涤物掉色。
采用技术方案8的洗衣方法,不仅可有效地获得次氯酸的杀菌作用,而且可节约水的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洗衣机,具有容纳洗涤物和水进行洗涤的洗衣桶,其特征在于,针对该洗衣桶,还具有设置固体的设置部,该固体通过与水接触后而缓慢释放次氯酸,将含有从该固体释放的次氯酸的水向所述洗衣桶内供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向洗衣桶内给水的给水路径,该给水路径具有如下路径,即具有可设置固体的设置部的路径和没有设置部的路径,其中至少有设置部的路径向洗衣桶内的给水是通过选择来执行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固体的设置部设在蓄水桶的内部,固体向蓄积在该蓄水桶内部的水释放次氯酸,将该蓄水桶内含有释放出的次氯酸的的水向洗衣桶内供给。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固体放在具有通水性的盒体内,可任意装取地设置于设置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向洗衣桶内给水的给水路径,且该给水路径具有向洗衣桶内注水的注水部,设置放在通水性盒体内的固体用的设置部设于该注水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在向洗衣桶内供给洗澡水时,加大向洗衣桶内的次氯酸供给量。
7.一种洗衣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阶段使用含洗涤剂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使用含次氯酸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使用不含洗涤剂和次氯酸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
8.一种洗衣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阶段使用含洗涤剂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用不含洗涤剂的水浸透和脱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使用含次氯酸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
全文摘要
一种洗衣机及其洗衣方法,针对内桶(洗衣桶),设有设置固体用的设置部,该固体通过与水接触而缓慢释放次氯酸,并将含有从该固体释放的次氯酸的水向内桶内供给,由此利用次氯酸的杀菌作用抑制内桶和洗涤物中的细菌繁殖。本发明可抑制发霉、发臭、发黄以及产生感染等。
文档编号D06F39/00GK1307148SQ0012876
公开日2001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8日
发明者久保田亨, 岩井隆贺, 畑山勉, 小岛健司 申请人:东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