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踝背屈抗阻训练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指一种踝背屈抗阻训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踝关节功能锻炼的方法如下所说,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按以下顺序进行一.增加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坐立,伸直膝关节,作如下练习1.踝关节背伸牵拉,向后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2.踝关节跖屈牵拉,向前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3.踝关节内翻牵拉向内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4.踝关节外翻牵拉向外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5.坐在椅子或床沿,膝关节屈曲作如下运动“写字练习”用脚姆趾当做铅笔写字.二.等长力量训练踝关节外翻等长力量训练坐姿,患足外侧抵住桌腿,墙面或门板,向外侧用力使肌肉收缩并坚持15秒钟,复原,放松10秒钟,重复5-10次.2.踝关节内翻等长力量训练坐姿,患足内侧抵住桌腿,墙面或门板, 向内侧用力使肌肉收缩并坚持15秒钟,复原,放松10秒钟,重复5-10次.三.抗阻力力量训练每个运动均需要使用橡皮筋,如果没有橡皮筋,使用毛巾自行手工加阻力也可以.1.踝关节背伸抗阻力力量训练伸直膝关节,运动踝关节使脚面向后抵抗橡皮筋的阻力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2.踝关节跖屈抗阻力力量训练伸直膝关节,运动踝关节使脚向前抵抗橡皮筋的阻力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踝关节内翻抗阻力力量训练伸直膝关节,运动踝关节使脚向内抵抗橡皮筋的阻力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3.踝关节外翻抗阻力力量训练伸直膝关节,运动踝关节使脚向外抵抗橡皮筋的阻力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四.半负重训练坐姿小腿肌肉提升练习坐在椅子上,患足放在地面上,保持脚趾在地面上尽量提起脚后跟,复原,重复10次.2.单腿站立扶住墙,桌子或其他固定物体站立,体重向患足分担部分并维持该姿势15秒钟, 再把体重放到健侧脚上,重复10次。其中踝背抗阻力训练使用的工具过于简陋,对康复复训练的患者使用极不方便,对于一些重症患者需要其他辅助人员帮助训练。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踝背屈训练工具过于简陋,康复训练的患者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踝背屈抗阻训练器,该踝背屈抗阻训练器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方便安装等优点,而且还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踝背屈抗阻训练器,主要包括低阻轴、踏板、双脚固定带、抗阻拉线固定点、轴承、抗阻拉线、滑轮轴、滑轮,其特征是踏板底部正中安装低阻轴,踏板上设置双脚固定带,踏板前缘正中设置抗阻拉线固定点,低阻轴上安装轴承,抗阻拉线一端连接抗阻拉线固定点,并通过滑轮上的滑轮组,另一端连接到配重负荷上,滑轮安装在滑轮轴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方便安装、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低阻轴、2.踏板、3.双脚固定带、4.抗阻拉线固定点、5.轴承、6.抗阻拉线、7.滑轮轴、8.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一种踝背屈抗阻训练器,主要包括低阻轴1、踏板2、双脚固定带3、抗阻拉线固定点4、轴承5、抗阻拉线6、滑轮轴7、滑轮8,其特征是踏板2底部正中安装低阻轴1,踏板2 上设置双脚固定带3,踏板2前缘正中设置抗阻拉线固定点4,低阻轴1上安装轴承5,抗阻拉线一端6连接抗阻拉线固定点4,并通过滑轮8上的滑轮组,另一端连接到配重负荷上,滑轮8安装在滑轮轴7上。该踝背屈抗阻训练器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方便安装、使用方便、 易于操作。
权利要求1. 一种踝背屈抗阻训练器,主要包括低阻轴(1)、踏板(2)、双脚固定带(3)、抗阻拉线固定点(4)、轴承(5)、抗阻拉线(6)、滑轮轴(7)、滑轮(8),其特征是踏板(2)底部正中安装低阻轴(1),踏板(2)上设置双脚固定带(3),踏板(2)前缘正中设置抗阻拉线固定点(4), 低阻轴(1)上安装轴承(5),抗阻拉线(6)—端连接抗阻拉线固定点(4),并通过滑轮(8)上的滑轮组,另一端连接到配重负荷上,滑轮(8)安装在滑轮轴(7)上。
专利摘要一种踝背屈抗阻训练器,主要包括低阻轴1、踏板2、双脚固定带3、抗阻拉线固定点4、轴承5、抗阻拉线6、滑轮轴7、滑轮8,其特征是踏板2底部正中安装低阻轴1,踏板2上设置双脚固定带3,踏板2前缘正中设置抗阻拉线固定点4,低阻轴1上安装轴承5,抗阻拉线6一端连接抗阻拉线固定点4,并通过滑轮8上的滑轮组,另一端连接到配重负荷上,滑轮8安装在滑轮轴7上。该踝背屈抗阻训练器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方便安装、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文档编号A63B23/08GK201959493SQ201120051398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日
发明者赵振峰 申请人:赵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