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及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羽毛球用人造羽毛及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尤其特定地涉及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及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已知有使用水鸟羽毛当作羽毛的羽毛球(天然羽毛球)和使用由尼龙树脂等人工制造而成的羽毛当作羽毛的羽毛球(人造羽毛球)。由于得到有一定品质的这种天然的羽毛需要花费工夫,因此天然羽毛球比使用人造羽毛的羽毛球价格高。因此,提出了使用廉价且品质稳定的人造羽毛的羽毛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日本专利特开昭59-6908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昭53-4033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实公昭38-1627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由纤维强化树脂制成的细棒重叠来作为羽轴(日文羽轴),并将由纤维分散树脂的薄板构成的羽毛部夹在该细棒之间并固定而成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将羽毛部夹在轴的呈双叉状的端部之间并粘接固定而成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羽毛球,该羽毛球是通过两片成型成筒状的化学纤维布从外周侧和内周侧夹住配置成环状的多个羽轴并粘接固定而成的。专利文献1 特開昭59-69086号公報(日本专利特开昭59-69086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開昭53-40335号公報(日本专利特开昭53-40335号公报)专利文献3 実公昭38-1627号公報(日本专利实公昭38-16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使用羽毛球用人造羽毛的人造羽毛球中,根据发明者的实验得知,由于在实际使用时羽毛部与羽轴的连接部会剥落、应力集中于该连接部而导致折损,因此在耐久性方面比使用水鸟羽毛的天然羽毛球差。此外,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羽毛球中,由于是将与多个羽轴相对应的羽毛部全部连接而成的一体构件 (化学纤维布),因此,在形状及飞行性能上与天然羽毛球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获得水鸟羽毛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使用水鸟羽毛的天然羽毛球的价格也飞涨,迫切需要具有与使用水鸟羽毛的天然羽毛球同等的飞行性能、耐久性的使用人造羽毛的人造羽毛球。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与使用水鸟羽毛的羽毛球同等飞行性能及耐久性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及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包括羽毛部和与羽毛部连接的轴。羽毛部包括发泡体层和夹着轴与发泡体层接合的轴固定层。发泡体层与轴固定层的平面形状相同。
这样的话,通过使用发泡体层作为羽毛部,能在抑制羽毛部的质量增加的同时提高刚性(抑制因击打而造成的变形),因而能抑制羽毛球用人造羽毛的形状变化。其结果是,由于能稳定地维持使用该羽毛球用人造羽毛的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的飞行性能,因此, 能实现耐久性优异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及羽毛球。此外,通过将轴固定层与发泡体层层叠,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羽毛部的刚性。其结果是,能防止发泡体层的破损(破碎、飞散)。而且,通过用轴固定层和发泡体层夹住轴来进行固定,能实现轴与羽毛部的可靠连接。本发明的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包括半球状的底座主体和与该底座主体连接的多根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这样的话,就能通过人造羽毛实现廉价的羽毛球。而且,在飞行性能上,也能实现与以往使用天然羽毛的羽毛球同等的飞行性能。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夹着轴将发泡体层与轴固定层接合来构成羽毛部,因此,能在抑制羽毛部的质量增加的同时提高羽毛部的刚性,其结果是,能实现耐久性优异且飞行性能良好的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以及构成该羽毛球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
图1是表示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1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羽毛球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表示构成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的、本发明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的实施方式1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的配置有中线的部分的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中底座主体与人造羽毛的连接部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用于说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用于说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1的人造羽毛的第一变形例的平面示意图。图11是沿图10的XI-X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2是表示构成图1及图2所示的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1的人造羽毛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示意图。图1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2的人造羽毛的剖视示意图。图1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3的人造羽毛的剖视示意图。图1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4的人造羽毛的平面示意图。图16是沿图15的XVI-XV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7是表示构成图15及图16所示的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4的人造羽毛的变形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构成图15及图16所示的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4的人造羽毛的另一变形例的平面示意图。图19是沿图18的XIX-XIX线的剖视示意图。图20是表示构成图15及图16所示的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4的人造羽毛的又一变形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5的人造羽毛的平面示意图。图22是表示构成图21所示的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5的人造羽毛的变形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3是用于说明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6的人造羽毛的结构及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不重复其说明。(实施方式1)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的羽毛球1由半球状的底座主体2、与底座主体2的形成有凸部的固定用表面部连接的多根羽毛球用的人造羽毛3、用于将多根人造羽毛3彼此固定的固定用绳状构件以及用于维持多根人造羽毛3的层叠状态的中线15构成。多根(例如16根)人造羽毛3呈圆环状地配置于底座主体2的固定用表面部中凸部的外周部。此外,多根人造羽毛3被绳状构件彼此固定。多根人造羽毛3被配置成随着远离底座主体2、 彼此间的距离变大(由多根人造羽毛3形成的筒状体的内径随着远离底座主体2而变大)。中线15用作用于维持多根人造羽毛3的层叠状态的固定构件。S卩,如后所述,配置该中线15以确定多根人造羽毛3的位置关系。参照图3 图5,对本发明羽毛球用人造羽毛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参照图3 图5,构成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的人造羽毛3由羽毛部5和与该羽毛部5连接的轴7构成。轴7由以从羽毛部5突出的方式配置的羽轴部8以及在羽毛部 5的大致中央部与羽毛部5连接的固接轴部10构成。羽轴部8和固接轴部10配置成在同一条线上延伸,由此构成一个连续的轴7。如图4及图5所示,羽毛部5由以夹着固接轴部 10的方式配置的发泡体层92及轴固定层91以及用于将上述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91彼此固定的粘接层93、94构成。即,在羽毛部5中,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91以夹住固接轴部10的方式层叠。此外,在羽毛部5中,为将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91彼此连接,并将固接轴部10与上述发泡体层92及轴固定层91连接固定,配置有粘接层93、94。此外,从不同观点来说,在羽毛部5中,在构成羽毛球1时位于外周侧的发泡体层92上层叠有粘接层93。 在上述粘接层93上,以位于该粘接层93及发泡体层92的大致中央部的方式配置有固接轴部10。此外,将另一个粘接层94配置成从该固接轴部10上延伸到粘接层93上。此外,在上述粘接层94上配置有轴固定层91。从图5中也可知,在人造羽毛3中,轴7处于朝向发泡体层92侧(即羽毛球1的外周侧)弯曲的状态。从不同观点来说,轴7处于朝轴固定层91侧凸出的弯曲状态。此外,图5中示出了人造羽毛3在轴7的延伸方向上朝发泡体层92侧弯曲的状态,但也可以是在与轴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与轴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沿着羽毛部5的表面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羽毛部5朝发泡体层92侧弯曲的状态(即羽毛部5朝轴固定层91侧凸出的弯曲状态)。此时,也可以同时出现下述两种状态,即人造羽毛3在轴7的延伸方向上弯曲的状态和如上所述羽毛部5在与轴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弯曲的状态,也可仅出现任意一个弯曲。这种弯曲能通过对轴7、羽毛部5的构成材料进行热处理或者一开始就以弯曲的状态形成轴7、羽毛部5的构成材料等以往公知的方法来实现。在此,作为构成发泡体层92的材料,例如能使用树脂发泡体,更具体来说,例如能使用聚乙烯泡沫(聚乙烯的发泡体)。此外,对于轴固定层91,同样也能使用树脂发泡体。 此外,对于轴固定层91,除了例如聚乙烯泡沫之外,还能使用由树脂等构成的薄膜或无纺布等任意材料。此外,对于粘接层93、94,例如能使用双面胶带。在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 中,使用聚乙烯泡沫作为发泡体层92和轴固定层91。较为理想的是,该聚乙烯泡沫的压出方向为图3及图4中的箭头95所示的方向。此时,由于以与箭头95所示的聚乙烯泡沫的压出方向交叉的方式将轴7与羽毛部5连接固定,因此,能降低羽毛部5在轴7的延伸方向上开裂这一不良情形的发生率。参照图6,对中线15的配置进行具体说明。如图6所示,中线15被配置成围绕人造羽毛3的轴7的周围,并在相邻的人造羽毛3中、处于层叠状态的羽毛部5的部分上穿过相邻的人造羽毛3的羽毛部5彼此对向的区域(即穿过层叠的羽毛部5之间)。由于如上所述中线15在羽毛部5层叠的部分上穿过层叠的羽毛部5之间,因此,能抑制羽毛部5的层叠顺序在羽毛球1的使用中更换(例如, 因球拍击打的冲击而导致羽毛部5的层叠顺序更换)这样的问题的产生。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中线15在圆周上配置成将排列成圆环状的多根人造羽毛 3全部彼此固定。此外,例如能通过作业者用针等进行缝制而使中线15形成图1及图2所示的配置。若是这样,由于抑制了羽毛部5的层叠顺序在羽毛球1的使用中更换这一问题的发生,因此,能得到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羽毛球1。另外,将配置在圆周上的中线15的开始缝制的一侧端部与结束缝制的另一侧端部连结,且在结扣附近将多余的线的部分剪切去除。较为理想的是,在该结扣处通过涂布粘接剂等而在表面形成保护层。通过形成这样的保护层,能防止当羽毛球1被球拍击打时该结扣解开。此外,中线15能使用棉、树脂等任意材料,但较为理想的是使用聚酯制的线。此外,为了尽可能不对羽毛球1的重心等施加影响,中线15使用尽可能轻的线较为理想。例如,可使用50号的聚酯制的线作为使用的线。此时,用作中线15的线的质量约为0. 02g。 若是这种程度的质量,虽然会对羽毛球1的重心位置带来些许影响,但可认为对飞行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此外,关于中线15的配置,能任意地设定距底座主体2的距离。如图7所示,在底座主体2的固定用表面部上形成有凸部61。凸部61的表面形状为大致圆形(与供人造羽毛3的轴插入的插入孔63的配置相对应的圆形)。此外,凸部 61的侧壁62处于相对于固定用表面部的外周部的表面倾斜的状态(即,该侧壁62处于倒倾斜的状态,使得随着远离固定用表面部的外周部的表面,凸部61的宽度变大)。
6
如图2所示,在底座主体2的凸部61的外周部形成有用于供人造羽毛3的轴7插入的插入孔63。插入孔63朝着凸部61的侧壁62的延伸方向延伸。如图7所示,在轴7的端部插入该插入孔63的状态下涂布有粘接剂64。如图7所示,粘接剂64配置成从凸部61 的上部表面的端部通过侧壁62延伸至固定用表面部的外周部表面并也与轴7接触。利用粘接剂64将人造羽毛3的轴7牢固地固定于底座主体2。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底座主体2 是包括对人造羽毛3的轴7进行固定的固定用表面部的羽毛球用底座主体,在固定用表面部(图2的底座主体2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插入孔63和凸部61,其中,上述多个插入孔 63用于供羽毛球用羽毛即人造羽毛3的轴7插入固定,上述凸部61与插入孔63相邻并从固定用表面部的表面突出。若是这样,则在将轴7插入插入孔63的状态下配置粘接剂64 时,能使粘接剂从插入孔63内部延伸至与插入孔63相邻的(即与轴7相邻的)凸部61上。 因此,与没有凸部61的情况相比,能扩大粘接剂64与底座主体2的粘接面的面积,并能使粘接面的形状变为立体形状。所以,能提高粘接剂64与底座主体2及人造羽毛3的轴7的粘接强度。接着,参照图8及图9,对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8,对本发明羽毛球用的人造羽毛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人造羽毛3的制造方法中,首先,进行构成材料准备工序(SlO)。在该工序(SlO)中, 准备构成人造羽毛3的轴7、构成图4及图5所示的发泡体层92及轴固定层91的片状材料和形成粘接层93、94的双面胶带。另外,关于上述片状构件和双面胶带的平面形状,只要尺寸比图3所示的羽毛部5的尺寸大,便能采用任意形状。作为形成发泡体层92的片状构件,例如能使用聚乙烯泡沫(成形为片状的聚乙烯的发泡体)中厚度为1.0mm、单位面积质量为Mg/m2的材料。此外,作为形成轴固定层91的片状构件,能使用聚乙烯泡沫中厚度为 0. 5mm、单位面积质量为20g/m2的材料。此外,形成粘接层93、94的双面胶带的单位面积质量能设定为10g/m2。接着,如图8所示进行贴合工序(S20)。在该工序(S20)中,在所要成为发泡体层 92的片状构件的主表面上贴附作为粘接层93的双面胶带。接着,在该双面胶带上配置轴7 的固接轴部10。然后,在与固接轴部10相对的面上层积配置作为轴固定层91的片状构件, 并使其贴合,该作为轴固定层91的片状构件已贴附有作为粘接层94的双面胶带。其结果是,能获得利用作为发泡体层92的片状构件和作为轴固定层91的片状构件来夹住轴7的固接轴部10以进行固定的结构。接着,进行后处理工序(S30)。具体来说,将为形成羽毛部5而层叠配置的片状构件的不需要部分(即形成羽毛部5的部分之外的区域)切断除去。其结果是,能获得如图 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接着,对该人造羽毛3进行例如从发泡体层92侧加热等热处理,由此使发泡体层92等收缩。其结果是,能实现如图5所示的轴7及羽毛部5弯曲的状态。另外,为实现图5所示的轴7及羽毛部5弯曲的状态,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例如,能采用一开始就使用弯曲形状的轴7的方法。接着,参照图9,对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 首先,进行准备工序(SlOO)。在该准备工序(SlOO)中,准备羽毛球1的底座主体2 (前端构件)及上述人造羽毛3等羽毛球1的构成构件。
7
底座主体2的制造方法能使用目前公知的任意方法,但例如在使用人造树脂作为形成底座主体2的材料的情况下,首先准备底座主体2的材料块,并通过切削加工制成大致形状。此时,考虑到前端部的半球状部分及凸部的高度来进行加工。此外,还可使用通过进一步切削加工来形成凸部61的外形及插入孔63这样的方法。此外,也可使用软木等天然材料作为底座主体2的材料。此外,在使用上述人造树脂时,例如能使用离聚物树脂发泡体、 或EVA(乙烯乙酸乙烯脂共聚物)、聚氨酯、PVC(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此外,能使用上述图8所示的制造方法作为人造羽毛3的制造方法。接着,进行组装工序(S200)。在该组装工序(S200)中,将上述多根人造羽毛3的轴7的根部插入固定于底座主体的固定用表面部的插入孔63。此外,利用绳状构件将该多根人造羽毛3彼此固定。此外,进行缝制以使得用于维持羽毛部重叠状态的中线15成为图 6所示的配置。这样,便能制造出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另外,作为将多根人造羽毛 3彼此固定的固定构件,并不局限于上述这样的绳状构件,也可以使用例如环状构件等任意构件。此外,能使用例如树脂、纤维等任意材料作为上述固定构件的材料。例如,也可使用如下的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是通过使用芳族聚酰胺纤维或玻璃纤维作为绳状构件,将树脂(例如热固性树脂)浸入该芳族聚酰胺纤维或玻璃纤维中,并使该树脂固化,由此进行 FRP((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 玻璃钢))化而成的构件。通过如上所述进行FRP 化,能提高固定构件的强度和刚性。此外,能使用例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作为热固性树脂。若为了如上所述进行FRP化而使用热固性树脂,则在用于将固定构件固定于轴7的加工中进行加热工序等情况下,就能同时利用热固性树脂来容易地进行固定构件的FRP化。参照图10及图11,对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变形例的人造羽毛进行说明。图10及图11所示的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但粘接层93的形状不同。具体来说,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人造羽毛3中,配置在发泡体层92与固接轴部10之间的粘接层93由中央部和延伸部构成,其中,上述中央部覆盖固接轴部10中位于发泡体层92 —侧的表面,上述延伸部与上述中央部连接并从固接轴部 10的侧端部朝向发泡体层92及轴固定层91的侧端部延伸。该延伸部延伸至固接轴部10 的侧端部与发泡体层92的侧端部之间,但没有到达发泡体层92的侧端部。此时,在发泡体层92和轴固定层91的侧端部近旁,粘接层94直接接触固定于发泡体层92。综上所述,即使采用将粘接层93局部配置的结构,只要能使发泡体层92及轴固定层91与固接轴部10 彼此牢固地连接,就能获得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相同的效果。参照图12,对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变形例的人造羽毛进行说明。另外,图12对应于图11。图12所示的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10及图11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 但采用粘接层93和粘接层94均只配置在固接轴部10近旁的结构。另外,此时,在发泡体层92及轴固定层91的外周端部近旁(也就是没有配置粘接层93、94的部分),发泡体层92 与轴固定层91直接接触,通过将该接触部熔接,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91就被连接固定。 通过形成上述结构,也能利用粘接层93、94牢固地连接固定轴固定层91与固接轴部10。此外,通过减小粘接层93、94的面积,从结果上说,能减轻人造羽毛3的质量。
(实施方式2)参照图13,对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2的人造羽毛进行说明。另外,图13 对应于图4。包括图13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羽毛球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基本相同的结构,此外,该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不过, 在图13所示的人造羽毛3中,在使用树脂制的膜81作为构成羽毛部5的轴固定层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羽毛球的人造羽毛3不同。此外,由于使用厚度比图3 图5所示的轴固定层91所使用的树脂发泡体的厚度薄的膜81作为轴固定层,因此,较为理想的是, 使发泡体层92的厚度比上述实施方式1的人造羽毛3的发泡体层92的厚度厚。即便使用上述结构的人造羽毛3来构成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也能获得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的效果相同的效果。此外,在图13所示的人造羽毛3中,由于使发泡体层92的厚度比上述实施方式1的人造羽毛3的发泡体层92的厚度厚,因此,利用该发泡体层92就能足以确保羽毛部5的强度。其结果是,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 一样,能防止因球拍击打引起的膜81的破损及该膜81的碎片飞散这样的问题的产生。另外,能使用任意材料作为膜81,例如,能使用聚乙烯(PE)的膜中厚度为ΙΟμπκ 单位面积质量为10g/m2的材料、或是聚丙烯(PP)的膜中厚度为20μπκ单位面积质量为 18g/m2的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膜中厚度为12μπκ单位面积质量为17g/m2的材料、聚酰胺(PA)的膜中厚度为15 μ m、单位面积质量为18g/m2的材料。(实施方式3)参照图14,对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另外,图14对应于图4。包括图14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羽毛球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基本相同的结构,此外,该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使用无纺布71作为轴固定层这点上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不同。当如上所述使用无纺布71作为轴固定层的情况下,为确保羽毛部5的强度而充分增加发泡体层92的厚度。若是这样,则即使受到球拍击打,也能抑制羽毛部5变形这样的问题的产生。例如,作为无纺布71,能使用聚酯的无纺布中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的材料。此外,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发泡体层92,能使用聚乙烯泡沫中厚度为1. 5mm、单位面积质量为30g/m2的材料。(实施方式4)参照图15及图16,对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4的人造羽毛进行说明。包括图15及图16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羽毛球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 基本相同的结构,此外,该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 但在羽毛部5的前端侧(固接轴部10的位于同与羽轴部8相连的端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侧)配置有加强构件21这点上不同。如图16所示,该加强构件21被夹住固定在粘接层 93与发泡体层92之间。加强构件21与发泡体层92既可以通过例如热熔接来连接,也可以通过在该加强构件21与发泡体层92之间再配置另外的粘接层(例如双面胶带或粘接剂层)来连接固定。 作为该加强构件21的材料,能使用任意的树脂膜。例如,也可以使用厚度为10 μ m的聚乙烯膜作为加强构件21。该加强构件21的厚度例如能设为Iym以上20m以下,更理想的是 5μπι以上15 μ m以下。也可以使用上述聚乙烯膜之外的任意材料作为该加强构件21。
通过将这样的加强构件21配置于人造羽毛3的前端部,在用球拍击打羽毛球1 时,也能抑制因该击打的冲击使人造羽毛3的前端部侧(配置有加强构件21 —侧)的发泡体层92破损而导致固接轴部10露出、或是固接轴部10从发泡体层92剥离这样的问题的产生。参照图17,对图15及图16所示的人造羽毛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图17对应于图16。包括图17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羽毛球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基本相同的结构,此外,该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15及图16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人造羽毛3的前端部侧的发泡体层92的外周侧配置另外的加强构件31这点上与图15 及图16所示的人造羽毛3不同。较为理想的是,该加强构件31的平面形状与加强构件21 的平面形状基本相同。另外,使加强构件31的平面形状比加强构件21的平面形状小。或者,也可以采用加强构件31的平面形状比加强构件21的平面形状大的结构。此时,能更可靠地保护人造羽毛3的前端部。另外,既可以通过例如双面胶带或粘接剂等的粘接层来使加强构件31与发泡体层92的外周面粘接,也可以使加强构件31与发泡体层92热熔接。此外,该加强构件31的材质及厚度可以与加强构件21的材质及厚度相同,但也可以是与加强构件21不同的材质
或厚度。参照图18及图19,对图15及图16所示的人造羽毛的另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包括图18及图19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羽毛球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 基本相同的结构,此外,该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15及图16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然而,在图18及图19所示的人造羽毛3中,配置在人造羽毛3的前端部侧的加强构件的形态与图15及图16所示的人造羽毛3不同。S卩、在图18及图19所示的人造羽毛3中, 将作为加强构件41的线之类的绳状体以沿与轴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与轴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沿着羽毛部5的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羽毛部5的前端侧。作为加强构件41,能使用例如聚酯制的线等树脂制的线或由其它天然纤维等制成的线。 此外,该绳状体的尺寸(粗细)等可以任意选择,但例如在使用上述聚酯制的线时,可以使用号数为60号的线。如图19所示,这种由绳状体构成的加强构件41被夹住固定在粘接层 93与发泡体层92之间。另外,加强构件41在羽毛部5的厚度方向上能配置在上述粘接层93与发泡体层 92之间以外的任意位置。例如,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等将加强构件41与发泡体层92的外周侧表面(发泡体层92的同与粘接层93接合一侧相反一侧的表面)接合。或者,也可以将加强构件41配置在粘接层93与粘接层94之间。或者,还可以将加强构件41配置在粘接层94与轴固定层91之间。此外,还可以使用粘接剂等将加强构件41与轴固定层91的外周侧表面(轴固定层91的同与粘接层94接合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接合。使用这种由绳状体构成的加强构件41,也能获得与使用图15及图16所示的人造羽毛3时相同的效果。 而且,由于图18及图19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加强构件41是绳状体,因此,与图15及图16 所示的人造羽毛3中的片状的加强构件31相比,能轻微且柔软地变形。因此,在使用图18 及图19所示的人造羽毛3制造而成的羽毛球中,使得击打感提升。参照图20,对图15及图16所示的人造羽毛的又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包括图20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羽毛球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基本相同的结构,此外,该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18及图19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但是,在图20所示的人造羽毛3中,在由绳状体构成的加强构件被配置于多根羽毛部5的前端侧这点上与图18及图19所示的人造羽毛3不同。即、在图20所示的人造羽毛3中,将作为多个加强构件41 43的绳状体以沿与轴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轴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沿着羽毛部5的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羽毛部5的前端侧。多个加强构件41 43被配置成彼此平行地延伸,但也可以配置成多个加强构件41 43中的至少一部分朝彼此交叉的方向延伸。这样的话,不仅能获得与图18及图19所示的人造羽毛3相同的效果,还能更可靠地加强羽毛部5的前端部。另外,也可以将图15及图16所示的片状的加强构件31与上述由绳状体构成的加强构件41 43中的至少一个组合配置。此外,作为加强构件41 43,也可以使用切成长条状(日文短冊状)的细长片状的构件。此外,为了减轻加强构件31的质量,也可以在加强构件31上形成例如一个以上开口部。(实施方式5)参照图21,对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5的人造羽毛进行说明。包括图21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羽毛球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基本相同的结构,此外,该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羽毛部5上配置有以沿轴7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方式(在图21中具体来说是以与轴7平行延伸的方式)配置的轴向加强构件44这点上不同。作为轴向加强构件44,能使用例如作为绳状体的线。作为线,能使用由任意材料制成的线,例如可以使用树脂制的线。作为构成线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酯。更具体来说,作为轴向加强构件44,例如可以使用聚酯制的60 号的线。该加强构件44与例如图16所示的加强构件21 —样,被夹住固定在粘接层93与发泡体层92之间。轴向加强构件44与发泡体层92既可以通过例如热熔接来连接,也可以通过在该轴向加强构件44与发泡体层92之间再配置另外的粘接层(例如双面胶带或粘接剂层)来连接固定。也可以使用任意的树脂膜来代替上述线作为上述轴向加强构件44的材料。例如,也可以使用长条状(或线状)的聚乙烯膜来作为轴向加强构件44。还可以使用上述聚乙烯膜之外的任意材料作为该轴向加强构件44的材料。通过将上述轴向加强构件44配置于人造羽毛3的羽毛部5,就能抑制在用球拍击打羽毛球1时,因该击打的冲击而使人造羽毛3的羽毛部5在与轴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开裂这样的问题的发生。另外,轴向加强构件44在羽毛部5的厚度方向上也可以配置在上述粘接层93与发泡体层92之间以外的任意位置。例如,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等将轴向加强构件44与发泡体层92的外周侧表面(发泡体层92的同与粘接层93接合一侧相反一侧的表面)接合。或者,也可以将轴向加强构件44配置在粘接层93与粘接层94之间。或者,还可以将轴向加强构件44配置在粘接层94与轴固定层91之间。此外,可以使用粘接剂等将轴向加强构件 44与轴固定层91的外周侧表面(轴固定层91的同与粘接层94接合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
参照图22,对图21所示的人造羽毛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包括图22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羽毛球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基本相同的结构,此外,该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21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但是,图22 所示的人造羽毛3除了设有轴向加强构件44之外,还与图18所示的人造羽毛3 —样,在前端部侧设有加强构件41。加强构件41是绳状体,其被配置成朝与轴7交叉的方向(具体来说朝与轴7正交的方向)延伸。若是这样,则除了图21所示的人造羽毛3所能获得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图18所示的人造羽毛3所能获得的效果。另外,也可以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4所示的其它形态的加强构件来代替加强构件41。另外,图22所示的加强构件41与轴向加强构件44在羽毛部5的厚度方向上既可以配置在相同层上,也可以配置在不同层上。此外,加强构件41和轴向加强构件44既可以由一体构件构成,也可以由分体构件构成。(实施方式6)参照图23,对构成本发明羽毛球的实施方式6的人造羽毛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图23表示沿人造羽毛3的轴的方向的截面,其对应于图5。包括图23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羽毛球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羽毛球1基本相同的结构,此外,该人造羽毛3具有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将轴固定层91与轴7直接连接这点上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不同。利用这种结构的人造羽毛3,也能获得与图3 图5所示的人造羽毛3相同的效果。接着,对图23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23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制造方法与图8所示的人造羽毛的制造方法基本相同,但贴合工序(S20)的内容不同。艮口、 在图23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图23所示的作为制造用夹具的支承台51和按压板52。支承台51的上部表面与按压板52的下部表面彼此相对。此外,在上述上部表面和下部表面形成有凹部,从而在将按压板52重叠在支承台51上时,在支承台51与按压板52的接触部形成具有人造羽毛3的羽毛部5和轴7的形状的空隙。从图23亦可知,该上部表面及下部表面与所要形成的人造羽毛3的形状对应地呈曲面状。在图23所示的人造羽毛3的制造方法中,在进行图8所示的构成材料准备工序 (SlO)之后,进行以下工序作为贴合工序(S20)。即,首先在支承台51的上部表面上设置作为轴固定层91的片状构件。此外,在该片状构件上配置轴7。此外,在将作为粘接层93的双面胶带粘贴到作为发泡体层92的另一片状构件的一个面上之后,将上述另一片状构件置于轴7上。此时,以另一片状构件的粘贴有双面胶带的面与轴7相对的形态配置另一片状构件。此外,从另一片状构件上方将按压板52朝向支承台51按压。这样的话,就将作为轴固定层91的片状构件与轴7和作为发泡体层92的另一片状构件接合。此后,与实施方式1的情形同样地进行后处理工序(S30)。具体来说,通过去除片状构件及另一片状构件的不需要部分,并调整形状,由此能获得图23所示的人造羽毛3。也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一部分重复的部分,但以下对本申请发明的特征性结构进行列举。本发明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包括羽毛部5和与羽毛部5连接的轴7。羽毛部5包括发泡体层92、隔着轴7与发泡体层92接合的轴固定层(轴固定层91、膜81、无纺布71)。 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的平面形状相同。
12
这样的话,通过使用发泡体层92作为羽毛部5,能在抑制羽毛部5质量增加的同时提高刚性(抑制因击打而造成的变形),因而能抑制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的形状变化。其结果是,由于能稳定地维持使用该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的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1的飞行性能, 因此,能实现耐久性优异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及羽毛球1。此外,通过将轴固定层(轴固定层91、膜81、无纺布71)与发泡体层92层叠,能使羽毛部5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其结果是,能防止发泡体层92的破损(破碎、飞散)。而且, 通过用轴固定层和发泡体层92夹住轴7来进行固定,能实现轴7与羽毛部5的可靠连接。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还可以包括位于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之间的粘接层 93、94。此时,利用粘接层93、94,不仅能使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的连接更牢固,也能使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及轴7之间的连接牢固。其结果是,能提高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的耐久性。此外,在轴7和羽毛部5由无法直接连接(例如热熔接等)的材料构成时,也能利用粘接层93、94将轴7与羽毛部5接合。因此,能增大轴7及羽毛部5的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在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中,粘接层93、94至少配置于与轴7(具体来说是固接轴部10)重叠的位置。也就是说,粘接层93、94将发泡体层92及轴固定层与轴7固定。此时,利用粘接层93、94,能实现轴7与羽毛部5的可靠连接。其结果是,能可靠地提高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的耐久性。在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中,如图4、图13、图14、图16、图17等所示,粘接层 93,94也可以配置在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之间的整个区域。此时,利用粘接层93、94,能使羽毛部5整体的耐久性提高。如图5所示,在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中,羽毛部5也可以在轴7的延伸方向和 /或与轴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朝向发泡体层92侧弯曲。此时,能将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制成与水鸟的羽毛(天然羽毛)接近的形状。因此,在使用该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来制造羽毛球1时,能使羽毛球1的形状与使用天然羽毛的羽毛球的形状接近。此外,通过改变上述弯曲程度,也能调节使用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制造而成的羽毛球1的飞行性能。 其结果是,能使使用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制造而成的人造羽毛球1的飞行性能接近以往使用天然羽毛的羽毛球的飞行性能。在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中,也可以使发泡体层92的厚度比轴固定层(轴固定层91、膜81、无纺布71)的厚度厚。此时,通过增加羽毛部5在看起来密度相对较小的发泡体层92侧的厚度,能在确保羽毛部5总体所需厚度的同时,避免羽毛部5重量增加。在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中,轴7也可以包括与羽毛球1的底座主体2相连接的根部和位于与根部相反一侧且设置在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之间的前端部。如图15 图17所示,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还包括配置成与轴7的前端部重叠的加强构件21、31。 此时,通过在击打羽毛球1时最易破损的轴7的前端部配置加强构件21、31,能降低该前端部受击打而破损的可能性。在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中,加强构件21、31在羽毛部5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比轴7靠发泡体层92 —侧。此时,当人造羽毛3以发泡体层92侧在羽毛球1中朝向外侧的方式设置于底座主体2时,通过上述结构,就能利用加强构件21、31有效地保护轴7的前端部免受来自外侧的冲击。在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中,既可以采用压出方法来形成发泡体层92和/或轴固定层,也可以使轴7的延伸方向与对发泡体层92或轴固定层进行的压出方法中的压出方向交叉。在此,通过压出方法形成的发泡体层92或轴固定层容易在上述压出方向上开裂。 因此,若如上所述对轴7进行固定,则该轴7成为发泡体层92及轴固定层的加强构件。其结果是,能提高羽毛部5的耐久性。在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中,较为理想的是,发泡体层92由发泡聚乙烯制成, 其单位面积质量为10g/m2以上30g/m2以下,厚度为0. 5mm以上2mm以下。此外,较为理想的是,轴固定层91由发泡聚乙烯制成,其单位面积质量为10g/m2以上30g/m2以下,厚度为 0. 3mm以上Imm以下。此时,在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中,能实现与天然羽毛接近的重心位置及总质量。此外,在使用该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制造而成的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1中,也能使飞行性能与天然羽毛球的飞行性能同等良好。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还包括轴向加强构件44,该轴向加强构件44在羽毛部5上配置成沿着轴7的延伸方向延伸。此时,能抑制羽毛部5在与轴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开裂。本发明的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1包括半球状的底座主体2和与该底座主体2连接的多根上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这样的话,就能通过人造羽毛3实现廉价的羽毛球1。而且,在飞行性能上,也能实现与以往使用天然羽毛的羽毛球同等的飞行性能。在上述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1中,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也可以以相对于底座主体 2配置成环状且相邻的羽毛部5局部重叠的方式固定于底座主体2。上述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1还可包括对多根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的羽毛部5的相对移动及变形进行限制的绳状体、即中线15。此时,能可靠地防止羽毛部5的交错。应当理解,上面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只是例示,并不构成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的而不是由上述说明表示的,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符号说明)1羽毛球2底座主体3人造羽毛5羽毛部7 轴8羽轴部10固接轴部15 中线21、31、41 43 加强构件44轴向加强构件51支承台52按压板61 凸部
62侧壁
63插入孔
64粘接剂
71无纺布
81膜
91轴固定层
92发泡体层
93、94粘接层
95箭头
权利要求
1.一种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包括 羽毛部(5);以及与所述羽毛部(5)连接的轴(7),所述羽毛部( 包括发泡体层(9 和夹着所述轴(7)与所述发泡体层(9 接合的轴固定层(71、81、91),所述发泡体层(9 与所述轴固定层(71、81、91)的平面形状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发泡体层(92)与所述轴固定层(71、81、91)之间的粘接层(3、9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93、94)配置在与所述轴(7)重叠的位置,所述粘接层(93、94)将所述发泡体层(9 及所述轴固定层(71、81、91)固定到所述轴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93、94)配置在所述发泡体层(9 与所述轴固定层(71、81、91)之间的整个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其特征在于,所述羽毛部( 在所述轴(7)的延伸方向和/或与所述轴(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朝所述发泡体层侧弯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体层(9 的厚度比所述轴固定层(71、81、91)的厚度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7)包括与羽毛球⑴的底座主体(2)连接的根部以及位于与所述根部相反一侧且设置在所述发泡体层(9 与所述轴固定层(71、81、91)之间的前端部,所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 还包括配置成与所述轴(7)的所述前端部重叠的加强构件 (21,31,41 4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体层(9 和/或所述轴固定层(71、81、91)是通过压出方法形成的, 所述轴(7)的延伸方向与对所述发泡体层(9 或所述轴固定层(71、81、91)进行的所述压出方法中的压出方向交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其特征在于,所述羽毛球用人造羽毛( 在所述羽毛部( 包括配置成沿所述轴(7)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轴向加强构件G4)。
10.一种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1),包括 半球状的底座主体O);以及与所述底座主体( 连接的多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具有与使用水鸟羽毛的羽毛球同等的飞行性能及耐久性的羽毛球用人造羽毛及羽毛球活动用羽毛球。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包括羽毛部(5)以及与羽毛部(5)连接的轴(固接轴部(10))。羽毛部(5)包括发泡体层(92)和夹着固接轴部(10)与发泡体层(92)接合的轴固定层(91)。发泡体层92与轴固定层(91)的平面形状相同。这样的话,通过使用发泡体层(92)作为羽毛部(5),能在抑制羽毛部(5)质量增加的同时提高刚性(抑制因击打而造成的变形),因而能抑制羽毛球用人造羽毛(3)的形状变化。
文档编号A63B67/18GK102264441SQ20098015313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吉田聪, 外村隆, 小川雅央 申请人:美津浓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