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水壶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放物体的装置,尤指一种具有侧取功能的水壶架。
对于自行车骑乘者而言,在长时间或长途骑乘的过程中,因体力与汗水的消耗,适时补充水份是绝对必要的措施,因此为了适应自行车携带水壶的需求,从事此行业的人即开发出专用的水壶架供水壶置放固定,配合水壶架的结构设计而将其附设在车体适当位置(请参阅
图1所示),以方便使用者在需要时可随手取得水壶以补充水份。
传统的水壶架结构,请参阅图2所示,为一种较常见的款式,主要是由金属杆一体弯折成型,包括后侧以焊结锁配片13的基杆部11,以及前侧用以束持定位水壶14的弧状护框12,并进一步使基杆部11顶端略弯折适当角度而构成扣止部111,由此构成水壶架基本架构,利用锁配片13配合螺栓(未绘)将水壶架固锁在车体预定位置,而以基杆部11与护框12间构成的空间供水壶14置放,以前侧护框12的束持定位配合基杆部11上端扣止部111的扣抵而对水壶14形成稳固的定位,而想取置水壶14时,则由水壶架上方的空间开口取出或置入,达到水壶架的基本功能。
以现有的水壶架而言,在水壶的取置上基本上多属此类上方取置模式,对于自行车骑乘者在水壶取置动作上,因水壶架大都是组配在车体的车架横杆上,换言之,其开口处为朝前状态,此一情形下,水壶的取置方向恰好与自行车行进方向相同,导致骑乘者在取置水壶的动作上较为困难,而且易在取置上过度用力从而失去平衡,影响骑乘的安全性。
就上述的水壶架设计,受限于其前侧护框对水壶形成的套覆束持形态,虽其护框并未对水壶侧边全面束持而预留有适当开口,但因其护框侧杆对水壶构成的直线触抵限位形态,导致水壶无法由侧边的开口取出,仅能局限于上方开口取置模式,除了不符合人体工学原则外,更因其基杆上端扣止部的扣止限位而造成水壶取出时形成极大磨擦阻力,不但取置费力,而且易伤及水壶结构,实有待设法加以解决改进。有鉴于习知水壶架的上方取置模式所面临的使用缺失,创作人特着手进行研制改进,基于其从事相关行业多年经验与技术,进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的水壶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壶架,使其具有一般水壶架的上方取置功能外,更具备侧向取置功能效果,能改善传统水壶架上方取置模式在自行车骑乘时所衍生的取置不便等缺失,达到更顺手、简便的取置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水壶架,主要是以金属杆一体弯折制成,其特点在于将水壶架用来束持定位水壶的护框,由传统的前侧套覆束持形态改为侧向延伸折制形成一弧曲环抱框箍束持形态,并在一侧预留尺径略小于水壶规格的开口,同时由该护框的折制而在相对开口端部形成一转角,利用该转角将护框对水壶的侧向限位缩减至点状触抵,使水壶取置上磨擦部位大幅缩减,使其在水壶取置时仅略施力即可使水壶轻易通过开口。另外该水壶架的护框开口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用手习惯而作左开或右开的不同形态设置。再有该水壶架框体相对于护框端部转角的开口另侧位置可进一步弯折增设一触抵部,由此对水壶形成双点触抵形态。还有该水壶架的护框端部可以弯折构成适当嵌结部,在该嵌结部可嵌设一胶质垫块,利用该垫块使水壶在取置时不致与水壶架护框转角接触。
由本实用新型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与传统产品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水壶的取置改由侧边取置,其取置方向与自行车行进方向不同的设计,从而使其取置较为顺手、简易,有效解决传统结构因取置困难、费力所衍生的缺失。另外除了具备侧向取置功能外,同时还保持了原来上方取置功能,由此能满足使用者的不同使用习惯与需求,能提供极佳的适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再作详细描述。
图1是一般自行车配置水壶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水壶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壶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壶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水壶架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水壶架较佳实施例的又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水壶架较佳实施例的再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水壶架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水壶架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之中标记说明11-基杆部 12-护框13-锁配片 14-水壶20-水壶架 21-护框22-开口23-转角24-触抵部 25-嵌结部26-垫块30-水壶111-扣止部有关本实用新型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能效果方面,现配合附图再予举例具体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的结构示意图、图4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及图5~图7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上,主要将水壶架20用来束持定位水壶30的护框21,由传统的前侧套覆束持形态改为侧向框箍束持形态,在制造上是以金属杆一体折制成型,由其一侧延伸折制形成一弧曲环抱的护框21可以在护框的接触部位制作成扁平设置(如图6、图7所示),使其在一侧预留适当的开口22,其开口方向可以视使用者用手习惯作左开或右开设置(如图3、图5所示),该开口22的尺径以略小于水壶30规格为宜,同时由该护框21的折制而在相对于开口22端部形成一转角23,利用该转角23而将护框21对水壶30的侧向限位缩减至点状触抵,使水壶30取置上磨擦部位大幅缩减,由此在水壶30置放于水壶架20的中间时,利用该护框21的框箍束持来定位水壶30,并且因开口22略小于水壶30尺径故不致使水壶30轻易掉出,而欲取置水壶30时,则因侧边仅利用护框21转角23的单点触抵限位,因而只要略加施力即可使水壶30轻易通过开口22,由此在其原有的上方取置模式外,更具备了侧向取置功能效果。
再请参阅图8、图9所示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水壶架20除了前述将护框21作侧向框箍束持的形态设计外,更可进一步在水壶架20框体相对于护框21端部转角23的开口22另侧位置弯折增设一触抵部24,以对水壶30形成双点触抵形态,在不影响其水壶30侧向取置的功能效果之外,可适度增加其定位的稳固性(如图8所示),或者,可将水壶架20的护框21端部弯折构成适当嵌结部25,在该嵌结部25嵌设一胶质的垫块26,利用该垫块26可以使水壶30在取置时不致与水壶架20的护框21转角接触,从而可以避免水壶30受其金属磨擦而容易损坏的缺失(如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水壶架20结构,经过将护框21的束持定位形态由传统产品自底部向上转折构成的套覆束持形态,变更为由一侧延伸环抱的框箍束持形态,配合一侧的开口22设计及点状触抵限位关系,进而具备了侧向取置的功能效果,并且因仅有护框21对水壶30形成单点触抵限位,使其在水壶30取置时可轻易通过该开口22,从而能获得较为省力的取置操作,又因其水壶30取置方向与自行车行进方向不同,在骑乘间的取置动作上并不致于造成施力上的困难,同时也不会影响其骑乘的平衡感及安全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经过结构的组成设计,创新地将水壶架护框作侧向环抱框箍束持形态设置,使其在原有的上方取置水壶功能外,更具备侧向取置效果,从而能改善传统水壶架上方取置模式在自行车骑乘时所衍生的取置不便等缺失,具备了更顺手、简便的取置便利性,整体而言,确能提供极佳的产业利用价值与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水壶架,主要是以金属杆一体弯折制成;其特征在于水壶架的护框,由其侧向延伸折制形成一弧曲环抱框箍束持形态,并在一侧预留尺径略小于水壶规格的开口,同时该护框折制而在相对开口端部形成一转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水壶架的护框开口为左开或右开的不同形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水壶架框体相对于护框端部转角的开口另侧位置再弯折增设有一触抵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水壶架的护框端部弯折构成嵌结部,且在该嵌结部嵌设有一胶质垫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壶架,主要是将水壶架用来束持定位水壶的护框,由传统的前侧套覆束持形态改为侧向框箍束持形态,使其在一侧形成适当开口状,并将护框对水壶的侧向限位缩减至点状触抵,由此使水壶在取置时可较轻易通过护框的限位触抵点,进而在原有的上方取置水壶的功能外,更进一步具有侧向取置功能,改善了传统水壶架上方取置模式在自行车骑乘时所衍生的取置不便,具备了更顺手、简便的取置便利性。
文档编号A47J45/00GK2394554SQ9924008
公开日2000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9日
发明者陈铭永 申请人:陈铭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