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节能加热炊具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加热炊具的结构改进,具体地说是与日用加热炊具受热表面有关,该表面起到热源与炊具内加热介质间的能量吸收传递作用。
到目前为止,已有的日用加热炊具底部均是光滑表面。在热源加热条件下,炊具受热面即为其光滑底面,热源产生的高温气流通过炊具光滑底面加热炊具内介质,热量流失较大,限制了热能利用。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高现有加热炊具热能交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改变加热炊具底部的几何外形来实现的,即在加热炊具的底部外表面设置了若干几何柱体,使得加热炊具底部外表面有效面积提高,从而增加了加热炊具与热源的接触面积,延长了热气流通过途径。在同一热源下,炊具底部与热源的热能交换较普通炊具充分,热量吸收增多,炊具内加热介质升温速度加快,提高了热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省时的目的。
在炊具底部外表面设置的几何体,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形体。例如环园柱、片带形、各种几何小柱体等。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各种加热炊具。例如日用汤锅、蒸锅、开水茶壶等。下面以本实用新型制作的汤锅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参阅附图有两幅。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汤锅侧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汤锅底部外表面底视图。
在附图中,汤锅底面1增加的几何柱体采用园柱体。考虑的因素有下面3个(1)在保证一定的柱体表面积条件下,园柱体易于加工制造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热腐蚀。(2)几何柱体2的长度选择要适度。这些柱体如若太短,增加的面积也就不够大,如若太长,又影响炊具的整体外形,同时也加大了炊具底与热源的距离,也即增加了热传递阻力,取不到理想的效果。(3)几何柱体2设置位置是以汤锅底中心为园心作若干等间隔距离的同心园,再在这些园周上做出等间隔划分,这些等间隔划分点即为几何柱体2的设置点。这种园周形位置设置形式较方形等间隔设置减少正方形设置的直线间隙,且在加热条件下,热源产生高温气流一方面直接加热汤锅底部,另一方面气流在向汤锅周围排出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柱体,增加了与底面的接触机会,因而使热能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附图中,园柱体2直径定为3毫米,高度定为5毫米,同心园间距定为5.5毫米,园柱体中心间距亦为5.5毫米,由此计算出本实用新型汤锅较普通汤锅底面单位面积内增加了1.5倍。
以实验测试,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用同一材质制作成两只直径200毫米,高120毫米的加热锅。一只为普通平底锅(简称锅A),另一只为本实用新型锅(简称锅B),在锅B底部外表面设置有980个园柱体,其直径为3毫米,高为4.5毫米。
试验一热源用1000瓦电炉,将锅A和锅B同时分别加入1300毫升自来水,待电炉通电升温稳定后,将锅B放在电炉上加热至锅内水沸腾需时10分50秒;取下锅B放上锅A加热至锅内水沸腾,需时18分45秒。前者较后者少7分55秒,也即实用新型炊锅较普通炊锅节能节时42.2%。
试验二热源用液化石油气炉,将锅A和锅B同时分别加入1950毫升水,点燃炉火,调至中高档火力稳定后,将锅B在炉上加热至水沸腾,需时11分5秒;取下锅B放上锅A加热至水沸腾需时14分10秒,同样,前者较后者少时3分5秒,也即节能节时21.5%。
上述两试验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炊具,与普通炊具相比可以节约能源和时间在20~4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由附图得知结构并不复杂,要求几何柱体2的材质与炊具材质一致,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是易于加工制造的。下面列出两种实施方案。
方案一铸造成型制造,在现有生产铸造成型加热炊具的砂模具上增加做出园柱体2的结构,然后一次铸造生成,对原有生产工艺不需大的改动。
方案二锻压成型制造,对于锻压成型的炊具制造实施本实用新型结构生产工艺要有些改动,先要采用比原来成型板材厚的板材,用热锻压成型的方法制造出底部园柱体2的结构,然后再一步步压成各种炊具。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加热炊具,其特征是在与热源接触表面设置了若干几何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炊具,其中所述的几何体与加热炊具是同一材质制作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炊具,其中所述的几何体是若干小的几何柱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加热炊具,其特征是在加热炊具与热源接触面上设置了若干几何形体。通过改进加热炊具受热面形体,使得加热炊具受热面积提高,吸收热量增多,实现在同一热源下,本实用新型较普通炊具获得较高热利用效率,同时节约能源20~40%的目的。
文档编号A47J27/02GK2109149SQ9122808
公开日1992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5日
发明者周朴, 胡燕 申请人:周朴, 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