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6779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制造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热量利用率,提高热效率,且避免水超温开锅现象的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包括导热油加热管,所述导热油加热管呈螺旋结构状盘旋于整个空腔的腔壁上,即导热油加热管以螺旋结构环绕油层区和水层区,所述导热油加热管的导入口设于油层区上,导出口设于水层区上,所述导热油加热管的导出口均过导热油加热装置再与导入口连通,即构成导热油循环加热路径;所述水层区的下部还设有冷却水管,机壳上设有分别与冷却水管的两端相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食品制造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热油油水混合油 炸机。 一种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趋庞大的生产需求下,食品制造企业对于自动化生产模式要求越来越高,目 前,在食品加工行业中,从各种饼干、糕点到薯片等休闲食品,大都需要油炸处理,传统的油 炸锅所用油无法清洁,炸制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子无法清除,连续使用油会变黑,并产生有毒 有害物质,既影响食品的色泽,又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现有企业理由油水混合 油炸装置,利用油水密度不同的特性,将油水分层,位于下层的水会对上层的油进行过滤、 清洁和保鲜等作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的效率,但是现有的油水混合油炸装置利用外部 加热的话,热量利用率低,且存在油烟大等问题,影响环境,利用导热油加热管的设置具有 加热效率高,环保节能的特点,但是目前的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装置的导热油加热管均是 铺设于机器的油层区,供油吸热加温使用,而水层温度远低于油层,因此油层的温度会传递 给水层,造成油层温度流失,需要较长时间的加热作用,热量利用率不高,热效率不高,而随 着温度的不断提高,即使油温不超标,因水温达到100度而出现沸腾开锅现像,不仅会使得 沉淀于水层的杂质上浮,还会出现溢油等现象,影响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提高热量利用率,提高热 效率,且避免水超温开锅现象的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 机,包括机壳和设于机壳内的空腔,所述机壳上设有油水界面,空腔于油水界面处分为上层 的油层区和下层的水层区,所述机壳位于油水界面上油层区下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油层区 的放油口,位于油水界面下水层区上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水层区的加水口,位于水层区下部 的位置设有连通水层区的放水口,还包括导热油加热管,所述导热油加热管呈螺旋结构状 盘旋于整个空腔的腔壁上,即导热油加热管以螺旋结构环绕油层区和水层区,所述导热油 加热管的导入口设于油层区上,导出口设于水层区上,所述导热油加热管的导出口均过导 热油加热装置再与导入口连通,即构成导热油循环加热路径;所述水层区的下部还设有冷 却水管,机壳上设有分别与冷却水管的两端相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5] 进一步的是:所述机壳的壳壁与空腔的腔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0006]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层区的底部为圆锥状,且所述放水口设于圆锥的尖头处。
[0007]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上述设计的导热油油水混 合油炸机,导热油加热管采用从油层区至水层区覆盖的结构设计,则经过导热油加热装置 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导热油经由导入口进入导热油加热管中后,位于油层区内的导热油经过 导热油加热管将前期热量迅速的传导给油层区的油进行油加热,将大部分热量传导给油层 区的导热油与油层区的温度系数相差不大,具有连续性,即保存一个后期热量,此时的导热 油会经过导热油加热管的路径来到水层区,将后期的热量再传递给水层区的水,热量消耗 大的导热油再由导出口导出至导热油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以循环使用,而此时获得导热油 后期的热量的水层区的水具有一定温度,该温度与油层区的温度系数具有连续性,较为平 衡,油层区就不会因为与水层区的温度系数相差较大而将获取的热量传递给水,热量损失 小,缩短了油加热需要的时间,因此,所述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根据导热油热量连续变化 的特性改变导热油加热管的结构,使得导热油的热量得到充分的应用,提高热量利用率,提 高了热效率,且采用螺旋结构的设计,能够延长导热油的流动路径,提高热量利用率,也加 大了导热油加热管与空腔内液体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热量传导的效率;进一步的,水层区 的下部还设置了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可以对水层区的水进行冷却作用,限制水层区的水温, 避免出现超温造成开锅现象;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壳壁与空腔的腔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 料,因为机壳外界的温度相对于加热后的导热油来说也是低温度,因为温度差的关系,导 热油经过导热油加热管的时候部分热量也会经过腔壁和壳壁传递到外界,造成热量损失, 而保温材料,使得导热油的热量只能单向的向空腔内传递,不会流失到外界,则进一步的提 高了热量利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0]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包括机壳 1和设于机壳1内的空腔2,所述机壳1上设有油水界面11,空腔2于油水界面11处分为上 层的油层区21和下层的水层区22,所述机壳1位于油水界面11上油层区21下部的位置 设有连通油层区21的放油口,位于油水界面11下水层区22上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水层区22 的加水口,位于水层区22下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水层区22的放水口 12,还包括导热油加热管 3,所述导热油加热管3呈螺旋结构状盘旋于整个空腔2的腔壁上,即导热油加热管3以螺 旋结构环绕油层区21和水层区22,所述导热油加热管3的导入口 31设于油层区21上,导 出口 32设于水层区22上,所述导热油加热管3的导出口 32均过导热油加热装置再与导入 口 31连通,即构成导热油循环加热路径;所述水层区22的下部还设有冷却水管(图中未示 出),机壳1上设有分别与冷却水管的两端相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机壳1的壳壁与空 腔2的腔壁之间为填充有保温材料的填充层4。所述水层区22的底部为圆锥状,且所述放 水口 12设于圆锥的尖头处。
[0011] 所述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使用的时候,先从加水口往机壳内的水层区22注水 至油水界面11,在往油层区21内注入油,经过导热油加热装置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导热油经 由导入口 31进入导热油加热管3中,位于油层区21内的导热油经过导热油加热管3将前期 热量迅速的传导给油层区21的油进行油加热,将大部分热量传导给油层区21的导热油与 油层区21的温度系数相差不大,具有连续性,即保存一个后期热量,此时的导热油会经过 导热油加热管3的路径来到水层区22,将后期的热量再传递给水层区22的水,热量消耗大 的导热油再由导出口 32导出至导热油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以循环使用,而此时获得导热 油后期的热量的水层区22的水具有一定温度,该温度与油层区21的温度系数具有连续性, 较为平衡,油层区21就不会因为与水层区22的温度系数相差较大而将获取的热量传递给 水,热量损失小,因此,所述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根据导热油热量连续变化的特性改变导 热油加热管的结构,使得导热油的热量得到充分的应用,提高热量利用率,提高了热效率, 且采用螺旋结构的设计,能够延长导热油的流动路径,提高热量利用率,也加大了导热油加 热管3与空腔内液体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热量传导的效率;进一步的,水层区22的下部还 设置了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可以对水层区的水进行冷却作用,限制水层区的水温,避免出现 超温造成开锅现象;进一步的,所述机壳1的壳壁与空腔2的腔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因 为机壳外界的温度相对于加热后的导热油来说也是低温度,因为温度差的关系,导热油经 过导热油加热管的时候部分热量也会经过腔壁和壳壁传递到外界,造成热量损失,而保温 材料,使得导热油的热量只能单向的向空腔内传递,不会流失到外界,则进一步的提高了热 量利用率。
[0012] 综上所述设计的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结构简单,提高了热量利用率,提高了热 效率,且避免了水超温开锅现象。
[0013]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 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
1. 一种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包括机壳和设于机壳内的空腔,所述机壳上设有油水 界面,空腔于油水界面处分为上层的油层区和下层的水层区,所述机壳位于油水界面上油 层区下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油层区的放油口,位于油水界面下水层区上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水 层区的加水口,位于水层区下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水层区的放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 油加热管,所述导热油加热管呈螺旋结构状盘旋于整个空腔的腔壁上,即导热油加热管以 螺旋结构环绕油层区和水层区,所述导热油加热管的导入口设于油层区上,导出口设于水 层区上,所述导热油加热管的导出口均过导热油加热装置再与导入口连通,即构成导热油 循环加热路径;所述水层区的下部还设有冷却水管,机壳上设有分别与冷却水管的两端相 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壳壁与空 腔的腔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热油油水混合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层区的底 部为圆锥状,且所述放水口设于圆锥的尖头处。
【文档编号】A47J37/12GK203898111SQ201420339053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陈颖颖 申请人:陈颖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