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刷瓶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40538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刷瓶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刷瓶机,尤其是一种用于灌装前对瓶子进行刷洗的全自动刷瓶 机。
背景技术
无论是新瓶还是回收的旧瓶,在灌装前均需要清洗消毒。随着技术的进步,瓶 子在灌装前的清洗,也由人工清洗过渡到半自动清洗,直至今日的全自动清洗。目前的全自动刷瓶机,多为转台式机构,如专利号为ZL200520084382.7、发 明名称为酒瓶预洗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机座上方设置有同轴转动的上、中、下三个转 盘,它们的轴通过传动装置与电动机相连,下转盘的周边部位设置有托瓶盘,托瓶盘的 轴穿过下转盘连接有与固定齿盘相啮合的齿轮;压瓶器的下端穿过中转盘,上端穿过 上转盘并设置有可在竖向导轨和横向导轨内滑动的滑块,压瓶器与上转盘之间设置有弹 簧;刷杆穿过压瓶器,上端设置有滑块,下端设置有内瓶刷;机座上设置有立柱,立柱 上部固定有外壳,中部设置有外瓶刷,外瓶刷上连接有水管;机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传 送带、进瓶星轮和出瓶星轮,进瓶星轮和出瓶星轮的轴通过传动装置与电动机相连。又 如专利号为ZL200720102223.4、发明名称为全自动刷瓶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驱动减 速机,与固定在主传动轴上的主传动齿盘连接;该主传动齿盘与进出瓶传动机构连接; 在主传动轴上连接托瓶台、压瓶台,和托瓶台上分布的托瓶盘;托瓶台设有外刷体,压 瓶台上设有内刷体;其中所述主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托瓶台和活动安装的压瓶台;压瓶 台与一个升降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托瓶盘的动带轮与对应设置的不等径的内、外侧齿形 带交替啮合;所述内刷体穿过压瓶器、压瓶组件连接一气缸,通过压瓶组件上设置的轴 承安装机架的凸轮上。但目前的全自动刷瓶机,主要通过瓶子随下转盘或托瓶台的公转形成瓶子和外 刷的相对运行,通过瓶子随托瓶盘的自转形成瓶子和内刷的相对运行,从而完成刷洗。 但内刷通常与瓶子同步公转但不自转,外刷通常固定于机架位于下转盘或托瓶台外侧。 在瓶子的整个公转过程中,以瓶子自转一周为其一个清洗周期,由于内、外刷同瓶子的 相对运动速度低,因此瓶子实际的清洗周期少,清洗效率差,尤其是对瓶内的刷洗,仅 受瓶子自转速度影响,而瓶子本身自转转速又受到瓶子放置稳定性的限制。而瓶内的表 面是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安全,因此为了保证清洗效果,尤其是针对 瓶子内的清洗效果,在目前的生产线上,通常需要多台清洗机串联使用,增加了设备投 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瓶子和内刷的相对转速保证 瓶内清洗效果的全自动清洗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刷瓶机,包括机架、主传动轴、托瓶盘、压瓶器、内刷、外刷、同轴安装于主传动轴的上转盘和下转盘;所 述主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托瓶盘设置在下转盘的周边部位,设置 有托瓶盘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压瓶器位于托瓶盘上方并与托瓶盘一一对应,所述压瓶器 通过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于上转盘;所述内刷的刷杆穿过压 瓶器后与内刷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于主传动轴或上转盘;设置有与 内刷的刷杆相连的内刷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刷杆与内刷升降机构转动配合且轴向限位固 定;所述内刷相对托瓶盘的转速大于托瓶盘的转速。进一步的,所述下转盘下方设置有与下转盘同轴安装于主传动轴的下盘齿,所 述下盘齿与驱动电机之间通过齿轮传动;所述外刷设置于下转盘周边外侧的机架上,所 述外刷形状为回转体并通过自转轴固定于机架上,所述自转轴通过外刷驱动齿系与下盘 齿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内刷自转驱动机构是与驱动电机相连的自转传动机构,包括将 动力分配至各内刷的动力分配传动机构、连接动力分配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入 传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内刷和托瓶盘两者自转方向相同但内刷转速大于两倍的托瓶盘 转速;沿刷杆轴向,所述动力分配传动机构是轴向配合高度覆盖内刷升降行程的行星齿 机构,包括相啮合的上盘齿和内刷驱动齿;所述内刷驱动齿数量与内刷相一致并分别安 装于刷杆上部。进一步的,所述内刷驱动齿和上盘齿分别通过轴向限位结构轴向固定,且所述 内刷驱动齿与刷杆沿刷杆轴向滑动配合,刷杆与内刷驱动齿之间通过转动限位传递转矩。进一步的,所述上转盘通过轴套套在主传动轴上,且轴套与主传动轴通过键连 接并沿主传动轴轴向滑动配合,所述上转盘轴向通过设置于上转盘和主传动轴之间的调 节机构确定;所述上盘齿的轴向限位结构是上转盘,所述上盘齿与上转盘转动配合且沿 主传动轴轴向随动。进一步的,所述内刷驱动齿的轴向限位结构是压瓶器,所述内刷驱动齿和压瓶 器转动配合且轴向限位固定,所述内刷驱动齿是轴向高度大于压瓶器的升降行程高度的 柱齿。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入传动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自转传动轴,所述自转传动 轴通过机架固定且其上部与动力分配传动机构通过链传动机构传动、下部与驱动电机通 过自转传动轴驱动齿系传动;所述链传动结构包括与上盘齿转轴固定连接的链轮一、与 自转传动轴转动限位的链轮二,所述链轮二沿自转传动轴轴向与自转传动轴滑动配合, 设置有与上盘齿转轴转动配合并轴向限位固定的横梁,所述链轮二轴向通过横梁固定并 通过横梁与上盘齿随动。进一步的,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包括限位环、纵向导轨、导向杆、复位弹簧、 滑块;所述限位环位于上转盘下方并与上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压瓶器上部穿过限位环和 上转盘,所述导向杆纵向固定于上转盘和限位环之间,所述滑块与压瓶器固定连接并 与导向杆滑动配合,所述复位弹簧为拉伸弹簧并设置于滑块和限位环之间,所述纵向导 轨位于上转盘和限位环之间并通过支架固定,随上转盘的转动滑块与纵向导轨相配合;所述支架包括随动段和固定段,所述纵向导轨与随动段固定连接;所述随动段通过套筒 套在上转盘的轴套上并与轴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段设置一个轴支脚和至少一个机架支 脚,其中轴支脚与主传动轴转动配合并轴向限位固定、机架支脚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 随动段和固定段之间通过滑动方向与主传动轴轴向平行的滑动机构相连,所述滑动机构 包括套接的导筒和导柱。进一步的,所述压瓶器包括顶部的滑动段、中部的腔体段和底部的压头,所述 滑动段顶端与压瓶器升降机构相连、底端与腔体段固定连接,所述压头和腔体段轴向限 位固定并转动配合;所述腔体段设置有容纳内刷的空腔,所述压头设置有容内刷穿过的 通孑L。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刷杆与内刷升降机构转动配合且轴向限位固定,在 保证内刷随内刷升降机构升降的同时保证了内刷的自转。在清洗时,瓶子在随托瓶盘 自转的同时内刷通过内刷自转驱动机构的驱动自转,因此在瓶子的整个公转过程中,以 瓶子自转一周为其一个清洗周期,瓶子和内刷相对转动,有效增加了瓶子实际的清洗周 期,因此对瓶子内部的清洗效率高,清洗效果好。根据瓶子和内刷相对转动的速度,一 台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刷瓶机的对瓶子内部的清洗效果与现有多台清洗机串联组成的清 洗线的清洗效果相当,通过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刷瓶机的使用,能大大节约设备投资,结 构简单、投资少、使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刷瓶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区域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刷瓶机压瓶器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刷瓶机的三维传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刷瓶机的轴向剖视传动示意图;图6是图5的B区域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刷瓶机内刷、压瓶器的连接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刷瓶机下盘齿的传动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刷瓶机托瓶盘自转驱动机构的传动示意图。图中标记为机架10、下盘齿11、主传动轴12、进瓶星轮13、出瓶星轮14、 下转盘15、上转盘16、托瓶盘17、驱动电机18、减速箱19、限位环21、导向杆22、 滑块23、复位弹簧24、纵向导轨25、支架26、活动段26a、固定段26b、导筒26c、导 柱26d、套筒26e、轴支腿26f、机架支脚26g、压瓶器27、压头27a、腔体段27b、滑动 段27c、空腔28、通孔29、手轮31、蜗杆32、调节齿轮33、齿条34、轴套35、上盘齿 41、内刷驱动齿42、自转传动轴43、链轮一 44a、链轮二 44b、气缸45、连杆46、横梁 47、触点开关48、内刷51、刷杆52、外刷53、自转轴54、摩擦轮61、皮带62、皮带支 架63、减速机输出齿71、星轮驱动齿72、外刷驱动齿系73、自转传动轴驱动齿系7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28]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刷瓶机,包括机架10、主传动轴12、托瓶盘17、压瓶器 27、内刷51、外刷53、同轴安装于主传动轴12的上转盘16和下转盘15;所述主传动轴 12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18相连;所述托瓶盘17设置在下转盘15的周边部位,设置 有托瓶盘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压瓶器27位于托瓶盘17上方并与托瓶盘17—一对应,所 述压瓶器27通过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于上转盘16;所述内刷 51的刷杆52穿过压瓶器27后与内刷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于主传动轴 12或上转盘16;设置有与内刷51的刷杆52相连的内刷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刷杆52与内 刷升降机构转动配合且轴向限位固定;所述内刷51相对托瓶盘17的转速大于托瓶盘17 的转速。上述的内刷升降机构、托瓶盘自转驱动机构均可以采用现有的机构,如采用气 缸作为内刷升降机构,采用摩擦轮、摩擦带作为托瓶盘自转驱动机构。为了方便固定, 简化结构,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最好固定于上转盘16。所述内刷51相对托瓶盘17的转速大于托瓶盘17的转速,两者的转动方向相 反、或者转动方向相同但内刷51转速大于两倍的托瓶盘17转速,当两者的转动方向相 反时,其相对转速较瓶子单独转动时的相对转速大为提高,但此时会增加瓶子的自转阻 力,并可能导致瓶子不转以及在托瓶盘17上的摆放不稳;当两者之间的转动方向相同 时,转速相差两倍以上,其相对转速较瓶子单独转动时的相对转速大为提高,并有利于 提供瓶子的自转和摆放的稳定性。刷杆52与内刷升降机构转动配合且轴向限位固定,在保证内刷51随内刷升降机 构升降的同时保证了内刷51的自转。在清洗时,瓶子在随托瓶盘17自转的同时内刷51 通过内刷自转驱动机构的驱动自转,因此在瓶子的整个公转过程中,以瓶子自转一周为 其一个清洗周期,瓶子和内刷51相对转动,有效增加了瓶子实际的清洗周期,因此对瓶 子内部的清洗效率高,清洗效果好。根据瓶子和内刷51相对转动的速度,一台本实用新 型的全自动刷瓶机的对瓶子内部的清洗效果与现有多台清洗机串联组成的清洗线的清洗 效果相当,通过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刷瓶机的使用,能大大节约设备投资。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瓶子外表面的情形效果,尤其是对回收瓶外表面标贴的清 洗效果,所述下转盘15下方设置有与下转盘15同轴安装于主传动轴12的下盘齿11,所 述下盘齿11与驱动电机18之间通过齿轮传动;所述外刷53设置于下转盘15周边外侧的 机架10上,所述外刷53形状为回转体并通过自转轴54固定于机架10上,所述自转轴54 通过外刷驱动齿系73与下盘齿11相连。外刷53的自转方向通过外刷驱动齿系73加以 保证,所述外刷53和托瓶盘17的转动方向相反、或者相同,但当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同时 会增加瓶子的自转阻力,并可能导致瓶子不转以及在托瓶盘17上的摆放不稳,因此最好 的,外刷51和托瓶盘17两者自转方向相反。上述的内刷自转驱动机构,可以是被动式的机构,如摩擦带和摩擦轮,将摩擦 轮安装于刷杆52顶部、摩擦带沿上转盘16圆周布置并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10上,随上 转盘16的转动,摩擦轮在摩擦带的摩擦轮作用下转动并驱动内刷51自转,上述的摩擦轮 和摩擦带也可以采用齿环和齿轮代替。受上转盘16转速限制,采用被动式的内刷自转驱 动机构,内刷51自转速度低、可选择范围小。但如果在摩擦轮和摩擦带、或者齿轮和齿 条之间设置调速摩擦轮或者齿轮等调速机构,由于内刷51数量较多,因此调速机构设置数量多,受空间限制设置难度极大,会严重增加机构的复杂性,并导致刷瓶机位于上转 盘16上方的机构增加、重量增大,不利于整机的紧凑和稳定。除了被动式的以外,也可以说主动式的,而主动式的又包括直接驱动型和传动 驱动型。所谓直接驱动型就是设置独立于驱动电机18的用于驱动内刷51的驱动装置, 如与内刷51—一对应的自转电机,但该方式成本价高,且同样导致刷瓶机位于上转盘16 上方的机构增加、重量增大,不利于整机的紧凑和稳定。因此,最好是采用传动驱动型的内刷自转驱动机构,也即所述内刷自转驱动机 构是与驱动电机18相连的自转传动机构,包括将动力分配至各内刷的动力分配传动机 构、连接动力分配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18的动力输入传动机构。具体的传动方式可以是 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传动方式以及各传动方式的任意组合。如上所述,最好的,内刷51和托瓶盘17两者自转方向相同但内刷51转速大于 两倍的托瓶盘17转速,为了保证内刷51和托瓶盘17的转速差足够,具体的,沿刷杆52 轴向,所述动力分配传动机构是轴向配合高度覆盖内刷51升降行程的行星齿机构,包括 相啮合的上盘齿41和内刷驱动齿42 ;所述内刷驱动齿42数量与内刷51相一致并分别安 装于刷杆52上部。行星齿机构传动比大,能够保证内刷52较大的自转速度,保证足够 大的转速差、足够多的清洗周期。而内刷51的大转速也能够有效提高刷毛的刷洗力。为满足在刷杆52上下运动过程中上盘齿41和内刷驱动齿42的啮合,可以采用 多种结构,如可以将内刷驱动齿42与刷杆52固定连接、上盘齿41与刷杆52轴向通过随 动结构随动,但该随动机构较为复杂;或者将上盘齿41固定于机架10、主传动轴12或 两者的结合,将内刷驱动齿42与刷杆52固定连接,并将上盘齿41和内刷驱动齿42两者 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柱齿,但上盘齿41设置为柱齿导致上盘齿41重量增加且浪费材料, 成本较高,而将内刷驱动齿42设置为柱齿,为避免柱齿影响刷杆42的上下运动,就需要 增大压瓶器27以方便柱齿随刷杆52的穿入穿出、或者增大上盘齿41和内刷驱动齿42的 设置高度。因此,最好的,所述内刷驱动齿42和上盘齿41分别通过轴向限位结构轴向 固定,且所述内刷驱动齿42与刷杆52沿刷杆52轴向滑动配合,刷杆52与内刷驱动齿42 之间通过转动限位传递转矩。通过轴向限位结构保证了内刷驱动齿42和上盘齿41的啮 合,而通过滑动配合保证了刷杆52上下运动过程中的转动传递。为了方便对不同高度瓶子的适应,通常需要通过上转盘16对压瓶器27的高度进 行调节,也即上转盘16的高度可调,因此相应的就需要将上盘齿41设置的足够高,以便 给上转盘16提供足够的调节空间,因此最好的,上盘齿41与上转盘16在轴向上随动。 具体的,所述上转盘16通过轴套35套在主传动轴12上,且轴套35与主传动轴12通过 键连接并沿主传动轴12轴向滑动配合,所述上转盘16轴向通过设置于上转盘16和主传 动轴12之间的调节机构确定;所述上盘齿41的轴向限位结构是上转盘16,所述上盘齿 41与上转盘16转动配合且沿主传动轴12轴向随动。上述的调节机构可以是螺栓固定结构等可拆卸固定结构,也可以是齿轮齿条机 构、螺纹丝杆机构等其他结构。内刷驱动齿42的轴向限位结构可以是机架10、上转盘16、上盘齿41、或者其 他任意的除了刷杆52以外的结构,为了保证内刷驱动齿42在上转盘16调节过程中的随 动,最好将内刷驱动齿42与压瓶器27或上转盘16轴向限位固定,同时为了方便内刷52、压瓶器27的拆卸,最好的,所述内刷驱动齿42的轴向限位结构是压瓶器27,所述内 刷驱动齿42和压瓶器27转动配合且轴向限位固定,所述内刷驱动齿42是轴向高度大于 压瓶器27的升降行程高度的柱齿。通过上盘齿41和内刷驱动齿42同上转盘16在轴向 上的随动,从而保证调节前后上盘齿41和内刷驱动齿42的啮合;通过内刷驱动齿42的 轴向高度保证在压瓶器27上下运动过程中内刷驱动齿42和上盘齿41的啮合。具体的,所述动力输入传动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自转传动轴43,所述自转传动 轴43通过机架10固定且其上部与动力分配传动机构通过链传动机构传动、下部与驱动电 机18通过自转传动轴驱动齿系74传动;所述链传动结构包括与上盘齿41转轴固定连接 的链轮一 44a、与自转传动轴43转动限位的链轮二 44b,所述链轮二 44b沿自转传动轴43 轴向与自转传动轴43滑动配合,设置有与上盘齿41转轴转动配合并轴向限位固定的横梁 47,所述链轮二 44b轴向通过横梁47固定并通过横梁47与上盘齿41随动。自转传动轴 驱动齿系74可以方便的实现传递转速的设定,而链传动结构则可以轻松的跨越自转传动 轴43与动力分配传动机构之间的水平间距;同时,链传动结构对两链轮高度差的容差性 好,能够适应在上盘齿41的随动过程中,两链轮之间高度差的变化。上述的压瓶器升降机构可以采用现有的机构。具体的,为了方便压瓶器升降机 构与压瓶器27的同步调节,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包括限位环21、纵向导轨25、导向杆 22、复位弹簧24、滑块23;所述限位环21位于上转盘16下方并与上转盘16固定连接, 所述压瓶器27上部穿过限位环21和上转盘16,所述导向杆22纵向固定于上转盘16和限 位环21之间,所述滑块23与压瓶器27固定连接并与导向杆22滑动配合,所述复位弹簧 24为拉伸弹簧并设置于滑块23和限位环21之间,所述纵向导轨25位于上转盘16和限位 环21之间并通过支架26固定,随上转盘16的转动滑块23与纵向导轨25相配合。为了 保证在上转盘16调节过程中纵向导轨25的随动,所述支架26包括随动段26a和固定段 26b,所述纵向导轨25与随动段26a固定连接;所述随动段26a通过套筒26e套在上转盘 16的轴套35上并与轴套3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段26b设置一个轴支脚26f和至少一个机 架支脚26g,其中轴支脚26f与主传动轴12转动配合并轴向限位固定、机架支脚26g与机 架10固定连接;所述随动段26a和固定段26b之间通过滑动方向与主传动轴12轴向平行 的滑动机构相连,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套接的导筒26c和导柱26d。为了避免压瓶器27与瓶子之间的转动隔离,在保证对瓶子压紧力的同时降低瓶 子自转的阻力,所述压瓶器27包括顶部的滑动段27c、中部的腔体段27b和底部的压头 27a,所述滑动段27c顶端与压瓶器升降机构相连、底端与腔体段27b固定连接,所述压 头27a和腔体段27b轴向限位固定并转动配合;所述腔体段27b设置有容纳内刷51的空腔 28,所述压头27a设置有容内刷51穿过的通孔29。空腔28则保证了在停机或转运时, 内刷51能收入空腔28内,以保证内刷的清洁,保证瓶子内的清洗效果。刷洗过程中提供刷洗水的管路可以按照现有设计进行设置,如针对内刷可以在 瓶子进入刷洗机之前即向瓶内灌水、或者设置与内刷同步公转的灌水管路;而针对外刷 可以在外刷的设置位置设置喷水管路。实施例如图1所示,全自动刷瓶机,包括机架10、主传动轴12、托瓶盘17、压瓶器 27、内刷51、外刷53、同轴安装于主传动轴12的上转盘16和下转盘15。[0047]所述托瓶盘17设置在下转盘15的周边部位,为了实现托瓶盘17的自转,设置 有托瓶盘自转驱动机构。具体的,如图5、图9所示,所述托瓶盘自转驱动机构是固定在 机架10上、沿下转盘15转动方向由进瓶星轮13起至出瓶星轮14的摩擦皮带62,所述托 瓶盘17设置有与摩擦皮带62相配合的摩擦轮61 ;皮带62通过皮带支架63固定,皮带 支架63通过位于下转盘15与机架10之间并与机架10固定的定位套固定于机架10,皮带 61两端分别通过皮带支架63固定、两端之间通过摩擦轮61绷紧。上述皮带62由进瓶星 轮13起至出瓶星轮14是为了保证进出瓶时,皮带62和摩擦轮61脱离,托瓶盘17及瓶 子停止自转,避免瓶子在进出瓶星轮的作用下出现倒瓶、卡住等问题。通过摩擦配合, 托瓶盘17的转动方向与下转盘15相反。如图4、图5、图8所示,所述下转盘15下方设置有与下转盘15同轴安装于主 传动轴12的下盘齿11,进瓶星轮13、出瓶星轮14分别通过对应的星轮驱动齿72驱动, 两星轮驱动齿72分别与下盘齿11相啮合,从而保证了进出瓶星轮、下转盘的同步运动。 所述下盘齿11通过出瓶星轮14的星轮驱动齿72、减速机输出齿71经减速机19与驱动电 机18相连。所述外刷53设置于下转盘15周边外侧的机架10上,所述外刷53形状为回转体 并通过自转轴54固定于机架10上,所述自转轴54通过外刷驱动齿系73与下盘齿11相 连。所述外刷驱动齿系73包括同轴固定于机架10的一大一小两个齿,其小齿与下盘齿11 啮合,自转轴54底部设置有与大齿啮合的齿轮,小齿、大齿同下盘齿11转动方向相反, 因此所述外刷53同下盘齿11、下转盘15转动方向一致、同托瓶盘17自转方向相反。所述压瓶器27位于托瓶盘17上方并与托瓶盘17—一对应。如图2、图3、图 5、与6所示,所述压瓶器27通过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于上转 盘16;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包括限位环21、纵向导轨25、导向杆22、复位弹簧24、滑 块23;所述限位环21位于上转盘16下方并与上转盘16固定连接,所述压瓶器27上部 穿过限位环21和上转盘16,所述导向杆22纵向固定于上转盘16和限位环21之间,所 述滑块23与压瓶器27固定连接并与导向杆22滑动配合,所述复位弹簧24为拉伸弹簧并 设置于滑块23和限位环21之间,所述纵向导轨25位于上转盘16和限位环21之间并通 过支架26固定,随上转盘16的转动滑块23与纵向导轨25相配合;所述支架26包括随 动段26a和固定段26b,所述纵向导轨25与随动段26a固定连接;所述随动段26a通过套 筒26e套在上转盘16的轴套35上并与轴套3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段26b设置一个轴支 脚26f和一个机架支脚26g,其中轴支脚26f与主传动轴12转动配合并轴向限位固定、机 架支脚26g与机架10固定连接;所述随动段26a和固定段26b之间通过滑动方向与主传 动轴12轴向平行的滑动机构相连,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套接的导筒26c和导柱26d。其中 套筒26c设置于随动段26a,导柱26d设置于固定段26b。在滑块23随上转盘26转动的过程中,在出瓶位置前方滑块23进入纵向导轨25 并在纵向导轨25作用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压瓶器27脱离瓶子,以方便出瓶;在运行至进 瓶位置之前,压瓶器27均通过滑块23在纵向导轨25作用下保持高位;在进瓶位置后方 滑块23在复位弹簧24作用下沿纵向导轨25向下运动,并最终脱离纵向导轨25而被限位 环21限位固定,进而带动压瓶器27压紧瓶子。如图2、图4、图7所示,内刷51的刷杆52穿过压瓶器27后与内刷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是固定于上转盘16的气缸45,所示气缸45与内饰51刷杆52平 行布置,所述内刷51的刷杆52穿过压瓶器27后与气缸45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杆46相连, 刷杆52与连杆46转动配合并通过螺栓和台阶轴向限位固定。所述支架26的随动段26a 上对应纵向导轨25两端的位置还固定有与滑块23相配合的触点开关48,在滑块23进出 纵向导轨25过程中触发触点开关48,通过触点开关48的触发信号控制气缸45的动作, 从而保证内刷51和压瓶器27上下运动的同步。设置有与内刷51刷杆52相连的内刷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内刷自转驱动机构是与 驱动电机18相连的自转传动机构,包括将动力分配至各内刷的动力分配传动机构、连接 动力分配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18的动力输入传动机构。如图4、图5所示,沿刷杆52轴向,所述动力分配传动机构是轴向配合高度覆盖 内刷51升降行程的行星齿机构,包括相啮合的上盘齿41和内刷驱动齿42;所述内刷驱 动齿42数量与内刷51相一致并分别安装于刷杆52上部。所述内刷驱动齿42和上盘齿41分别通过轴向限位结构轴向固定,且所述内刷驱 动齿42与刷杆52沿刷杆52轴向滑动配合,刷杆52与内刷驱动齿42之间通过转动限位 传递转矩。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内刷驱动齿42的轴向限位结构是压瓶器27,所示刷 杆52上部的截面和内刷驱动齿42轴孔的截面均为方形,所述内刷驱动齿42和压瓶器27 通过轴承转动配合且轴向限位固定,所述内刷驱动齿42是轴向高度大于压瓶器27的升降 行程高度的柱齿。具体的,如图5、图6所示,所述上转盘16通过轴套35套在主传动轴12上, 且轴套35与主传动轴12通过键连接并沿主传动轴12轴向滑动配合;所述上转盘16轴向 通过与主传动轴12相配合的调节机构固定,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手轮31、蜗杆32、调节齿 轮33、齿条34、与轴套35固定连接的壳体,所示调节齿轮33和蜗杆32相互啮合且均固 定于壳体内,所示手轮31位于壳体外并与蜗杆32相连,所述齿条34沿主传动轴12轴向 固定在主传动轴12上并与调节齿轮33相啮合;所述上盘齿41的轴向限位结构是上转盘 16,所述上盘齿41与上转盘16通过轴承转动配合且沿主传动轴12轴向随动。调节时, 通过转动手轮31驱动蜗杆32,通过蜗杆32经调节齿轮33和齿条34的配合调节上转盘 16的轴向位置,同时内刷51、压瓶器27、压瓶器升降机构、内刷升降机构均与上转盘16 随动,调节完成后通过蜗杆32与调节齿轮33的配合形成自锁,从而固定上转盘16的轴 向位置。如图5所示,所述动力输入传动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自转传动轴43,所述自转 传动轴43通过机架10固定且其上部与动力分配传动机构通过链传动机构传动、下部与驱 动电机18通过自转传动轴驱动齿系74传动;所述链传动结构包括与上盘齿41转轴固定 连接的链轮一 44a、与自转传动轴43转动限位的链轮二 44b,所述链轮二 44b沿自转传动 轴43轴向与自转传动轴43滑动配合,设置有与上盘齿41转轴转动配合并轴向限位固定 的横梁47,所述链轮二 44b轴向通过横梁47固定并通过横梁47与上盘齿41随动。所述 自转传动轴驱动齿系74包括同轴固定于机架10的一大一小两个齿,其小齿与下盘齿11 啮合,自转传动轴43底部设置有与大齿啮合的齿轮,小齿、大齿同下盘齿11转动方向相 反,因此所述自转传动轴43同下盘齿11、下转盘15转动方向一致,经链传动后,上盘齿41同下盘齿11、下转盘15转动方向一致,因此内刷51同托瓶盘17自转方向相同。通 过自转传动轴驱动齿系74和上盘齿41两级的行星齿机构实现大的传动比,足以保证内刷 51转速大于两倍的托瓶盘17转速。主传动轴12的底部通过定位套固定于机架10、顶部位于由上盘齿41、轴套35 包围构成的腔体内,上盘齿41转轴顶部则与机架10通过轴承滑动并转动配合,从而构成 对整个转动部分的两端支撑,且横梁47也起到了一定的限位支撑作用。自转传动轴43 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10。所述压瓶器27包括顶部的滑动段27c、中部的腔体段27b和底部的压头27a,所 述滑动段27c顶端与压瓶器升降机构相连、底端与腔体段27b固定连接,所述压头27a和 腔体段27b轴向限位固定并转动配合;所述腔体段27b设置有容纳内刷51的空腔28,所 述压头27a设置有容内刷51穿过的通孔29。压瓶器27顶部与内刷驱动齿转动配合、底部 与瓶子转动配合,因此可以避免在压瓶器27和压瓶器升降机构之间设置转动隔离结构, 能够有效简化机构。空腔28则保证了在停机或转运时,通过控制所有气缸45将所有的 内刷51收入空腔28内,以保证内刷的清洁,保证瓶子内的清洗效果。为保证瓶子外部的清洗效果,主传动轴12的转动方式为步进式,可以通过调节 设计实现对瓶外清洁效果的调整,同时外刷53包括两组共四个。针对瓶内的刷洗,瓶子在进入刷洗机之前即向瓶内灌水;针对瓶外的刷洗,在 外刷的设置位置设置喷水管路。
权利要求1.全自动刷瓶机,包括机架(10)、主传动轴(12)、托瓶盘(17)、压瓶器(27)、内刷 (51)、外刷(53)、同轴安装于主传动轴(12)的上转盘(16)和下转盘(15);所述主传动 轴(12)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18)相连;所述托瓶盘(17)设置在下转盘(15)的周 边部位,设置有托瓶盘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压瓶器(27)位于托瓶盘(17)上方并与托瓶盘 (17) —一对应,所述压瓶器(27)通过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于 上转盘(16);所述内刷(51)的刷杆(52)穿过压瓶器(27)后与内刷升降机构相连,所述 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于主传动轴(12)或上转盘(16);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内刷(51) 的刷杆(52)相连的内刷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刷杆(52)与内刷升降机构转动配合且轴向限 位固定;所述内刷(51)相对托瓶盘(17)的转速大于托瓶盘(17)的转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刷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盘(15)下方设置有与 下转盘(15)同轴安装于主传动轴(12)的下盘齿(11),所述下盘齿(11)与驱动电机(18) 之间通过齿轮传动;所述外刷(53)设置于下转盘(15)周边外侧的机架(10)上,所述外 刷(53)形状为回转体并通过自转轴(54)固定于机架(10)上,所述自转轴(54)通过外刷 驱动齿系(73)与下盘齿(11)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刷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刷自转驱动机构是与 驱动电机(18)相连的自转传动机构,包括将动力分配至各内刷的动力分配传动机构、连 接动力分配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18)的动力输入传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刷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刷(51)和托瓶盘(17)两 者自转方向相同但内刷(51)转速大于两倍的托瓶盘(17)转速;沿刷杆(52)轴向,所述 动力分配传动机构是轴向配合高度覆盖内刷(51)升降行程的行星齿机构,包括相啮合的 上盘齿(41)和内刷驱动齿(42);所述内刷驱动齿(42)数量与内刷(51)相一致并分别安 装于刷杆(52)上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刷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刷驱动齿(42)和上盘齿 (41)分别通过轴向限位结构轴向固定,且所述内刷驱动齿(42)与刷杆(52)沿刷杆(52) 轴向滑动配合,刷杆(52)与内刷驱动齿(42)之间通过转动限位传递转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刷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盘(16)通过轴套(35) 套在主传动轴(12)上,且轴套(35)与主传动轴(12)通过键连接并沿主传动轴(12)轴 向滑动配合,所述上转盘(16)轴向通过设置于上转盘(16)和主传动轴(12)之间的调节 机构确定;所述上盘齿(41)的轴向限位结构是上转盘(16),所述上盘齿(41)与上转盘 (16)转动配合且沿主传动轴(12)轴向随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刷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刷驱动齿(42)的轴向限 位结构是压瓶器(27),所述内刷驱动齿(42)和压瓶器(27)转动配合且轴向限位固定, 所述内刷驱动齿(42)是轴向高度大于压瓶器(27)的升降行程高度的柱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刷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传动机构包括纵 向设置的自转传动轴(43),所述自转传动轴(43)通过机架(10)固定且其上部与动力分 配传动机构通过链传动机构传动、下部与驱动电机(18)通过自转传动轴驱动齿系(74) 传动;所述链传动结构包括与上盘齿(41)转轴固定连接的链轮一(44a)、与自转传动轴 (43)转动限位的链轮二(44b),所述链轮二(44b)沿自转传动轴(43)轴向与自转传动轴 (43)滑动配合,设置有与上盘齿(41)转轴转动配合并轴向限位固定的横梁(47),所述链轮二(44b)轴向通过横梁(47)固定并通过横梁(47)与上盘齿(41)随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刷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包括限位 环(21)、纵向导轨(25)、导向杆(22)、复位弹簧(24)、滑块(23);所述限位环(21)位于上转盘(16)下方并与上转盘(16)固定连接,所述压瓶器(27) 上部穿过限位环(21)和上转盘(16),所述导向杆(22)纵向固定于上转盘(16)和限位环 (21)之间,所述滑块(23)与压瓶器(27)固定连接并与导向杆(22)滑动配合,所述复位 弹簧(24)为拉伸弹簧并设置于滑块(23)和限位环(21)之间,所述纵向导轨(25)位于上 转盘(16)和限位环(21)之间并通过支架(26)固定,随上转盘(16)的转动滑块(23)与 纵向导轨(25)相配合;所述支架(26)包括随动段(26a)和固定段(26b),所述纵向导轨(25)与随动段(26a) 固定连接;所述随动段(26a)通过套筒(26e)套在上转盘(16)的轴套(35)上并与轴套 (3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段(26b)设置一个轴支脚(26f)和至少一个机架支脚(26g),其 中轴支脚(26f)与主传动轴(12)转动配合并轴向限位固定、机架支脚(26g)与机架(10) 固定连接;所述随动段(26a)和固定段(26b)之间通过滑动方向与主传动轴(12)轴向平 行的滑动机构相连,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套接的导筒(26c)和导柱(26d)。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刷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瓶器(27)包括顶部的滑 动段(27c)、中部的腔体段(27b)和底部的压头(27a),所述滑动段(27c)顶端与压瓶器 升降机构相连、底端与腔体段(27b)固定连接,所述压头(27a)和腔体段(27b)轴向限位 固定并转动配合;所述腔体段(27b)设置有容纳内刷(51)的空腔(28),所述压头(27a) 设置有容内刷(51)穿过的通孔(2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刷瓶机,尤其是一种用于灌装前对瓶子进行刷洗的全自动刷瓶机,包括机架、主传动轴、托瓶盘、压瓶器、内刷、外刷、同轴安装于主传动轴的上转盘和下转盘;所述主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托瓶盘设置在下转盘的周边部位,设置有托瓶盘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压瓶器位于托瓶盘上方并与托瓶盘一一对应,所述压瓶器通过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于上转盘;所述内刷的刷杆穿过压瓶器后与内刷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压瓶器升降机构固定于主传动轴或上转盘;设置有与内刷的刷杆相连的内刷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刷杆与内刷升降机构转动配合且轴向限位固定;所述内刷相对托瓶盘的转速大于托瓶盘的转速。
文档编号B08B9/087GK201799441SQ201020533240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
发明者庞家友 申请人:泸州市慧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