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热水瓶提行时防滴水法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具领域,尤其是热水瓶提行时的防滴水方法。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常需将开水倒入热水瓶中,并且要提着热水瓶的柄,将热水瓶送到另一个地方存放、使用,但是当你提起热水瓶时,热水瓶和水平面垂线之间就会产生一个倾角,热水瓶内的水重位置变化和人行走时震动,将产生对瓶口汽压的不断波动,本来盖上的热水瓶塞子这时很易因瓶内气压波动而使水汽通过瓶塞子缝隙向外喷气滴水,这就造成地面落下水滴,尤其是铺设地砖之类的光滑地面上的水滴,不仅有碍雅观而且还增加地面的湿滑度,因此在宾馆、饭堂、医院等人员较多的地方常有人因水滴地滑而摔倒,给公共安全带来影响。但是目前防漏水式热水瓶一般只是针对热水瓶垂放或垂提时防漏水而设计,如专利号为200920185654.0的防漏水热水瓶,它的瓶口和外壳上部端面一样高,它利用瓶胆和外壳间的缝隙将水漏进外壳内的积水腔中,待积水腔中水满时再将水倒出壳外。用这种方法如果将热水瓶垂放后缓慢向瓶内冲水,是可以达到防漏水目的,但人将手柄提起后, 水就会向瓶口外漏滴,而且普通热水瓶壳体上口的四周虽和瓶胆间有一点间隙,但这间隙很小,水流不会畅通,因此冲水稍快,漏水就会漏向壳外,如果壳体和瓶胆间隙较大,如将热水瓶提行则瓶胆口晃动就会很大,且饮用倒水时一部分热水就很容易沿着瓶胆流进壳壁内,造成水的浪费。因此如何才能使冲水或提起热水瓶时都不漏水,不晃动,而需饮用倒水时又不会因瓶胆壳体的间隙过大而使水漏失,是人们打水中所期望的一件事。而且现有采用壳体内存水的方法是用专门的积水腔,这不仅使热水瓶高度增加,结构复杂,而且积水腔中的水难以在打水时利用人们倒余脚水的净瓶动作中将积水一起倒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推出一种人手提起冲满热水的热水瓶时,从瓶口溢出的水不会滴到地上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个热水瓶的瓶胆,瓶胆放置在热水瓶的外壳内,外壳的上部有开口朝上的高过瓶胆口的喇叭形体,喇叭形体的一侧有倒水口,在喇叭形体的下部内侧有一凸环圈,在瓶胆外口和凸环圈间嵌有橡胶圈,瓶胆口略高于橡胶圈,外壳下部有高低可调的壳底,壳底用密封圈密封,壳底上部是存水槽和瓶托,它利用人们在提壶状、倒水状及净瓶状时的三种不同倾角,在凸环圈上设计能使水流畅通的溢水孔隙,并根据提壶状时的倾角设计喇叭形体的高度,令该溢水孔隙所处位置在提壶状态时低于喇叭形体的倒水口,而在饮用倒水状态时又能高于倒水底部。这样,当人们对热水瓶进行冲水时,热水瓶与水平面成垂直状放置(即瓶体和水平面垂线间的倾角为零),这时瓶胆口如有溢水就会从溢水孔中将水流引入密封的壳底存水槽,而当人手提起冲足热水的水瓶行走时,为了不使水压将瓶塞从瓶胆口中喷出,因此热水瓶的提手柄都会设计成人们提热水瓶时能使热水瓶保持在与水平面垂线间的倾角小于45度角状态,在热水瓶内的水重位置变化和人走路震动而产生对瓶口汽压的不断波动下, 瓶塞边常会漏出一些水滴,当这些水滴形成的液面快要超出喇叭形体的倒水口时,由于在设计时令喇叭形体的高度在倾角呈45度时其倒水口仍高于溢水孔,因此滴水将从溢水孔隙中引导至壳底存水槽,而不会滴湿地面;而当人们需要饮用倒水时,为了能将水倒入进杯子,热水瓶必须和水平面垂线保持更大的倾角(应大于45度),这时被倒出的水从瓶胆口至喇叭形体倒水口的过程中,倒水的底部要经瓶胆外口接触橡胶圈和凸环圈,由于溢水孔隙开设时在保证小于45度倾角时溢水孔能具有溢水作用的同时还能使倾角大于45度的倒水状态时,不使热水倒进溢水孔内,并且喇叭形体还有利于在倒水时将水引向倒水口,因此所倒的开水不会流进溢水孔,虽然倒水时壳底存水槽中的少量积水虽然随着热水瓶倾角变化而趋向外壳中倒水的一侧,但外壳和瓶胆间的隔层较大,而不会使积水满出溢水口 ;而当人们用完了热水瓶中的水再去冲水时,由于要倒掉余脚水,常会使热水瓶倒转接近180度,由于开设在凸环圈上的溢水孔面积可以较大,热水瓶倒转后足以使壳底存水槽中的少量积水很快从溢水孔中倒出,因此壳底存水槽中的积水不会累积。而且漏水不需从瓶胆边流入到外壳内,而是直接穿过凸环圈上的溢水孔使漏水进入或倒出,因此瓶胆可以由橡胶圈完全固定,使其不易在提走热水瓶时使瓶胆产生晃动。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喇叭形体的俯视图。图3是提壶状时溢水口和喇叭形体口内积水面的相互位置图。图4是倒水状时溢水口和外壳内积水面的相互位置图。图5是净瓶状时溢水口倒转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是壳底,2是调节余留空间,3是旋合螺栓,4 是存水槽,5是隔层,6是喇叭形体,7是喇叭形体的倒水口,8是橡胶圈,9是瓶塞,10是溢水孔,11是瓶胆口,12是凸环圈(图1中的凸环圈剖面线是按图2中凸环圈12中的AA点划线剖视),13是提手柄,14是外壳,15是瓶胆,16是瓶托,17是密封圈。图中的喇叭形体6 和外壳14连成一体,喇叭形体6的左上位置是一个伸出在左边的倒水口 7,在喇叭形体7的下部内侧有和其密封相接的凸环圈12,凸环圈12嵌入在橡胶圈8的外侧槽中,橡胶圈的内侧压紧在瓶胆口 11外沿,不使瓶胆15晃动,且因橡胶圈8的密封很好,漏水不能通过瓶胆和橡胶圈之间,而只能由设在凸环圈上的溢水孔10中流人到隔层5,并一直流淌至存水槽4 中,存水槽4和壳底1同体,它是壳底的一部分,壳底上面的中间有瓶托16,瓶胆15放置在瓶托16上面,通过旋动壳底1和外壳14间的旋合螺栓3,使瓶托16正好托牢瓶胆15的同时又使壳底1固连在外壳14上,由于调节的需要壳底1和外壳14间留有调节余留空间2, 当调节完成后,在壳底1和外壳14间紧箍一密封圈17,使漏水不能从调节余留空间2中渗出到外壳外面,假如采用现有的热水瓶底座结构也可以达到密封效果,只是需在底部各旋合件中间加入密封件,由于这是普通知识,这里不作详述。提手柄13连牢在外壳14上,供人员手提,手提时盖上瓶塞9。
图2是喇叭形体的俯视图。图2中的7是倒水口,12是凸环圈,11是瓶胆口,18是凸环圈内边,10是溢水孔,9是瓶塞,8是橡胶圈,6是喇叭形体。图中的凸环圈12的一部分嵌入在橡胶圈8的中间,因此用虚线表示其边沿。溢水孔10开设在凸环圈12上,凸环圈12 靠近倒水口 7的一侧不开溢水孔。图3是提壶状时溢水口和喇叭形体口内积水面的相互位置图。图中7是倒水口, 10是溢水孔,19是热水瓶提行时喇叭形体口内的积水面延长线。从这延长线19中可以看出喇叭形体口内的积水面如果高出溢水口 10,则积水将会流入溢水口中,而不使它流向地图4是倒水状时溢水口和外壳内积水面的相互位置图。图中的20是饮用时的倒水底部,12是凸环圈,10是溢水孔,8是橡胶圈,5是瓶胆和外壳间的隔层,21是倒水时隔层中的积水线。由于热水瓶在冲水和行进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积水不会很多,但瓶胆和外壳间的隔层容积我们可以设计得足以储存积水,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保证倒水底部20不会将水流进溢水孔10,在设计溢水孔10时在考虑图3中位置的同时,还必须如图4所示, 使倒水时溢水孔10高于倒水底部20。并且倒水时隔层中的积水线也始终不会超过溢水孔 10,因此积水不会在倒水时从溢水口倒出。并且为了防止倒水时一部分水从瓶胆下沿流入到外壳内,因此橡胶圈8深嵌在凸环圈12中,利用橡胶圈柔软和不透水性,使瓶胆和外壳间的密封性很可靠。图5是净瓶状时溢水口倒转时的示意图。图中的11是瓶胆口,10是溢水口。由于人们在向热水瓶中冲开水时,习惯性地会倒尽热水瓶中原有的余脚水,这时就会将热水瓶呈180度状倒转,这就使得原来储存于图1存水槽4中的积水从溢水口 10中被倒出,箭头表示水流方向。一般积水都很少,而溢水口开得面积较长,因此积水几乎会和热水瓶中余脚水同时倒出,这样就不必顾忌什么时候需要倒掉积水。
权利要求
1.热水瓶提行时防滴水法,它包括一个热水瓶的瓶胆,瓶胆放置在热水瓶的外壳内,外壳的上部有开口朝上的高过瓶胆口的喇叭形体,喇叭形体的一侧有倒水口,在喇叭形体的下部内侧有一凸环圈,在瓶胆外口和凸环圈间嵌有橡胶圈,瓶胆口略高于橡胶圈,外壳下部有高低可调的壳底,壳底用密封圈密封,壳底上部是存水槽和瓶托,它利用人们在提壶状、 倒水状及净瓶状时的三种不同倾角,在凸环圈上设计能使水流畅通的溢水孔隙,其特征是 根据提壶状时的倾角设计喇叭形体的高度,令该溢水孔隙所处位置在提壶状态时低于喇叭形体的倒水口,而在饮用倒水状态时又能高于倒水底部。
全文摘要
热水瓶提行时防滴水法,它包括一个热水瓶的瓶胆,瓶胆放置在热水瓶的外壳内,外壳的上部有开口朝上的高过瓶胆口的喇叭形体,喇叭形体的一侧有倒水口,在喇叭形体的下部内侧有一凸环圈,在瓶胆外口和凸环圈间嵌有橡胶圈,瓶胆口略高于橡胶圈,外壳下部有高低可调的壳底,壳底用密封圈密封,壳底上部是存水槽和瓶托,它利用人们在提壶状、倒水状及净瓶状时和瓶体垂放时的三种不同角度,在凸环圈上设计能使水流畅通的溢水孔隙,并通过调整喇叭形体的高度,令该溢水孔隙所处位置在提壶状态时低于喇叭形体的倒水口,而在饮用倒水状态时又能高于倒水底部。将这种热水瓶用于家庭、宾馆等地面较光滑的房舍、厅堂,不仅地面洁净,还可防止人因地滑而摔倒。
文档编号A47J41/00GK102178471SQ20101027978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5日
发明者陈展天 申请人:陈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