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410531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家电,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家庭用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结构的创新。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具备加热功能的食品加工机如豆浆机、米糊机等均采用电机上置,无需传动系统,而是由电机直接驱动工作刀片切割、粉碎食物,并且电路控制部分与电机和加热体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这类结构的产品具有以下不良现象1、此类产品均为电机上置,这就出现上重下轻现象,重心过高,工作稳定性差。
2、此类产品的电路控制部分与发热体为一整体,且产品工作完成后必需取出主机,才能倒出食品,而刚工作完的发热体仍具有余热,容易烫伤用户,很不安全、卫生,给用户操作带来不便,且不易清洗。
3、由于电路控制部分与发热体和电机为一整体,而产品工作完成后又必须取出刀片和发热体进行清洗,可电源插座设置于主机上,所以特容易集水,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4、由于电路控制部分与发热体和电机为一整体,再由于产品工作完成后,刀片和发热体又必须清洗,因此主机必需采用密闭状态,这样主机在工作过程中内部空间升温太快,且不易散发,严重影响电路控制部分的各种电子配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所以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5、现有产品的工作刀片均采用自润滑轴承单点固定,因此磨擦系数大,所以噪音也很大,环境污染较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开发一种重心低,工作稳定性好,安全可靠,更具人性化的具备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开发一种低噪音,高寿命,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由位于下部的底座和位于底座上面的杯体两部分组成;所述的杯体的下底连接有可容工作刀片轴通过的加热器;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电动机以及电器控制器;所述的杯体与底座之间通过与电动机输出轴相连的下扣盘和与工作刀片轴相连的上扣盘实现相互连接。本发明的电动机下置的位置有二种设置方法,一种是中置,另一种是侧置。即安装在底座中间和安装在底座侧位。如电动机侧置,就要通过齿轮组或其它如带轮等传动机构来实现动力传递,驱动工作刀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为优选,所述的工作刀片轴与加热器之间采用滚动轴承和位于滚动轴承下面的自润滑轴承相连接;所述的滚动轴承和自润滑轴承安装在轴承支架上;所述的轴承支架与加热体之间通过上防透帽和下防透帽相固连。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滚动轴承上面装有轴承密封垫,在所述的滚动轴承与自润滑轴承之间装有消音块。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发热体上设有电极,在电极的外侧设有带回位弹簧的保护罩。
作为优选,在底座上也设有带回位弹簧的保护罩,在保护罩的下方设有弹片电极。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装有风叶。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产品通过电机下置的底座式设计,因此产品的整体重心降低,提高产品的工作稳定性,同时电源插座设置于底座的下部,由于此产品结构为上下可分离式,故底座在产品工作后无需清洗,所以不存在集水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2、本发明的产品通过上下自动离合结构来实现动力传递,从而彻底实现了工作刀片和主机进行了分离,使产品在工作后只需清洗与食品接触的杯体部分,给用户带来便利。
3、本发明采用隐藏式弹片电极和隐藏式发热体设计,将发热体和主机的电路控制部分进行了分离,所以发热体与食物不会直接接触,使食物的营养成份得到充分保留,由于发热体隐藏于杯体之中,因此便于清洗,另外发热体不会轻易与用户接触,所以安全可靠,同时采用隐藏式弹片电极,在实现发热体和主机的电路控制部分分离同时,提高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
4、本发明产品所采用的工作刀片主轴通过两点式轴承来固定,这样工作刀片在工作中运动更平稳,磨擦更小,再配合消音材料,所以大大降低了噪音污染,刀片的寿命更长。
6、本发明产品所采用的是借用电机工作转动的特点,来带动叶片推动主机体内的空气流动,再配合进气孔和出气孔,从而形成一个动力换气冷却系统,这样使主机内电路控制部分的电子配件工作环境温度保持稳定,因此产品的寿命得以延长。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电动机中置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电动机侧置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杯体内的工作刀片轴与加热体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隐藏式弹片电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电机下置的底盘式结构设计。由底座3和位于底座上的杯体1组成,电动机8通过电机支架5固定在底座3的中间,再通过传动系统,驱动工作刀片工作,底座底部设有底盖11,底座一侧设有电器控制器7,在底座的下方设有电源插座10,电动机8的输出轴上设有一组叶片6,来推动主机体内的空气流动,在底座上设有进气孔2,在底盖11上设有出气孔9,这样形成一个动力换气冷却系统,使主机的内部环境温度保持稳定,12是防滑脚垫。本发明采用上下自动偶合结构的传动系统,来实现动力传递,具体结构为设有一个带有反向螺纹,且具有自动导向结构的下扣盘4,并将其旋紧在电动机8的主轴上,再设有一个带有反向螺纹,且具有自动导向结构的上扣盘44,并将其旋紧在工作刀片的主轴40上实现动力传递,驱动工作刀片进行切割粉碎食物。
如图2所示,为电动机侧置的情况,通过齿轮组13或其它如带轮等传动机构来实现动力传递,驱动工作刀片工作。
如图3所示,本发明采用隐藏式发热体设计,实现了发热体置于杯体1内部,因此杯体外形更简洁,便于清洁、卫生、安全可靠。在杯体1的底部装有发热体16,在发热体的表面包裹一层不锈材料底板14,再用密封垫30进行密封和隔热,在发热体的下面设有一个隔热保护外壳15,发热体的中孔用来固定工作刀片轴40。本发明所采用的工作刀片主轴40,是通过两点式轴承(滚动轴承,自润滑轴承)来固定,并配合消音材料,大大降低噪音污染。具体结构是工作刀片主轴40采用安装在隔热的轴承支架31上的滚动轴承36和自润滑轴承38连接在通过上不锈材料帽32和下不锈材料帽39固定在发热体16的中孔上,在滚动轴承和自润滑轴承之间设有消音块37,在滚动轴承上面设有轴承密封垫33,再用上不锈材料帽32,下不锈材料帽39将其与发热体连接为整体,在下不锈材料帽39的外侧和上扣盘44上的耐磨垫片43之间设有弹簧(弹片)41并带有耐磨保护垫片42,使工作刀片主轴40上部的碗形密封圈35始终处于形变状态,与上不锈材料帽32形成密封空间,从而达到完美的密封和消音效果。本实施例的轴承支架31采用PPS树脂,轴承密封垫33为中孔圆形平面,消音块37为带有微孔的中孔圆柱体。
如图4所示,本发明采用隐藏式弹片电极设计,实现了电路控制部分7与发热体16彻底分离,具体的结构为,在杯体1的底部固定一个设有通孔的发热体16,在发热体上设有电极17在电极的外侧设有带回位弹簧18的保护罩21,在底座3外壳上同样设有带回位弹簧18的保护罩19,在保护罩19的下方设有弹片电极20,这样在非工作状态下电极隐藏在保护罩内,只有将杯体放入底座上,并旋转一定的角度,到位后才可接通电源,使其更具安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由位于下部的底座(3)和位于底座上面的杯体(1)两部分组成;所述的杯体(1)的下底连接有可容工作刀片轴(40)通过的加热器(16);所述底座(3)内安装有电动机(8)以及电器控制器(7);所述的杯体(1)与底座(3)之间通过与电动机输出轴相连的下扣盘(4)和与工作刀片轴相连的上扣盘(44)实现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刀片轴(40)与加热器(16)之间采用滚动轴承(36)和位于滚动轴承下面的自润滑轴承(38)相连接;所述的滚动轴承和自润滑轴承安装在轴承支架(31)上;所述的轴承支架(31)与加热体(16)之间通过上防透帽(32)和下防透帽(39)相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滚动轴承(36)上面装有轴承密封垫(33),在所述的滚动轴承(36)与自润滑轴承(39)之间装有消音块(3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发热体(16)上设有电极(17),在电极(17)的外侧设有带回位弹簧(18)的保护罩(2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在底座(3)上设有带回位弹簧(18)的保护罩(19),在保护罩(19)的下方设有弹片电极(2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机(8)的输出轴上装有风叶(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机(8)的输出轴上装有风叶(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机(8)的输出轴上装有风叶(6)。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可分离式食品加工机。由位于下部的底座和位于底座上面的杯体两部分组成。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电动机以及电器控制器,所述的杯体的下底连接有可容工作刀片轴通过的加热器,所述的杯体与底座之间通过与电动机输出轴相连的下扣盘和与工作刀片轴相连的上扣盘实现相互连接,所述的工作刀片轴与加热器之间采用滚动轴承和位于滚动轴承下面的自润滑轴承相连接。本发明通过电机下置的底座式设计,隐藏式弹片电极和隐藏式发热体设计,将发热体和主机的电路控制部分进行了分离,使用安全可靠,整机寿命长。
文档编号A47J31/00GK101015421SQ200610053759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30日
发明者吕才树 申请人:吕才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