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杯技术,尤其是无需电力调温的茶杯结构技术及其调温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茶杯中饮用水冷实施热调温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通过电力加热或电力半导体制冷的方法实施对茶杯中的饮用水调温,——增加了电力制热或制冷的辅助设施,调温过程中不会改变饮用水的浓度和色味;或者,采用最简捷的对充冷热水实施对茶杯中的饮用水调温,——仅限于对淡水的简捷调温方法,否则,将会改变饮用水的浓度和色味;或者,通过用嘴吹气实施对茶杯中的饮用水调温——仅限于饮用水的冷却调温方法,调温过程中不会改变饮用水的浓度和色味;……等等。
在茶杯的整体结构上常见的有“单壳”(通常采用玻璃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茶杯和中间设置夹空层(为真空保温而设计)的“双壳”(通常采用不锈钢或玻璃材料)茶杯二种结构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上述最简捷的对充冷热水实施调温的方法原理而设计的隔离型(调温物质与饮用水不会相互混合)茶杯调温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拟采用的技术关键是在现有的形成夹层空间的双壳茶杯的结构基础上,在杯的顶部设置一个注水口,以便向茶杯的夹层空间充入调温用途的冷水或热水实施对杯中的饮用水调温。
本发明的特点无需电力制热或制冷的帮助,采用热水或冷水对茶杯中饮用水进行调温,但又绝对不会影响茶杯中饮用水的浓度和色味,调温效果明显,使用方便。
图1示意了采用不锈金属(不锈钢)结构的本发明实施例,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茶杯的外壳;2底部支撑凸起;3茶杯的内壳;4耳朵形胶木手柄;5茶杯的顶圈;6注水孔;7喝水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从附图中不难看出,本发明的茶杯主体结构由外壳1、内壳3和定位该二者的顶圈5三者构成具有夹层空间的茶杯,该夹层空间的体积最好等于茶杯盛装饮用水的体积。
使用时,在顶圈5上面设置在较宽厚位置处的注水孔6灌入用于调温的冷水(例低温自来水)或热水(例高温开水),手握导热性很差的胶木手柄4将茶杯较薄的喝水位置7送到人的嘴边方便地饮用茶杯中的饮用水,此时,处于倾斜状态茶杯的夹层空间中用于调温的冷水或热水是不会从高位的注水孔6中流出来的。
如果需要使得盛在内壳3中饮用水的温度下调时,可以通过注水孔6向茶杯的夹层空间灌入冷水,显然,该注入的冷水绝对不会与内壳3中的饮用水相互混合,而是通过导热性能良好的不锈金属内壳3进行冷水与饮用水之间的快速热传导来实现对杯中饮用水的降温,当茶杯中饮用水的温度降低到认为合适的温度后再开始饮用。
如果需要使得盛在内壳3中饮用水的温度上调时,即可通过注水孔6向茶杯的夹层空间灌入热水后再使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让构成本发明主体的外壳1、内壳3和顶圈5均取材于非金属玻璃,即采用玻璃热水瓶内胆的制造成形工艺,一次性塑成其顶部设置注水孔6的本发明整体型玻璃茶杯内胆,并将它定位在外观精致的塑料杯形外壳体内即可。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至少是内壳3采用不锈金属良导热材料制成,而内壳3和顶圈5可以取材于非金属不良导热材料制成,并且该二者结构上可以合为一体。
权利要求
1.一种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有形成夹层空间的双壳茶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双壳茶杯的顶部设置夹层空间的注水孔(6)。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其特征在于双壳茶杯取材于不锈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或者,至少是构成双壳茶杯的内壳(3)取材于不锈金属。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其特征在于双壳茶杯形成夹层空间的体积等于该茶杯盛装饮用水的体积。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A.当需要让茶杯中的饮用水上调温度时,向夹层空间的注水孔(6)中灌入热水;B.当需要让茶杯中的饮用水下调温度时,向夹层空间的注水孔(6)中灌入冷水。
全文摘要
一种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及其使用方法,从其俯视图中不难发现是在现有的由内壳(3)和外壳(1)形成夹层空间的双壳茶杯的结构基础上,再在茶杯的顶圈(5)的后部设置一个注水口(6),以便向茶杯的夹层空间充入调温用途的冷水(例低温自来水)或热水(例高温开水)实施对茶杯中由内壳(3)盛装的饮用水调温来实现的。使用时当手握茶杯手柄(4)将茶杯的前部喝水位置(7)置于嘴中喝饮用水时,茶杯夹层中充满的调温物质是不会从处于倾斜状态茶杯的高位注水口(6)中流出的。并且,使用本发明的茶杯时,绝对不会影响茶杯中饮用水的浓度和色味,调温效果明显,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47G19/22GK1895133SQ200510050690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3日
发明者周巽 申请人:周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