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癫痫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癫痫的装置,包括用于传导人体脑部异常电能的监测电极和用于将监测电极所传导的异常电能引导至人体迷走神经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单向聚集异常电能的接收部件和用于导泄异常电能的释放元件,所述接收部件可与监测电极传导配合;所述释放元件一端与接收部件相连,其另一端与人体迷走神经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在体外设置繁重的器件,能够准确定位患者脑部异常放电的目标区域,通过导出人体脑部的异常电能直接刺激人体自身的迷走神经达到导泄异常电能的作用,从而治疗患者脑部异常放电(癫痫)的目的。
【专利说明】
治疗癒痛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癫痫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疾病,其发病率高,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
[0003]目前国内外对于癫痫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仍有约20%_30%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而且药物治疗会出现严重的药物副作用。手术治疗方式有癫痫灶切除术、大脑皮层切除术、颞叶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及海马切除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但这些手术均有很大的创伤性,而且对于部分性癫痫,癫痫源区定位不明确,病灶不单一的患者不适合用手术治疗,再者手术治疗可能会引起重要功能缺失。
[0004]迷走神经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神经,其为人体和大脑之间主要的、良好的通路。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一种不需开颅、非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新方法,VNS通过间歇刺激患者左侧颈部迷走神经,减少癫痛发作的程度和频率,而且刺激患者左侧的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副作用也较小。VNS通过精确控制刺激的参数(如刺激的强度、时间、频率等)可以达到多种效应,而且适度的电刺激即使重复多次也不会使组织受到损伤。由于其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和易于耐受,已普遍应用。截止2013年I月全球范围内超过I万例患者接受VNS治疗,且疗效确切(刘爱华等《迷走神经刺激术在难治性癫痫领域的临床进展》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
[0005]但是迷走神经刺激术设有脉冲发生器,对于瘦弱的患者,特别是瘦弱的儿童,在胸部外侧的皮肤上有脉冲发生器的痕迹,而且其需要根据人体的差异性不断地进行调节以寻找最适合患者的参数,操作程序复杂。迷走神经刺激术进行的是间歇性刺激,根据患者的发病周期预测可能的发病时间,并设定程序定时进行刺激,但是癫痫患者不定期发病,无法准确预测,很多刺激为无效刺激,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且无法在患者真正发病时进行准确有效的刺激。
[0006]对于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来说最关键的是电极的定位,即如何准确定位患者脑部异常放电目标区域,从而导泄出脑部异常电能,达到脑部异常放电(癫痫)的目的。
[0007]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结构简单,部件能完全置于人体内,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小,同时能准确定位患者脑部异常放电区域并将脑部异常电能泻出实现治疗癫痫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准确定位人体脑部异常放电(癫痫)目标区域,并单向引导释放出该区域内异常电能,实现单极刺激人体自身迷走神经的治疗癫痫的装置。
[000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癫痫的装置,包括用于传导人体脑部异常电能的监测电极和用于将监测电极所传导的异常电能引导至人体迷走神经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用于单向聚集异常电能的接收部件和用于导泄异常电能的释放元件,所述接收部件可与监测电极传导配合,所述释放元件一端与接收部件相连,其另一端与人体迷走神经相连。本装置通过在癫痫的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脑部异常电能出现的第一瞬间)进行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而迷走神经的刺激可以抑制临床症状的出现,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使得每一次刺激都是有效的刺激,减少了对人体的损伤;同时,本装置是在临床症状发生之前就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抑制了脑部异常电能的持续释放,有效避免了临床症状的出现。
[0010]进一步的,接收部件与监测电极活动连接,接收部件可与监测电极的侧壁错位接触配合。
[0011]进一步的,监测电极包括用于传导人体脑部异常电能的感应段和与所述接收部件相配合的连接段,该连接段可与脑电监测仪相连用于确定人体脑部异常放电目标区域。感应段将异常电能传导至连接段,连接段与脑电监测仪相连,通过不断测试在脑电监测仪上可以显示脑部放电情况,进而准确推断出人体脑部异常放电的目标区域,使得治疗效果更佳。
[0012]进一步的,感应段上设有多个感应元件,所述连接段上设有与所述感应元件对应设置的传导元件。多个感应元件的设置可以使得感应段尽可能多地感应人体脑部异常电能,导泄的电能增多,增强了治疗效果。
[0013]进一步的,接收部件包括与所述传导元件串联设置的连接元件和分别与所述连接元件相连的连接导线,该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释放元件相连。连接导线将并联设置的连接元件串联,从而将连接元件从监测电极上传导出的异常电能汇合导泄至释放元件上。
[0014]进一步的,感应元件为布设于感应段的环形金属导体,所述传导元件为布设于连接段的另一环形金属导体。环形金属导体的接触面积大,传导能力强,取材方便,传导效果好。
[0015]进一步的,监测电极包括软性绝缘医用材料制成的圆柱形本体和用于卡设所述环形金属导体的环形凹槽。软性医用材料形变较大,可塑性强,便于将监测电极置于人体脑部,绝缘材料避免影响环形金属导体对电能的传导。环形凹槽和环形金属导体适配,安装便捷牢固而且减小了监测电极的体积。
[0016]进一步的,其还包括用于储存和释放异常电能的充放电模块。充放电模块的设置可以适应不同病情不同的患者。
[0017]进一步的,充放电模块为电容器。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通过选择不同的电容器可以调节异常电能的储存和释放量。
[0018]进一步的,连接段和接收部件相配合处外围设有紧束带。紧束带增强了连接段和接收部件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在患者每一次临床症状发生之前(即脑部异常电能出现的第一瞬间)对迷走神经进行准确刺激,进而抑制临床症状的出现。能够准确定位患者脑部异常放电的目标区域,通过导出人体脑部的异常电能直接刺激人体自身的迷走神经达到导泄异常电能的作用,同时有效抑制新的异常电能的释放,从而治疗患者脑部异常放电(癫痫)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监测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监测电极上环形凹槽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收部件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监测电极的标记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监测电极确定异常放电目标区域的过程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监测电极确定异常放电目标区域的过程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参照图1-5所示,一种治疗癫痫的装置,包括用于传导人体脑部异常电能的监测电极I和用于将监测电极I所传导的异常电能引导至人体迷走神经的连接件,监测电极I在立体定向下通过外科手术技术置入患者的脑部异常放电区域,将连接件按优化路径穿过颅骨,通过皮下组织到达人体左侧的迷走神经。监测电极I包括感应段和连接段,感应段上设有多个并联的感应元件11,连接段上设有传导元件12,该传导元件12的数量与感应元件11的数量相同设置,且传导元件12与感应元件11通过第一传导线13—一对应电连,即从左到右依次标记感应元件为A1、A2和A3,从左到右依次标记传导元件为B1、B2和B3,其中Ai与B3通过第一传导线串联,如与出串联,知与仏串联。具体的,第一传导线13为呈螺旋状的金属导线。感应元件11可以感应到人体脑部异常电能并通过第一传导线13传导至传导元件12,于本实施例中,感应元件11和传导元件12都是均布在监测电极I外壁上的环形金属导体。相应的,监测电极I包括用软性绝缘医用材料制成的圆柱形本体,本体的外壁上设有与环形金属导体适配的环形凹槽14,感应元件11和传导元件12均卡设在环形凹槽14内。
[0030]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监测电极I的连接段上,连接件包括用于单向聚集异常电能的接收部件21和用于导泄异常电能的释放元件22,接收部件21可与监测电极I错位接触传导配合,接收部件21上设有连接元件211,该连接元件211可与连接段上的传导元件12关联接触传导配合,即接收部件21上设有与传导元件12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元件211,连接元件211也是环形金属导体,该连接元件211可以通过第二传导线23将传导至传导元件12上的异常电能接收并引导至释放元件22,而释放元件22固定连接在人体自身的迷走神经上,从而实现对人体迷走神经的单极刺激。
[0031]具体的于本实施例中,接收部件21包括与监测电极I的连接段插接配合的中空金属壳体和设置在壳体远离监测电极I 一端的连接导线212,连接元件211为平行布设在中空壳体内壁上的环形金属导体,当监测电极I的连接段插入壳体时,传导元件12与连接元件211—一对应接触连接传导,即传导元件12与连接元件211串联,电连在连接元件211上的第二传导线23分别与连接导线212相连,从而通过连接导线212将相互并联的连接元件211串联,连接导线212与释放元件22可拆卸相连。监测电极I与壳体插接处的外围设有紧束带,具体的为宽型扎带。
[0032]连接导线212上还设有充放电模块,该充放电模块用于储存和释放连接元件211传导至连接导线212再导泄至释放元件22上的电能,进而调控刺激迷走神经电能的频率、强度和时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充放电模块为电容器。
[0033]释放元件22为呈螺旋状设置的金属线圈,该金属线圈一个或多个依次缠绕固定在人体左侧迷走神经上,其远离连接导线212的端部设有可闭合的钩环221,该钩环221可以勾住螺旋状的释放元件22进行固定。为了保护金属线圈,还可以在金属线圈外设置隔离器。
[0034]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监测电极I的一端设有六个并联的感应元件11,从左到右依次标记为&、以(3、(1、6、£,相应的,监测电极1的另一端设有六个并联的传导元件12,从左到右依次标记为F、E、D、C、B、A,其中感应元件a与传导元件A、感应元件b与传导元件B、感应元件c与传导元件C、感应元件d与传导元件D、感应元件f与传导元件F相应地分别通过第一传导线一一电连,即串联,将监测电极I设有感应元件的感应段置入人体脑部异常放电区域,再将监测电极I设有传导元件的连接段与脑电监测仪相连,即传导元件A、传导元件B、传导元件C、传导元件D和传导元件F分别与脑电监测仪上的六个接触点相电连。
[0035]如图7所示,当仅有端部的感应元件a处于人体脑部异常放电区域外时,由于传导元件A未接收到电能,因此脑电监测仪将显示未接收到信号,操作者根据提示将监测电极I进行移动,直到脑电监测仪显示接收到信号,从而使得感应元件a位于患者脑部异常放电区域内。如图8所示,当端部的感应元件a位于人体脑部异常放电区域内,但远离端部的感应元件f位于患者脑部异常放电区域外部时,脑电监测仪将显示传导元件F未接收到信号。从而可以通过脑电监测仪调整监测电极I的端部感应元件11以及尽量多的感应元件位于人体脑部异常放电区域内。
[0036]参照图4、图5所示,接收部件21上的连接元件211之间相互并联设置,连于连接元件211上的第二传导线23再通过连接导线212串联连接,释放元件22与上述的连接导线212连接,从而感应元件11将人体脑部异常电能通过第一传导线13传导至传导元件12,传导元件12与连接元件211接触电连,连接元件211从监测电极I上接收的电能通过第二传导线23分别传导至连接导线212,再通过连接导线212导泄至释放元件22,因此形成一个通电回路,实现刺激迷走神经的目的。
[0037]从而当将监测电极I的连接段与接收部件21插接时,接收部件21将不插接到处于人体脑部异常放电区域外的传导元件F所在位置,而与传导元件E、D、C、B、A所在区域一一插接电连,从而感应元件11感应到的异常电能只能依次通过传导元件12、连接元件211和释放元件22导泄至迷走神经,避免传导元件F将电能通过感应元件f传导至患者脑部正常放电区域,以此类推,利用脑电监测仪准确定位患者脑部异常放电目标区域,从而确定接收部件21与监测电极I的传导元件12所在连接段的插接区域,实现单级刺激迷走神经的目的,避免电能逆向传导至人体脑部正常区域而导致监测电极I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0038]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癫痫的装置,包括用于传导人体脑部异常电能的监测电极(I)和用于将监测电极(I)所传导的异常电能引导至人体迷走神经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单向聚集异常电能的接收部件(21)和用于导泄异常电能的释放元件(22),所述接收部件(21)可与监测电极(I)传导配合;所述释放元件(22)—端与接收部件(21)相连,其另一端与人体迷走神经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件(21)与监测电极(I)活动连接,接收部件(21)可与监测电极(I)的侧壁错位接触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电极(I)包括用于传导人体脑部异常电能的感应段和与所述接收部件(21)相配合的连接段,该连接段可与脑电监测仪相连用于确定人体脑部异常放电目标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段上设有多个感应元件(11),所述连接段上设有与所述感应元件(11)对应设置的传导元件(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件(21)包括与所述传导元件(12)串联设置的连接元件(211)和分别与所述连接元件(211)相连的连接导线(212),该连接导线(212)的另一端与释放元件(22)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元件(II)为布设于感应段的环形金属导体,所述传导元件(12)为布设于连接段的另一环形金属导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电极(I)包括软性绝缘医用材料制成的圆柱形本体和用于卡设所述环形金属导体的环形凹槽(14)。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储存和释放异常电能的充放电模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模块为电容器。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和接收部件(21)相配合处外围设有紧束带。
【文档编号】A61N1/36GK205516003SQ20162011093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3日
【发明人】邵志辉
【申请人】邵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