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状艾灸夹持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97939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状艾灸夹持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医疗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柱状艾灸夹持器。
【背景技术】
[0002]艾灸的作用广泛,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而在艾灸时,需要通过人体的穴位点对点的进行熏烤才能起到更好的疗效,但是在熏烤时往往会出现燃烧后的艾灰掉落在病患者的皮肤上,造成患者被烫伤的痛苦。目前市面上出现的艾灸棒是采用的滚动疗法,虽然避免了患者被艾灰烫伤的情况,但也失去了艾灸针对穴位点对点的疗法,从而也大大降低了艾灸的疗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柱状艾灸夹持器。
[0004]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柱状艾灸夹持器,包括棒管、顶压盖、护网套头、聚热罩,所述棒管的左端外壁上套装有顶压盖,所述顶压盖的内部设有顶簧,所述顶簧的顶端固定有顶片,所述棒管的右端内壁上设有卡台,所述棒管右端的外壁上套装有护网套头,所述护网套头的外壁上套装有聚热罩。
[000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棒管左端顶压盖内部设置的顶簧与顶片,可将棒管内燃烧的艾棒不停地向前推动,使其达到燃烧点与病患者熏烤穴位的距离不变的效果,而棒管右端内壁上设置卡台,有效的防止了燃烧的艾棒在直立熏烤时从棒管内滑出的现象,棒管右端内壁外套装的护网套头,可防止在熏疗时燃烧的艾灰掉落到病患者的身上造成不必要烫伤,而护网套头的外壁上套装的聚热罩,可将大量的热气与烟气聚集在一起,从而提高艾棒在熏疗时的功能与疗效。本实用新结构简单,型成本低,使用时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柱状艾灸夹持器,包括棒管1、顶压盖2、护网套头3、聚热罩4,所述棒管1的左端外壁上套装有顶压盖2,所述顶压盖2的内部设有顶簧5,所述顶簧5的顶端固定有顶片6,所述棒管1的右端内壁上设有卡台7,所述棒管1右端的外壁上套装有护网套头3,所述护网套头3的外壁上套装有聚热罩4。
[0008]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艾棒从棒管1的左端放入,随后将顶压盖2套装于棒管1左端的外壁上,艾棒在顶压盖2内部顶簧5的作用力下向前推动,当艾棒滑动到棒管1右端内壁上的卡台7时将被卡住,随后用打火机将设有卡台7—端的艾棒点燃,完毕后将外壁套装有聚热罩4的护网套头3套装于点燃艾棒一端的棒管1上,即可对病患者穴位点对点的熏烤治疗。
【主权项】
1.一种柱状艾灸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棒管、顶压盖、护网套头、聚热罩,所述棒管的左端外壁上套装有顶压盖,所述顶压盖的内部设有顶簧,所述顶簧的顶端固定有顶片,所述棒管的右端内壁上设有卡台,所述棒管右端的外壁上套装有护网套头,所述护网套头的外壁上套装有聚热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状艾灸夹持器,包括棒管、顶压盖、护网套头、聚热罩,所述棒管的左端外壁上套装有顶压盖,所述顶压盖的内部设有顶簧,所述顶簧的顶端固定有顶片,所述棒管的右端内壁上设有卡台,所述棒管右端的外壁上套装有护网套头,所述护网套头的外壁上套装有聚热罩。本实用新结构简单,型成本低,使用时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IPC分类】A61H39/06
【公开号】CN205108366
【申请号】CN201520913289
【发明人】张明丽, 杨金锁, 钱航, 宋延秋, 姚斌
【申请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