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临床上一些神经内科患者,如中风、血栓造成的昏迷、偏瘫、身体活动不便等可能失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的病人会产生褥疮等皮肤性疾病,需要医护人员定时翻身、按摩,一般是两三个医护人员互相配合以拉拽搬动患者的方式给患者翻身,这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伤害;若需要侧身时,需要用用枕头、棉被等作为靠背,支撑患者,使患者处于侧身状态,医务人员整理枕头、棉被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枕头和棉被容易变形移动,患者出汗不易排出,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伤害;目前也有翻身床,但是结构复杂,成本昂贵,对于处于恢复期的神经内科患者不适用。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为神经内科患者翻身、能够有效避免褥疮发生、并能使患者感觉舒适的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包括床垫主体、系带、垫套,床垫主体的两端设有系带,所述系带贯穿床垫主体宽度方向露出两端,所述床垫主体靠近人体一面设有多个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床垫主体长度方向的沟槽,沟槽主要起散热作用,并方便床垫向人体一侧卷起,所述床垫主体靠近人体一侧设有LED灯带,当床垫卷起时,能够提供照明,缓解临时黑暗带给患者的紧张情绪,所述床垫主体远离沟槽的一面,靠近两条长边位置分别设有两个抓持孔或抓持带,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时抓持用力,所述床垫主体沟槽一面外部包覆有垫套,所述垫套的四周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床垫主体的四周,所述垫套上对称设有两个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表面设有多个突起,方便患者侧身时倚靠,所述床垫主体远离沟槽的一面均匀设有万向滚珠,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时拉拽床垫,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所述床垫主体远离沟槽的一面靠近两条长边的位置设有吸盘,当患者正常休息时,能够将床垫固定在床板上。
[0005]进一步,所述系带的两端通过卡扣或粘贴扣相连接。
[0006]进一步,若所述系带的两端通过卡扣相连接时,所述系带上设有长度调节扣,通过长度调节扣可调节系带的长度,协助患者翻身时,调节形成圆的大小。
[0007]进一步,所述床垫主体靠近人体一面设有与沟槽相交叉的辅助沟槽,辅助沟槽能加大散热面积。
[0008]进一步,所述床垫主体上均匀设有透气孔,方便散热。
[0009]进一步,所述垫套由一层海绵层和多层透气网布叠加在一起,在对应LED灯带位置设为单层透气网布,便于透光,而且避免光线直射患者眼睛,有利于保护患者不受伤害。
[0010]进一步,所述充气气囊设有充放气孔,可连接充放气栗。
[0011]进一步,所述床垫主体设有蓄电池腔,所述蓄电池腔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通过开关与LED灯带相连。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床垫设有的沟槽、辅助沟槽或透气孔,垫套由一层海绵层和多层透气网布叠加在一起,可产生有效的散热作用,使患者产生的潮气散发出去;利用圆筒滚动省力的原理,方便医务人员为患者翻身,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防止褥疮发生,也避免了直接拉拽患者,给患者造成痛苦;LED灯带的设计,当床垫卷起时,能够提供照明,缓解临时黑暗带给患者的紧张情绪;垫套上对称设有两个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表面设有多个突起,方便患者侧身时倚靠,并有利于汗液排出,有效防止褥疮发生。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床板一面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床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床垫主体,11沟槽,12辅助沟槽,13LED灯带,14吸盘,15万向滚珠,16抓持孔,2系带,21粘结扣,3垫套,31充气气囊,32充放气孔,33突起,4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如附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包括床垫主体1、系带2、垫套3,床垫主体1的两端设有系带2,所述系带2贯穿床垫主体1宽度方向露出两端,所述床垫主体1靠近人体一面设有多个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床垫主体1长度方向的沟槽11,沟槽11主要起散热作用,并方便床垫向人体一侧卷起,所述床垫主体1靠近人体一侧设有LED灯带13,当床垫卷起时,能够提供照明,缓解临时黑暗带给患者的紧张情绪,所述床垫主体1远离沟槽11的一面靠近两条长边位置分别设有两个抓持孔16或抓持带,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时抓住用力,所述床垫主体1沟槽11 一面外部包覆有垫套3,所述垫套3的四周通过连接部件4固定在床垫主体1的四周,所述垫套3上对称设有两个充气气囊31,所述充气气囊31表面设有多个突起33,方便患者侧身时倚靠,所述床垫主体1远离沟槽11的一面均匀设有万向滚珠15,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时拉拽床垫,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所述床垫主体1远离沟槽11的一面靠近两条长边的位置设有吸盘14,当患者正常休息时,能够将床垫固定在床板上。
[0019]进一步,所述系带2的两端通过卡扣或粘贴扣21相连接。
[0020]进一步,若所述系带2的两端通过卡扣相连接时,所述系带2上设有长度调节扣,通过长度调节扣可调节系带的长度,协助患者翻身时,调节形成圆的大小。
[0021]进一步,所述床垫主体1靠近人体一面设有与沟槽11相交叉的辅助沟槽12,辅助沟槽12能加大散热面积。
[0022]进一步,所述床垫主体1上均匀设有透气孔,方便散热。
[0023]进一步,所述垫套3由一层海绵层和多层透气网布叠加在一起,在对应LED灯带位置设为单层透气网布,便于透光,而且避免光线直射患者眼睛,有利于保护患者不受伤害。
[0024]进一步,所述充气气囊31设有充放气孔32,方便连接充放气栗。
[0025]进一步,所述床垫主体1设有蓄电池腔,所述蓄电池腔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通过开关与LED灯带相连。
[0026]床垫设有的沟槽11、辅助沟槽12或者透气孔,以及垫套3由一层海绵层和多层透气网布叠加在一起,主要起散热作用,可患者产生的潮气散发出去,若给患者翻身时,使患者向上屈膝,然后将床垫两侧的系带连接后,由于沟槽11设计,床垫主体1会形成筒形结构,医务人员握住设在床垫主体1上远离自己一侧的抓持孔16或抓持带,向自己一方用力,就可使床垫转动,患者人也随着床垫转动,所述垫套3靠近床板的一侧的万向滚珠15可有效降低床垫与床板之间的摩擦系数,医务人员可轻松调整床垫与床板的相对位置,万向滚珠15使用寿命更长久,而且易护理,有效降低医院护理成本,当位置调整完毕后放开卡扣或粘结扣21,床垫放平,患者处于需要转换到的状态,当患者需要侧身休息时,可选择合适的充气气囊31充气,支撑患者的胸部或者背部,不需要再用枕头等物品,同时充气气囊31外部的突起33,有效的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患者褥疮产生的概率。
[002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主权项】
1.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包括床垫主体、系带、垫套,其特征在于:床垫主体的两端设有系带,所述系带贯穿床垫主体宽度方向露出两端,所述床垫主体靠近人体一面设有多个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床垫主体长度方向的沟槽,所述床垫主体靠近人体一侧设有LED灯带,所述床垫主体远离沟槽的一面靠近两条长边位置分别设有两个抓持孔或抓持带,所述床垫主体沟槽一面外部包覆有垫套,所述垫套的四周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床垫主体的四周,所述垫套上对称设有两个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表面设有多个突起,所述床垫主体远离沟槽的一面均匀设有万向滚珠,所述床垫主体远离沟槽的一面靠近两条长边的位置设有吸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带的两端通过卡扣或粘贴扣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系带的两端通过卡扣相连接时,所述系带上设有长度调节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主体靠近人体一面设有与沟槽相交叉的辅助沟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主体上均匀设有透气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套由一层海绵层和多层透气网布叠加在一起,在对应LED灯带位置设为单层透气网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气囊设有充放气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主体设有蓄电池腔,所述蓄电池腔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通过开关与LED灯带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包括床垫主体、系带、垫套,其特征在于:床垫主体的两端设有系带,所述系带贯穿床垫主体宽度方向露出两端,所述床垫主体靠近人体一面设有多个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床垫主体长度方向的沟槽,所述床垫主体靠近人体一侧设有LED灯带,所述床垫主体远离沟槽的一面靠近两条长边位置分别设有两个抓持孔或抓持带,所述床垫主体沟槽一面外部包覆有垫套,所述垫套上对称设有两个充气气囊,所述床垫主体远离沟槽的一面均匀设有万向滚珠,所述床垫主体远离沟槽的一面靠近两条长边的位置设有吸盘,其有益效果为:方便为神经内科患者翻身,能够有效避免褥疮发生,并能使患者感觉舒适的神经内科方便翻身床垫。
【IPC分类】A61G7/05, A61G7/057
【公开号】CN204951422
【申请号】CN201520706222
【发明人】王秀华
【申请人】王秀华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