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矫形钳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稳定的多维矫形钳。
【背景技术】
[0002]脊柱是人体重要的中轴骨结构,由颈胸腰24个椎节及骶尾椎共同构成,除了包绕并保护脊髓外,还有支撑躯干、连接头颅等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脊柱在冠状面上没有弯曲,在矢状面上存在一定弧度的多个弯曲。由于一些特定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病因,会导致一部分人的脊柱发生排列异常及不正常的弯曲,并逐渐发展,形成脊柱畸形;脊柱畸形是三维的畸形,在人体的冠状面、矢状面及轴位面上均会出现。当脊柱畸形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需要外科手术进行矫正。
[0003]现代脊柱外科矫正脊柱畸形的主要手段,是利用椎弓根螺钉或椎板钩等固定于各个椎节上的锚定点,使坚硬的金属棒在后方通过锚定点与脊柱相连;再采用去旋转、加压、撑开以及原位折棒等矫形技术,达到矫正脊柱畸形的目的。其中,原位弯棒技术(In situbending technique)是临床医生较为常用的矫形技术,以专用的操作工具对金属棒进行折弯,从而带动脊柱发生位移,获得矫形。
[0004]当脊柱畸形发展到严重、僵硬、角状等复杂状态时,常规的矫形手段难以获得良好疗效,且面临极高的脊髓损害风险;对此类畸形的治疗一直被认为是脊柱外科的“禁区”,直至本世纪才获得技术上的真正突破。目前公认最有效且最强有力的方法是全脊椎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1n, VCR)。其主要内容为,完整切除一个椎节及其附属结构,将畸形的脊柱人为分为两段且其间仅由脊髓相连;整个脊柱的稳定性依赖于金属棒的连接与固定;主要通过原位弯棒技术的反复使用,在保护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将畸形的脊柱重新拼接,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原位弯棒技术是维持脊柱稳定、保护脊髓功能并获得有效矫形的基础。
[0005]此外,在进行脊柱创伤(脊柱骨折)及退变(脊柱滑脱)等手术治疗时,辅助原位弯棒技术,可通过对金属棒的原位折弯而达到骨折或滑脱的复位。现有的用于原位弯棒的工具被称为“原位弯棒器”,由左右两个弯棒构成,弯钛棒时,操作者左手和右手分别拿着一个,用弯棒前端的U型槽卡住钛棒需要弯曲的部位,用力扳“弯棒器”,这样就可以使钛棒弯曲到想要的位置。目前使用的“原位弯棒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由于两个弯棒是分离的,左右手施加的力不容易作用在一条线上,操作过程有不平衡力存在,操作不好容易发生钛棒滑出U型槽、伤及脊髓的问题。由于脊柱畸形是三维的畸形,在使用原位弯棒技术时要求在脊柱的多个面上进行操作,当手术中需要矢状面矫形时,操作不符合手术者的正常生理习惯而导致施力困难,且更容易导致失手滑出而产生灾难性的脊髓损伤。2)由于受脊柱结构空间的限制,“原位弯棒器”前端的结构非常紧凑,这就导致U型槽部分的强度不是很充分,经常发生钮断的情况,为手术操作带来风险。【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多维矫形钳。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左施力臂、右施力臂和固定弯棒爪,所述的左施力臂和右施力臂前端设置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连接孔,所述的固定弯棒爪上段为固定轴,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左施力臂和右施力臂转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弯棒爪下段设置卡槽,所述的左施力臂之固定块上设置左弯棒爪,右施力臂之固定块上设置右弯棒爪,左弯棒爪和右弯棒爪下段分别设置卡槽。
[0008]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组合方式,即3个施力点同时作用,形成了一个平衡的封闭力系,整个施力过程稳定;在各个方向上的施力均符合手术者生理习惯;不易发生滑出,避免脊髓损伤;从而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原位弯棒过程;它在3个点上给金属矫形棒施加矫形力,较2点作用更为省力且可控性佳;在弯棒爪的端部与矫形棒接触部位有U型槽或者环形卡槽,防止棒滑出。特别在严重僵硬脊柱畸形用全脊椎切除矫形时,上述特点保证了维持脊柱稳定、保护脊髓功能并获得有效矫形。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1]图中:1-左施力臂,2-右施力臂,3-固定弯棒爪,4-卡槽,5-左弯棒爪,6-右弯棒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3]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左施力臂1、右施力臂2和固定弯棒爪3,所述的左施力臂I和右施力臂2前端设置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连接孔,所述的固定弯棒爪3上段为固定轴,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左施力臂I和右施力臂2转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弯棒爪3下段设置卡槽4,所述的左施力臂I之固定块上设置左弯棒爪5,右施力臂2之固定块上设置右弯棒爪6,左弯棒爪5和右弯棒爪6下段分别设置卡槽4。
[0014]所述左弯棒爪5或右弯棒爪6上的固定块为凹槽结构,与右弯棒爪6或左弯棒爪5的固定块卡接连接。
[0015]所述固定弯棒爪3、左弯棒爪5和右弯棒爪6三者垂直投影之间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长度分别为30~50mm。
[0016]所述固定弯棒爪3、左弯棒爪5和右弯棒爪6三者均垂直于左施力臂I和右施力臂设置。
[0017]所述固定弯棒爪3、左弯棒爪5和右弯棒爪6分别从上到下为渐细结构。
[0018]所述卡槽4为U型卡槽或环形结构卡槽。
[0019]所述卡槽4宽度为4~6.0mm。
[0020]所述卡槽4深度为4~6.0_。
[0021]左施力臂I和右施力臂2上分别设置防滑纹。
[00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0023]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组合方式,即3个施力点同时作用,形成了一个平衡的封闭力系,整个施力过程稳定;在各个方向上的施力均符合手术者生理习惯;不易发生滑出,避免脊髓损伤;从而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原位弯棒过程;它在3个点上给金属矫形棒施加矫形力,较2点作用更为省力且可控性佳;在弯棒爪的端部与矫形棒接触部位有U型槽或者环形卡槽,防止棒滑出。特别在严重僵硬脊柱畸形用全脊椎切除矫形时,上述特点保证了维持脊柱稳定、保护脊髓功能并获得有效矫形。
[0024]使用时,左手握住左施力臂I,右手握住右施力臂2,两手分别向外扳动左施力臂I和右施力臂2,左弯棒爪5顺时针转动,右弯棒爪6逆时针转动。当左弯棒爪5、右弯棒爪6和固定弯棒爪3之间的空间够大时,把矫形棒卡在固定弯棒爪3与左弯棒爪5和右弯棒爪6之间。这时,两手分别向内扳动左施力臂I和右施力臂2,随着左加力臂I和右加力臂2的转动,左加力臂I带动左弯棒爪5逆时针转动;右加力臂2带动右弯棒爪6顺时针转动。矫形棒支撑在固定弯棒爪3上,两边被左右2个弯棒爪5和6扳动,并施加给推力,这样就达到了矫直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多维矫形钳,包括左施力臂(I)、右施力臂(2)和固定弯棒爪(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施力臂(I)和右施力臂(2)前端设置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连接孔,所述的固定弯棒爪(3 )上段为固定轴,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左施力臂(I)和右施力臂(2 )转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弯棒爪(3)下段设置卡槽(4),所述的左施力臂(I)之固定块上设置左弯棒爪(5),右施力臂(2)之固定块上设置右弯棒爪(6),左弯棒爪(5)和右弯棒爪(6)下段分别设置卡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矫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弯棒爪(5)或右弯棒爪(6)上的固定块为凹槽结构,与右弯棒爪(6 )或左弯棒爪(5 )的固定块卡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矫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弯棒爪(3)、左弯棒爪(5)和右弯棒爪(6)三者垂直投影之间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长度分别为30~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维矫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弯棒爪(3)、左弯棒爪(5 )和右弯棒爪(6 )三者均垂直于左施力臂(I)和右施力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维矫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弯棒爪(3)、左弯棒爪(5)和右弯棒爪(6)分别从上到下为渐细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矫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为U型卡槽或环形结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多维矫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宽度为4~6.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维矫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深度为4~6.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矫形钳,其特征在于左施力臂(I)和右施力臂(2)上分别设置防滑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维矫形钳,包括左施力臂、右施力臂和固定弯棒爪,所述的左施力臂和右施力臂前端设置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连接孔,所述的固定弯棒爪上段为固定轴,其穿过连接孔将左施力臂和右施力臂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弯棒爪下段设置卡槽,所述的左施力臂之固定块上设置左弯棒爪,右施力臂之固定块上设置右弯棒爪,左弯棒爪和右弯棒爪下段分别设置卡槽。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组合方式,即3个施力点同时作用,形成了一个平衡的封闭力系,整个施力过程稳定;在各个方向上的施力均符合手术者生理习惯;不易发生滑出,避免脊髓损伤;从而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原位弯棒过程;它在3个点上给金属矫形棒施加矫形力,较2点作用更为省力且可控性佳。
【IPC分类】A61B17-56
【公开号】CN204364099
【申请号】CN201420756789
【发明人】解京明, 孙东明
【申请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