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图

文档序号:10544203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图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5~15份和聚己内酯85~95份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10~200μm的颗粒,所述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9~11万,所述的聚已内酯的分子量为10~20万,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厚度为10~200μm;本发明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在植入前期为无孔致密膜,能对手术后的组织进行隔离,由于聚乙醇酸较聚己内酯的降解速度快,因此可以在植入人体后随着聚乙醇酸的降解得到微孔,一方面,微孔的出现加速了材料的破碎降解,另一方面出现微孔后的薄膜仍可保持原有的形状,保证了薄膜的有效隔离作用,缩短了薄膜在人体的留存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本发明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少,流程少,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专利说明】
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薄膜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用于外科手术中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薄膜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一般需要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聚己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等,尤其是聚己内酯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很好,细胞在其骨架上也能正常生长,并且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无残留,并且可低温成型,但是单独的聚己内酯材料降解速度慢,在体内需要12?24个月以上才能降解完全,初始强度高,力学强度持续时间长,虽然能保证粘连组织的有效隔离,但是分解速度过慢,手术后存在并发症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
[000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5?15份和聚己内酯85?95份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10?200μπι的颗粒,所述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9?11万,所述的聚已内酯的分子量为10?20万,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厚度为10?200μπι。
[0005]优选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15万。
[0006]优选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50μπι的颗粒。
[0007]本发明还包括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分子量9?11万的聚乙醇酸5?15份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10?200μπι的聚乙醇酸颗粒;
②将分子量10?20万的聚己内酯85?95份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10?200μηι的聚己内酯颗粒;
③将步骤所得聚乙醇酸颗粒和步骤所得聚己内酯颗粒混合均匀,得到混合颗粒,然后将混合颗粒在60?100°C真空模压机下模压成厚度为10?200μπι的薄膜。
[0008]优选的,低温超微粉碎机的温度为-40—80°C。
[0009]优选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15万。
[0010]优选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50μπι的颗粒。
[0011]本发明还包括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用途,用于外科手术中防止术后组织粘连。
[0012]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在植入前期为无孔致密膜,能对手术后的组织进行隔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聚乙醇酸较聚己内酯的降解速度快,因此可以在植入人体后随着聚乙醇酸的降解得到微孔,一方面,微孔的出现加速了材料的破碎降解,另一方面出现微孔后的薄膜仍可保持原有的形状,保证了薄膜的有效隔离作用,缩短了薄膜在人体的留存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本发明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采用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经过反复的试验探究,分子量适中,即保证了薄膜在植入前期的强度,降低了人体的不适反应,又能保证了薄膜植入后4?6周破碎,8周左右大部分降解成较小碎片,随PGA降解,膜形成通透的微孔,可以使组织液通过,为组织修复提供营养,微孔的存在也可以加快膜的破碎和分解,保证初期有效作用的同时,减少后期材料吸收代谢时间,降低植入异物带来的潜在风险;本发明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少,流程少,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中的聚乙醇酸在模压时也保持颗粒状态,模压温度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5?15份和聚己内酯85?95份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10?200μπι的颗粒,所述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9?11万,所述的聚已内酯的分子量为10?20万,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厚度为10?200μπι。
[0014]优选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15万。
[0015]优选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50μπι的颗粒。
[0016]本发明还包括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分子量9?11万的聚乙醇酸5?15份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10?200μπι的聚乙醇酸颗粒;
②将分子量10?20万的聚己内酯85?95份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10?200μηι的聚己内酯颗粒;
③将步骤所得聚乙醇酸颗粒和步骤所得聚己内酯颗粒混合均匀,得到混合颗粒,然后将混合颗粒在60?100°C真空模压机下模压成厚度为10?200μπι的薄膜。
[0017]优选的,低温超微粉碎机的温度为-40—80°C。
[0018]优选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15万。
[0019]优选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50μπι的颗粒。
[0020]本发明还包括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用途,用于外科手术中防止术后组织粘连。
[0021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2]实施例1
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由聚乙醇酸5g和聚己内酯85g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ΙΟμπι的颗粒,所述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9万,所述的聚已内酯的分子量为10万,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厚度为ΙΟμπι。
[0023]实施例2
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由聚乙醇酸15g和聚己内酯95g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200μπι的颗粒,所述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1万,所述的聚已内酯的分子量为20万,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厚度为200μπι。
[0024]实施例3
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由聚乙醇酸Sg和聚己内酯90g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ΙΟΟμπι的颗粒,所述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所述的聚已内酯的分子量为12万,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厚度为ΙΟΟμπι。
[0025]实施例4
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由聚乙醇酸12g和聚己内酯86g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50μπι的颗粒,所述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所述的聚已内酯的分子量为15万,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厚度为50μπι。
[0026]实施例5
实施例1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分子量9万的聚乙醇酸5g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IΟμπι的聚乙醇酸颗粒;
②将分子量10万的聚己内酯85g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ΙΟμπι的聚己内酯颗粒;
③将步骤所得聚乙醇酸颗粒和步骤所得聚己内酯颗粒混合均匀,得到混合颗粒,然后将混合颗粒在60°C真空模压机下模压成厚度为ΙΟμπι的薄膜。
[0027]实施例6
实施例2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分子量11万的聚乙醇酸15g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200μπι的聚乙醇酸颗粒;
②将分子量20万的聚己内酯95g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200μπι的聚己内酯颗粒;
③将步骤所得聚乙醇酸颗粒和步骤所得聚己内酯颗粒混合均匀,得到混合颗粒,然后将混合颗粒在100°C真空模压机下模压成厚度为200μπι的薄膜。
[0028]实施例7
实施例3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分子量10万的聚乙醇酸Sg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ΙΟΟμπι的聚乙醇酸颗粒;
②将分子量12万的聚己内酯90g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ΙΟΟμπι的聚己内酯颗粒;
③将步骤所得聚乙醇酸颗粒和步骤所得聚己内酯颗粒混合均匀,得到混合颗粒,然后将混合颗粒在80°C真空模压机下模压成厚度为ΙΟΟμπι的薄膜。
[0029]实施例8
实施例4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分子量10万的聚乙醇酸12g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50μπι的聚乙醇酸颗粒;
②将分子量15万的聚己内酯86g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50μπι的聚己内酯颗粒;
③将步骤所得聚乙醇酸颗粒和步骤所得聚己内酯颗粒混合均匀,得到混合颗粒,然后将混合颗粒在90°C真空模压机下模压成厚度为50μπι的薄膜。
[0030]将本发明实施例1?4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进行以下动物实验。
[0031]动物模型的建立:腰椎板切除手术:
Wistar大鼠100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大鼠以1%戊巴比妥钠(约3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俯卧位固定,腰1、腰2周围皮肤备皮处理,暴露皮肤,以碘伏消毒,消毒后铺巾。手术取背侧正中切口,长约2_3cm,逐层切开皮肤与浅筋膜,分离腰1-腰2椎体的椎旁肌,暴露腰I棘突后行腰I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膜囊。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将手术区域充分止血后,实验I?4组对应将实施例1?4所得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覆盖于大鼠的硬膜囊裸露区,对照5组不予处理。上述操作完成后依次缝合肌肉、筋膜和皮肤。术后所有动物在同条件下分笼饲养。
[0032]造模后于2周、4周、6周和8周每组大鼠随机处死5只,观察各组大鼠的薄膜的降解情况、炎症反应情况、血管增生情况和粘连情况。
[0033]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4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实验组情况基本一致,2周时见薄膜覆盖于硬膜上,质地较脆,易从硬膜上取下,20例均与硬膜无粘连;4周时微孔膜基本完整,质地脆,20例硬脊膜与薄膜之间有一膜样组织生成,18例硬膜外无瘫痕粘连,使用实施例I的2例少量膜性粘连,可钝性分离;6周时微孔膜为碎片状,卷曲明显,硬脊膜与微孔膜之间有一潜在间隙生成,使用实施例2的一例I例瘫痕与硬脊膜少量膜性粘连,可钝性分离,其余19例无粘连;8周时微孔膜大部分降解成较小碎片,有吸收,表面成胶冻状,硬膜外瘫痕与硬脊膜间有潜在间隙存在,硬膜表面光滑,19例瘫痕与硬脊膜无粘连,实施例1膜性粘连,可钝性分离。
[0034]对照5组使用分子量10万的聚己内酯薄膜,薄膜厚度为ΙΟμπι,2周时,5例动物硬脊膜背侧均有大片肉芽组织形成,质地较软,与硬脊膜粘连不明显,较易分离;4周时肉芽组织转变为瘫痕,5例均见瘫痕与硬膜囊粘连,I例难于钝性分离;6周时见大量瘫痕组织增生,硬脊膜与硬膜外瘫痕中、重度粘连,瘫痕质坚韧,I例尚可与硬膜囊钝性分离,4例无法分离;8周时硬膜外瘫痕组织减少,瘫痕组织质地渐硬,与硬膜完全粘连,紧贴于新生椎板下亦有瘫痕组织,其中4例瘫痕与硬脊膜无法钝性分离,或分离后部分硬膜不完整,I例硬膜虽完整,但表面不光滑,有瘫痕附着。
[0035]本发明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植入硬膜外,能有效防止硬脊膜外来自后方的瘫痕组织向椎管内侵入,起到空间屏障作用,明显的减少了瘫痕组织形成的量,减轻了来自后方的纤维瘫痕组织侵入椎管所造成的硬脊膜周围瘫痕粘连。
[0036]动物试验探查
对实施例3的薄膜进行探查,其中聚乙醇酸PGA的分子量为10万,在动物实验的前4周,此时微孔膜保持基本完整,将微孔膜取出清洗干燥后,分别对植入前,植入2周、4周、6周和8周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可得如下结果:植入前膜无孔,植入2周出现少量微孔,4周时出现大量微孔,微孔孔径与PGA颗粒尺寸基本一致,微孔膜于4?6周破碎,8周时大部分降解成较小碎片。此外,通过密度法计算植入4周时样品的孔隙率,可知孔隙率与PGA微粒添加比例基本相符。
【主权项】
1.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5?15份和聚己内酯85?95份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10?200μπι的颗粒,所述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9?11万,所述的聚已内酯的分子量为10?20万,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厚度为10 ?200μπι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其特征在于: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15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其特征在于: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50μηι的颗粒。4.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分子量9?11万的聚乙醇酸5?15份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10?200μπι的聚乙醇酸颗粒; ②将分子量10?20万的聚己内酯85?95份在低温超微粉碎机下粉碎,得到平均粒径10?200μηι的聚己内酯颗粒; ③将步骤所得聚乙醇酸颗粒和步骤所得聚己内酯颗粒混合均匀,得到混合颗粒,然后将混合颗粒在60?100°C真空模压机下模压成厚度为10?200μπι的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超微粉碎机的温度为-40—80°C。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10万,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15万。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50μπι的颗粒。8.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外科手术中防止术后组织粘连。
【文档编号】A61L31/06GK105903090SQ20161030986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1日
【发明人】刘阳, 杜旭, 朱爱臣, 王传栋, 王勤, 王宪朋, 董浩, 马丽霞
【申请人】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