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外用中药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茅根8?10、苎麻根4?6、前胡2?4、醋柴胡6?8、夏枯草6?10、焦山栀2?3、制黄精6?10、蝉衣3?4、黄荆子4?5、蒲葵子6?8、马钱子4?6、雷公藤6?8、槐角2?3、入地金牛3?4、鬼箭羽1?2、秦艽4?5、七叶莲6?8、木鳖子2?3、五倍子6?10、仙鹤草2?4、大冷水麻3?4、头顶一支花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外用中药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消肿止痛、凉血解毒、活血散瘀、解毒止痒的治疗效果,对蜈蚣咬伤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本发明的治疗时间短,缓解症状快,疗效好,临床治疗病例显示,本发明的有效率高达95%。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外用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蜈蚣咬伤,中医病名,是指被蜈蚣螫伤,毒汁注入皮肤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局部出现咬伤瘀点,周围红肿疼痛,甚或伴全身症状为临床表现,若拖延治疗或病情严重者,可伴有肢体瘫痪、休克、昏迷、惊厥、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目前,市场上治疗蜈蚣咬伤的药物很多,但是大多效果不好,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外用中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蜈蚣咬伤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茅根8-10、苎麻根4-6、前胡2-4、醋柴胡6-8、夏枯草6-10、焦山栀2-3、制黄精6-10、蝉衣3-4、黄荆子4-5、蒲葵子6-8、马钱子
4-6、雷公藤6-8、槐角2-3、入地金牛3-4、鬼箭羽1-2、秦艽4-5、七叶莲6-8、木鳖子2-3、五倍子6-10、仙鹤草2-4、大冷水麻3-4、头顶一支花4-6。
[0005]治疗蜈蚣咬伤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茅根9、苎麻根5、前胡3、醋柴胡7、夏枯草8、焦山栀2.5、制黄精8、蝉衣3.5、黄荆子4.5、蒲葵子7、马钱子5、雷公藤7、槐角2、入地金牛3.5、鬼箭羽1.5、秦艽4.5、七叶莲7、木鳖子2、五倍子8、仙鹤草3、大冷水麻3、头顶一支花5。
[0006]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涂覆于患处,每日1-2次,一般5-10天即可治愈。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外用中药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消肿止痛、凉血解毒、活血散瘀、解毒止痒的治疗效果,对蜈蚣咬伤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本发明的治疗时间短,缓解症状快,疗效好,临床治疗病例显示,本发明的有效率高达95%。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实施例1:治疗蜈蚣咬伤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白茅根9、苎麻根5、前胡3、醋柴胡7、夏枯草8、焦山栀2.5、制黄精8、蝉衣3.5、黄荆子4.5、蒲葵子7、马钱子5、雷公藤7、槐角2、入地金牛3.5、鬼箭羽1.5、秦艽4.5、七叶莲7、木鳖子2、五倍子8、仙鹤草3、大冷水麻3、头顶一支花5。
[0009]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涂覆于患处,每日1-2次,一般5-10天即可治愈。
[0010]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男,65岁,手指被蜈蚣咬伤,咬伤处出现两个瘀点,四周红肿,严重时有浑身麻木,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等全身不适症状,涂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2次,当天患者明显感觉症状好转,伤处消肿,后续涂覆一周,咬伤处痊愈,未见不适症状。
典型病例2:男,22岁,脚背被蜈蚣咬伤,咬伤处剧烈疼痛,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涂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次日,症状减轻,后续涂覆一周后疫愈。
[0011 ]典型病例3:女,45岁,腿部被蜈蚣咬伤,疼痛难忍,局部皮肤红肿、水疱、瘀斑,伴有发热,胸闷等症状;舌红,苔黄,脉数,涂覆本发明的中药,每日2次,一周后痊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蜈蚣咬伤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茅根8-10、苎麻根4-6、前胡2-4、醋柴胡6-8、夏枯草6-10、焦山栀2-3、制黄精6-10、蝉衣3-4、黄荆子4-5、蒲葵子6-8、马钱子4-6、雷公藤6-8、槐角2-3、入地金牛3-4、鬼箭羽1-2、秦艽4-5、七叶莲6-8、木鳖子2_3、五倍子6_10、仙鹤草2_4、大冷水麻3_4、头顶一支花4_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蜈蚣咬伤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茅根9、苎麻根5、前胡3、醋柴胡7、夏枯草8、焦山栀2.5、制黄精8、蝉衣3.5、黄荆子4.5、蒲葵子7、马钱子5、雷公藤7、槐角2、入地金牛3.5、鬼箭羽1.5、秦艽4.5、七叶莲7、木鳖子2、五倍子8、仙鹤草3、大冷水麻3、头顶一支花5。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5902856SQ20161034686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4日
【发明人】张鸿梅
【申请人】张鸿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