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杯灭菌方法及医用杯灭菌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医用杯灭菌方法及医用杯灭菌器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医用灭菌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和半球式喷射头的医用杯灭菌方法及医用杯灭菌器。
【背景技术】
[0003]医院需要对医用物品(常见的有医用杯)进行消毒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是红外线灭菌,这就需要采用专用的装置充分灭掉医用物品上的污染物和有害菌类。而常规专用的医用灭菌装置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往往造价昂贵,而且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从而导致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杯灭菌方法及医用杯灭菌器。本发明不仅具有较好的消毒灭菌作用,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医用杯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消毒医用杯倒置,通过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对待消毒医用杯内部进行消毒,同时将压缩空气通过半球式喷射头均匀喷射在医用杯内部,并将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和半球式喷射头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待消毒医用杯的灭菌。
[0006]前述的医用杯灭菌方法中,采用半球式喷射头上下移动喷射,实现全面喷射。
[0007]根据前述的医用杯灭菌方法的医用杯灭菌器,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旋转平台,箱体上设有静台面,静台面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旋转平台,旋转平台下部连接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位于箱体底部,所述旋转平台上部设有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侧面设有半球式喷射头,半球式喷射头连接有升降机构。
[0008]前述的医用杯灭菌器中,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带有齿轮的电机,电机的齿轮嗤合有齿条,齿条上固定半球式喷射头。
[0009]前述的医用杯灭菌器中,所述静台面与旋转平台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0010]前述的医用杯灭菌器中,所述静台面上设有防滑层。
[0011]前述的医用杯灭菌器中,所述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包括棒状主体,棒状主体上设有螺旋线。
[0012]所述螺旋线的高度控制在棒状主体直径的5%以内。
[0013]前述的医用杯灭菌器中,所述的半球式喷射头依次连接有压力容器、压缩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基于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的红外线消毒作用和基于半球式喷射头的压缩空气消毒作用的复合消毒灭菌方式,从而达到提高灭菌效果的目的,最终开发高性能医用杯灭菌器。也可进行两个消毒作用的交替使用,更加方便。本发明中采用红外线加热器其表面具有螺纹线,螺纹线的作用在于可以适当提高辐射面积。同时采用旋转台面来解决螺纹线导致的辐射不均匀问题。采用合适的螺纹线高度,能降低螺纹线高度过高而引起的辐射面较多而很多辐射面之间传过来传过去而导致的损耗问题。另外,压缩栗压缩后储存在压力容器里面的压缩空气通过半球式喷射头均匀地喷射在医用杯上,在喷射过程中,旋转台面提供了旋转运动,沿医用杯高度方向的运动是通过含有齿轮的电机带动齿条来完成的(半球式喷射头与齿条固结在一起),从而保证了喷射过程中没有死点。制造压缩空气所需要的压缩栗和压力容器可安放在旋转箱体内。静台面通过防滑层提高摩擦系数,防止倒置的医用杯被滑落。本发明不仅具有较好的消毒灭菌作用,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0015]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较容易,灭菌效果较好等优点。通过调整工作条件(如加热器功率,压缩空气流量等),螺旋线以及喷射头形状等结构参数,可以消毒带有不同细菌种类的医用杯。
[0016]本发明通过压缩栗压缩以后储存在压力容器里面的压缩空气通过半球式喷射头均匀地喷射在医用杯上,在与旋转台面,齿轮齿条机构配合使其没有死点。
[0017]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所产生的红外线进行消毒,并与旋转台面配合辐射到每个角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半球式喷射头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的标记为:1-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2-半球式喷射头;3-齿条;4-静台面;5-旋转平台;6-旋转电机;7-电机;8-箱体;11-棒状主体;12-螺旋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0021 ]实施例。医用杯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消毒医用杯倒置,通过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对待消毒医用杯内部进行消毒,同时将压缩空气通过半球式喷射头均匀喷射在医用杯内部,并将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和半球式喷射头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待消毒医用杯的灭菌。采用半球式喷射头上下移动喷射,实现全面喷射。
[0022]根据上述的医用杯灭菌方法的医用杯灭菌器,构成1-3所示,包括箱体8,箱体8内设有旋转平台5,箱体8上设有静台面4,静台面4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旋转平台5,旋转平台5下部连接有旋转电机6,旋转电机6位于箱体8底部,所述旋转平台5上部设有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I,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I侧面设有半球式喷射头2,半球式喷射头2连接有升降机构。
[0023]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带有齿轮的电机7,电机7的齿轮啮合有齿条3,齿条3上固定半球式喷射头2。所述的半球式喷射头2依次连接有压力容器、压缩栗。所述的电机7固定在旋转平台5上,齿条竖直设置。
[0024]所述静台面4与旋转平台5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0025]所述静台面4上设有防滑层。
[0026]所述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I包括棒状主体11,棒状主体11上设有螺旋线12。所述螺旋线12的高度控制在棒状主体11直径的5%以内,可以是棒状主体11 (圆形的)直径的5%、4%或3%。
[0027]箱体:提供安放压力容器,压缩栗,电机等部件的空间。
[0028]静台面(高摩擦系数):倒置医用杯的地方。
[0029]旋转台面:使得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和半球式喷射头旋转。
[0030]半球式喷射头:通过压缩栗压缩以后储存在压力容器里面的压缩空气通过半球式喷射头均匀地喷射在医用杯上。
[0031]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利用所产生的红外线进行消毒。
[0032]本发明基于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的红外线消毒作用和基于半球式喷射头的压缩空气消毒作用的复合消毒灭菌方式,从而达到提高灭菌效果的目的,最终开发高性能医用杯灭菌器。也可进行两个消毒作用的交替使用,更加方便。本发明中采用红外线加热器其表面具有螺纹线,螺纹线的作用在于可以适当提高辐射面积。同时采用旋转台面来解决螺纹线导致的辐射不均匀问题。采用合适的螺纹线高度,能降低螺纹线高度过高而引起的辐射面较多而很多辐射面之间传过来传过去而导致的损耗问题。另外,压缩栗压缩后储存在压力容器里面的压缩空气通过半球式喷射头均匀地喷射在医用杯上,在喷射过程中,旋转台面提供了旋转运动,沿医用杯高度方向的运动是通过含有齿轮的电机带动齿条来完成的(半球式喷射头与齿条固结在一起),从而保证了喷射过程中没有死点。制造压缩空气所需要的压缩栗和压力容器可安放在旋转箱体内。静台面通过防滑层提高高摩擦系数,防止倒置的医用杯被滑落。本发明不仅具有较好的消毒灭菌作用,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0033]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较容易,灭菌效果较好等优点。通过调整工作条件(如加热器功率,压缩空气流量等),螺旋线以及喷射头形状等结构参数,可以消毒带有不同细菌种类的医用杯。
[0034]本发明通过压缩栗压缩以后储存在压力容器里面的压缩空气通过半球式喷射头均匀地喷射在医用杯上,在与旋转台面,齿轮齿条机构配合使其没有死点。
[0035]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所产生的红外线进行消毒,并与旋转台面配合辐射到每个角落。
【主权项】
1.医用杯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消毒医用杯倒置,通过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对待消毒医用杯内部进行消毒,同时将压缩空气通过半球式喷射头均匀喷射在医用杯内部,并将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和半球式喷射头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待消毒医用杯的灭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杯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半球式喷射头上下移动喷射,实现全面喷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杯灭菌方法的医用杯灭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8),箱体(8)内设有旋转平台(5),箱体(8)上设有静台面(4),静台面(4)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旋转平台(5 ),旋转平台(5 )下部连接有旋转电机(6 ),旋转电机(6 )位于箱体(8 )底部,所述旋转平台(5)上部设有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I),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I)侧面设有半球式喷射头(2),半球式喷射头(2)连接有升降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杯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带有齿轮的电机(7),电机(7)的齿轮啮合有齿条(3),齿条(3)上固定半球式喷射头(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杯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台面(4)与旋转平台(5)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杯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台面(4)上设有防滑层。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杯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I)包括棒状主体(11),棒状主体(11)上设有螺旋线(1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杯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12)的高度控制在棒状主体(I I)直径的5%以内。
【专利摘要】<b>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杯灭菌方法,将待消毒医用杯倒置,通过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对待消毒医用杯内部进行消毒,同时将压缩空气通过半球式喷射头均匀喷射在医用杯内部,并将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和半球式喷射头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待消毒医用杯的灭菌;医用杯灭菌器,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旋转平台,箱体上设有静台面,静台面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旋转平台,旋转平台下部连接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位于箱体底部,所述旋转平台上部设有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螺杆式红外线加热器侧面设有半球式喷射头,半球式喷射头连接有升降机构。本发明不仅具有较好的消毒灭菌作用,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b>
【IPC分类】A61L2/08, A61L2/02
【公开号】CN105597116
【申请号】CN201610061962
【发明人】张美玲, 丁利和, 王贤川, 孙哲, 王学宝, 邓明捷, 李平, 张振南, 高红昌, 叶发青
【申请人】温州医科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