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弥漫性咽部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局限性咽部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组织炎症。本病在临床中常见,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
[0003]西医认为,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是导致慢性咽炎的主要原因。此外,引起慢性咽炎的主要原因还有:1、咽部邻近的上呼吸道病变。如鼻腔、鼻窦、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可因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倒流至咽部刺激咽部黏膜;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鼾症或鼻腔鼻窦及鼻咽部占位性病变等疾病由于影响鼻腔通气,造成长期张口呼吸,弓丨起咽部黏膜长期过度干燥而导致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的慢性炎症可直接蔓延至咽后壁,引起慢性咽炎;口腔炎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随着炎症扩散也可导致慢性咽炎。2、气候及地域环境变化。温度、湿度的变化、空气质量差、烟酒刺激、辛辣刺激性食物、粉尘、有害气体及放射性照射也是导致慢性咽炎的原因。3、职业因素。长期大量用声者如教师、歌唱者及易感体质因素亦可引起本病。4、全身因素。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心脏病(因血液循环障碍影响咽部静脉回流造成咽部局部淤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肝、肾疾病等,也可引发慢性咽炎。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失调,臭鼻杆菌及类白喉杆菌的感染,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均与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相关。5、过敏因素。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过敏原),药物、工作环境中的化学刺激物及食物过敏原都可以引起变应性咽炎。
[0004]目前,治疗慢性咽炎常用复方硼砂、呋喃西林溶液等含漱,以保持口腔、咽部的清洁,或含服碘喉片、薄荷喉片等喉片;还有超声雾化可以缓解慢性咽炎的症状。但是,一般见效慢,或仅仅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根治慢性咽炎。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治疗慢性咽炎的纯中药成分口服液。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慢性咽炎的的口服液。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种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1、浸提,将中药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原料粉,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玄参8-12、寸冬8-12、天花粉5-8、芦根8-12、荆芥8-12、薄荷8-12、沙参8-12、牛蒡根8-12、贝母4-6、葛根8-12、野菊花10-15、黄芩8-12、百合8-12、清半夏5-8以及甘草8-12;
[0010]步骤2、将原料粉与10-30倍体积的60-70%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浸提结束后加热使乙醇蒸发,得到浸提物;
[0011 ]步骤3、将浸提物加蒸馏水稀释5-8倍,即得所述治疗慢性咽炎的的口服液。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向治疗慢性咽炎的的口服液中添加5-8 %的麦芽糖醇。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浸提方法为分步浸提法,具体方法为:
[0014]步骤2.1、第一次浸提,浸提温度为30-50°C,浸提时间30-4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浸提液;
[0015]步骤2.2、第二次浸提,将第一次浸提过滤的截留物与乙醇混合进行第二次浸提,浸提温度为60_80°C,浸提时间20-30分钟,过滤得到第二浸提液;
[0016]步骤2.3、将第一浸提液与第二浸提液混合,加热至80_85°C使乙醇蒸发,即得所述浸提物。
[0017]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慢性咽炎的病因为:起居失调或饮食不节,均可耗伤阴血,克伐元气致肺肾亏损,津液不足、虚火上扰,循经上蒸,熏蒸咽喉。治疗慢性咽炎宜滋养肺肾、滋阴增液、清热化痰、润喉利咽。本发明利用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寸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天花粉,清热生津;芦根,清热生津、清泄肺热;荆芥,散风热、利咽喉;薄荷,清利头目、利咽喉;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牛蒡根,润肺散气、利咽膈、消肿;贝母,清热化痰;葛根,生津;野菊花,清热解毒、利咽喉;黄萃,清热解毒;百合,润肺、清痰火;清半夏,化痰;甘草,润肺、缓和药性。
[0018]其次,通过将可有效治疗慢性咽炎的的中药组合物进行分步乙醇浸提,使所制备的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不仅服用方便,而且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有效治疗慢性咽炎。
[0019]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0021 ]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1、浸提,将中药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原料粉,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玄参8-12、寸冬8-12、天花粉5-8、芦根8-12、荆芥8-12、薄荷8-12、沙参8-12、牛蒡根8-12、贝母4-6、葛根8-12、野菊花10-15、黄芩8-12、百合8-12、清半夏5-8以及甘草8-12;
[0023]步骤2、将原料粉与10-30倍体积的60-70%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浸提结束后加热使乙醇蒸发,得到浸提物;
[0024]步骤3、将浸提物加蒸馏水稀释5-8倍,即得所述治疗慢性咽炎的的口服液。
[0025]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慢性咽炎的病因为:起居失调或饮食不节,均可耗伤阴血,克伐元气致肺肾亏损,津液不足、虚火上扰,循经上蒸,熏蒸咽喉。治疗慢性咽炎宜滋养肺肾、滋阴增液、清热化痰、润喉利咽。本发明利用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寸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天花粉,清热生津;芦根,清热生津、清泄肺热;荆芥,散风热、利咽喉;薄荷,清利头目、利咽喉;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牛蒡根,润肺散气、利咽膈、消肿;贝母,清热化痰;葛根,生津;野菊花,清热解毒、利咽喉;黄芩,清热解毒;百合,润肺、清痰火;清半夏,化痰;甘草,润肺、缓和药性。
[0026]本发明通过将可有效治疗慢性咽炎的的中药组合物进行分步乙醇浸提,使所制备的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不仅服用方便,而且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有效治疗慢性咽炎。
[0027]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向治疗慢性咽炎的的口服液中添加5-8 %的麦芽糖醇。
[0028]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浸提方法为分步浸提法,具体方法为:
[0029]步骤2.1、第一次浸提,浸提温度为30_50°C,浸提时间30-4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浸提液;
[0030]步骤2.2、第二次浸提,将第一次浸提过滤的截留物与乙醇混合进行第二次浸提,浸提温度为60_80°C,浸提时间20-30分钟,过滤得到第二浸提液;
[0031]步骤2.3、将第一浸提液与第二浸提液混合,加热至80_85°C使乙醇蒸发,即得所述浸提物。
[0032]分步浸提能够使药物有效成分更加充分释放,提高药物疗效。
[0033]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浸提,将中药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原料粉,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玄参8-12、寸冬8-12、天花粉5-8、芦根8-12、荆芥8-12、薄荷8-12、沙参8-12、牛蒡根8-12、贝母4-6、葛根8-12、野菊花10-15、黄芩8-12、百合8-12、清半夏5-8以及甘草8-12; 步骤2、将原料粉与10-30倍体积的60-70%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浸提结束后加热使乙醇蒸发,得到浸提物; 步骤3、将浸提物加蒸馏水稀释5-8倍,即得所述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向治疗慢性咽炎的的口服液中添加5-8%的麦芽糖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浸提方法为分步浸提法,具体方法为: 步骤2.1、第一次浸提,浸提温度为30-50°C,浸提时间30-4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浸提液; 步骤2.2、第二次浸提,将第一次浸提过滤的截留物与乙醇混合进行第二次浸提,浸提温度为60_80°C,浸提时间20-30分钟,过滤得到第二浸提液; 步骤2.3、将第一浸提液与第二浸提液混合,加热至80-85°C使乙醇蒸发,即得所述浸提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浸提,将中药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原料粉,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玄参8-12、寸冬8-12、天花粉5-8、芦根8-12、荆芥8-12、薄荷8-12、沙参8-12、牛蒡根8-12、贝母4-6、葛根8-12、野菊花10-15、黄芩8-12、百合8-12、清半夏5-8以及甘草8-12;步骤2、将原料粉与10-30倍体积的60-70%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浸提结束后加热使乙醇蒸发,得到浸提物;步骤3、将浸提物加蒸馏水稀释5-8倍,即得所述治疗慢性咽炎的口服液。
【IPC分类】A61K9/08, A61K36/899, A61P11/04
【公开号】CN105434924
【申请号】CN201510915224
【发明人】覃瑞权
【申请人】覃瑞权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