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祛痹药酒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酒,具体的说是一种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
我国现有各种风湿性关节炎(祖国医学称之为痹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3%,即4000万左右。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多为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但由于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很难坚持长期服药;中药治疗虽然不良反应较小,但其服药方式的不便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理疗及针灸治疗其远期疗效尚得不到肯定。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够对风湿性关节炎起到很好治疗或缓解症状作用,又能使患者乐于接受的中药剂型。它既可以作为药物,按照规定的剂量按部就班的服用,又可以当作含酒精饮料随意酌之。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根据中医对风湿性关节炎(痹症)的认识及辨证施治原则,按照中医组方和制备原则加工而成的药酒。
本发明的中草药是由下列组分组成的(用量为重量份,后同)宣木瓜9-18,关防风9-18,羌活9-18,川断9-18,威灵仙9-18,全虫9-18,僵蚕(醋炒)9-18,苍术(麸炒)9-18,牛夕9-18,扒骨风9-18,追地风9-18,苏梗9-18,桂枝9-18,破故纸9-18,苏木9-18,甘草13-27,水根6-11根(每1000克白酒,后同),40-65度纯高粱白酒1000-2000。
本发明的优选配比是宣木瓜13-16,关防风13-16,羌活13-16,川断13-16,威灵仙13-16,全虫13-16,僵蚕(醋炒)13-16,苍术(麸炒)13-16,牛夕13-16,扒骨风13-16,追地风13-16,苏梗13-16,桂枝13-16,破故纸13-16,苏木13-16,甘草22-25,水根7-9根,50-60度纯高粱白酒1200-1600。
本发明的最优配比是宣木瓜15,关防风15,羌活15,川断15,威灵仙15,全虫15,僵蚕(醋炒)15,苍术(麸炒)15,牛夕15,扒骨风15,追地风15,苏梗15,桂枝15,破故纸15,苏木15,甘草24,水根7根,60度纯高粱白酒1250。
将上述各组份置于容器中,倾入白酒密封,埋入地下阳光照射处30日后服用,每日2次,每次服用25~30毫升,1000毫升为一疗程。
本发明中的各组份在白酒中可起到通血脉、行药势、助药力之功效,因而能够祛风散寒、温通经络、除湿消肿、活血止痛、滋养肝肾、强壮筋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肩周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或缓解症状的作用,且本发明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适于长期服用。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如下宣木瓜15,关防风15,羌活15,川断15,威灵仙15,全虫15,僵蚕(醋炒)15,苍术(麸炒)15,牛夕15,扒骨风15,追地风15,苏梗15,桂枝15,破故纸15,苏木15,甘草24,水根7根,60度纯高粱白酒1250。
权利要求
1.一种药酒,按照重量组份,由中草药置于白酒中密封30天而成,其特征在于,中草药是由下列组份组成宣木瓜9-18,关防风9-18,羌活9-18,川断9-18,威灵仙9-18,全虫9-18,僵蚕(醋炒)9-18,苍术(麸炒)9-18,牛夕9-18,扒骨风9-18,追地风9-18,苏梗9-18,桂枝9-18,破故纸9-18,苏木9-18,甘草13-27,水根6-11根(每1000克白酒),40-65度纯高粱白酒1000-20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酒,其特征在于,中草药按照重量份,可以采取以下优选组份宣木瓜13-16,关防风13-16,羌活13-16,川断13-16,威灵仙13-16,全虫13-16,僵蚕(醋炒)13-16,苍术(麸炒)13-16,牛夕13-16,扒骨风13-16,追地风13-16,苏梗13-16,桂枝13-16,破故纸13-16,苏木13-16,甘草22-25,水根7-9根(每1000克白酒),50-60度纯高粱白酒1200-16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酒,其特征在于,中草药按照重量份,可以采取以下最优选组份宣木瓜15,关防风15,羌活15,川断15,威灵仙15,全虫15,僵蚕(醋炒)15,苍术(麸炒)15,牛夕15,扒骨风15,追地风15,苏梗15,桂枝15,破故纸15,苏木15,甘草24,水根7根(每1000克白酒),60度纯高粱白酒12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它是以宣木瓜、关防风、羌活、川断、威灵仙、全虫、僵蚕(醋炒)、苍术(麸炒)、牛膝、扒骨风、追地风、苏梗、桂枝、破故纸、苏木、甘草、水根及纯高粱白酒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配方制成,具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除湿消肿、活血止痛的功能,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或缓解症状的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适于长期服用。
文档编号A61P19/02GK1293984SQ9911251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7日
发明者刘正东 申请人:刘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