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膝关节屈伸矫正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的骨科可调节膝关节屈伸矫正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多个克氏针针夹、ABC三根连接杆、固定调节杆、一个弧形固定器、两个滑套(A、B)、两个撑杆(1、2)、多个调节螺母。其中,多个克氏针针夹分别安装在多个连接杆上,形成框架;每个克氏针针夹有孔洞可穿过克氏针,每个孔洞都有螺丝可拧紧固定克氏针。撑杆1连接于A杆滑套与B杆滑套之间。撑杆2一端连接于B杆滑套,另外一端固定于固定调节杆上。该膝关节固定架可通过调节滑套螺母进而达到松解膝关节、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目的,该手术操作简单有效,且并发症少。
【专利说明】可调节膝关节屈伸矫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骨科矫正膝关节僵硬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膝关节僵硬时一般采用手术松解或手法松解,传统的手法松解只能对治疗轻度的膝关节僵硬,而手术松解有再次粘连僵硬的风险,且如果矫正严重的膝关节僵硬可导致神经血管牵拉受损。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骨科可调节膝关节屈伸矫正装置,该装置利用克氏针穿入股骨及胫骨处,并利用连接杆将克氏针紧固连接,通过连接杆之间角度的调节逐渐纠正膝关节僵硬,达到理想的活动度。采用该装置治疗膝关节僵硬操作简单,并且不容易牵拉损伤神经血管。
[0004]一种骨科可调节膝关节屈伸矫正装置,包括多个克氏针针夹、ABC三根连接杆、固定调节杆、一个弧形固定器、两个滑套(A、B)、两个撑杆(1、2)、多个调节螺母。其中,多个克氏针针夹分别安装在多个连接杆上,形成框架;每个克氏针针夹有孔洞可穿过克氏针,每个孔洞都有螺丝可拧紧固定克氏针。撑杆I连接于A杆滑套与B杆滑套之间。撑杆2—端连接于B杆滑套,另外一端固定于固定调节杆上。固定调节杆包含多个固定孔,可按不同成人的身闻调节。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0006]本实用新型的骨科可调节膝关节屈伸矫正装置利用克氏针固定到股骨、胫骨上,利用连接杆和针杆夹将克氏针连接成整体,滑动固定杆上的滑套进而通过撑杆使分别固定于股骨、胫骨的连接杆之间的角度变大或变小,进而使得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大或变小,通过膝关节逐渐的屈伸进而松解膝关节僵硬。采用该支架进行膝关节的松解,手术操作简单有效,并且可避免由于矫形过大弓I起的神经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骨科可调节膝关节屈伸矫正装置的立体效果图;
[0008]附图标记说明:A杆、C杆上的克氏针针夹可根据需要调节位置撑杆2可根据成年人身高的不同调节连接到固定调节杆的位置。ABC杆及固定调节杆之间的铰链装置可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骨科可调节膝关节屈伸矫正装置的立体效果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骨科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包括多个克氏针针夹、ABC三根连接杆、一根固定调节杆、一个弧形固定器、两个滑套(A、B)、两个撑杆(1、2)、多个调节螺母。其中,多个克氏针针夹分别安装在多个连接杆上,形成框架;每个克氏针针夹有孔洞可穿过克氏针,每个孔洞都有螺丝可拧紧固定克氏针。撑杆I连接于A杆滑套与B杆滑套之间。撑杆2—端连接于B杆滑套,另外一端固定于固定调节杆上。固定调节杆包含多个固定孔,可按不同成人的身高调节。调节螺母分别在滑套的两端。
[0010]通过克氏针针夹上的孔洞将克氏针平行固定于股骨及胫骨,拧紧克氏针针夹上的螺丝固定,将克氏针与克氏针夹固定。同时将克氏针夹固定到AB连接杆上。通过旋转B杆滑套调节螺母进而使B杆滑套滑动,进而通过撑杆I及撑杆2是A杆及C杆之间的角度变大或变小。每天调整膝关节的屈伸角度,最终使膝关节屈伸角度达到治疗预期,最终达到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目的。
[0011]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骨科膝关节可调节膝关节屈伸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克氏针针夹(I)、多个连接杆(2)、多个滑动撑杆(3)、多个滑套(4);其中,多个克氏针夹分别安装在所述多个连接杆(2)上,形成框架;每个克氏针针夹(I)分别固定到所述框架上;以及每个所述针夹(I)分别安装有I根克氏针(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可调节膝关节屈伸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杆包括:ABC三根连接杆通过铰链装置连接,固定调节杆作为支撑,AB连接杆及固定调节杆之间通过撑杆连接滑套,进而通过B杆滑套调节螺母的滑动调节A杆及C杆之间的角度。
【文档编号】A61F5/01GK203724282SQ201420047336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李林, 黄克, 杜刚, 张波, 唐俊, 韦程寿 申请人:李林, 黄克, 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