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热型腮腺炎的中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9884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热型腮腺炎的中药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风热型腮腺炎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巴巴花、宽叶紫萁、山慈菇、葛根、薄荷、野草香、凤尾草、牛蒡子、蝉蜕、冰片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风热型腮腺炎。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风热型腮腺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风热型腮腺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风热型腮腺炎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时疫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主要表现为发热,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有少数并发症为脑膜炎、睾丸炎以及卵巢炎。究其发病原因,中医学认为是风温邪毒从鼻口入侵,内袭少阳,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终成此病。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风热型腮腺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风热型腮腺炎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巴巴花、宽叶紫萁、山慈菇、葛根、 薄荷、野草香、凤尾草、牛蒡子、蝉蜕、冰片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巴巴花40 — 60份、宽叶紫萁20 — 40份、山慈菇20 - 40份、葛根10 - 30份、薄荷15 — 25份、野草香15 — 25份、凤尾草15 — 25份、牛蒡子15 - 25份、蝉蜕10 - 20份、冰片8 — 15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巴巴花50份、宽叶紫萁30份、山慈菇30份、葛根20份、薄荷20份、野草香20份、凤尾草20份、牛蒡子20份、蝉蜕15份、冰片12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巴巴花:淡、平。清热解毒。主治感冒发热,腮腺炎,甲状腺肿大,神经衰弱,小便不利等症。
[0008]宽叶紫萁:苦、寒。归肝经。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祛风。用于腮腺炎,痈疖,漆疮,风湿骨痛,肠道寄生虫等。
[0009]山慈菇:甘、微辛、性寒。归肝、胃、肺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等。
[0010]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外感表证,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等证。
[0011]薄荷:辛、凉,归心、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
[0012]野草香:辛、凉。清热解表,解毒截疟。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鼻渊头痛,风湿关节痛,泻痢腹痛,疟疾,疔疮肿毒,汗斑,神经性皮炎等。
[0013]凤尾草:辛、平。发散外邪,理气和胃。用于感冒,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口腔炎,牙痛,肝炎,消化不良等症。
[0014]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用于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等。
[0015]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止痉。用于目赤翳障、惊痫夜啼。
[0016]冰片:辛、苦、凉。归心、肺经。开窍醒神,散热止痛,明目去翳。用于中风,热病神昏,气闭耳聋,喉痹,口疮,痈肿,痔疮,蛲虫病等症。
[0017]风热型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腮部肿痛为特征。本发明中巴巴花清热解毒,为君药,宽叶紫萁清热解毒、祛风,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臣药,葛根透表发疹,薄荷疏散风热、透疹,野草香清热解表,凤尾草发散外邪,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消肿,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冰片散热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解热镇痛、清热解毒、透表泻邪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风热型腮腺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0018]本发明中药于2009年至2013年临床观察风热型腮腺炎88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88例患者中,年龄7 - 26岁,病程多在2-7天,平均年龄14岁。
[0019]2、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1起病时可有发热,I~2天后可见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有痛感及弹性感,通常先见于一侧,然后见于另一侧。
[0020]2.2腮腺管口或可见红肿。腮腺肿胀约持续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I~2周。
[0021]2.3病前有腮腺炎接触史。
[0022]2.4血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有增高和降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
[0023]2.5并发脑膜炎或脑炎者,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糖正常,蛋白轻度增高。
[0024]2.6尿和血淀粉酶可增高。
[0025]风热型腮腺炎症状:发热神疲,腮部肿、压痛,咀嚼不便,咽红口干,舌红苔薄白,脉浮数,二便如常,余无兼证。
[0026]3、治疗方法
3.1处方:巴巴花50g、宽叶紫萁30g、山慈菇30g、葛根20g、薄荷20g、野草香20g、凤尾草20g、牛蒡子20g、蝶脱15g、冰片12g。
[0027]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3天为I疗程。
[0028]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治愈:体温正常,腮肿完全消失,无并发症。
[0029]好转:腮肿及诸症减轻。
[0030]未愈:腮肿未见改善,或出现变证。
[0031]4.2结果:88例患者中,治愈70例(79.5% ),好转18例(20.5% ),未愈O例,总有效率为100%。
[0032]5、典型病例
5.1周某,男,12岁。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漫肿3天,有弹性感,边缘不清。局部肤色潮红,中心部位触痛明显。张口及咀嚼困难,仅能进食流质。发烧、头痛、恶寒、精神萎靡,舌尖红、苔白厚,脉洪数。诊断为风热型腮腺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
[0033]5.2李某,女,11岁。以右耳垂为中心,右腮肿大,中心部位触痛明显。血常规未见异常,咽部略红,吞咽困难,仅能进食流质,舌红苔薄,脉数。诊断为风热型腮腺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
[0034]5.3蔡某,女,21岁,左侧耳下肿硬疼痛,右侧耳下轻度疼痛,不硬,发烧,轻度恶寒,疲倦,呕吐,吞咽困难,仅能进食流质。检查见颊内腮腺管口红肿,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I个疗程,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36]实施例1,一种治疗风热型腮腺炎的中药,是由巴巴花40g、宽叶紫萁20g、山慈菇20g、葛根10g、薄荷15g、野草香15g、凤尾草15g、牛蒡子15g、蝶脱10g、冰片8g制成。
[0037]实施例2,一种治疗风热型腮腺炎的中药,是由巴巴花50g、宽叶紫萁30g、山慈菇30g、葛根20g、薄荷20g、野草香20g、凤尾草20g、牛蒡子20g、蝉蜕15g、冰片12g制成。
[0038]实施例3,一种治疗风热型腮腺炎的中药,是由巴巴花60g、宽叶紫萁40g、山慈菇40g、葛根30g、薄荷30g、野 草香25g、凤尾草25g、牛蒡子25g、蝶脱20g、冰片15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热型腮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巴巴花40 — 60份、宽叶紫萁20 - 40份、山慈菇20 — 40份、葛根10 — 30份、薄荷15 - 25份、野草香15 - 25份、凤尾草15 — 25份、牛蒡子15 — 25份、蝉蜕10 — 20份、冰片8 — 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巴巴花50份、宽叶紫萁30份、山慈菇30份、葛根20份、薄荷20份、野草香20份、凤尾草20份、牛蒡子20份、 蝉蜕15份、冰片12份。
【文档编号】A61K36/898GK103751553SQ201410066034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6日
【发明者】顾连霞, 孙汉臻 申请人:顾连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