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572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包括扩张囊、设于扩张囊上表壁上、由呈网状结构且相互连通的纵向管和横向管组成的管网,与该管网连通的导引管,以及分布于扩张囊上表壁上的若干毛刺,纵向管和横向管上均设有若干连通其内腔与外界的小孔。本实用新型在皮肤扩张器本体上增设管网,并在管网的管道上开设连通其内腔和外界的小孔,由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皮肤扩张器治疗的过程中,可通过管道上的小孔,向皮肤扩张区等治疗部位灌溉输注富含干细胞的细胞悬液或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制剂,加速皮肤的扩张生长,提高了疗效,同时还能有效地预防具备皮肤因扩张太快而出现皮肤坏死的并发症。
【专利说明】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皮肤扩张器通常由硅胶材料制成的扩张囊、注水管以及注水壶组成,注水管连接扩张囊和注水壶。扩张囊是可以数倍膨胀的密闭弹性囊,使用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扩张囊植入皮下组织,注水壶和部分注水管留于体表外的注水壶外置法,二是将注水壶和注水管一同埋植于皮下组织的注水壶内置法。通过注水壶定期注水经注水管到达皮下扩张囊,扩张囊逐渐膨胀使皮肤得以扩张,从而形成扩张皮瓣来修复体表组织缺损,全过程需要3至6个月。
[000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皮肤扩张器在治疗过程中可(文献报道20%_40%)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术后埋植扩张器部位扩张后出现局部皮肤菲薄、坏死,有时甚至会发生埋植部位皮肤破裂的情况,导致治疗失败,使得患者和医务工作人员付出极大代价。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包括皮肤扩张器本体,所述皮肤扩张器本体包括扩张囊、注水管和注水口,所述注水管分别连接扩张囊和注水口,所述皮肤扩张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扩张囊上表壁上、由纵横交错呈网状结构且相互连通的纵向管和横向管组成的管网,与该管网连通的导引管,以及分布于所述扩张囊上表壁上且位于所述纵向管和横向管形成的网格内的若干毛刺,所述纵向管和横向管上均设有若干连通其内腔与外界的小孔。
[0007]上述的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其中,所述纵向管埋设于所述扩张囊的上表壁内且其最顶端与所述上表壁齐平,所述横向管部分埋设于所述扩张囊的上表壁内。
[0008]上述的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其中,所述横向管横截面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扩张囊的上表壁。
[0009]上述的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其中,位于所述纵向管和横向管形成的单个网格内的毛刺呈梅花状分布或栅栏状分布,所述毛刺的最顶端低于所述横向管的最顶端。
[0010]本实用新型在扩张囊的上表壁增设纵横交错呈网状结构且相互连通的纵向管和横向管,并在管道表面开设小孔,而这些管道又与一导引管(置于体外,用于生物制剂的输注)相连,由此,在使用皮肤扩张器治疗的过程中,可通过导引管输注灌溉如富含干细胞的细胞悬液或细胞生长因子,继而通过纵向管和横向管上的小孔扩散,到扩张皮肤内表面等治疗部位,同时在生物治疗时,又可以通过挤压推动皮肤与扩张器表面进行摩擦,通过扩张器表面的毛刺,将皮肤内表面打毛,形成一个微小的创面,从而通过生物制剂作用,大大促进加速皮肤细胞的生长,提高了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包括皮肤扩张器本体,皮肤扩张器本体包括扩张囊11、注水管12和注水口 13,注水管12分别连接扩张囊11和注水口 13,本实用新型皮肤扩张器还包括设于扩张囊11上表壁111 (该上表壁111面对待扩张的皮肤)上、由纵横交错呈网状结构且相互连通的纵向管22和横向管21组成的管网,与该管网连通的导引管24,以及分布于扩张囊11上表壁111上且位于纵向管22和横向管21形成的网格内的若干毛刺25,导引管24的一端与位于末端的纵向管22连通、另一端设有注射口 241,纵向管22和横向管21上均设有若干连通其内腔与外界的小孔23,小孔23的直径为l_2mm,小于管腔(纵向管22和横向管21)的直径。
[0015]纵向管22埋设于扩张囊11的上表壁111内且其最顶端与上表壁111齐平,横向管21横截面三分之二的部分埋设于扩张囊11的上表壁111内,而三分之一部分露出于扩张囊11的上表壁111。
[0016]位于纵向管22和横向管21形成的单个网格内的毛刺25呈梅花状分布或栅栏状分布(图中未画出),毛刺25的最顶端低于横向管21的最顶端。
[0017]治疗时,将本实用新型皮肤扩张器埋植入皮下组织,通过注水口 13和注水管12对扩张囊11进行注水,同时通过注射口 241和导引管24注入富含干细胞的细胞液或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制剂,细胞液通过纵向管22和横向管21上的小孔23输送至待治疗皮下组织,研究表明,干细胞能大大增强治疗效果,另外由于长时间植入皮肤扩张器,皮肤与扩张囊11之间会形成一层组织膜,妨碍药物进入待治疗区域,影响了治疗效果,而本实用新型扩张囊11上表壁111上的毛刺25,在治疗时通过挤压推动皮肤与扩张器表面进行摩擦,通过扩张器表面的毛刺,刺破这层组织膜,将皮肤内表面打毛,形成一个微小的创面,从而使得干细胞及药物能作用于皮肤扩张治疗区,通过生物学作用,大大促进加速皮肤细胞的生长,提高了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
[0018]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包括皮肤扩张器本体,所述皮肤扩张器本体包括扩张囊、注水管和注水口,所述注水管分别连接扩张囊和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扩张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扩张囊上表壁上、由纵横交错呈网状结构且相互连通的纵向管和横向管组成的管网,与该管网连通的导引管,以及分布于所述扩张囊上表壁上且位于所述纵向管和横向管形成的网格内的若干毛刺,所述纵向管和横向管上均设有若干连通其内腔与外界的小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管埋设于所述扩张囊的上表壁内且其最顶端与所述上表壁齐平,所述横向管部分埋设于所述扩张囊的上表壁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横截面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扩张囊的上表壁。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同时提供生物附加效应的皮肤扩张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纵向管和横向管形成的单个网格内的毛刺呈梅花状分布或栅栏状分布,所述毛刺的最顶端低于所述横向管的最顶端。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3576558SQ20132069092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4日
【发明者】干耀恺, 戴尅戎, 李青峰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