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用子宫角吸引管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95456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妇产科用子宫角吸引管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妇产科用子宫角吸引管。
背景技术
子宫腔可划分为前壁、后壁、侧壁、子宫角及子宫底部,传统人工流产所使用的吸引管顶端为盲端,开口在侧壁且距顶端约0.5cm,当接上负压时,可顺利吸出子宫腔前壁、后壁、侧壁的组织,但其缺点在于:当需要吸出的组织位于子宫角及子宫底部时,传统吸引管往往无法吸到,致使人流时出现漏吸,导致人流不全,必需进行二次清宫。由于人工流产尤其无痛人流动辄数千元且流产本身也对身体造成较大伤害,因此,无论经济上还是身体及精神上均给患者带来巨大创伤和损失。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妇产科用子宫角吸引管,该吸引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更加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门诊及病房的人工流产、清宫及刮宫手术。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用子宫角吸引管,在吸引管的顶端设置有管口,在吸引管的末端配置有联接套,在吸引管上标记有刻度并配置有沿其轴向移动的标记环。上述吸引管或由医用硅胶制作而成,或由医用塑料制作而成。
上述管口的直径彡吸引管的内径。上述联接套与负压管联接。上述标记环或由医用硅胶制作而成,或由医用塑料制作而成。由于采用了如上所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产生如下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更加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门诊及病房的人工流产、清宫及刮宫手术。2、吸引管带有刻度,可准确测量子宫腔深度,避免子宫穿孔的不良后果。3、标记环的设置大大增加了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能进一步避免子宫穿孔的不良后果。4、本实用新型可由医用硅胶制作而成,或由医用塑料制作成一次性用品,其外形光滑圆润,能有效避免由于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交叉感染,节省消毒费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中:1 —管口 ;2 —吸引管;3 —标记环;4 —联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妇产科用子宫角吸引管,该器械可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门诊及病房的人工流产、清宫及刮宫手术等,建议与传统人工流产所使用的吸引管配套使用,本实用新型吸引管的管径与传统吸引管的管径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在吸引管2的顶端设置有管口 1,管口 I的直径<吸引2的内径,在吸引管2的末端配置有联接套4,联接套4与负压管联接,在吸引管2上标记有刻度并配置有沿其向轴向移动的标记环3,所述刻度能准确测量子宫腔深度,标记环3可沿吸引管2轴向左右移动,当探针测好宫腔深度后,可将该标记环3移至所标刻度,再将吸引管2置入子宫腔,当标记环3达到宫颈外口,则表明顶端设置的管口 I已到达子宫底部,即可开始进行手术操作,有效避免了子宫穿孔,增加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上述吸引管以及标记环或由医用硅胶制作而成,或由医用塑料制作成一次性用品,其外形光滑圆润,能有效避免由于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交叉感染,节省消毒费用。当进行人工流产、清宫及刮宫手术时,首先按照程序用探针探查子宫腔深度,然后使用传统吸引管先吸出子宫腔前壁、后壁、侧壁的组织,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吸引管吸出位于子宫角及子宫底部的组织,避免漏吸及残留,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妇产科用子宫角吸引管,在吸引管(2)的顶端设置有管口(I),在吸引管(2)的末端配置有联接套(4),在吸引管(2)上标记有刻度并配置有沿其轴向移动的标记环(3),其特征是:管口(I)的直径<吸引管(2)的内径,联接套(4)与负压管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妇产科用子宫角吸引管,其特征是:吸引管(2)或由医用硅胶制作而成,或由医用塑料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妇产科用子宫角吸引管,其特征是:标记环(3)或由医用硅胶制作而成,或由医用塑料制作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妇产科用子宫角吸引管,在吸引管(2)的顶端设置有管口(1),在吸引管的末端配置有联接套(4),在吸引管上标记有刻度并配置有沿其轴向移动的标记环(3),当进行人工流产、清宫及刮宫手术时,首先按照程序用探针探查子宫腔深度,然后使用传统吸引管先吸出子宫腔前壁、后壁、侧壁的组织,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吸引管吸出位于子宫角及子宫底部的组织,避免漏吸及残留,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B17/42GK202982171SQ20122062047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
发明者郭云鸿, 郭风仙, 徐娟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