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单肺通气是指胸科手术病人经过气管导管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侧)由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方法或手段。目前,单肺通气通过麻醉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扩展,除用于湿肺病人全麻手术外,还经常用于食管、肺叶、全肺、胸腔镜等手术中,以扩展手术空间,方便手术操作,减轻手术侧肺损伤,防止两肺间的交叉感染。目前实施单肺通气的手段最常见的是双腔支气管导管,当手术结束不能拔管但又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时,必须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拔出,并将单腔气管导管置入。这样不仅操作比较繁琐,而且增加病人痛苦,可能导致损伤甚至死亡。也有采用支气管堵塞器作为单肺通气的补充手段需呼吸支持无需换管,但其定位较为困难,需要依赖纤支镜窥视操作。同时,术中需要吸痰时极为困难,术中瘪肺时极为缓慢,鼓肺时若不抽吸套囊极为困难,抽吸套囊鼓肺则双肺极易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结构紧凑,使用操作方便,克服了传统双腔支气管导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时的繁琐操作及风险,降低了使用成本,安全可靠。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支气管通气管、通气管外套管和接头管件;所述支气管通气管第一端连接接头管件,所述接头管件用于连接呼吸机,支气管通气管第二端用于插入呼吸道;所述通气管外套管套在支气管通气管上,通气管外套管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接头管件上,通气管外套管第二端用于插入呼吸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管件呈Y形,接头管件第一端具有两个分接头,接头管件第二端内设有两个相互隔离的管腔,每个管腔对应地与一个分接头相连通,所述支气管通气管后端与所述接头管件第二端的其中一个管腔连接相通,接头管件第二端的另一个管腔与通气管外套管相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气管通气管第二端外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通气管外套管第二端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位置对应的凹孔,所述凹孔与凸起相配合,使支气管通气管与通气管外套管之间相对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气管通气管为左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或右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第二端的开口部位附近设置有支气管套囊,所述支气管套囊与支气管充气管连通,支气管充气管包埋于支气管通气管管壁内并沿支气管通气管长度方向同向延伸,支气管充气管延伸出支气管通气管后从接头管件的管壁上穿出并连接支气管压力充气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第二端的开口部位附近设置有支气管套囊,所述支气管套囊与支气管充气管连通,支气管充气管包埋于支气管通气管管壁内并沿支气管通气管长度方向同向延伸,支气管充气管延伸出支气管通气管后从接头管件的管壁上穿出并连接支气管压力充气阀;所述支气管套囊上设置有一个与支气管套囊内部隔离的径向孔道,该径向孔道通过支气管通气管管壁上设置的气孔与支气管通气管内部相通,该径向孔道设置用于为右上肺叶通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管外套管第二端的开口部位附近设置有外套管套囊,外套管套囊与外套管充气管连通,外套管充气管包埋于通气管外套管管壁内并沿通气管外套管长度方向同向延伸,外套管充气管延伸至通气管外套管后部后从通气管外套管的管壁上穿出并连接外套管压力充气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气管通气管和通气管外套管的管壁内设置有加强螺旋钢丝,防止通气管内外套管打折堵塞。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气管通气管和通气管外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刻度,用于判断内外套管置入人体深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管外套管的外套管套囊及外套管压力充气阀设置为同一种颜色A,所述支气管通气管的支气管套囊及支气管压力充气阀设置为同一种颜色B,并且所述颜色A和颜色B不相同,以便于区分及定位。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通气管外套管安装于支气管通气管上,构成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双肺隔离通气或单肺通气;能快速进行瘪肺、吸痰及鼓肺等操作,并保证了双肺隔离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在手术中不中断机械通气的同时改变支气管通气管的位置达到左双腔和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功能,分别进行双侧肺部手术。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方便,在手术结束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时,仅将支气管通气管拔出即可,无需进行换管操作,克服了传统双腔支气管导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时的繁琐操作及风险,降低了使用成本,安全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通气管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右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通气管外套管与图2中支气管通气管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通气管外套管与图3中支气管通气管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一支气管通气管、Ia—支气管套囊、Ib—支气管充气管、Ic 一支气管压力充气阀、Id—径向孔道、2—通气管外套管、2a—外套管套囊、2b—外套管充气管、2c—外套管压力充气阀、3—接头管件、3a—分接头、3b—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主要由支气管通气管1、通气管外套管2和接头管件3组成,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第一端连接接头管件3,所述接头管件3用于连接呼吸机,支气管通气管I第二端用于插入呼吸道;所述通气管外套管2套在支气管通气管I上,通气管外套管2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接头管件3上,通气管外套管2第二端用于插入呼吸道;所述接头管件3呈Y形,接头管件3第一端具有两个分接头3a,接头管件3第二端内设有两个相互隔离的管腔3b,每个管腔3b对应地与一个分接头3a相连通,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后端与所述接头管件3第二端的其中一个管腔3b连接相通,接头管件3第二端的另一个管腔3b与通气管外套管2相通。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第二端外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通气管外套管2第二端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位置对应的凹孔,所述凹孔与凸起相配合,使支气管通气管I与通气管外套管2之间相对固定。这样可以避免支气管通气管I在通气管外套管2内到处游离,便于插管定位。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可以为左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或右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所述左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的结构如图2所示,左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第二端的开口部位附近设置有支气管套囊la,所述支气管套囊Ia与支气管充气管Ib连通,支气管充气管Ib包埋于支气管通气管I管壁内并沿支气管通气管I长度方向同向延伸,支气管充气管Ib延伸出支气管通气管I后从接头管件3的管壁上穿出并连接支气管压力充气阀lc。所述右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右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第二端的开口部位附近设置有支气管套囊la,所述支气管套囊Ia与支气管充气管Ib连通,支气管充气管Ib包埋于支气管通气管I管壁内并沿支气管通气管I长度方向同向延伸,支气管充气管Ib延伸出支气管通气管I后从接头管件3的管壁上穿出并连接支气管压力充气阀Ic ;其与左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气管套囊Ia上设置有一个与支气管套囊Ia内部隔离的径向孔道ld,该径向孔道Id通过支气管通气管I管壁上设置的气孔与支气管通气管I内部相通,该径向孔道Id设置用于为右上肺叶通气。所述通气管外套管2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通气管外套管2第二端的开口部位附近设置有外套管套囊2a,外套管套囊2a与外套管充气管2b连通,外套管充气管2b包埋于通气管外套管2管壁内并沿通气管外套管2长度方向同向延伸,外套管充气管2b延伸至通气管外套管2后部后从通气管外套管2的管壁上穿出并连接外套管压力充气阀2c。另外,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和通气管外套管2的管壁内设置有加强螺旋钢丝,以防止通气管内外套管打折堵塞。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和通气管外套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刻度,用于判断内外套管置入人体深度。所述通气管外套管2的外套管套囊2a及外套管压力充气阀2c设置为同一种颜色A,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的支气管套囊Ia及支气管压力充气阀Ic设置为同一种颜色B,并且所述颜色A和颜色B不相同。以便于区分及定位。如图4、图5所示,具体应用时,通气管外套管2套在支气管通气管I上,通气管外套管2第一端与接头管件3紧密连接固定。此时,通气管外套管2与接头管件3内的未连接支气管通气管I的管腔3b相通,通气管外套管2的呼吸通道与支气管通气管I的呼吸通道隔离并行,形成双腔支气管导管,可以实施双肺隔离通气和单肺通气。
权利要求1.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支气管通气管(I)、通气管外套管(2)和接头管件(3);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第一端连接接头管件(3),所述接头管件(3)用于连接呼吸机,支气管通气管(I)第二端用于插入呼吸道;所述通气管外套管(2 )套在支气管通气管(I)上,通气管外套管(2)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接头管件(3)上,通气管外套管(2)第二端用于插入呼吸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管件(3)呈Y形,接头管件(3)第一端具有两个分接头(3a),接头管件(3)第二端内设有两个相互隔离的管腔(3b),每个管腔(3b)对应地与一个分接头(3a)相连通,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后端与所述接头管件(3)第二端的其中一个管腔(3b)连接相通,接头管件(3)第二端的另一个管腔(3b)与通气管外套管(2)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第二端外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通气管外套管(2)第二端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位置对应的凹孔,所述凹孔与凸起相配合,使支气管通气管(I)与通气管外套管(2)之间相对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为左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或右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第二端的开口部位附近设置有支气管套囊(la),所述支气管套囊(Ia)与支气管充气管(Ib)连通,支气管充气管(Ib)包埋于支气管通气管(I)管壁内并沿支气管通气管(I)长度方向同向延伸,支气管充气管(Ib)延伸出支气管通气管(I)后从接头管件(3)的管壁上穿出并连接支气管压力充气阀(lc)。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肺通气的支气管通气管(I)第二端的开口部位附近设置有支气管套囊(la),所述支气管套囊(Ia)与支气管充气管(Ib)连通,支气管充气管(Ib)包埋于支气管通气管(I)管壁内并沿支气管通气管(I)长度方向同向延伸,支气管充气管(Ib)延伸出支气管通气管(I)后从接头管件(3)的管壁上穿出并连接支气管压力充气阀(Ic);所述支气管套囊(Ia)上设置有一个与支气管套囊(Ia)内部隔离的径向孔道(ld),该径向孔道(Id)通过支气管通气管(I)管壁上设置的气孔与支气管通气管(I)内部相通,该径向孔道(Id)设置用于为右上肺叶通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外套管(2)第二端的开口部位附近设置有外套管套囊(2a),外套管套囊(2a)与外套管充气管(2b)连通,外套管充气管(2b )包埋于通气管外套管(2 )管壁内并沿通气管外套管(2 )长度方向同向延伸,外套管充气管(2b)延伸至通气管外套管(2)后部后从通气管外套管(2)的管壁上穿出并连接外套管压力充气阀(2c)。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和通气管外套管(2)的管壁内设置有加强螺旋钢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和通气管外套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刻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外套管(2)的外套管套囊(2a)及外套管压力充气阀(2c)设置为同一种颜色A,所述支气管通气管(I)的支气管套囊(Ia)及支气管压力充气阀(Ic)设置为同一种颜色B,并且所述颜色A和颜色B不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支气管通气管、通气管外套管和接头管件;所述支气管通气管第一端连接接头管件,所述接头管件用于连接呼吸机,支气管通气管第二端用于插入呼吸道;所述通气管外套管套在支气管通气管上,通气管外套管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接头管件上,通气管外套管第二端用于插入呼吸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管件呈Y形,接头管件第一端具有两个分接头,接头管件第二端内设有两个相互隔离的管腔,每个管腔对应地与一个分接头相连通,所述支气管通气管后端与所述接头管件第二端的其中一个管腔连接相通,接头管件第二端的另一个管腔与通气管外套管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2982856SQ2012206110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陆培华, 高宏 申请人:陆培华, 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