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增压冲洗护理床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床,尤其是指ー种增压冲洗护理床。
背景技术:
以往,在家庭护理中,一般采用尿布或便盆处理长期卧床病人和半卧床不起的病人的太小便。行动不便的病人,特别是瘫痪病人或手术后的病人便溺十分困难,需要他人搀扶之下,或直接在床下放置一便溺器进行大小便,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麻烦,和视觉上的不雅。而医院普遍使用的也是需要依靠护理人员进行才能改变的坐卧两用床,不能有坐卧在该床上的上肢可活动的患者进行操作,尤其不能进入家庭供无人陪伴的病人使用。为此,后来市面上出现了ー种可供行动不便的人自行使用的安装有坐便器的护理床大大方便了病患的使用。然而,此类护理床也存在坐便器冲厕难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由于护理床体积有限,难以将传统靠重力差放水冲洗的冲水装置放置于ー个合适高度的地方,又或者即使放置,也对护理床的外观会造成比较大影响,而且往往即使采用了重力差冲水装置也会存在蓄水慢、冲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护理床的坐便器难以清洗干净,进而困扰着使用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冲洗方便的增压冲洗护理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ー种增压冲洗护理床,它包括床框,在床框上设置有床架,该床架由上身床架、臀部固定床架以及下肢床架构成,所述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活动铰接设置在床框上;在臀部固定床架内嵌设有ー坐便器,所述的坐便器上侧设有进水ロ,底部设置有排泄ロ,所述坐便器的进水ロ与进水管相连,排泄ロ与废物出水管相连;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供水增压装置;上述结构中,所述下肢床架为两片可分离床架铰接而成;所述下肢床架一侧角端活动连接于床框上,另ー侧角端与两连杆铰接,两连杆与床框活动连接;上述结构中,所述床框的下方对应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分别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气缸,气缸的驱动杆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气缸驱动体安装于床框上;或者,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油缸,油缸的驱动杆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油缸驱动体安装于床框上;或者,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丝杆ー螺母机构、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驱动电机安装于床框上,驱动丝杆与升降驱动电机轴通过连轴器相连,丝杆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或者,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连轴器、传动轴以及驱动电机,连轴器直接将电机输出轴与传动轴相连,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上述结构中,所述排泄ロ与废物出水管之间还设置有粉碎器,排泄ロ连接粉碎器,粉碎器连接废物出水管;上述结构中,所述床框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供水增压装置电气相连;上述结构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正常按钮、延时按钮及控制电路,所述正常按钮直接与粉碎器电气相连,所述延时按钮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粉碎器。 上述结构中,所述坐便器内对应排泄ロ设置有防溅装置,所述防溅装置包括防溅罩,防溅罩位于排泄口上部井向下延伸有连接柱连接于坐便器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配备了供水增压装置,可将进水增压后直接用于坐便器的冲刷,不仅避免了原有此类护理床需要配备重力差冲水装置的麻烦与不美观,还解决了冲水压カ和持续度的问题,可使得护理床的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上身床架;2_臀部固定床架;3_下肢床架;4-连杆;5_坐便器;6_粉碎器;7_防溅装置;8_固定架;9_迸水管;10_供水增压装置;11_废物出水管;12_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參阅
图1,本实施方式涉及ー种增压冲洗护理床,它包括床框,在床框上设置有床架,该床架由上身床架1、臀部固定床架2以及下肢床架3构成,其中上身床架I与下肢床架3是活动铰接设置在床框上的,根据需要可在其下方分别对应上身床架I与下肢床架3设置手摇式或自动的升降机构。而在臀部固定床架2部分则内嵌设有ー坐便器5,坐便器5的上侧设有进水ロ,底部设置有排泄ロ,其中坐便器5的进水ロ与进水管9相连,排泄ロ则连接废物出水管11至下水管道。对应的在进水管9上直接设置有供水增压装置10,通过该供水增压装置10可增加水压从而方便坐便器5的冲水。根据需要,可在排泄ロ与废物出水管11之间设置一个粉碎器6,排泄ロ连入粉碎器6的输入端,粉碎器6输出再连接废物出水管11至下水管道,粉碎器6由固定架8固定。由此设计,可使得护理床的设置不需要依着下水管道限制,由于配备了粉碎器6,可将排泄物打碎后,在进水管9通过重力冲水装置或供水增压装置10的水冲刷坐便器5,进而通过废物出水管11排出(根据需要也可进ー步在废物出水管11中施加吸附カ以増加排出效果),不仅避免了原有此类护理床排泄容易堵塞从而不便使用的问题,还省去了原有需要配备粗废物出水管11的麻烦。相应的,通常在床框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12,最佳的,控制开关12进ー步包括正常按钮、延时按钮及控制电路,其中延时按钮通过控制电路连接供水增压装置10和粉碎器6,从而使得人在操作后冲水和粉碎会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延时工作一段时间,确保冲厕充分防止积淀。而正常按钮则直接与粉碎器6和供水增压装置10相连,以便在控制电路出现故障时(如断电)提供一个紧急的操控按钮,确保护理床可正常时候,为维修争取时间。上述结构中的升降机构若采用电动的,可采用下述结构实现:1、升降机构包括气缸,气缸的驱动杆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气缸驱动体安装于床框上。2、升降机构包括油缸,油缸的驱动杆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油缸驱动体安装于床框上。3、升降机构包括丝杆ー螺母机构、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驱动电机安装于床框上,驱动丝杆与升降驱动电机轴通过连轴器相连,丝杆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4、升降机构包括连轴器、传动轴以及驱动电机,连轴器直接将电机输出轴与传动轴相连,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在另ー实施例中,下肢床架3为两片可分离床架铰接而成;所述下肢床架3—侧角端活动连接于床框上,另ー侧角端与两连杆4铰接,两连杆4与床框活动连接,由此下肢床架3的两篇分离床架可对折,从而方便患者使用。在另ー实施例中,在坐便器5内对应排泄ロ设置有防溅装置7,所述防溅装置7包括防溅罩,防溅罩位于排泄口上部井向下延伸有连接柱连接于坐便器上。该防溅罩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物直接落入排泄ロ而溅起其内的水,同时可对落入排泄ロ的物体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防止其过快的进入排泄口中,同时也能对万一排泄口内水反溅的水起到一个阻挡的作用,防止其溅到使用者身上,因此本产品护理床通过装备该防溅装置7可有效避免患者使用时对排泄物激溅所帯来的烦恼。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增压冲洗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床框,在床框上设置有床架,该床架由上身床架、臀部固定床架以及下肢床架构成,所述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活动铰接设置在床框上;在臀部固定床架内嵌设有ー坐便器,所述的坐便器上侧设有进水ロ,底部设置有排泄ロ,所述坐便器的进水ロ与进水管相连,排泄ロ与废物出水管相连;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供水增压装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冲洗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床架为两片可分离床架铰接而成;所述下肢床架一侧角端活动连接于床框上,另ー侧角端与两连杆铰接,两连杆与床框活动连接。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冲洗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框的下方对应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分别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气缸,气缸的驱动杆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气缸驱动体安装于床框上; 或者,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油缸,油缸的驱动杆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油缸驱动体安装于床框上; 或者,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丝杆ー螺母机构、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驱动电机安装于床框上,驱动丝杆与升降驱动电机轴通过连轴器相连,丝杆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 或者,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连轴器、传动轴以及驱动电机,连轴器直接将电机输出轴与传动轴相连,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上升或复位。
4.按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冲洗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ロ与废物出水管之间还设置有粉碎器,排泄ロ连接粉碎器,粉碎器连接废物出水管。
5.按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冲洗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框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供水增压装置电气相连。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冲洗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正常按钮、延时按钮及控制电路,所述正常按钮直接与粉碎器电气相连,所述延时按钮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粉碎器。
7.按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冲洗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器内对应排泄ロ设置有防溅装置,所述防溅装置包括防溅罩,防溅罩位于排泄口上部井向下延伸有连接柱连接于坐便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压冲洗护理床,它包括床框,在床框上设置有床架,该床架由上身床架、臀部固定床架以及下肢床架构成,所述上身床架与下肢床架活动铰接设置在床框上;在臀部固定床架内嵌设有一坐便器,所述的坐便器上侧设有进水口,底部设置有排泄口,所述坐便器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相连,排泄口与废物出水管相连;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供水增压装置。由于配备了供水增压装置,可将进水增压后直接用于坐便器的冲刷,不仅避免了原有此类护理床需要配备重力差冲水装置的麻烦与不美观,还解决了冲水压力和持续度的问题,可使得护理床的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文档编号A61G7/02GK202920516SQ20122056976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杨文兵, 张孝超, 林玉森 申请人:福建省假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