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风寒泄泻暖脐宝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42243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小儿风寒泄泻暖脐宝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泄泻的中药方剂,特别是一种小儿风寒泄泻暖脐宝。本发明的中药方药主要是荜澄茄、丁香、地椒、羌活、藿香正气水、伤湿解痛膏组成等中药的有效成分制备而成的。将本发明的药剂用藿香正气水调成厚糊状,贴敷于特定的小儿止泻穴位即可。本发明小儿风寒泄泻暖脐宝系外用药,脐部给药,小儿易于接受,吸收更持久,生物利用度高,无毒副作用,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便宜、疗效满意。
【专利说明】小儿风寒泄泻暖脐宝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小儿泄泻外用中草药暖脐宝,特别是一种小儿风寒泄泻特定穴位上贴敷的外用止泻中草药。
【背景技术】
[0002]泄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风寒泄泻在小儿泄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往往病程长,易反复,迁延难愈,导致患儿体质渐差,易引起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免疫力低下及生长发育障碍等,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目前,西医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多采用抗生素、肠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疗法等。其中,对于小儿风寒泄泻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滥用抗生素还易致菌群失调,肠黏腊保护剂及肠道微生态疗法,对小儿风寒泄泻的症状虽有一定改善,但疗程较长, 总体疗效不如中药理想。对于风寒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再感染的发生。随着生活条件的变迁,常用的方药,如参苓白术散的健脾止泻、丁桂儿脐贴的散寒止泻,其治疗效果逐渐减弱。本发明对小儿风寒泄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起效快、疗效高、小儿易于接受,无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采取一种易于被小儿接受的外治疗法,探讨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方法和给药途径,以便速效、高效地治疗小儿风寒泄泻,亦解决了小儿输液、口服药物等诸多困难的问题。
[0004]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药物配伍上采用攻补兼施为主,标本同治、寒热并用、温涩互举的治疗原则,通过温阳化积、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涩肠利水的作用,利用穴位贴药、皮肤渗透的外治方法,调理脾胃,达到治疗目的。
[0005]风寒泄泻多发于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交令之时,时值昼热夜凉,冷热失常,入寐时衣被未加,胸腹课露,卒感风寒,风寒之邪袭伤脾胃,或过食生冷,中阳受挫,水谷停滞,气机受阻,升降悖逆,清浊不分,大肠失固,水谷合污而下,则泻下作矣!寒湿泄泻则由饮食失节,劳倦内伤,感受寒湿之邪,寒湿内侵脾胃,或脾胃虚弱,失其健运,水湿内停,脾阳不展,清气不能上升,反而下陷,合浊而下,其泻下塘稀,俨如鸭粪。风寒泄泻患儿泻下的特点是:大便稀烂,色淡,夹有泡沫,稍臭。
[0006]中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幼幼集成》曰:“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风寒则健运失司,胃弱则不能熟腐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乃至合污而下,成为风寒泄泻。早在黄帝《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脾病者,虚则胀满,肠鸣飱泄,食不化”,“湿多成五泄。”体内之湿多是脾的功能失常的产物,而湿盛则更影响脾的功能,二者可互为因果,外感风寒为外因,风寒而使体内湿邪过盛为内因,是风寒泄泻的发病机制。
[0007]笔者近十年来,遂研证机,方悟久泻之机,脾虚为本,兼有外感、积滞为标为实,非纯正虚,病邪久恋亦多,对此必用祛邪之品,始疗效稳固,病程缩短。然而临床小儿风寒泄泻,兼有乳积或鱼肉积滞者多,多因妈咪们过频、过量、过早喂养肥甘厚腻之品所致。笔者仅就临床运用先攻下后健脾止泻法,克服参苓白术散、丁桂儿脐贴的不足,确定此治疗小儿风寒泄泻方药,经近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疗效满意。专家认为在慢性风寒泄泻的治疗中,加用少量的祛风湿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风药具有升散、鼓动作用,使补益之品,补而不腻。
[0008]组成:荜澄茄、 丁香、地椒、羌活等。
[0009]首先,按重量计算,将荜澄茄、丁香、地椒各IOg混合后,研细末制成本发明(香橙宪地散);
其次,自备藿香正气水、伤湿解痛膏各I盒;
第三.取本发明的药剂(香橙羌地散)0.5 — lg,用藿香正气水调成厚糊状,涂于小儿的神闕穴(肚脐)、止泻穴(神闕下一寸处)和脾俞穴,外用伤湿解痛膏复盖,4小时换药I次,3日为一疗程;如三天内未治愈或无明最效果,可再贴神闕穴及涌泉穴(双),即可收到预期效果。
[0010]中药药理:荜澄茄、丁香、地椒等具有辛温药性,为气味芳香浓烈之品。取其辛能行能散、香能走能窜、温能散能通之性,共奏香燥温阳、温中散寒止泻之功。国外有报道丁香油酚具有透皮促进作用,并做为透皮促进剂使用,丁香尚含一些止痛、温里、散寒的成分,发挥着促渗、治疗双重功能;《证治准绳》说:“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风药更能祛湿,但用之必须适宜,量须轻剂,羌活宜用I~3 g取其轻者升散之意,如用量过多,反使虚弱之脾胃益虚。综观全方,温中散寒止泻,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消积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0011 ] 中医学认为,脐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有为后天之根源,为十二经发源地,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穴位。脐中为神闕穴,为先天精气出入之处,任督冲三脉相会之乡,起着调节气血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脐中皮肤渗透性最强。择神闕穴是因为该处表皮角化层是腹部皮肤最薄部位,且与腹膜直接相贴,而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药物穿透皮肤后直接扩散到静脉网而进入体循环,故脐部给药生物利用度高;穴位贴敷通过经络的感传,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循环感应过程中相互协同和叠加,从而表现生理上的放大效应,故临床取得良效。药代动力学证明:脐部给药比其它用药方式更易于药物吸收,生物利用度高,且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贴敷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药物得以较长时间存放,,进入血液循环及淋巴系统,发挥药物全身治疗作用。是人体给药尤其是儿童给药的最佳方式之一。美国Y.W.Chien的研究表明,药物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治疗特点有药物和穴位之双重作用。
[0012]发明有益效果
木发明的优点是:1、通对穴位贴药,皮肤渗透,脏腑直接吸收,避免了胃酸对药物的减消作用,疗效高,见效快,日节省药物;2、脐部给药,吸收更持久,生物利用度高。3、小儿易于接受,不受疼痛,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4、适用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风寒泄泻,治疗范围宽,同时,对厌食、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呕吐有良好的疗效,具有免疫保健作用,能提高肌体免疫力;5、降低有病就输液的危险与成本;6、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便宜、疗效满意。【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一、马某某,女,4个月,2011年11月14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5天前腹泻,一日3~4遍,粪质清稀,多泡沫,臭味不甚,肠鸣腹痛,舌苔白腻,经治不见好转。。经附近医院输液治疗十余天不愈。取本发明的药剂(香橙羌地散)0.Sg,用藿香正气水调成厚糊状,涂于小儿的神闕穴(肚脐)、止泻穴(神闕下一寸处)和脾俞穴,外用伤湿解痛膏复盖,4小时换药I次,两天后泻止。
[0014]实施例二、刘姓幼儿1岁,泻奶花样稀便,加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日泻六七次.取本发明的药剂(香橙羌地散)lg,用藿香正气水调成厚糊状,涂于小儿的神闕穴(肚脐)、止泻穴(神闕下一寸处)和脾俞穴,外用伤湿解痛膏复盖,4小时换药I次,上午九时敷本发明药剂,下午腹泻即止,及后每日大便一次,成条状。
[0015]实施例三、患儿,男,二岁半,腹泻2月余,泻下清稀,大便4~6次/日,厌食,因泄泻日久,消瘦苍白,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缓,指纹淡红。大便检查,不消化物(++),白细胞(+),粘液(+),经中西药治疗一周无效.取本发明的药剂(香橙羌地散)lg,用藿香正气水调成厚糊状,涂于小儿的神闕穴(肚脐)、止泻穴(神闕下一寸处)和脾俞穴,外用伤湿解痛膏复盖,4小时换药I次,治疗天5天而愈。
【权利要求】
1.一种由中草药配制成的小儿风寒泄泻暖脐宝,其特征是药剂主要由荜澄茄、丁香、地椒、羌活、藿香正气水、伤湿解痛膏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风寒泄泻暖脐宝,其特征是按重量计算,将荜澄茄、丁香、地椒各IOg混合后,研细末制成本发明(香橙羌地散);用时取本发明的药剂0.5 — lg,用藿香正气水调成厚糊状,涂于小儿的神闕穴(肚脐)、止泻穴(神闕下一寸处)和脾俞穴,外用伤湿解痛膏复盖,4小时换药I次,3日为一疗程;如三天内未治愈或无明最效果,可再贴神闕穴及涌泉穴(双),即可收到预期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积滞泄泻暖脐宝,其特征是将药剂置于一定大小的粘贴物上,贴敷于特定的小儿 止泻穴(神闕穴、止泻穴、脾腧穴及涌泉穴)位上。
【文档编号】A61P1/12GK103720979SQ201210391951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刘黎明 申请人:刘黎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