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同时还公开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属于中医药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鼻炎(Rhinitis)是由于急性或慢性的鼻粘膜如病毒、病菌感染,或刺激物的作用下受损而导致的。鼻炎导致产生过多粘液,通常引起流涕、鼻塞等症状。全球范围内鼻炎的发病率在10%至40%左右,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有80%的鼻咽癌患者发生在我国,而90%的鼻咽癌患者都是由于鼻炎久治不愈恶化所致。我国鼻炎患者有3亿人左右,并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每年因鼻咽癌变而致的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鼻炎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难治愈等特点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传统治疗鼻炎的方法包括激光、微波技术配合药物治疗,这类疗法不仅不能彻底治愈疾病,还可能给患者 带来一系列的损伤。而药物上,常用的口服中药有鼻炎康、千柏鼻炎片等,长期服用对肝脏有点损害。因而研发出外用中药制剂防治鼻炎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具有有效的缓解鼻塞,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治疗费用和时间,使用方法便捷等特点。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根据祖国中医理论,结合鼻炎的防治机理和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达到防治鼻炎,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防治鼻炎的功效。本发明的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药物按重量份数比制成的 仙人掌9 10g,芦荟8 llg,红花I 6g,生姜3 5g,菊花3 6g,鸡蛋清10ml。本发明所述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按比例称取仙人掌、芦荟、红花、生姜、菊花。⑴将仙人掌加以IOOml的蒸馏水,50ml70%乙醇,80°C水浴上回流提取。仙人掌药渣干燥后在85°C水煮提取3次,水提液减压浓缩至稠,加乙醇,使醇终浓度在75% -80%,静止48小时后抽滤;仙人掌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抽洗后,挥散溶剂至干。⑵将新鲜芦荟打浆;向浆液中加乙醇50ml,80°C水浴加热恒温回流提取90min ;提取完毕后过滤,将新鲜芦荟药渣干燥后,加3倍量蒸馏水,90°C水浴,提取60min后过滤;(3)将红花、生姜、菊花分别加入IOOml水提。红花、生姜、菊花药洛干燥后分别在85°C水煮提取3次,将三种液体按I: I: I混合。最后将仙人掌、芦荟、红花、生姜、菊花提取液混合与鸡蛋清以3 1进行配比即得本发明药物。使用方法以病情轻重,用本品涂在患处,每日涂抹2 3次,r2g/次,直至缓解鼻部症状。功能主治缓解鼻塞,流清水涕,鼻痒,活血化瘀等症状。使用症鼻炎患者。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入选100例轻重度等鼻炎患者,采用本发明药品进行防治,经系统临床观察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一、诊断标准
根据《中西医学诊断学》所载,鼻炎疾病引起的鼻塞、流清鼻涕、鼻痒临床诊断标准。二、纳入标准
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即纳入病例。三、观察方法
入选病理要求填好病理,对比用药前和用药后的临床症状。
四、给药方法
用本品膜剂涂抹于患处。每日2 3次,Hg/次,直至缓解鼻塞、流清鼻涕、鼻痒为止。五、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鼻塞、流清鼻涕、鼻痒消失;
显效疼痛、瘙库消失,鼻炎有反复;
有效鼻塞、流清鼻涕、鼻痒明显减轻,鼻炎有轻度改变;
无效鼻塞、流清鼻涕、鼻痒无减轻,鼻炎无改变;
六、结论
治愈80例鼻炎疾病引起的鼻塞、流清鼻涕、鼻痒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0% ;显效15例;无效5例。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所选药物为纯中草药,协同配伍合理,疗程短、费用低,临床症状消失迅速,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使用方便安全,治愈后无反弹现象。本发明药物制造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具有止鼻塞、流清鼻涕、鼻痒等作用,功效突出,可达到防治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I
称取仙人掌9g,芦荟8g,红花3g,生姜3g,菊花3g,将仙人掌加以IOOml的蒸馏水,50ml70%乙醇,80°C水浴上回流提取。药渣干燥后在85°C水煮提取3次,水提液减压浓缩至稠,加乙醇,使醇终浓度在75% -80%,静止48小时后抽滤;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抽洗后,挥散溶剂至干。将新鲜芦荟打浆;向浆液中加乙醇,80°C水浴加热恒温回流提取90min ;提取完毕后过滤,将药渣干燥后,加3倍量蒸馏水,90°C水浴,提取60min后过滤;将红花、生姜、菊花加乙醇,80°C水浴上回流提取。药渣干燥后在85°C水煮提取3次,得液体,混合提取液与鸡蛋清以3 1进行配比即得本发明药物。实施例2
称取仙人掌9g,芦荟9g,红花4g,生姜4g,菊花4g,将仙人掌加以IOOml的蒸懼水,50ml70%乙醇,80°C水浴上回流提取。药渣干燥后在85°C水煮提取3次,水提液减压浓缩至稠,加乙醇,使醇终浓度在75% -80%,静止48小时后抽滤;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抽洗后,挥散溶剂至干。将新鲜芦荟打浆;向浆液中加乙醇,80°C水浴加热恒温回流提取90min ;提取完毕后过滤,将药渣干燥后,加3倍量蒸馏水,90°C水浴,提取60min后过滤;将红花、生姜、菊花加乙醇,80°C水浴上回流提取。药渣干燥后在85°C水煮提取3次,得液体,混合提取液与鸡蛋清以3 1进行配比即得本发明药物。
实施例3
称取仙人掌10g,芦荟10g,红花5g,生姜5g,菊花5g,将仙人掌加以IOOml的蒸馏水,50ml 70%乙醇,80°C水浴上回流提取。药渣干燥后在85°C水煮提取3次,水提液减压浓缩至稠,加乙醇,使醇终浓度在75% -80%,静止48小时后抽滤;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抽洗后,挥散溶剂至干。将新鲜芦荟打浆;向浆液中加乙醇,80°C水浴加热恒温回流提取90min ;提取完毕后过滤,将药渣干燥后,加3倍量蒸馏水,90°C水浴,提取60min后过滤;将红花、生姜、菊花加乙醇,80°C水浴上回流提取。药渣干燥后在85°C水煮提取3次,得液体,混合提取液与鸡蛋清以3 1进行配比即得本发明药物。实施例4
称取仙人掌IOg,芦荟Ilg,红花6g,生姜5g,菊花6g,将仙人掌加以IOOml的蒸懼水,50ml 70%乙醇,80°C水浴上回流提取。药渣干燥后在85°C水煮提取3次,水提液减压浓缩至稠,加乙醇,使醇终浓度在75% -80%,静止48小时后抽滤;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抽洗后,挥 散溶剂至干。将新鲜芦荟打浆;向浆液中加乙醇,80°C水浴加热恒温回流提取90min ;提取完毕后过滤,将药渣干燥后,加3倍量蒸馏水,90°C水浴,提取60min后过滤;将红花、生姜、菊花加乙醇,80°C水浴上回流提取。药渣干燥后在85°C水煮提取3次,得液体,混合提取液与鸡蛋清以3 1进行配比即得本发明药物。通过以下具体病例进一步证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
病例I
某女,24岁,重度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应用各种制剂均无疗效。使用本发明药物涂抹于患处(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当日鼻塞、流清鼻涕、鼻痒等症状减轻,每日2 3,r2g/次,10-19次左右鼻塞、流清鼻涕、鼻库等临床症状消失。病例2
某女,63岁,轻度鼻塞、流清鼻涕、鼻痒。使用本发明药物涂抹于患处(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当日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减轻,每日2 3次,r2g/次,6-9次左右鼻塞、流清鼻涕、鼻库临床症状消失。病例3
某男,57岁,轻度鼻塞、流清鼻涕、鼻痒。使用本发明药物涂抹于患处(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当日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减轻,每日2 3次,Hg/次,6-10次左右鼻塞、流清鼻涕、鼻库临床症状消失。病例4
某女,29岁,重度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应用各种制剂均无疗效。使用本发明药物涂抹于患处(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当日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减轻,每日2 3次,Hg/次,15-23次左右鼻塞、流清鼻涕、鼻痒临床症状消失。病例5
某男,35岁,重度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应用各种制剂均无疗效。使用本发明药物涂抹于患处(鼻塞、流清鼻涕、鼻痒),当日鼻塞、流清鼻涕、鼻痒无减轻。每日2 3次,Hg/次,15-23次左右鼻塞、流清鼻涕、鼻痒临床症状消失。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药物按重量份数比制成的 仙人掌9 10g,芦荟8 llg,红花I 6g,生姜3 5g,菊花3 6g,鸡蛋清10ml。
2.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鼻炎药物的膜剂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按比例称取仙人掌、芦荟、红花、生姜、菊花;(1)将仙人掌加以IOOml的蒸馏水,50ml70%こ醇,80°C水浴上回流提取;仙人掌药渣干燥后在85°C水煮提取3次,水提液减压浓缩至稠,加こ醇,使醇终浓度在75% -80%,静止48小时后抽滤;仙人掌沉淀物用无水こ醇抽洗后,挥散溶剂至干;(2)将新鲜芦荟打浆;向浆液中加こ醇50ml,80°C水浴加热恒温回流提取90min ;提取完毕后过滤,将新鮮芦荟药渣干燥后,加3倍量蒸馏水,90°C水浴,提取60min后过滤;(3)将红花、生姜、菊花分别加入IOOml水提;红花、生姜、菊花药渣干燥后分别在85°C水煮提取3次,将三种液体按1:1:1混合;最后将仙人掌、芦荟、红花、生姜、菊花提取液混合与鸡蛋清以3 1进行配比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防治鼻炎膜剂药物,同时还公开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由仙人掌、芦荟、红花、生姜、菊花及鸡蛋清经炮制而成,所选药物为纯中草药,协同配伍合理,疗程短、费用低,临床症状消失迅速,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使用方便安全,治愈后无反弹现象。本发明药物制造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具有止鼻塞、流清鼻涕、鼻痒等作用,功效突出,可达到防治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K35/54GK102671171SQ2012101540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于晓艳, 孙波, 杨秀娜, 王丽萍, 苏青, 苗春生, 邹颖刚, 陈圆圆, 高海成, 高海梅 申请人: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