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和内窥镜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0174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和内窥镜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保护电接点部的保护部件,在与对方连接器部连接时,保护部件移动,电接点部开放。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6-5328号公报中,公开了汽车等中使用的电连接器。在该电连接器中,在雄型连接器中,在雄型连接器壳体上形成有使端子露出的窗,利用保护罩对该窗进行开闭。在雄型连接器中,在与雌型连接器分离时,利用保护罩封闭窗,从而保护端子,在与雌型连接器连接时,利用雌型连接器壳体顶起保护罩,使窗打开,从而端子露出。在日本特开2000-171724号公报中公开了用于内窥镜等的电连接器,其具有与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同样的结构。在该电连接器中,在连接器主体中,配设有具备接点电极的电路基板,通过使保护罩进退来覆盖电路基板或使该电路基板露出。在连接器主体中,在与对方连接器分离时,保护罩前进,覆盖电路基板,从而保护接点电极,在与对方连接器连接时,利用对方连接器使保护罩后退,电路基板露出,从而接点电极露出。

发明内容
在日本特开平6-5328号公报的电连接器中,在保护罩的开闭方向排列有多个端子的情况下,为了使保护罩开放而使多个端子露出,需要使保护罩移动与该多个端子对应的量,保护罩的移动量变大,在保护罩的开闭方向上,雄型连接器大型化。日本特开2000-171724号公报的电连接器也同样,在保护罩的进退方向排列有端子的情况下,在保护罩的进退方向上,电连接器大型化。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在保护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电接点部,且在该移动方向上能够小型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部具备第一和第二电接点部,它们能够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对方电接点部接触;和保护部件,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电接点部侧朝向所述第二电接点部侧的移动方向上,从保护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接点部的保护位置向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接点部开放的开放位置移动,所述保护部件具有开放部,在所述保护部件配置于所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该开放部使所述第二电接点部开放。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器部中,由于保护部件形成有使第二电接点部开放的开放部,因此,仅通过使保护部件移动与第一电接点部的移动方向长度对应的量,就能够使第一和第二电接点部开放,能够减少保护部件的移动量。因此,能够使电连接器部在保护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小型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接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接点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接点部的开放方向侧,所述保护部件具有保护部,在所述保护部件配置于所述保护位置的情况下,该保护部保护所述第一电接点部,所述保护部具有所述开放部,配置成从所述移动方向观察,不与所述保护部件配置于所
4述开放位置时的所述第二电接点部重叠。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部中,由于保护部配置成从保护部件的移动方向观察, 不与保护部件配置于开放位置时的第二电接点部重叠,因此,在保护部件配置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相对于保护部件的移动方向重叠配置第二电接点部和保护部,在保护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在第一电接点部与第二电接点部之间不需要设置用于在保护部件配置于开放位置时收纳保护部的空间。因此,能够在保护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接近配置第一电接点部和第二电接点部,能够使电连接器部在保护部件的移动方向上进一步小型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部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由与所述移动方向和所述开放方向大致平行的侧壁部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部中,由于保护部由与保护部件的移动方向和电接点部的开放方向大致平行的侧壁部形成,因此,在电接点部的开放方向上,在第一电接点部与第二电接点部之间不需要设置用于在保护部件配置于开放位置时收纳保护部的空间。因此, 能够在电接点部的开放方向上接近配置第一电接点部和第二电接点部,能够使电连接器部在电接点部的开放方向上小型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部的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部能够连接对方电连接器部,所述移动方向与所述对方电连接器部向所述电连接器部连接的连接方向大致一致,所述保护部件具有驱动承受部,在将所述对方电连接器部向所述电连接器部连接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承受部被所述对方电连接器部向所述连接方向按压,所述驱动承受部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向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接点部的开放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部中,在将对方电连接器部连接于电连接器部的情况下,由对方电连接器部向对方电连接器部的连接方向按压电连接器部的驱动承受部,由此使保护部件向连接方向移动。这里,由于驱动承受部在保护部件的连接方向上向电接点部的开放方向倾斜,所以除了对方电连接器部以外,难以向连接方向按压驱动承受部,能够防止错误地使保护部件移动而使电接点部开放。在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部的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部还具备壳体部,所述保护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有所述保护部件;以及限制部件,其设于所述壳体部上,并具有端部,能够在限制所述保护部件的移动的限制位置和使所述保护部件能够移动的释放位置之间以所述端部为中心转动,所述限制部件具有设于所述端部的滑动凸部,所述壳体部具有支承所述滑动凸部并使该滑动凸部能够滑动的滑动凹部,使得所述限制部件能够在所述限制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以所述端部为中心转动。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部中,利用壳体部的滑动凹部和限制部件的端部的滑动凸部形成转动机构,限制部件的转动机构成为非常简单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头的纵剖视和侧视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座的纵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闸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和闸门的示意图。
5
图6是以分离状态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和纵剖视图。图7是以抵接状态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和纵剖视图。图8是以连接状态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和纵剖视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比较例的插座连接器和闸门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插座连接器和闸门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插座连接器和闸门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插座连接器和闸门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参考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局部纵剖立体图。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参考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局部纵剖放大立体图。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参考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纵剖视图。图16是从按压承受面侧示出本发明的参考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衬垫的立体图。图17是从支承承受面侧示出本发明的参考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衬垫的立体图。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参考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衬垫的变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2,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图1,内窥镜系统具有分离型内窥镜31。分离型内窥镜31具有插入单元32 和驱动单元33。插入单元32具有插入体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34。在插入部34中,从前端侧向基端侧连续设置有硬性的前端硬性部36、能弯曲动作的弯曲部37以及长条状的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38。在插入部34的基端部连结着插拔部39。插入单元32相对于驱动单元33装卸自如,插入单元32的凸型的插拔部39相对于驱动单元33的凹型的插拔承受部 41插拔自如。从驱动单元33延伸出通用线缆42,在通用线缆42的延伸端部配设有光源连接器43和视频连接器44。光源连接器43和视频连接器44分别连接于光源装置46和视频处理器47。另外,光源装置46和视频处理器47连接于系统控制器48,在系统控制器48 上,经由操作线缆49连接着用于操作内窥镜系统的操作部50。在光源装置46中生成的照明光被供给至前端硬性部36内的照明光学系统,并照射于观察对象。并且,在视频处理器47中生成的驱动信号被输出至前端硬性部36内的摄像单元。被输入了驱动信号的摄像单元对观察像进行拍摄来生成图像信号,所生成的图像信号被输出至视频处理器47,利用视频处理器47将观察图像显示于监视器52。在驱动单元33和插入单元32中,延伸设置有引导照明光的光导、传送各种信号的电缆。进而,在驱动单元33的插拔承受部41和插入单元32的插拔部39中形成有光连接器和电连接器,所述光连接器和电连接器与插拔部39相对于插拔承受部41的插拔联动地, 使驱动单元33侧的光导和电缆与插入单元32侧的光导和电缆相互连接、分离。参照图2至图5,详细说明电连接器。在插入单元32的插拔部39中形成有作为对方电连接器部的插头53,在驱动单元33的插拔承受部41中形成有作为电连接器部的插座54。参照图2,详细说明插头53。在插头53中形成有插头侧电连接部。即,插头53具有圆筒状的插头壳体56,在插头壳体56中,在轴向内侧部分形成有粗径的触头配置部57。在触头配置部57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一和第二接点区域57a、57b。两接点区域57a、57b在整周延伸,第一接点区域57a配置于轴向外侧,第二接点区域57b配置于轴向内侧,第二接点区域57b的外径比第一接点区域57a的外径大。进而,在触点配置部57中嵌设有多个第一和第二插头触头58a、58b。插头触头58a、58b以方柱状沿轴向延伸设置,多个第一插头触头58a和多个第二插头触头58b 分别在周向并排设置。相对于预定的第一插头触头58a,在轴向内侧且在径向外侧,沿轴向并排地配置有对应的第二插头触头58b。第一、第二插头触头58a、58b的轴向外端部的一面部分别在第一、第二接点区域57a、57b露出,形成沿轴向延伸且与径向大致正交的作为电接点部的第一、第二插头接点59a、59b。相对于预定的第一插头接点59a,在轴向内侧且在径向外侧,沿轴向并排地配置有对应的第二插头接点59b。并且,在插头53中形成有驱动部。即,在触头配置部57的外周部,在轴向外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轴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倾斜的第一驱动面61a。并且,在触点配置部57的外周部,在第一接点区域57a与第二接点区域57b之间,形成有随着朝向轴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倾斜的第二驱动面61b。参照图3至图5,详细说明插座54。参照图3,在插座54中形成有与插头侧电连接部电连接的插座侧电连接部。艮口, 插座54具有圆筒状的插座壳体62,在插座壳体62的内周部配设有多个第一和第二插座触头63a、63b。插座触头63a、63b以与径向正交的长板状沿轴向延伸设置,多个第一插座触头 63a和多个第二插座触头63b分别在周向并排设置。相对于预定的第一插座触头63a,在轴向内侧且在径向内侧,沿轴向并排地配置有对应的第二插座触头63b。第一、第二插座触头 63a、63b的轴向外端部分别呈向径向内侧突出的V字状,形成作为电接点部的第一、第二插座接点64a、64b。插座接点64a、64b朝向径向内侧开放而能够与对方插头触头58a、58b接触,朝向径向内侧的方向为开放方向。相对于预定的第一插座接点64a,在轴向内侧且在径向内侧,沿轴向并排地配置有对应的第二插座接点64b。参照图3至图5,在插座54中形成有保护、开放插座接点64a、64b的闸门机构。参照图3和图4,在插座壳体62的内周部配设有作为保护部件的闸门66。闸门66 能够相对于插座壳体62沿轴向滑动,能够配置于轴向外侧的保护位置和轴向内侧的开放位置。闸门66具有多个侧壁67、内周壁68以及外周壁69。侧壁67与周向大致正交且沿轴向延伸,多个侧壁67在周向并排设置。在相邻的两侧壁67之间形成有收纳插座触头 63a、63b的插座触头收纳空间70。下面,将侧壁67的轴向外侧部分称为第一侧壁部71a,将轴向内侧部分称为第二侧壁部71b。内周壁68连结于第二侧壁部71b的径向内侧面,具有与第二侧壁部71b的轴向长度大致相等的轴向宽度,并沿整周延伸。外周壁69连结于第一侧壁部71a的轴向外侧部分的径向外侧面,具有比第一侧壁部71a的轴向长度短得多的轴向宽度,并沿整周延伸。参照图5,在闸门66配置于轴向外侧的保护位置Pl的情况下,在相邻的两第一侧壁部71a之间配置有第一插座接点64a,在相邻的两第二侧壁部71b之间配置有第二插座接点64b。第一侧壁部71a的径向内侧面配置于比第一插座接点64a的V字状的径向内端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这样,第一侧壁部71a作为保护第一插座接点64a的第一保护部发挥功能。并且,内周壁68配置于第二插座接点64b的径向内侧。另外,第二插座接点64b 配置成被内周壁68向径向外侧按压,从而借助第二插座触头63b的弹性变形而向径向外侧移位。这样,内周壁68作为保护第二插座接点64b的第二保护部发挥功能。当闸门66配置于轴向内侧的开放位置P2的情况下,第一、第二插座接点64a、64b 向构成开放方向的径向内侧开放。即,构成第一保护部的第一侧壁部71a配置于比第一插座接点64a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第一插座接点64a的整体配置成从相邻的两第一侧壁部 71a之间的轴向外端开口向轴向外侧突出。构成第二保护部的内周壁68配置于比第二插座接点64b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构成第一保护部的第一侧壁部71a在轴向上与第二插座接点64b重叠配置,在相邻的两第一侧壁部71a之间配置第二插座接点64b。第二插座接点 64b配置为被解除由内周壁68向径向内侧的按压,从而借助第二插座触头63b的恢复变形而恢复至径向外侧的自然位置。进而,第二插座接点64b的V字状的径向内端部配置于比第一侧壁部71a的径向内侧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配置成从相邻的两第一侧壁部71a之间的径向内侧开口向径向内侧突出。这样,当闸门66配置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构成第一保护部的第一侧壁部71a也作为使第二插座接点64b向构成开放方向的径向内侧开放的开放部发挥功能。再次参照图3和图4,在插座54中形成有限制机构,在插座54与插头53分离时, 该限制机构限制闸门66的移动以将闸门66保持在保护位置,在插座54与插头53连接时, 该限制机构解除对闸门66的移动的限制。在插座壳体62的外壁部的内周面形成有施力支承部72。施力支承部72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在整周延伸设置。施力支承部72配置于闸门66的外周壁69的轴向内端环状面的轴向内侧。在施力支承部72与外周壁69之间压缩配设有由弹性部件构成的圆筒状的闸门施力部件73。利用闸门施力部件73对闸门66施力,使闸门66始终处于轴向外侧的保护位置。在插座壳体62的轴向内端部形成有与轴向大致正交的圆环板状的隔壁部74。在隔壁部74的轴向外端面部形成有作为滑动凹部的圆周凹面76。该圆周凹面76形成具有与轴向和径向大致正交的中心轴的圆周面状。另一方面,在作为限制部件的杆状的止挡78 的一端部形成有作为滑动凸部的圆周凸面77。该圆周凸面77形成具有与止挡78的轴向大致正交的中心轴的圆周面状。圆周凸面77插入圆周凹面76中而被支承为能够滑动。止挡 78利用圆周凸面77在圆周凹面76中的滑动,能够以轴向内端部为中心转动,能够配置在与轴向大致平行的限制位置和轴向外端部相对于该限制位置向径向外侧移位的释放位置。在止挡78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限制凸部79。此外,在止挡78中,在轴向外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释放承受部81。在释放承受部81的轴向外侧且在径向内侧部分,形成有随着朝向轴向内侧而向径向内侧倾斜的释放承受面82。另外,在插座壳体62 的隔壁部74的轴向外端面部,向轴向外侧突出设置有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止挡施力部件83。 利用止挡施力部件83对止挡78施力,使止挡78始终处于限制位置。对于闸门66,在预定的一组侧壁67s之间,代替第一和第二插座接点64a、64b收纳有止挡78,形成止挡收纳空间84。该一组侧壁67s之间形成有限制承受壁86。限制承受壁 86配置于止挡收纳空间84的径向内侧端部,在轴向上从内周壁68离开预定距离配置在内周壁68与外周壁69之间。在限制承受壁86与内周壁68之间形成有限制凸部收纳空间87 并且,在外周壁69,以从径向观察与止挡收纳空间84重叠的方式形成有贯通槽状的缺口部 88。在止挡78配置于限制位置的情况下,限制凸部79插入于限制凸部收纳空间87 中。限制凸部79配置于限制承受壁86的轴向内侧,通过使限制承受壁86与限制凸部79抵接,限制闸门66向轴向的移动。并且,释放承受部81越过限制承受壁86而从侧壁67s之间向径向内侧突出。在止挡78配置于释放位置的情况下,将限制凸部79从限制凸部收纳空间87拔出,解除闸门66向轴向移动的限制。并且,释放承受部81被从侧壁67之间向径向外侧拔出,从而配置于外周壁69的缺口部88。参照图3和图4,在插座54中形成有作为驱动承受部的开放承受部,在插座54与插头53连接时,该开放承受部由插头53的驱动部驱动而使闸门66向开放位置移动。艮口, 在闸门66的所有侧壁67、67s的轴向外端部形成有第一开放承受面91a,在闸门66的内周壁68的轴向外端部形成有第二开放承受面91b。第一和第二开放承受面91a、91b随着朝向作为插头53的连接方向的轴向内侧,而向构成插座接点64a、64b的开放方向的径向内侧倾斜。参照图6至图8,对电连接器的连接动作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插头53和插座54分离的情况下,在插座54中,闸门66被保持于保护位置,利用闸门66保护第一和第二插座接点64a、64b。即,闸门66通过闸门施力部件 73配置于轴向外侧的保护位置。进而,止挡78通过止挡施力部件83配置于限制位置,止挡 78的限制凸部79插入于闸门66的限制凸部收纳空间87中,并配置于闸门66的限制承受壁86的轴向内侧。通过使限制承受壁86抵接于限制凸部79,限制闸门66向轴向内侧的移动。第一插座接点64a配置于闸门66的相邻的第一侧壁部71a之间,第一侧壁部71a的径向内侧面配置于比第一插座接点64a的径向内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保护第一插座接点 64a。并且,闸门66的内周壁68配置于第二插座接点64b的径向内侧,保护第二插座接点 64b。如图6至图7所示,在连接插头53和插座54的情况下,将插头53插入于插座54。 伴随着插头53向插座54的插入,插头53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面61a、61b依次抵接于插座54 的止挡78的释放承受面82,释放承受面82依次被第一和第二驱动面61a、61b向径向外侧按压,止挡78的释放承受部81被向径向外侧驱动。止挡78的圆周凸面77在插座54的隔壁部74的圆周凹面76中滑动,由此,止挡78从限制位置向释放位置转动,止挡78的限制凸部79被从闸门66的限制凸部收纳空间87拔出。其结果是,闸门66向轴向内侧移动的限制被解除。另外,止挡78的释放承受部81收纳于闸门66的外周壁69的缺口部88中。 接着,插头53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面61a、61b分别抵接于插座54的第一和第二释放承受面 91a、91b。如图7至图8所示,插座54的第一和第二释放承受面91a、91b分别被插头53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面61a、61b向轴向内侧按压,从而克服闸门施力部件73的朝向轴向外侧的作用力,闸门66从保护位置向轴向内侧移动到开放位置。保护第一插座接点64a的第一侧
9壁部71a移动到比第一插座接点64a靠轴向内侧的位置,第一插座接点64a的整体从相邻的两第一侧壁部71a之间的轴向外端开口向轴向外侧突出。这样,第一插座接点64a向径向内侧开放。保护第二插座接点64b的闸门66的内周壁68配置在比第二插座接点64b靠轴向内侧的位置,第二插座接点64b配置于保护第一插座接点64a的相邻的两第一侧壁部 71a之间,第二插座接点64b的轴向内端部从相邻的两第一侧壁部71a之间的径向内侧开口朝径向内侧突出。这样,第二插座接点64b向径向内侧开放。插头53的第二、第一插座接点59b、59a分别插入至第一、第二插座接点64a、64b的径向内侧,由此,第一、第二插座接点64a、64b分别向径向内侧接触于第二、第一插头接点59b、59a。另外,第一、第二插座接点 64a、64b配置成分别被第二、第一插头接点59b、59a向径向内侧按压,从而借助第一、第二插座触头63a、63b的弹性变形而向径向内侧移位。因此,借助第一、第二插座触头63a、63b 的弹力,确保第一、第二插座接点64a、64b与第二、第一插头接点59b、59a的接触。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发挥以下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54中,在闸门66中,利用第一侧壁部71a形成开放部,该开放部在闸门66配置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使第二插座接点64b开放。这里,如图9所示,在闸门66c未形成开放部的情况下,为了使第一、第二插座接点64d、64e向构成开放方向的径向内侧开放,需要使闸门66c向轴向内侧移动与第一、第二插座接点64d、64e的轴向长度对应的量。即,也需要使闸门66c移动第二插座接点64e的轴向长度量L。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54中,如图5所示,仅通过使闸门66向轴向内侧移动与第一插座接点64a的轴向长度对应的量,就能够使第一和第二插座接点64a、64b向开放方向开放,能够减小闸门66向轴向内侧的移动量。因此,在轴向上能够使插座54小型化。另外,对于保护第一插座接点64a的第一侧壁部71a,在闸门66的移动方向即轴向观察时,配置成不与闸门66位于开放位置时的第二插座接点64b重叠。这里,如图10所示,保护第一插座接点64g的第一保护部在闸门66f的移动方向即轴向观察时,配置成不与闸门66f位于开放位置时的第二插座接点64h重叠,例如由周壁71g形成的情况下,相对于轴向,无法重叠配置第二插座接点64h和周壁71g,在轴向上,在第一插座接点64g与第二插座接点64h之间,需要形成闸门66f位于开放位置时收纳周壁71的空间Si。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54中,如图5所示,相对于轴向,能够重叠配置第一插座接点64a和第一侧壁部71a,在轴向上,在第一插座接点64a与第二插座接点64b之间,不需要形成闸门66 位于开放位置时收纳第一侧壁部71a的空间。因此,在轴向上能够接近配置第一插座接点 64a和第二插座接点64b,在轴向上能够使插座54进一步小型化。另外,对于保护第一插座接点64a的第一保护部,利用第一侧壁部71a形成,该第一侧壁部71a与闸门66的移动方向即轴向以及插座接点64a、64b的开放方向即径向内侧大致平行。这里,如图11所示,在保护第一插座接点64j的第一保护部例如由与闸门66i 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周壁71i形成的情况下,在径向上,在第一插座接点64j与第二插座接点 64k之间,需要形成闸门66i位于开放位置时收纳周壁71i的空间S2。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径向上,在第一插座接点64a与第二插座接点64b之间,不需要形成闸门66位于开放位置时收纳第一侧壁部71a的空间。因此,在径向上能够接近配置第一插座接点64a和第二插座接点64b,在径向上能够使插座54小型化。而且,在闸门66配置于保护位置的情况下,第二插座接点64b被内周壁68向径向
10内侧按压而向径向外侧移位,在闸门66配置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第二插座接点64b被内周壁68向径向外侧的按压解除,从而向径向内侧的自然位置恢复。这里,如图12所示,第二插座接点64η和内周壁681彼此不相互作用,在第二插座接点64η不进行向径向的移位及恢复动作的情况下,为了使第二插座接点64η的径向内端部从相邻的两第一侧壁部71m 之间的径向内侧开口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构成插座接点64m、64η的开放方向的径向上,需要在内周壁681的外周面与第一侧壁部71m的径向内侧面之间形成空间S3。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径向上,不需要在内周壁68的外周面与第一侧壁部71a的径向内侧面之间形成空间。因此,在径向上能够使插座54进一步小型化。并且,通过将插头53插入插座54,并利用插头53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面61a、61b 向轴向内侧按压闸门66的第一和第二开放承受面91b,从而克服闸门施力部件73的朝向轴向外侧的作用力,使闸门66从保护位置朝向轴向内侧移动到开放位置。如上所述,闸门 66向轴向内侧的移动量变小,因此,在使闸门66从保护位置朝向轴向内侧移动到开放位置时,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施力部件的压缩量变小,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增大也变小,使闸门66 朝向轴向内侧移动所需的按压力减小。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将插头53插入插座54,能够顺畅地进行插座54与插头53的连接操作。另一方面,闸门66的第一和第二开放承受面91a、91b随着朝向构成闸门66的移动方向的轴向内侧,而向构成插座接点64a、64b的开放方向的径向内侧倾斜。这里,在第一和第二开放承受面91b与轴向大致正交的情况下,即便是插头53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面61a、 61b以外,也会容易朝向轴向内侧按压第一和第二开放承受面91b。因此,有可能错误地使闸门66从保护位置朝向轴向内侧移动到开放位置而使插座接点64a、64b开放。与此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除插头53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面61a、61b以外,难以按压第一和第二开放承受面91a、91b,能够防止错误地使插座接点64a、64b开放。并且,利用插座壳体62的隔壁部74的圆周凹面76和止挡78的圆周凸面77形成止挡78的转动机构。因此,在转动机构中不需要使用转动轴等其它部件,止挡78的转动机构形成了非常简单的结构。上述的电连接器除了用于插入单元32与驱动单元33的连接部分外,还可以用于通用线缆42与视频处理器47的连接部分、操作线缆49与操作部50的连接部分等。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电连接器使用圆柱状的插头和圆筒状的插座,但本申请发明可以应用于任意形状的电连接器,例如用于如下的电连接器由在整周配设有电接点的矩形柱状的插头和矩形筒状的插座构成的电连接器;以及由在一面配设有电接点的板状的插头和矩形筒状的插座构成的电连接器。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闸门的移动方向与电连接器的连接方向相互平行,但本申请发明还可以应用于闸门的移动方向和电连接器的连接方向相互不同的电连接器,例如也可以在由一面配设有电接点的板状的插头和矩形筒状的插座构成的电连接器中,使闸门的移动方向与该一面平行并与电连接器的连接方向正交。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参考发明。本参考发明涉及一种液密用弹性部件,该液密用弹性部件能够贯穿插入于从装置的外表面部向装置的内部延伸的连接部,防止液体沿着连接部从装置的外部进入内部,使装置的内部相对于装置的外部保持液密。
在日本特开2008-278971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液密用弹性部件的衬垫。即,日本特开2008-278971号公报公开的内窥镜由用于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和对插入部施加驱动力的动力单元形成,插入部相对于动力单元装卸自如。而且,在动力单元与插入部的装卸部分形成有电连接器。在插入部中,在连接器主体的壳体的外表面部配设有电接点部。从电接点部向插入部的内部延伸出引线部,引线部贯通连接器主体的壳体并从壳体内表面突出。在壳体内表面覆盖设置有衬垫,引线部贯穿插入于衬垫。衬垫由衬垫压扁部向壳体内表面按压而压扁,衬垫与引线部之间确保水密。在日本特开2008-278971号公报中,对于用于确保衬垫与引线部之间的水密的衬垫的具体形状丝毫没有公开。本参考发明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密用弹性部件, 该液密用弹性部件可靠地防止液体沿着连接部从装置的外部进入内部,并使装置的内部相对于装置的外部可靠地保持液密。在本参考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液密用弹性部件相对于装置的外部将所述装置的内部保持液密,其特征在于,该液密用弹性部件具备按压承受部,其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外表面部,能够向预定的按压方向进行按压;支承承受部,其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外表面部,在所述按压方向上与所述按压承受部对置配置;贯穿插入孔,其贯通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按压承受部与所述支承承受部之间延伸,在该贯穿插入孔中能够贯穿插入从所述装置的外表面部向所述装置的内部延伸的连接部;倾斜部,其形成于所述贯穿插入孔的内周部,沿着所述按压方向向接触方向倾斜,该接触方向与所述按压方向正交,并相对于所述贯穿插入孔朝向内侧;缘部,其形成于所述贯穿插入孔的内周部,形成于所述倾斜部的所述按压方向侧,在所述接触方向上变尖,能够与所述连接部接触;以及突出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承受部,向所述按压方向突出,能够支承于所述按压方向的相反方向即支承方向。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密用弹性部件中,在贯穿插入孔中贯穿插入有从装置的外表面部向装置的内部延伸的连接部,利用预定的按压部向按压方向按压按压承受部,利用预定的支承部在按压方向的相反方向即支承方向支承突出部。由此,弹性部件变形,特别是借助倾斜部和突出部的作用,缘部在接触方向上与连接部强力地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沿着连接部从装置的外部进入内部,使装置的内部相对于装置的外部可靠地保持液密。在本参考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液密用弹性部件还具备能够支承于所述支承方向的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该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形成于所述支承承受部并向所述按压方向突出,相对于所述贯穿插入孔配置于所述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密用弹性部件中,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在按压方向上被按压于预定的支承部,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与支承部摩擦卡合。由此,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被限制向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即逃脱方向移动,使缘部向逃脱方向移动的弹性部件的流动减少, 因此,可靠地确保缘部与连接部的强力接触。在本参考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能够支承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接触方向限制承受部,该接触方向限制承受部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件中在所述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侧配置的外表面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密用弹性部件中,接触方向限制承受部由预定的限制部支承于接触方向。由此,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被限制向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即逃脱方向移动,使缘
12部向逃脱方向移动的弹性部件的流动减少,因此,可靠地确保缘部与连接部的强力接触。在本参考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逃脱部,该逃脱部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件中在所述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即逃脱方向侧配置的外表面部,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逃脱方向侧形成流动空间。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密用弹性部件中,在相对于弹性部件配置于逃脱方向侧的预定的壁部和逃脱部之间形成有流动空间,弹性部件的逃脱方向侧部分流动于该流动空间。由此,促进使缘部向接触方向移动的弹性部件的变形,可靠地确保缘部与连接部的强力接触。在本参考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液密用弹性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承受部能够配置于所述装置的内部侧,所述支承承受部能够配置于所述装置的外表面部侧,所述连接部是电连接部,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多个所述贯穿插入孔和分别与多个所述贯穿插入孔对应的多个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按压方向观察,所述突出部形成于对应的所述贯穿插入孔的周围的整周。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密用弹性部件中,弹性部件的支承承受部配置于装置的外表面部侧,各电连接部贯穿插入于各贯穿插入孔,各突出部与预定的支承部强力接触。各突出部配置于各电连接部的周围的整周,并且,各突出部与支承部之间保持液密,因此,多个电连接部相互液密地隔离。因此,能够防止因沿着连接部进入到缘部的外部侧的液体而使多个电连接部短路。参照

本参考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13至图18,说明本参考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具有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同样的结构。参照图13至图18,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插头53。参照图13,本实施方式的插头53具有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头53同样的结构。并且,关于作为电连接部的插头触头58a、58b,与插头触头58a、58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形成矩形状。而且,利用第一和第二插头触头58a、58b的轴向内端部,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引线部101a、101b。多个第一和第二引线部IOlaUOlb从插头壳体56的轴向内端面朝向轴向内侧突出。多个第一引线部101a、多个第二引线部IOlb分别在周向上并排设置,在第一引线部IOla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对应的第二引线部101b。对于引线部101a、101b, 彼此对置的一对侧面配置成与径向正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头53中形成有液密机构,该液密机构防止液体沿着插头触头58a、58b从插入单元32的外部进入内部,并相对于插入单元32的外部将内部保持液

Γ t [ O参照图13至图17,详细说明液密机构。另外,各图示出了作为液密用弹性部件的衬垫102处于非按压状态的情况。参照图13至图15,利用插头壳体56的轴向内端面形成作为支承部的支承壁103。 在插头壳体56的轴向内端面,在径向外缘部,朝向轴向内侧突出设置有作为限制部和壁部的圆筒状的限制侧壁104。在插头壳体56的轴向内端形成有内径增大的粗内径部,利用该粗内径部形成滑动承受部106。
13
在插头壳体56的轴向内端部覆盖设置有按压部件107。按压部件107形成有圆筒状的滑动部108。滑动部108从轴向内侧内插于插头壳体56的滑动承受部106,并能够相对于滑动承受部106在轴向滑动。在滑动部108的轴向外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并沿整周延伸的圆环厚板状的施力承受部109。施力承受部109能够相对于插头壳体56向轴向外侧施力,按压部件107整体能够相对于插头壳体56向轴向外侧施力。另一方面,在滑动部 108的轴向内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并沿整周延伸的圆环薄板状的按压壁111来作为按压部。按压壁111与插头壳体56的支承壁103相对地配置于支承壁103的轴向内侧, 并且,配置于插头壳体56的限制侧壁104的径向内侧。在按压壁111上沿轴向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和第二贯穿插入开口 112a、112b。对于贯穿插入开口 112a、112b,与轴向正交的横剖面形成圆形状。多个第一贯穿插入开口 112a、多个第二贯穿插入开口 112b分别沿周向并排设置,在第一贯穿插入开口 112a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对应的第二贯穿插入开口 112b。在各第一和第二贯穿插入开口 112a、112b中分别贯穿插入有对应的各第一和第二引线部101a、 101b。并且,在按压壁111的轴向外端面,在各贯穿插入开口 112a、112b的周围,朝向轴向外侧突出设置有一对舌片113a、113b。各舌片113a、113b形成在贯穿插入开口 112a、112b 的周向上延伸的圆弧周壁状,一对舌片113a、113b中的一个舌片113a相对于贯穿插入开口 112a、112b配置于径向内侧,另一个舌片113b相对于贯穿插入开口 112a、112b配置于径向外侧。参照图14至图17,在插头壳体56和按压部件107之间配设有衬垫102。衬垫102 形成圆弧厚板状,由硅橡胶、丁基橡胶、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利用衬垫102的轴向内端面形成作为按压承受部的按压承受面114。按压承受面 114与按压部件107的按压壁111相对地配置,能够被按压壁111朝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按压。并且,利用衬垫102的轴向外端面形成作为支承承受部的支承承受面116。在衬垫102中,在按压承受面114与支承承受面116之间,沿轴向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和第二贯穿插入孔117a、117b。多个第一贯穿插入孔117a、多个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 分别沿周向并排设置,在第一贯穿插入孔117a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对应的第二贯穿插入孔 117b。各第一和第二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轴向内端开口部分别与按压壁111的对应的各第一和第二贯穿插入开口 112a、112b相对地配置。并且,在各第一和第二贯穿插入孔 117a、117b的轴向内端开口部插入有对应的各第一和第二贯穿插入开口 112a、112b的周围的一对舌片113a、113b。而且,在各第一和第二贯穿插入孔117a、117b中分别贯穿插入有对应的各第一和第二引线部101a、101b。对于贯穿插入孔117a、117b,与轴向正交的横剖面形成矩形状,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彼此对置的一对侧面配置成与径向正交,并形成径向内侧面和径向外侧面。在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径向内侧面部和径向外侧面部中,分别在轴向内侧部分形成有平面部,在轴向外侧部分形成有倾斜部118。在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径向内侧面部中,倾斜部118形成在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上向径向外侧的接触方向倾斜的锥形形状。在倾斜部118的轴向外端部形成有缘部119,该缘部119形成向径向外侧的接触方向变尖的边缘形状,缘部119朝向接触方向与引线部IOlaUOlb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部 118延伸到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轴向外端,缘部119配置于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轴向外端。缘部119由倾斜部118的倾斜面和支承承受面116形成。在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径向外侧面部也形成有同样的倾斜部118和缘部119。其中,倾斜部118形成在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上向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倾斜的锥形形状,缘部119形成向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变尖的边缘形状。利用这一对缘部119夹持引线部101a、101b,一对缘部119接触引线部IOlaUOlb的整周。在衬垫102的支承承受面116上形成有作为突出部的凸肋部121。凸肋部121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突出。凸肋部121由多个凸肋部分形成。即,第一至第四周向凸肋部分122a、122b、122c、122d在整周延伸,并相互在径向并排设置。第一、第二周向凸肋部分 122a、122b分别相对于第一贯穿插入孔117a配置于径向内侧、外侧,并相对于第一贯穿插入孔117a的径向内侧面、外侧面沿轴向排列。并且,第三、第四周向凸肋部分122c、122d分别相对于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配置于径向内侧、外侧,并相对于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内侧面、外侧面沿轴向排列。对于第一至第三周向凸肋部分122a、122b、122c,与周向正交的剖面形成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半圆状,对于第四周向凸肋部分122d,与周向正交的剖面仅由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半圆状的径向内侧部分构成。另外,多个第一径向凸肋部分122e在第一周向凸肋部分122a与第二周向凸肋部分122b之间沿径向延伸,并且彼此在周向上并排设置,与第一和第二周向凸肋部分122a、122b连续。并且,多个第二径向凸肋部分122f在第三周向凸肋部分122c与第四周向凸肋部分122d之间沿径向延伸,并且彼此在周向上并排设置,与第三和第四周向凸肋部分122c、122d连续。对于第一和第二径向凸肋部分122e、 122f,与径向正交的剖面形成朝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半圆状。凸肋部121由插头壳体56的支承壁103支承于按压方向的相反方向即轴向内侧的支承方向。并且,从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观察,第一引线部IOla被第一和第二周向凸肋部分 122a、122b、以及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第一径向凸肋部分122e包围。并且,第二引线部 IOlb被第三和第四周向凸肋部分122c、122d、以及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第二径向凸肋部分122f包围。换言之,从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观察,在各引线部IOlaUOlb的周围的整周形成有凸肋部121。在衬垫102的支承承受面116上形成有作为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的限制座部124。 限制座部124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突出,配置于支承承受面116的径向外缘部,沿整周延伸,并与第四周向凸肋部分122d—体地形成于第四周向凸肋部分122d的径向外侧。这里, 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外侧面部的缘部119的接触方向面向径向内侧,构成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径向外侧成为逃脱方向。限制座部124相对于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配置于逃脱方向侧。并且,对于限制座部124,与周向正交的剖面形成向轴向外侧凸出的矩形状。 在限制座部124的突出端部形成有与轴向大致正交的限制端面126。限制端面126由插头壳体56的支承壁103支承于构成支承方向的轴向内侧,并与支承壁103摩擦卡合。借助限制端面126与支承壁103的摩擦卡合,限制座部124被限制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移动。在衬垫102的外周部的轴向外侧部分形成有作为接触方向限制承受部的限制伸出部127。限制伸出部127形成于衬垫102中在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侧配置的外表面部。 限制伸出部127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伸出,沿整周延伸。对于限制伸出部127,与周向正交的剖面形成向径向外侧凸出的矩形状。在限制伸出部127的伸出端部形成有与径向大致正交的限制侧面128。限制侧面128由插头壳体56的限制侧壁104支承于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限制伸出部127被限制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移动。
在衬垫102的外周部的轴向内侧部分形成有作为逃脱部的逃脱面129。逃脱面129 形成于衬垫102中在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侧配置的外表面部。插头壳体56的限制侧壁104 相对于衬垫102配置于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侧,在逃脱面129和限制侧壁104之间形成有流动空间131。下面,说明衬垫102的按压状态。按压部件107相对于插头壳体56配置并固定于轴向外侧的按压位置。衬垫102 的按压承受面114被按压部件107的按压壁111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按压。并且,衬垫 102的凸肋部121由插头壳体56的支承壁103支承于构成支承方向的轴向内侧。衬垫102 整体在轴向上压缩变形,在径向上扩张变形。参照图18,详细说明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径向侧面部的变形状态。对于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径向侧面部的变形状态,根据该径向侧面部配置于衬垫102的内部还是配置于衬垫102的外部附近而不同,另外,在配置于衬垫102的外部附近的情况下,根据在径向侧面部的外部侧是否形成有限制座部124或限制伸出部127而不同。对于第一贯穿插入孔117a的径向外侧面部,配置于衬垫102的内部。在轴向外侧部分的平面部的附近,应力矢量主要朝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侧,相对于按压方向,以较小的倾斜角度向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倾斜。另一方面,在倾斜部118中,应力矢量主要朝向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侧,相对于接触方向,以比较小的倾斜角度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倾斜。 其中,倾斜角度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逐渐增大。利用凸肋部121在支承壁103与缘部119 之间确保间隙,在缘部119的附近,应力矢量主要朝向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侧,因此,缘部 119朝向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强力接触引线部101a。对于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内侧面部,也配置于衬垫102的内部。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内侧面部的变形状态与第一贯穿插入孔117a的径向外侧面部的变形状态相同。其中,在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内侧面部,接触方向朝向径向外侧,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内侧面部的应力矢量相对于第一贯穿插入孔117a的径向外侧面部的应力矢量在径向上为相反方向。对于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内侧面部的缘部,朝向径向外侧的接触方向强力接触引线部101b。对于第一贯穿插入孔117a的径向内侧面部,配置于衬垫102的外部附近,在外部侧未形成限制座部124和限制伸出部127。因此,相对于第一贯穿插入孔117a的径向内侧面部的外部侧部分、即衬垫102的径向内侧部分,整体上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及径向内侧的逃脱方向流动。其中,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衬垫102形成圆环状,所以在衬垫102的径向内侧部分,衬垫102的流动比较小。在平面部和倾斜部118的轴向内侧部分的附近,应力矢量主要朝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侧,相对于按压方向,以比较小的倾斜角度向径向内侧的逃脱方向倾斜。在倾斜部118的轴向外侧部分的附近,应力矢量相对于径向外侧的接触方向,以比较大的倾斜角度向轴向内侧的支承方向倾斜。即,在缘部119的附近,应力矢量相对于径向外侧的接触方向,以比较大的倾斜角度向轴向内侧的支承方向倾斜,因此,缘部 119与引线部IOla的接触力稍小。其中,如上所述,在衬垫102的径向内侧部分,衬垫102 的流动比较小,因此,接触力的减少比较小,确保必要的接触力。对于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外侧面部,配置于衬垫102的外部附近,在外部侧形成有限制座部124和限制伸出部127。因此,相对于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外侧面部的外部侧部分、即衬垫102的径向外侧部分,整体上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流动。其中,限制座部124在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上被按压于支承壁103,限制座部124的限制端面 126与支承壁103强力摩擦卡合,因此,限制座部124被限制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移动。 并且,限制伸出部127由限制侧壁104支承于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因此,限制侧壁104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衬垫102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的流动减少。在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外侧面部中,在平面部和倾斜部118的轴向内侧部分的附近, 应力矢量主要朝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侧,相对于按压方向,以比较小的倾斜角度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倾斜。在倾斜部118的轴向外侧部分的附近,应力矢量相对于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以比较大的倾斜角度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倾斜。即,在缘部119的附近,应力矢量相对于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以比较大的倾斜角度向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倾斜,因此, 缘部119与引线部IOlb的接触力稍小。其中,如上所述,利用限制座部124和限制伸出部 127,使衬垫102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的流动减少,因此,接触力的减少比较小,确保必要的接触力。另外,在衬垫102的非按压状态下,在衬垫102的逃脱面129与插头壳体56的限制侧壁104之间形成有流动空间131。这里,对于在非按压状态下未形成流动空间131的衬垫102,由于对衬垫102的按压,衬垫102的外周部分几乎不向径向外侧流动,在按压状态下,衬垫102的压缩作用本身增大,但使缘部119接触衬垫102这样的变形作用不那么被促进。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衬垫102的按压,衬垫102的外周部分向流动空间 131流动,由此,在按压状态下使缘部119接触衬垫102这样的变形作用充分被促进。下面,说明衬垫102的液密作用。液体有可能经由插头壳体56与插头触头58a、58b之间的间隙,从插头壳体56的外表面部的插头接点59a、59b沿着插头触头58a、58b进入到引线部101a、101b。特别是插头壳体56和插头触头58a、58b通过嵌件成形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界面剥离而在插头壳体56和插头触头58a、58b之间形成间隙,难以持续地确保水密。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一对缘部119夹持引线部101a、101b,一对缘部119强力接触引线的整周,确保一对缘部119与引线部IOlaUOlb之间的液密。因此,即便是液体进入到引线部IOlaUOlb的情况下,液体也不会沿着插头触头58a、58b而越过缘部119进一步进入插入单元32的内部,插入单元32的内部相对于外部保持液密。并且,衬垫102的凸肋部121配置于各引线部IOlaUOlb的周围的整周,在衬垫 102的按压状态下,凸肋部121的突出端部强力接触插头壳体56的支承壁103,在凸肋部 121的突出端部和支承壁103之间确保液密。即,多个引线部IOlaUOlb相互液密地隔离。进入到引线部IOlaUOlb的液体被缘部119阻挡向内部的进入而滞留于缘部119的外部侧, 但由于多个引线部IOlaUOlb相互液密地隔离,所以不会因该液体而在多个引线部101a、 IOlb之间产生短路。本实施方式的插头53发挥如下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头53中,衬垫102整体在轴向上压缩变形,在径向上扩张变形, 特别是借助倾斜部118和凸肋部121的作用,缘部119在径向外侧或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上强力接触插头触头58a、58b的引线部101a、101b。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沿着插头触头58a、58b从插入单元32的外部进入内部,能够相对于插入单元32的外部而使内部可靠地保持液密。特别是衬垫102的限制座部124在轴向外侧的按压方向被按压于连接器壳体的支承壁103,并与支承壁103摩擦卡合,限制座部124被限制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移动。另夕卜,衬垫102的限制伸出部127由插头壳体56的限制侧壁104支承于径向内侧,限制伸出部127被限制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移动。因此,使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外侧面部的缘部119向径向外侧的逃脱方向移动这样的衬垫102的流动减少。根据以上所述,可靠地确保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外侧面部的缘部119与插头触头58b的引线部IOlb强力接触。另外,在衬垫102的非按压状态下,在衬垫102的逃脱面129与插头壳体56的限制侧壁104之间形成有流动空间131,在衬垫102的按压状态下,衬垫102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朝向该流动空间131流动。由此,使第二贯穿插入孔117b的径向外侧面部的缘部119 向径向内侧的接触方向移动这样的衬垫102的变形被促进。并且,凸肋部121配置于各插头触头58a、58b的周围的整周,凸肋部121的突出端部强力接触插头壳体56的支承壁103,在凸肋部121和支承壁103之间确保液密。由此,多个引线部101a、IOlb相互液密地隔离。因此,不会由于沿着插头触头58a、58b进入到缘部 119的外部侧的液体而在多个插头触头58a、58b之间产生短路。上述衬垫102除了插入单元32的插头53之外,还可以用于驱动单元33的插座 54、连接通用线缆42与视频处理器47的连接器的插头、插座、连接操作线缆49与操作部50 的连接器的插头、插座。附记项1一种液密用弹性部件(102),其相对于装置(32)的外部使所述装置(32)的内部保持液密,其特征在于,该液密用弹性部件具备按压承受部(114),其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件(102)的外表面部,能够向预定的按压方向进行按压;支承承受部(116),其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件(102)的外表面部,在所述按压方向上与所述按压承受部(114)对置配置;贯穿插入孔(117a、117b),其贯通所述弹性部件(102),在所述按压承受部(114) 与所述支承承受部(116)之间延伸,在该贯穿插入孔中能够贯穿插入从所述装置(32)的外表面部向所述装置(32)的内部延伸的连接部(58a、58b);倾斜部(118),其形成于所述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内周部,并沿着所述按压方向向接触方向倾斜,所述接触方向与所述按压方向大致正交,并相对于所述贯穿插入孔 (117a、117b)朝向内侧;缘部(119),其形成于所述贯穿插入孔(117a、117b)的内周部,形成于所述倾斜部 (118)的所述按压方向侧,在所述接触方向上变尖,能够与所述连接部(58a、58b)接触;以及突出部(121),其形成于所述支承承受部(116),向所述按压方向突出,能够支承于所述按压方向的相反方向即支承方向。附记项2
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液密用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该液密用弹性部件还具备能够支承于所述支承方向的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124),该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124)形成于所述支承承受部(116)并向所述按压方向突出,相对于所述贯穿插入孔(117a、117b)配置于所述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侧。附记项3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液密用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该液密用弹性部件还具备能够支承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接触方向限制承受部(127),该接触方向限制承受部(127)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件(102)中在所述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侧配置的外表面部。附记项4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液密用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该液密用弹性部件还具备逃脱部(129),该逃脱部(129)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件(102)中在所述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即逃脱方向侧配置的外表面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102)在所述逃脱方向侧形成流动空间(131)。附记项5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液密用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承受部(114)能够配置于所述装置(32)的内部侧,所述支承承受部 (116)能够配置于所述装置(32)的外表面部侧,所述连接部(58a、58b)是电连接部(58a、58b),所述弹性部件(102)具有多个所述贯穿插入孔(117a、117b)和分别与所述多个贯穿插入孔(117a、117b)对应的多个所述突出部(121),从所述按压方向观察,所述突出部(121)形成于对应的所述贯穿插入孔(117a、 117b)的周围的整周。附记项6一种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部具备附记项1所述的弹性部件(102);按压部(111),其将所述按压承受部(114)按压于所述按压方向;连接部(58a、58b),其从所述装置(32)的外表面部向所述装置(32)的内部延伸, 并贯穿插入于所述贯穿插入孔(117a、117b);以及支承部(103),其将所述突出部(121)支承于所述支承方向。附记项7根据附记项6所述的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102)具有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124),该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124)形成于所述支承承受部(116),并向所述按压方向突出,相对于所述贯穿插入孔 (117a、117b)配置于所述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侧,能够支承于所述支承方向,所述支承部(103)将所述支承方向限制承受部(124)支承于所述支承方向。附记项8根据附记项6所述的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102)还具备接触方向限制承受部(127),该接触方向限制承受部 (127)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件(102)中在所述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侧配置的外表面部,
19
所述连接器部还具备限制部(104),该限制部(104)将所述接触方向限制承受部 127支承于所述接触方向。附记项9根据附记项6所述的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部还具备壁部,该壁部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102)配置在所述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即逃脱方向侧,所述弹性部件(102)具有逃脱部(129),该逃脱部(129)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件 (102)中在所述逃脱方向侧配置的外表面部,并与所述壁部之间形成流动空间(131)。附记项10根据附记项6所述的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承受部(114)配置于所述装置(32)的内部侧,所述支承承受部(116)配置于所述装置(32)的外表面部侧,所述连接部(58a、58b)是电连接部(58a、58b),所述连接器部(53)具有多个所述电连接部(58a、58b),所述弹性部件(102)具有多个所述贯穿插入孔(117a、117b)和分别与多个所述贯穿插入孔(117a、117b)对应的多个所述突出部(121),多个所述贯穿插入孔(117a、117b)分别与多个所述电连接部(58a、58b)对应,从所述按压方向观察,所述突出部(121)形成于对应的所述贯穿插入孔(117a、 117b)的周围的整周。附记项11一种内窥镜的插入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插入单元具有附记项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部(53),该插入单元能够插入管腔内,并连接于内窥镜(31)的驱动单元 (32),从所述驱动单元(32)被施加驱动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 该电连接器部具备第一电接点部和第二电接点部(64a、64b),它们能够分别与第一对方电接点部和第二对方电接点部(59a、59b)接触;和保护部件(66),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电接点部(64a)侧朝向所述第二电接点部(64b) 侧的移动方向上,从保护所述第一电接点部和第二电接点部(64a、64b)的保护位置向使所述第一电接点部和第二电接点部(64a、64b)开放的开放位置移动,所述保护部件(66)具有开放部(71a),在所述保护部件(66)配置于所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该开放部(71a)使所述第二电接点部(64b)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接点部(64b)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接点部(64a)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接点部和第二电接点部(64a、64b)的开放方向侧,所述保护部件(66)具有保护部(71a),在所述保护部件(66)配置于所述保护位置的情况下,该保护部(71a)保护所述第一电接点部(64a),所述保护部(71a)具有所述开放部(71a),配置成从所述移动方向观察,不与所述保护部件(66)配置于所述开放位置时的所述第二电接点部(64b)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71a)由与所述移动方向和所述开放方向大致平行的侧壁部(71a)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部(54)能够连接对方电连接器部(53),所述移动方向与所述对方电连接器部(53)向所述电连接器部(54)连接的连接方向大致一致,所述保护部件(66)具有驱动承受部(91a、91b),在将所述对方电连接器部(53)向所述电连接器部(54)连接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承受部(91a、91b)被所述对方电连接器部(53) 向所述连接方向按压,所述驱动承受部(91a、91b)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向所述第一电接点部和第二电接点部 (64a、64b)的开放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部,其特征在于, 该电连接器部还具备壳体部(62),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有所述保护部件(66);以及限制部件(78),其设于所述壳体部(62)上,并具有端部,能够在限制所述保护部件 (66)移动的限制位置和使所述保护部件(66)能够移动的释放位置之间以所述端部为中心转动,所述限制部件(78)具有设于所述端部的滑动凸部(77),所述壳体部(62)具有支承所述滑动凸部(77)并使该滑动凸部(77)能够滑动的滑动凹部(76),使得所述限制部件(78)能够在所述限制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以所述端部为中心转动。
6.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电连接器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部(54);以及能够与所述电连接器部(54)连接的对方电连接器部(53)。
7.一种内窥镜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具有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部(54),并连接着用于插入管腔内的内窥镜(31)的插入单元(32),对所述插入单元(32)施加驱动力。
8.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具备插入单元(32),其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方电连接器部(53),用于插入管腔内;以及驱动单元(33),其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部(54),并连接着所述插入单元 (32),对所述插入单元(32)施加驱动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其具有保护电接点部的保护部件,在与对方电连接器部连接时,保护部件移动,电接点部开放,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保护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电接点部且在该移动方向上能够小型化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部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和第二电接点部(64a、64b),它们能够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对方电接点部(59a、59b)接触;和保护部件(66),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电接点部(64a)侧朝向所述第二电接点部(64b)侧的移动方向上,从保护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接点部(64a、64b)的保护位置向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接点部(64a、64b)开放的开放位置移动,所述保护部件(66)具有开放部(71a),在所述保护部件(66)配置于所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该开放部(71a)使所述第二电接点部(64b)开放。
文档编号A61B1/04GK102484333SQ2010800387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日
发明者万代毅, 岛津明宏, 樋野和彦, 泽井贵司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