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9507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 穿刺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肿瘤的诊断常需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三者密切相结合,其中CT引导下穿刺 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在脊柱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充分肯定并被广泛应用。目前,CT引导下穿 刺活检术是在确定穿刺平面后,主要是凭操作者的经验主观确定入针角度,通过反复CT复 扫校正穿刺针路径,准确性差,病人辐射量大,并发症多,耗时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它能准确 确定穿刺平面、穿刺点、穿刺角度,提高穿刺命中率,减少反复定位穿刺带来的并发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其主要由穿刺平面定位装置、穿刺角度 定位装置、底座和穿刺点定位装置构成,穿刺平面定位装置包括两个上下平行排列的U形 板,在每个U形板的中线处均开有条形孔槽,每个U形板的两侧分别与底座两侧的支撑杆连 接;穿刺角度定位装置设置在穿刺平面定位装置与底座之间,其由量角器、穿刺针引导槽和 矩形滑动杆组成,矩形滑动杆位于U形板下面与底座两侧的支撑杆连接,量角器设置在矩 形滑动杆上并可沿矩形滑动杆滑动,在量角器的圆心连接有穿刺针引导槽;底座包括底板、 滑槽及支撑杆,底板为一与CT床相吻合的硬板,在底板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支撑杆分别设 置在底板的两侧,每个支撑杆的下端均与滑槽滑动连接,在支撑杆上连接有水平尺及量角 器;穿刺点定位装置设置在底座的底板上面,在穿刺点定位装置上设置有镶嵌金属标志线 的放射栏栅。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平面定位、角度定位和点定位的方式,因此可三维确定穿刺 路径,精准可靠地到达病灶,取得合适标本,减少徒手穿刺反复调整穿刺针的过程,不仅可 减少对患者的辐射伤害,同时也可减少穿刺引起的并发症,节省时间。由于其结构设计简 单、便于拆卸,因此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本实用新型中除穿刺点定位装置中金属标志线及角 度参照金属标志针为金属外,其他均为不显影非金属材料制成,以减少扫描违影。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穿刺平面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穿刺平面定位装置,2、穿刺角度定位装置,3、底座,4、穿刺点定位装置,5、 穿刺针引导槽,6、矩形滑动杆,7、量角器,8、支撑杆,9、放射栏栅,10、挂钩,11、水平尺及量 角器,I、条形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如图1所示,CT引导下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由穿刺平面定位装置1、穿刺角度定 位装置2、底座3和穿刺点定位装置4构成。如图2结合图1所示,穿刺平面定位装置1包括两个上下平行排列的U形板,在每 个U形板的中线处(即平行于U形板长轴)均开有宽为2mm的条形孔槽I,目的是为了使CT 激光灯发出的激光线恰好通过两个U形板中部开的条形孔槽,使穿刺针所在的平面与扫描 平面一致或重合。每个U形板的两侧分别与底座3两侧的支撑杆8连接,为了方便拆卸,可 通过螺母与底座3连接。穿刺平面定位装置1使CT激光定位线同时通过两个上下平行排列 的U形板的沟槽,使穿刺平面确定装置决定的穿刺平面与该扫描平面为同一平面。即CT扫 描完成后依病变部位选择穿刺平面,根据监视器上显示的该扫描平面的层面序列号,打开 CT激光定位灯,调节扫描床,使该预定穿刺平面位于CT扫描位置,调节行CT检查扫描一个 部位时,会得到数十个该扫描部位的断面图像,这些图像在监视器上按照扫描的顺序排列, 编有序列号。图像序列号与CT扫描架上显示屏的序列号相对应。当需要找出某个图像在 身体的具体扫描部位时,需要打开CT激光定位灯,调节扫描床,使CT扫描架上显示屏显示 的序列号为该图像的序列号,CT激光定位灯所在身体的平面就是所得到图像的平面,也就 是此时CT激光线的平面与该图像来源地身体平面重合。下一步,调节穿刺平面确定装置使 CT激光定位线同时通过两个上下平行排列的U形板的沟槽,也就是使穿刺平面确定装置中 的穿刺针的引导槽在CT激光线所在的平面,这时穿刺针所在的平面与身体的平面重合。如图2结合图1所示,穿刺角度定位装置2设置在穿刺平面定位装置1与底座3 两侧的支撑杆8之间,为了方便拆卸,可通过螺母与底座3连接。其由量角器7、穿刺针引 导槽5和矩形滑动杆6组成,矩形滑动杆6位于U形板下面,在矩形滑动杆6上设置有量角 器7,量角器7与矩形滑动杆为滑动连接并可在矩形滑动竿上左右滑动;穿刺针引导槽5连 接于量角器7的圆心,穿刺针引导槽为圆筒形,穿刺时穿刺针穿过该引导槽,引导穿刺针方 向,其一端与量角器圆心铆接连接,使其可绕圆心自由转动。如图3结合图1所示,底座3包括底板、滑槽及支撑杆8,底板为一与CT床弧度相 一致的硬板,在底板的两侧设置有滑槽,在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杆8,每个支撑杆8 的下端均与滑槽滑动连接,作用是起到固定并方便水平前后移动调节本实施例是在底板的 两侧设置“工”字形槽,并在“工”字形槽内设置有齿轮,支撑杆8的下端与齿轮啮合连接, 通过齿轮连接固定两侧的支撑杆8,在支撑杆8与穿刺角度定位装置2的连接处连接有水平 尺及量角器11,以便调节穿刺平面角度。为方便穿刺平面确定装置与穿刺角度定位装置间 的拆卸,可通过螺母连接。如图1所示,穿刺点定位装置4包括镶嵌金属标志线的放射栏栅9及两侧端的带 弹力的挂钩10,放射栏栅9金属标志线间的纵向间隔为1cm。CT定位扫描前通过体表定位 法,将其两端的拉钩固定于底座的“工”字形槽内,使金属标志线位于病人预穿刺部位体表, 再行CT扫描,在轴位扫描图像上就显示金属标志线在体表上的影像,以便确定穿刺时体表 入针点。下面以腰椎穿刺活检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作进一步说明。[0017] 将底座放置于CT床,病人取俯卧位,使检查区域位于底座上,通过体表定位法,将 穿刺点定位装置利用其拉钩固定在底座“工”字型槽内,使金属标志线位于病人预穿刺部位 体表,行CT扫描,在轴位扫描图像上就显示金属标志线在体表上的影像,以便确定穿刺时 体表入针点。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穿刺平面,在穿刺平面影像上设计穿刺入针点,穿刺针角 度及深度,并在体表标记穿刺入针点。连接穿刺平面确定装置与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后,根据 监视器上显示的该穿刺平面,打开CT激光定位灯,调节扫描床,使该穿刺平面位于CT扫描 平面位置,调节穿刺平面确定装置使CT激光定位线同时通过两个平行排列的U形板的沟 槽,使穿刺平面确定装置决定的穿刺平面与该扫描平面为同一平面,即调节穿刺针使其在 穿刺平面内。调节CT床,使穿刺部位远离CT扫描架,以便操作。根据监视器上设计的穿刺 角度调节穿刺针引导槽,经已标记的穿刺入针点,进行穿刺活检。
权利要求1.一种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其由穿刺平面定位装置(1)、 穿刺角度定位装置O)、底座C3)和穿刺点定位装置(4)构成,穿刺平面定位装置包括两个 上下平行排列的U形板,在每个U形板的中线处均开有条形孔槽(I),每个U形板的两侧分 别与底座两侧的支撑杆连接;穿刺角度定位装置设置在穿刺平面定位装置与底座之间,其 由量角器(7)、穿刺针引导槽( 和矩形滑动杆(6)组成,矩形滑动杆位于U形板下面与底 座两侧的支撑杆连接,量角器设置在矩形滑动杆上并可沿矩形滑动杆滑动,在量角器的圆 心连接有穿刺针引导槽;底座包括底板、滑槽及支撑杆(8),底板为一与CT床相吻合的硬 板,在底板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支撑杆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每个支撑杆的下端均与滑槽 滑动连接,在支撑杆上连接有水平尺及量角器(11);穿刺点定位装置设置在底座的底板上 面,在穿刺点定位装置上设置有镶嵌金属标志线的放射栏栅(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U 形板的条形孔槽(I)宽为2mm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每 个U形板的两侧分别通过螺母与底座C3)两侧的支撑杆(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穿 刺角度定位装置( 与底座( 通过螺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穿 刺针引导槽( 为圆筒形,其一端与量角器圆心铆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 座两侧的滑槽为“工”字形槽,并在“工”字形槽内设置有齿轮,所述支撑杆⑶的下端与齿 轮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穿 刺平面确定装置与穿刺角度定位装置通过螺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穿 刺点定位装置的两侧端为带弹力的挂钩(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 射栏栅(9)金属标志线间的纵向间隔为1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CT引导下经皮脊柱活检穿刺定位装置的穿刺平面定位装置包括两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与底座两侧的支撑杆连接的U形板,在每个U形板的中线处均开有条形孔槽,穿刺角度定位装置设置在穿刺平面定位装置与底座之间,其矩形滑动杆位于U形板下面与底座两侧的支撑杆连接,量角器设置在矩形滑动杆上并可沿矩形滑动杆滑动,在量角器的圆心连接有穿刺针引导槽;底座的底板为一与CT床相吻合的硬板,在底板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支撑杆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下端均与滑槽滑动连接,其上连接有水平尺及量角器;穿刺点定位装置设置在底座的底板上面,其上设置有镶嵌金属标志线的放射栏栅。能有效提高穿刺命中率,减少反复定位穿刺带来的并发症。
文档编号A61B10/00GK201879826SQ201020646808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日
发明者侯颖周, 卢中道, 孙宜保, 杨勇, 陈爽, 马雪梅, 鲍朝辉 申请人:孙宜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