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灸疗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9478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灸疗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中用的灸疗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人体保健携带方便 的灸疗器。
背景技术
灸疗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在传统 中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1000多年前,灸疗就传入日本,随后陆续传入东南亚、印 度、欧洲等地,根据调查发现灸疗虽然倍受临床医师及预防保健服务行业人员的青睐和催 崇,但灸疗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至今仍比较落后。早期通常是用手拿点燃的灸药对人体穴位 进行灸疗,这种直接手拿灸药进行灸疗存在的缺陷是一、易掉灰,影响环境卫生;二、进行 对头部有头发部位很难灸治,操作困难,极易燃烧头发或烫伤皮肤;三、操作不小心,碰掉灸 药碳灰容易引起火灾。为改进上述比较落后的灸疗方法,业界发明各种灸疗器具,如2006 年1月18日授权公告、专利号为ZL200420080890. 3的中国专利所述的恒温灸疗仪,该恒温 灸疗仪具有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内筒,内筒底部固定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孔,底座与 外壳可固定连接,外壳下部设置有进气口,上部设置有出气口,内筒上设置有孔,内筒的上 部为直筒型,内筒的下部为倒锥型。这种恒温灸疗仪基本可以克服直接手拿灸药进行灸疗 存在的缺陷,但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进气口与出气口都较小且设置于外壳的侧壁上, 进气口与出气口的位置也不对应,不利于空气流通,同时这种恒温灸疗仪只能采用手工灸 疗,在灸疗过程中医生或自我保健者需要始终手持灸疗仪,不利于自动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灸疗过程中无需外按电源、体积小可随身携带、灸 疗过程中具有灸药热力集中、温度恒定、不易掉灰、使用安全可靠的便携式灸疗器。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灸疗器,包括空气输 送装置与灸药燃烧装置,空气输送装置包括外壳、防护网、微型风扇、开关、电池壳、电池、连 接衬托套,外壳内部设有贯穿外壳上下表面的内腔,外壳顶端设有与外壳内腔连通的空气 进口,防护网设置于空气进口内侧并与外壳内壁连接,微型风扇设置于外壳内腔中防护网 的下侧,电池壳设置于外壳内腔内且位于微型风扇的下侧,电池设置于电池壳内且通过电 路与微型风扇连接,开关设置于外壳的侧壁上并连接于微型风扇与电池间的电路,连接衬 托套上端连接于外壳底端,灸药燃烧装置包括隔热套、锥形烧杯、灸药支柱针、热源喷嘴,隔 热套上端连接于连接衬托套下端内侧,锥形烧杯设置于隔热套内,灸药支柱针延伸至锥形 烧杯内,热源喷嘴连接于隔热套下端。其中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的直径为30-60mm,长度为100_300mm。其中所述的电池为可充电电池,便携式灸疗器另外设有连接于外壳侧壁上且通过 电路与电池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的可充电电池的长度为20-60mm、直径为10_30mm。其中所述的连接衬托套的外围表面上设有一条深彡2mm、宽彡4mm用于连接其它外围自控驱动机构的环形槽。其中所述的隔热套与锥型烧杯之间形成2_5mm用以隔热的空气环形通道。其中所述的锥形烧杯的侧壁上均分布有> 20个贯穿侧壁的小孔。其中在锥形烧杯的侧壁上均勻排布有由锥形烧杯的侧壁顶部向下延伸的长条形 方槽,长条形方槽的长度为锥形烧杯侧壁高度的四分之三。其中锥形烧杯的底部形成O 5) X (30 60度)的锥度。其中所述的灸药支柱针为“丄”型灸药支柱针,“丄”型灸药支柱针包括水平部及连 接于水平部并与水平部垂直的竖直部,水平部设置于锥形烧杯底端且其两端分别与隔热套 连接成一体,竖直部延伸至锥形烧杯内。其中所述的连接衬托套底部内侧设有内螺纹,隔热套上端外壁设有与连接衬托套 的内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所述空气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防护网与微型风扇间的卡环I、并 排设置在连接衬托套与隔热套间的滤网I和卡环II,所述的灸药燃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灸 药支柱针底部并位于热源喷嘴内的滤网II。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灸疗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不易掉灰、不易被烫伤皮肤且 消除灸疗过程中火灾隐患由于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灸疗器由于设有锥形烧杯及延伸至锥 形烧杯内的灸药支柱针,在灸疗过程中灸药柱可固定在灸药支柱针上,同时通过空气输送 装置向灸药柱提供恒定的氧气,在灸药支柱针底部与热源喷嘴内设有滤网II,在锥形烧杯 外还设有隔热套,因此在灸疗过程中不易掉灰、不易被烫伤皮肤且消除灸疗过程中火灾隐

)Qi、O2、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灸疗过程无需外接电源由于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灸疗 器设有电池壳及设置在电池壳内的电池,可由电池向空气输送装置的微型风扇供电,便携 式灸疗器的直径为30-60mm,长度为100-300mm,整体重量轻、携带方便、灸疗过程无需外接 电源,灸药的热量便可以通过热源喷嘴喷出集中而恒定的热力。3、无需他人帮忙可以做到自己可对身体的每个穴位进行灸治由于本实用新型便 携式灸疗器设有支撑灸药柱的灸药支柱针,在灸疗过程中灸药柱燃烧时与被灸部位的距离 是恒定的,因此无需他人帮忙就可以做到自己可对身体的每个穴位进行灸治。4、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由于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灸疗器在连接衬托套的外壁上 设有用于连接其它外围机构的环形槽,因此可将便携式灸疗器连接在各种自动运动的灸疗 装置中,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灸疗器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灸疗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便携式灸疗器装上灸药柱后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卡环II,2-滤网I,3-连接衬托套,4-外壳,5-电池壳,6-铜 环片,7-电池,8-开关,9-微型风扇,10-卡环I,11-防护网,12-正极连接,13-负极连接, 14-充电接口,15-锁紧螺母,16-环形槽,17-隔热套,18-小孔,19-空气环形通道,20-锥形 烧杯,21-灸药柱,22-竖直部,23- “丄”型灸药支柱针,24-水平部,25-滤网II,26-热源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灸疗器包括空气输送装置与灸药燃烧装置,便 携式灸疗器的直径为30-60mm,长度为100-300mm。空气输送装置包括外壳4、防护网11、微型风扇9、开关8、电池壳5、电池7、连接衬 托套,外壳4内部设有贯穿外壳4上下表面的内腔,外壳4顶端设有与外壳4内腔连通的空 气进口,防护网11设置于空气进口内侧并与外壳4内壁连接,微型风扇9设置于外壳4内 腔中防护网11的下侧,电池壳5设置于外壳4内腔内且位于微型风扇9的下侧,电池7设 置于电池壳5内且通过电路与微型风扇9连接,电池壳5内侧两端分别设有用以导电的铜 环片6,开关8设置于外壳4的侧壁上并连接于微型风扇9与电池7间的电路,电路包括正 极连接12与负极连接13,电池7为可充电电池,便携式灸疗器另外设有连接于外壳4侧壁 上且通过电路与电池7连接的充电接口 14,充电接口 14内侧通过锁紧螺母15将其锁紧在 外壳4的侧壁上,可充电电池的长度为20-60mm、直径为10_30mm,连接衬托套上端连接于外 壳4底端,连接衬托套3中部的外围表面上设有一条深> 2mm、*> 4mm用于连接其它外围 自控驱动机构的环形槽16。灸药燃烧装置包括隔热套17、锥形烧杯20、灸药支柱针23、热源喷嘴26。隔热套 17上端连接于连接衬托套下端内侧,连接衬托套3底部内侧设有内螺纹,隔热套17上端外 壁设有与连接衬托套3的内螺纹连接的外螺纹。锥形烧杯20设置于隔热套17内,隔热套 17与锥型烧杯之间形成2-5mm用以隔热的空气环形通道19,锥形烧杯20的底部形成O 5) X (30 60度)的锥度,锥形烧杯20的侧壁上均分布有彡20个贯穿侧壁的小孔18,小 孔18的直径为2. 5mm,当然锥形烧杯20的侧壁上也可不设置小孔18,而是在锥形烧杯20 的侧壁上均勻排布有由锥形烧杯20的侧壁顶部向下延伸的长条形方槽(图中未示出),长 条形方槽的长度为锥形烧杯20侧壁高度的四分之三。灸药支柱针23为“丄”型灸药支柱 针23,“丄”型灸药支柱针23包括水平部M及连接于水平部M并与水平部M垂直的竖直 部22,水平部M设置于锥形烧杯20底端且其两端分别与隔热套17连接成一体,灸药支柱 针23的竖直部22延伸至锥形烧杯20内。热源喷嘴沈连接于隔热套17下端,隔热套17 下端设有外螺纹,热源喷嘴26上端内侧设有与隔热套17下端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空气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防护网11与微型风扇9间的卡环I 10、并排设置在连 接衬托套3与隔热套17间的滤网I 2和卡环II 1,滤网I 2用于过滤空气,所述的灸药燃 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灸药支柱针23底部并位于热源喷嘴沈内的滤网1125,滤网1125为不 锈钢过滤网。在灸疗前先用充电器(图中未示出)对充电接口 14进行充电,取出直径为 10-30mm、长度20_60mm的灸药柱21,并用明火从一端点燃;逆时针旋转隔热套17取下灸药 燃烧装置,将点然后的灸药柱21向下按压固定在灸药支柱针23上,其中使点燃的一端朝向 锥型灸药支柱针23中间并按压下去,再将灸药燃烧装置与空气输送装置顺时针方向旋转 紧固,按下开关8,即可对所需灸疗的部位进行灸疗。按下开关8后微型风扇9工作,空气 从空气进口进入外壳4的内腔,通过内腔至连接衬托套3,再通过滤网I 2过滤后进入隔热 套17,空气进入隔热套17后分两路向灸药柱21燃烧过程提供助燃空气,一路流向隔热套 17与锥形烧杯20形成的空气环形通道19通过锥形烧杯20侧壁上的通孔或长条形方槽向灸药柱21燃烧过程提供空气,另一路流向灸药柱21与锥形烧杯20内侧壁形成的空隙直 接向灸药柱21燃烧过程提供空气。灸药柱21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有“丄”型灸药支柱针23 的支撑,有恒压的空气流向灸药柱21周围,加上灸药本身具有燃烧后自身缩小结灰炭的特 性,在灸药柱21燃烧整个过程中由于锥型支柱针的支撑和稳定空气压力作用下,灸药柱21 始终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燃烧,这样在灸疗过程中即不易掉灰,热力又相对集中而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变换电池也不限于必须是可充电电池,电池也可为不能充电 的普通电池,若采用普通的不可充电电池,即可不用设置充电接口 ;连接衬托套的外围也可 不设置环形槽,没有设置连接衬托套仅缩小其使用的范围,并不影响其整体性能;隔热套与 锥型烧杯之间也可不设置空气环形通道,而将锥型烧杯的尺寸加大也能达到隔热的效果, 且空气隔热空间的尺寸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尺寸;锥形烧杯的侧壁上也可不设置小孔 或长条形方槽,设置小孔或长条形方槽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灸药支柱针的结构 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结构;连接衬托套与隔热套的连接也不限于螺纹连接,具有卡 环及滤网也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灸疗器,包括空气输送装置与灸药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输送装 置包括外壳G)、防护网(11)、微型风扇(9)、开关(8)、电池壳(5)、电池(7)、连接衬托套, 外壳⑷内部设有贯穿外壳⑷上下表面的内腔,外壳⑷顶端设有与外壳⑷内腔连通 的空气进口,防护网(11)设置于空气进口内侧并与外壳内壁连接,微型风扇(9)设置 于外壳⑷内腔中防护网(11)的下侧,电池壳(5)设置于外壳⑷内腔内且位于微型风扇 (9)的下侧,电池(7)设置于电池壳(5)内且通过电路与微型风扇(9)连接,开关⑶设置 于外壳的侧壁上并连接于微型风扇(9)与电池(7)间的电路,连接衬托套上端连接于 外壳(4)底端,灸药燃烧装置包括隔热套(17)、锥形烧杯(20)、灸药支柱针(23)、热源喷嘴 (26),隔热套(17)上端连接于连接衬托套下端内侧,锥形烧杯00)设置于隔热套(17)内, 灸药支柱针03)延伸至锥形烧杯OO)内,热源喷嘴06)连接于隔热套(17)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的直径为 30-60mm,长度为 100_3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7)为可充电电池,便 携式灸疗器另外设有连接于外壳⑷侧壁上且通过电路与电池(7)连接的充电接口(14), 所述的可充电电池的长度为20-60mm、直径为10_3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衬托套(3)的外围表 面上设有一条深> 2mm、宽> 4mm用于连接其它外围自控驱动机构的环形槽(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套(17)与锥型烧杯之 间形成2-5mm用以隔热的空气环形通道(1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烧杯OO)的侧壁上均 分布有彡20个贯穿侧壁的小孔(1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在锥形烧杯OO)的侧壁上均勻排 布有由锥形烧杯OO)的侧壁顶部向下延伸的长条形方槽,长条形方槽的长度为锥形烧杯 (20)侧壁高度的四分之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锥形烧杯OO)的底部形成O 5) X (30 60度)的锥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灸药支柱针03)为“丄” 型灸药支柱针03),“丄”型灸药支柱针03)包括水平部04)及连接于水平部04)并与 水平部04)垂直的竖直部(22),水平部04)设置于锥形烧杯OO)底端且其两端分别与隔 热套(17)连接成一体,竖直部0 延伸至锥形烧杯OO)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衬托套C3)底部内侧 设有内螺纹,隔热套(17)上端外壁设有与连接衬托套(3)的内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所述空 气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防护网(11)与微型风扇(9)间的卡环I (10)、并排设置在连接衬 托套(3)与隔热套(17)间的滤网I (2)和卡环II (1),所述的灸药燃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灸 药支柱针03)底部并位于热源喷嘴06)内的滤网II 05)。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灸疗器,涉及中医中用的灸疗器,其包括空气输送装置与灸药燃烧装置,空气输送装置包括外壳、防护网、微型风扇、启动开关、电池壳、电池、连接衬托套,外壳顶端设有与外壳内腔连通的空气进口,防护网设置于空气进口内侧,微型风扇设置于外壳内腔中防护网的下,电池壳设置于外壳内腔内的微型风扇下,电池设置于电池壳内且通过电路与微型风扇连接,启动开关设于外壳的侧壁上并连接于微型风扇与电池间的电路,灸药燃烧装置包括隔热套、锥形烧杯、灸药支柱针、热源喷嘴,连接衬托套上端连接于外壳底端、下端连接隔热套,锥形烧杯设置于隔热套内,灸药支柱针延伸至锥形烧杯内。本灸疗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1899699SQ201020640058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毛德扬 申请人:毛德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