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9472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颈椎前路重建手术中主要采用的医疗器械是内部可植骨的钛网和人工颈椎 间盘。前者虽然固定可靠,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但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退变,颈 椎融合相邻节段有着高达60%-90%的退变发生率,影响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严重者需要 二次手术。人工颈椎间盘易导致患者颈椎生理前凸变小,而且生理前凸较小的患者也不易 用人工颈椎间盘。应用以上俩种医疗器械的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且无法避免。专利申请2010020501852. 6,能部分解决上文提到的问题,但是在结构和功能上还 存在着某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颈椎前路手术中采用的医疗器械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 种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包括位于中部的横向钛网,两侧连有钛网固定器,上 下方为人工椎板,人工椎板上连有人工半椎间盘或人工颈椎间盘,横向钛网正前方为网状 钛板五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钛网的高度为14mm-22mm,宽度为8mm-16mm ;所述的钛网固定器是由四个锯齿状体围成的一个四边框体,钛固定器后框与横向钛网轴性连接,钛网固定器后框所在平面与横向钛网所在平面 呈10-60°的夹角;钛网固定器前框中部连有防后移挡板,钛网固定器前框所在平面与网 状钛板所在平面成10-60°的夹角,防后移挡板与网状钛板在同一平面上,钛网固定器前、 后框的高度与横向钛网高度一致;钛网固定器上、下框长度为12mm-20mm,钛网固定器上、 下框所在平面与上下人工椎板所在平面呈10-60°夹角,钛网固定器上、下框最前方的一个 锯齿较大,成弧形;所述的人工椎板与横向钛网轴性连接,人工椎板包括上人工椎板和下人工椎板, 上人工椎板下面有3个方向向下的锥状突起,下人工椎板上面有3个方向向上的锥状突起; 锥状突起内侧设有人工椎板定位器;上人工椎板前缘下面和下人工椎板上面各有一挡板, 挡板中部有一锁定孔,上人工椎板前缘上面连有一弹性限位器,弹性限位器底部与上人工 椎板相连,顶部与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相连,下人工椎板下面连有滑动槽,滑动槽上可安放 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或滑动椎板;所述的人工半颈椎间盘由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弹性组件和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 组成,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后缘与上人工椎板轴性连接,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近似于半球 形,内部是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底部与上人工椎板相连,顶部与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相连,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前缘与弹性限位器顶部相连,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由人工半颈椎间盘 外壳、弹性组件、弹性限位器和滑动芯组成,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后缘与滑动芯轴性连接, 内部是弹性组件,弹性组件顶部与滑动芯相连,底部与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相连,弹性限位 器底部与滑动芯相连,顶部与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前缘相连,滑动芯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是建立在人工半颈椎间盘的基础上的,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 换成滑动椎板,滑动椎板中部有凹陷,与下方的锁定人工半颈椎间盘相匹配,锁定人工半颈 椎间盘由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弹性组件、弹性限位器和锁定人工椎板组成,人工半颈椎间 盘外壳后缘与锁定人工椎板轴性连接,内部是弹性组件,弹性组件顶部与人工半颈椎间盘 外壳相连,底部与锁定人工椎板相连,弹性限位器底部与锁定人工椎板相连,顶部与人工半 颈椎间盘外壳前缘相连,上位的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上方为上位人工锁定椎板,上位人工 锁定椎板中部有凹陷,与上位的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相匹配;所述的网状钛板的高度为14mm-22mm,宽度为8mm-16mm,网状钛板中间的上端和 下端分别设有一个锁定孔,与挡板上的锁定孔对应锁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避免了目前颈椎前路重建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所带来的术后常见并发症,与目前通常使用的普通钛网和人工颈椎间盘 相比本装置增加了椎间植骨量,钛网横向放置,不影响供应椎体血流血管的走向,提高植骨 融合率,恢复了椎体的高度及正常生理弯曲,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提高重建系统的稳 定性。

图1为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植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植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植骨结束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由人工半颈椎间盘换成人工颈椎间盘后的结构示 意图。图5为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锁定人工半颈椎间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中,1.横向钛网;2.钛网固定器后框;3.钛网固定器上下框;4.钛网固定器 前框;5.上人工椎板;6.下人工椎板;7.滑动槽;8.锥状突起;9.人工椎板定位器;10.人 工半颈椎间盘外壳;11.弹性组件;12.弹性限位器;13.挡板;14.锁定孔;15、网状钛板; 16、上位人工锁定椎板;17、滑动椎板;18、锁定人工半颈椎间盘;19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 20.滑动芯;21.锁定人工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植入前如图1中,包括位于中部的横向钛网1, 横向钛网1两边轴性连有钛网固定器,两侧的钛网固定器向内合拢。横向钛网1上下边轴性连有上、下人工椎板,上人工椎板5上面轴性连有人工半颈椎间盘和下人工椎板6下面 连有滑动槽7,滑动槽7上连有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19。横向钛网1高度与相应的椎体后 缘高度一致或略小(椎体后缘高度见表1),宽度与椎体开槽宽度一致或略小(椎体槽宽度 8-16mm),既有利于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前屈又能防治植骨块掉入椎管内,产生新的临床症 状。钛网固定器是由四个锯齿状体围成的一个四边框体,钛网固定器后框2与横向钛网1 轴性连接,长度与横向钛网1高度一致,钛网固定器后框所在平面与横向钛网1所在平面呈 10-60°夹角;钛网固定器上下框3长度较椎体长度稍小,上下框所在平面与上、下人工椎 板所在平面呈10-60°夹角,其最前方的一个锯齿较大,成弧形,且与剩余椎体前缘弧度一 致;钛网固定器前框4与钛网固定器后框2高度一致或略高,有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前凸, 与网状钛板15所在平面呈10-60°夹角,中部有防后移挡板,呈耳形或半圆形,防后移挡板 与网状钛板15处于同一平面上。横向钛网1上下两侧与上、下人工椎板轴性连接,上、下人 工椎板外形与椎间盘相似,但前后径较短,上位人工椎板5左右径较下位人工椎板6短,是 为了避开钩椎关节对植入本装置时的影响,上人工椎板5下面外缘有3个方向向下的圆锥 形突起8,下人工椎板5上面外缘有3个方向向上的锥状突起8植入改装置后,上、下人工 椎板加压后,其可刺入剩余椎体上下面的皮质骨内,起到固定上、下人工椎板的作用;锥状 突起8内侧是人工椎板定位器9,人工椎板定位器9成L形,钩端向内,钩柄与人工椎板相 连;上、下人工椎板前缘有一挡板,其距上、下人工椎板前缘的距离与网状钛板15厚度一致 或略小,可防止网状钛板15掉入装置内部,挡板中间有锁定孔,可与网状钛板15上的锁定 空锁定连接。上人工椎板5上面轴性连有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10,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10 近似于半球形,与上位椎体皮质骨下缘弧度一致,内部是弹性组件11,弹性组件11底部与 上人工椎板5相连,顶部与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10相连,当人颈部前屈时人工半颈椎间盘 外壳10前部压力较大,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10与上人工椎板5间距离减小,中立位时前部 压力减小由于有弹性组件11的弹力作用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10与上人工椎板5间距离恢 复正常,后伸时前部压力进一步减小由于有弹性组件11的弹力作用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 10与上人工椎板5间距离增大。弹性限位器12的作用是当人颈椎后伸时,人工半颈椎间 盘外壳10与上人工椎板5间距离过大,是距离大小控制在0-4mm之内,与正常人工前屈、后 伸时颈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值一致。下人工椎板6下面连有滑动槽7,滑动槽7与滑动人 工半颈椎间盘19滑动连接,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19由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10、弹性组件 11、弹性限位器12和滑动芯组成20,其作用和功能与上文叙述相同。本装置植入后如图2, 加压后的上、下人工钛板,椎状突起8插入剩余椎体皮质骨内,人工椎板定位器9钩住了向 两侧撑开的钛网固定器上下框3,起到防止撤去压力后上、下人工椎板复位的作用;钛网固 定器已向两侧撑开,锯齿插入剩余椎体松质骨内,钛网固定器后框2起到防止植骨快掉入 椎管内的作用,钛网固定器上下框3最前方的锯齿沿剩余椎体皮质骨内缘插入松质骨内, 起到防止装置向前滑脱的作用,钛网固定器前框4中部防后移挡板卡在剩余椎体皮质骨外 缘,起到防止椎体向后移位的作用。装置植骨后如图3,放置网状钛板15,网状钛板15宽度 与横向钛网1 一致,可卡在两个钛网固定器前框4中间,防止两侧钛网固定器向内合拢,影 响其固定作用,网状钛板15高度与横向钛网1高度一致或略高,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前凸, 网状钛板15中部上下缘上各有一锁定孔,可与挡板13上的锁定孔14锁定连接。 实施例2 [0028]如患者较年轻,且能耐受较大手术,或相邻节段有新的病变,且不得不手术时,可 以将本装置的人工半颈椎间盘换成人工颈椎间盘。人工颈椎间盘是建立在人工半颈椎间盘 上的,只需在上位椎体下缘植入上位人工锁定椎板16,上位人工锁定椎板16中部有凹陷, 可与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相匹配。再通过滑动槽将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19换成锁定人 工半颈椎间盘18,锁定人工半颈椎间盘由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10、弹性组件11、弹性限位 器12和锁定人工椎板21组成,作用和功能与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19相同。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在临床试验时,术前测量患者重建椎体前后缘高度及椎体前后径长 度,并做相应记录。按所测得的选择型号合适的该装置,横向钛网1的高度与所测得的椎体 后缘高度一致或略小,横向钛网1的宽度为8-16mm,钛网固定器上下框4长度较椎体前后径 长度稍小。然后行椎体槽式切除,并切除椎体上下的间盘组织。植入本装置,先加压上、下 人工椎板,使圆锥状突起8插入到剩余椎体皮质骨内,再向两侧撑开钛网固定器,使其锯齿 全部插入到剩余椎体的松质骨内,然后向本装置内植骨,植骨量适当时情况而定。植骨结束 后,安放网状钛板14,并锁定连接网状钛板15与挡板13,植入过程结束。附表如下椎体后缘高度见表1 表1 (单位mm)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包括位于中部的横向钛网,两侧连有钛网固定器,上下 方为人工椎板,人工椎板上连有人工半颈椎间盘或人工颈椎间盘,横向钛网正前方为网状 钛板五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钛网固定器是由四个锯齿状体围成的一个四边框体,钛网固定器后框与横向钛 网轴性连接,钛网固定器后框所在平面与横向钛网所在平面呈10-60°的夹角;钛网固定 器前框所在平面与网状钛板所在平面成10-60°的夹角,钛网固定器前、后框的高度分别与 横向钛网高度一致;钛网固定器上、下框长度分别为12mm-20mm,钛网固定器上、下框所在 平面与上下人工椎板所在平面呈10-60°夹角;所述的人工椎板与横向钛网轴性连接,人工椎板包括上人工椎板和下人工椎板,人工 椎板前缘各有一挡板,挡板中部有一锁定孔,与网状钛板上的锁定空锁定连接;所述的网状钛板的高度为14mm-22mm,宽度为8mm-16mm,网状钛板中间的上端和下端 分别设有一个锁定孔,与挡板上的锁定孔对应锁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钛网的高 度为 14mm-22mm,宽度为 8mm-16mm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钛网固定器前 框中部连有防后移挡板,防后移挡板与网状钛板在同一平面上;钛网固定器上、下框最前方 的一个锯齿较大,成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人工椎板下 面有3个方向向下的锥形突起,下人工椎板上面有3个方向向上的锥状突起;锥状突起内侧 设有人工椎板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半颈椎间 盘由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弹性组件和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组成,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后 缘与上人工椎板轴性连接,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近似于半球形,内部是弹性组件,弹性组件 底部与上人工椎板相连,顶部与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相连,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前缘与弹 性限位器顶部相连,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由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弹性组件、弹性限位器和 滑动芯组成,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后缘与滑动芯轴性连接,内部是弹性组件,弹性组件顶部 与滑动芯相连,底部与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相连,弹性限位器底部与滑动芯相连,顶部与人 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前缘相连,滑动芯与滑动槽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人工颈椎间盘是建立 在人工半颈椎间盘的基础上的,滑动人工半颈椎间盘换成滑动椎板,滑动椎板中部有凹陷, 与下方的锁定人工半颈椎间盘相匹配,锁定人工半颈椎间盘由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弹性 组件、弹性限位器和锁定人工椎板组成,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后缘与锁定人工椎板轴性连 接,内部是弹性组件,弹性组件顶部与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相连,底部与锁定人工椎板相 连,弹性限位器底部与锁定人工椎板相连,顶部与人工半颈椎间盘外壳前缘相连,上位的人 工半颈椎间盘外壳上方为上位人工锁定椎板,上位人工锁定椎板中部有凹陷,与上位的人 工半颈椎间盘外壳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颈椎前路重建装置。该装置采用钛合金制成,包括位于中部的横向钛网,两侧连有钛网固定器,上下方为人工椎板,人工椎板上连有人工半颈椎间盘或人工颈椎间盘,横向钛网正前方为网状钛板五个部分。本装置是对原装置的进一步完善,钛网固定器上新增设了防后移挡板,使固定更为牢固,人工半颈椎间盘或人工颈椎间盘有一定弹性,与正常人体颈椎解剖学结构更加相似,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加良好,特别是远期的恢复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1870707SQ20102063889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日
发明者王欢 申请人:王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