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用具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64971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刮痧用具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刮痧棒,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刮痧(Skin scraping)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它是以中医皮 部理论为基础,通过使用刮疹器械按照经络走行来刮拭人体一定部位,以达到治疗 及保健目的。刮痧在《内经》、《伤寒论》、《肘后方》、《景岳全书》等中医经典著作 中均有记载。
刮痧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 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 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排毒,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 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 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 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 作用。凡针炙、推拿、按摩、拨罐等治疗方法所能达到的效果,刮痧疗法均可达到, 且效果更佳,而刮痧疗法更加简便、易行、安全速效,最适于家庭治疗及保健。
一般刮痧器用瓷质汤匙沾酒、水或香油刮痧,通常认为最理想的刮瘀器是天然 水牛角,另外认为无毒塑料、轻金属、硬币也可用。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 疗作用。刮痧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 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 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除了背部之外,还有肩部、颈部、脸部、手部、脚部等部位。传统 的刮痧板的形状如图la所示, 一般都以刮痧板20的刮刀刃201对将要刮痧部位进
4行顺序推刮,以达到疏通经脉,舒筋理气,行气活血的目的,并有退烧、祛暑、祛 风除寒与保健、强筋健体、美容等功效。
然而,传统的刮痧板20是由在板体下方设有单一的微凸弧形体的刮刀刃201, 该刮刀刃201的微凸弧形体在刮痧时,在推刮后背、肩部等比较平坦的部位时,使 用方便,但是如果需要推刮的部位是具有一定曲弧的如颈部、脸部等部位时,则很 难迎合人体肌肤弧形的变化,造成需要不断调整刮刀刃201的角度,以迎合人体各 部位弧度进行推刮,因此,将造成刮痧的时间增长,而且刮疲的疗效欠佳。
另外,传统的刮痧板为平面结构,推刮时手握刮疲板上方的平板,推刮不方便, 费力,刮痧时,由于刮刀刃不能与欲推刮部位的曲弧相符合而导致欲推刮部位皮肤 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部分推推刮部位的损伤;而且推刮时间长了,容易引起手臂 酸痛;而且传统的刮痧板不适用于穴位按压。
公告号为CN201150631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刮痧板如图lb所示, 大致呈鱼形的刮痧板30,该刮痧板于板体的上、下设呈曲弧凹凸变化的刮刀缘301、 302,刮痧板30的前端呈尖端303,末端有凹部304而成两凸部304a、 304b。该刮痧板 的刮刀缘虽然可以根据人体刮痧是的需求加以变换使用,但是该刮痧板仍然存在与 传统刮痧板推刮时使用不方便的缺陷,没有适于手握的部分,进行刮疲操作时费力, 而且推刮时间长了,容易引起手臂酸痛;同时不具有穴位按压的功效。
此外,公告号为CN2766826Y公开了一种拍打、点压刮痧拍板,其形状和结构如 图lc所示,该刮痧拍板由拍401和柄402组成,拍长230毫米,拍宽65毫米,柄长230 毫米,柄宽25毫米,拍板的厚度为2 5毫米,拍和柄构成棱角圆滑的一体式结构, 由不锈钢制成。该刮痧拍板虽然具有可以手握的拍柄402,但是拍板401和拍柄402 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不符合人体工程力学,使得刮痧操作不方便;该刮痧拍板由 于拍板401和拍柄402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适合拍打穴位,达到治疗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刮痧棒,该刮痧 棒便于持握而且省力,符合人体工程力学;推刮方便,不但可以迎合人体各部位肌 肤的弧形变化进行刮痧,而且可以方便地按压穴位;。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刮痧用具,包括推刮部和持握部,推刮部和持握部之间相连成一体,具有推刮部末端和持握部末端,其中 推刮部具有相对的前刮刃和后刮刃;
持握部具有相对的呈内凹圆弧形的前缘和呈外凸弧形的后缘,前缘与前刮刃相 连,后缘与后刮刃相连,构成棱角圆滑的近似于"S"形的一体式结构。
其中,刮痧用具前端的推刮部包括前刮刃、后刮刃和推刮部末端,前刮刃、推 刮部末端和后刮刃呈曲弧凹凸变化的顺序连成一体;
特别是,推刮部末端呈直线形或外凸的弧形。
其中,刮痧用具的横截面呈类似椭圆形,刮痧用具的推刮部的横截面由上下两 条外凸的弧形线构成,其中横截面的高度小于其宽度。推刮部类似椭圆形的横截面 的横向宽度方向设置为所述推刮部的前刮刃和后刮刃;
特别是,后刮刃具有直线段和内凹的圆弧段,前刮刃为呈直线形; 特别是,前刮刃与推刮部末端之间由圆弧段相连,所述后刮刃与推刮部末端之 间由圆弧段相连。
其中,所述刮痧用具的持握部包括持握部前缘、持握部后缘和持握部末端,持 握部前缘、末端和持握部后缘呈曲弧凹凸变化顺序连成一体。
特别是,刮痧用具的持握部的横截面由上下两条外凸的弧形线构成,其中横截 面的高度小于其宽度。持握部的横向宽度向着持握部末端逐渐縮小并使持握部末端 呈凸出的尖端。持握部类似椭圆形的横截面的横向宽度方向设置为所述持握部前缘、 持握部后缘。
其中,所述推刮部整体呈直线形,所述持握部整体呈曲线形,所述推刮部和所 述持握部之间通过过渡部相连。
所述前刮刃与前缘之间通过呈外凸弧形的前过渡部相连,所述后刮刃与后缘通 过呈内凹弧形的后过渡部相连。
特别是,刮痧用具的横截面呈类似椭圆形,刮痧用具推刮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 持握部的横截面面积。
尤其是,推刮部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持握部横截面的宽度;
刮痧用具的类似椭圆形横截面面积沿着推刮部到持握部的顺序逐渐减小,形成 持握部的末端,所述持握部的末端用作点压穴位。
其中,推刮部的前刮刃为平面结构;所述持握部呈弓形,形成持握部的凹部持握部前缘和凸部持握部后缘。
特别是,所述推刮部的后刮刃、持握部的持握部前缘、持握部后缘用作刮痧用 具的刮刃进行刮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的刮痧棒结构简单,持握部和推刮部均可以用手攥握,使用灵活、 便于刮痧操作,尤其是弓形持握部使刮痧时推刮方便,而且可以使刮痧操作时更加 便利,省力。
2、 本实用新型的刮痧棒,适合于人体各部位刮痧推刮的需求,凭借刮痧棒上连 成一体的前刮刃、推刮部末端、后刮刃、持握部前缘和持握部后缘曲弧凹凸变化与 人体刮痧部位弧面相适合,从而顺利的进行推刮,以增进刮瘀的功效。
3、 本实用新型的刮痧棒持握部的尾部尖端适于进行穴位按压。


图la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刮痧板示意图lb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刮瘀板的示意图;
图lc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刮痧板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刮痧棒的正视图3本实用新型刮痧棒的左视图4为沿图2中A-A线的剖面图5为沿图2中B-B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l.推刮部;la、推刮部上圆弧;lb、推刮部下圆弧;2.持握部; 2a、持握部上圆弧;2b、持握部下圆弧;3.前刮刃;4.后刮刃;4a.平直段;4b.圆 弧段;5.推刮部末端;5a、 5b.圆弧段;6.前缘;7.后缘;8.持握部末端;9.过渡部;
9a.前过渡部;9b.后过渡部;20.刮痧板;201.刮刀刃;30.鱼形刮痧板;301、 302. 刮刀缘;303.尖端;304.凹部;304a 、 304b.凸部;401.拍板;402.拍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实施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刮痧棒的正视图,如图2所示,刮痧棒整体呈近似于"S"的曲线形,包括呈一体的推刮部1和持握部2,推刮部1较持握部2宽,推刮部1和 持握部2之间的连接部轮廓线呈圆滑过渡的曲线形。
其中,推刮部1包括平直的前刮刃3、推刮部末端5、后刮刃4,前刮刃3与推 刮部末端5之间通过弧形段5a、推刮部末端5与后刮刃4之间均通过弧形段5b圆 滑过渡;持握部2包括依次相连的呈内凹弧形的持握部前缘6、呈凸出的圆弧形的 持握部末端8和呈外凸弧形的持握部后缘7。
如图4和5所示,刮痧棒的横截面由上下两段外凸的圆弧组成,形成类似椭圆 形的横截面,两圆弧形成由中部向两端高度逐渐降低而使两圆弧交界处(即推刮部 1和持握部2的横向边缘部)呈现尖锐末端的横截面形状,其中,图4示出推刮部1 的横截面,两圆弧la、 lb的相连处形成尖锐的前刮刃3和后刮刃4;图5示出持握 部2的横截面,两圆弧2a和2b的相连处形成尖锐的持握部前缘6、持握部后缘7。
如图4和5所示,推刮部1的前刮刃3和后刮刃4之间的距离大于持握部2的 持握部前缘6和持握部后缘7之间的距离,即推刮部1的宽度大于持握部2的宽度, 当然二者的宽度可以相同,二者的厚度可以基本一致。
当刮痧棒的推刮部1的横向宽度大于持握部2之间的横向宽度时,推刮部1与 持握部2之间有过渡部9,过渡部9的横向宽度由推刮部1的横向宽度逐渐减小到 持握部2的横向宽度。持握部2的末端宽度逐渐减小直至形成点穴用凸出的末端8, 点穴用末端8用作按压穴位。
再如图2所示,刮痧棒推刮部1的前刮刃3较平直,可用作对较为平坦部位的 身体表面部位进行刮痧,后刮刃4具有相连的平直段4a和微微内凹的圆弧段4b, 因此后刮刃适应脖子、肩膀、手臂等呈曲面形身体表面部位。
持握部2大致呈弓形,具有内凹的持握部前缘6和外凸的持握部后缘7,用于 适应人手掌的攥握,可以有两种攥握方式, 一种是用前刮刃3对人体表面部位刮痧 时,持握部前缘6与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接触,持握部后缘7与手掌接触,拇指压 在持握部后缘7靠近后刮刃4圆弧段4b的位置,或者拇指压在持握部2靠近推刮部 1的持握部前缘6和持握部后缘7之间的外凸表面上;另一种是,用后刮刃4对人 体表面进行刮痧时,持握部后缘7与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接触,而持握部前缘6与 手掌接触,拇指压在持握部2靠近推刮部1的持握部后缘7和持握部前缘6之间的 外凸表面上。当然,在上述第一种攥握方式下,可以利用推刮部末端5对人身体表面进行刮 痧,或者利用推刮部末端5和前刮刃3之间圆滑过渡的弧形段5a点压身体的表面或 身体的穴位;在第二种攥握方式下,也可以利用推刮部末端5对身体表面如手臂、 腿、脖子、头等表面进行刮痧,或者利用推刮部末端5和后刮刃4之间圆滑过渡的 弧形段5b点压身体的表面或身体的穴位。
此外,手也可抓握推刮部1来进行刮痧或点压穴位。例如,抓握时,可以使前 刮刃3靠在手掌上,同时使除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压在推刮部1的后刮刃平直段4a、 和圆弧段4b上,拇指可以压在前刮刃3和后刮刃4之间的靠近持握部2的圆弧面上 或者压在持握部前缘6上,以便利用持握部末端8对身体表面穴位进行点压,或者 利用持握部后缘7对身体表面进行刮痧;又如,抓握时,可以使后刮刃4和推刮部 末端5同时靠着手掌,同时使除拇指以外的至少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压住推刮部1的前刮刃3,拇指可以压在前缘6和后缘7之间的靠近推刮部1的圆 弧面上,以便利用持握部末端8对身体表面穴位进行点压,或者利用持握部前缘6 对身体表面进行刮痧。
由此可见,刮痧棒的整个外缘包括前刮刃3、后刮刃4、推刮部末端5、持握部 前缘6、持握部后缘7,均可以用于对人体表面部位进行刮痧,而且刮瘀棒本身较细 长,持握部和推刮部均可以用手攥握,因此使用灵活、便于操作,特别是它相比使 用刮痧板较为省力。
此外,由于持握部前缘6和刮痧部的后刮刃4形成呈曲线形,因此还可以任意 操作对身体表面如手臂、脖子、腿、足等的较大曲面部位进行刮痧,同时由于刮痧 棒较细长,同样可以任意对较细小的部位如手指表面进行刮痧;刮痧棒的两端均具 有凸出部,如持握部末端8、推刮部末端5和后刮刃4之间圆滑过渡的弧形段5b以 及推刮部末端5与前刮刃3之间呈圆滑过渡的弧形段5a,因此还可以对人体表面进 行点压穴位。
以上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 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做的任何修改或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刮痧用具,包括推刮部(1)和持握部(2),其特征在于推刮部(1)和持握部(2)之间相连成一体,具有推刮部末端(5)和持握部末端(8),其中推刮部(1)具有相对的前刮刃(3)和后刮刃(4);持握部(2)具有相对的呈内凹圆弧形的前缘(6)和呈外凸弧形的后缘(7),前缘(6)与前刮刃(3)相连,后缘(7)与后刮刃(4)相连。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痧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握部(2)的横向宽度向着 持握部末端(8)逐渐縮小并使持握部末端呈凸出的尖端。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刮痧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刮部末端(5)呈直线 形或外凸的弧形。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刮痧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痧用具的推刮部(1)的 横截面由上下两条外凸的弧形线构成,其中横截面的高度小于其宽度。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刮痧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痧用具的持握部(2)的 横截面由上下两条外凸的弧形线构成,其中横截面的高度小于其宽度。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刮痧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刮刃(4)具有直线段 (4a)和内凹的圆弧段(4b)。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刮痧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刮刃(3)为呈直线形。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刮痧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刮刃(3)与推刮部末端 (5)之间由弧形段(5a)相连,所述后刮刃(4)与推刮部末端(5)之间由弧形段(5b)相连。
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刮痧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刮部(1)整体呈直线形, 所述持握部(2)整体呈曲线形,所述推刮部(1)和所述持握部(2)之间通过过渡 部(9)相连。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刮痧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刮刃(3)与前缘(6) 之间通过呈外凸弧形的前过渡部(9a)相连,所述后刮刃(4)与后缘(7)通过呈内 凹弧形的后过渡部(9b)。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摩刮痧棒,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该刮痧棒由推刮部(1)和持握部(2)组成,推刮部(1)和持握部(2)构成棱角圆滑的近似于“S”形的一体式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刮痧棒可以借助于刮痧棒的尖端进行穴位按摩,弓形持握部使刮痧时推刮方便,而且可以使刮痧操作时更加便利,省力,并且刮痧棒上的曲弧凹凸变化与人体刮痧部位弧面相适合,使推刮更加便利方便和省力。
文档编号A61H11/00GK201418850SQ20092014617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
发明者陈麒仲 申请人:陈麒仲;吴承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