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菊苣酸在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菊苣酸新的医药用途,尤其是公开了菊苣酸在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属于中医药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的菊苣酸是菊科植物抱茎苦卖菜(熟称苦碟子)中提取的有机酸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分子式C22H18O12,分子量474。
经检索未见该物质用于治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菊苣酸在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以菊苣酸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可加入一种或多种天然或合成的与其具有协同或辅助作用的活性成分制成。
本发明菊苣酸制备的抗痴呆疾病药物包括药物学上的任何剂型。
本发明以菊苣酸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抗痴呆药物,具有明显的疗效,以下实验表明对痴呆疾病的治疗效果 1对海人藻酸损伤迈内特基底核致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作用 1-1药物 菊苣酸均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供,批号20071025,纯度与性状均98%以上,白色结晶;海人藻酸为Sigma产品,批号20070914。
1-2动物 雄性Wistar大鼠80只,体重230~250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吉)2003-0001。
1-3试验方法 制作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氯胺酮100mg/kg麻醉大鼠,将麻醉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调节固定平面使门齿比内耳连线中点低2mm,清洁头顶皮肤做正中竖切口,剥开皮下筋膜暴露顶骨,在两侧冠状缝后钻出小孔,取出碎骨屑,保持硬脑膜的完整。迈内特基底核定位坐标前囟后1.4mm,中线外侧2.4mm,硬脑膜下7.4mm。每侧用微量注射器分别注入1μg海人藻酸(正常组给生理盐水),进针速度0.2μl/min,每侧总体积1μl,注射后留针5min,以免拔针时药物溢出。术后牙托粉封固颅骨孔,缝合皮肤,三日内每日肌注青霉素G 10万单位抗感染。在术后第3天分组,开始给药。第①组为正常组,第②组为模型组,均灌胃给蒸馏水0.5ml/100g,第③组灌胃菊苣酸100mg/kg。连续给药15天后进行水迷宫试验及跳台试验,试验期间继续给药。水迷宫试验连续7天,前6天,在1、2、3、4象限四个不同的入水点,测定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及游程,第7天撤掉平台,测定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在平台象限内的逗留时间。水迷宫试验结束后,进行跳台试验,记录每只鼠5min内受到电击的次数或叫错误次数,以此作为学习成绩。24小时后重新做测验,此即为记忆保持测验,记录第1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5min内的错误总数。跳台试验结束后快速取脑,甲醛固定,进行病理检查。
1-4试验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明显延长(P<0.05或P<0.01),第7天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明显降低(P<0.05或P<0.01),第1天跳台的错误次数及第2天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菊苣酸组大鼠第4天、第5天及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5天及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缩短(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台上逗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大鼠第1天及第2天跳台错误次数明显降低(P<0.05),见表1、2、3、4。
表1.菊苣酸对海人藻酸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期(s)的影响 (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2.菊苣酸对海人藻酸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游程(cm)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3.菊苣酸对海人藻酸致老年性痴呆大鼠第7天水迷宫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病理显示正常对照组可见脑膜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染色淡、均匀,核膜、核仁清楚。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多,层次清楚,排列整齐,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染色均匀。基底核神经细胞数量多,排列比较均匀;模型组可见脑膜血管扩张,部分区域有出血,脑内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套。大脑皮质有灶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有较多的胶质细胞增生。变性神经细胞胞体变大,尼氏小体边集,坏死神经细胞核固缩,核仁不清,或核消失,胞浆染色深,细胞呈梭形。海马神经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层次清楚,排列整齐,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染色均匀。基底核神经核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见较多的变性、坏死细胞,噬神经细胞现象较多;菊苣酸组均可见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大脑皮质的坏死灶中神经细胞基本消失,坏死区呈筛网状或有较多的胶质小结形成。海马神经细胞层次清楚,排列整齐,无明显变化。基底核神经核团细胞数未见明显减少,变性、坏死细胞数较少,噬神经细胞现象较少。
病理结果表明菊苣酸对海人藻酸所致大鼠痴呆引起的脑组织病理改变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2对β-淀粉样蛋白致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作用 2-1药物 菊苣酸均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供,批号20071025,含量与性状均98%以上,白色结晶;Aβ25-35为Sigma产品,批号20071209。
2-2动物 雄性Wistar大鼠80只,体重280~310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吉)2003-0001。
2-3试验方法 制作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氯胺酮100mg/kg麻醉大鼠,将麻醉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调节固定平面使门齿比内耳连线中点低2mm,清洁头顶皮肤做正中竖切口,剥开皮下筋膜暴露顶骨,在两侧冠状缝后钻出小孔,取出碎骨屑,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海马区定位坐标前囟后3.5mm,中线外侧2.0mm,硬脑膜下2.7mm。每侧用微量注射器分别注入5μl(10μg)聚集肽的Aβ25-35,5min内注完,注射后留针5min,以免拔针时药物溢出。正常组手术方法相同,注射同体积的盐水。术后牙托粉封固颅骨孔,缝合皮肤,三日内每日肌注青霉素G10万单位抗感染,在术后第3天分组,开始给药。第①组为正常组,第②组为模型组,均灌胃给蒸馏水0.5ml/100g,第③组灌胃菊苣酸100mg/kg。连续给药15天后进行水迷宫试验及跳台试验,试验期间继续给药。水迷宫连续试验7天,前6天,在1、2、3、4象限四个不同的入水点,测定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及游程,第7天撤掉平台,测定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水迷宫试验结束后,进行跳台试验,并记录每只鼠5min内受到电击的次数或叫错误次数,以此作为学习成绩。24小时后重新做测验,此即为记忆保持测验,记录第1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5min内的错误总数。跳台试验结束后快速取脑进行病理检查,观察海马、皮层的病理变化。
2-4试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P<0.01),第3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明显降低(P<0.05或P<0.01),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菊苣酸组水迷宫第3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4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缩短(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台上逗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大鼠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有明显延长(P<0.05),见表5、6、7、8。
表5.菊苣酸对β-淀粉样蛋白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期(s)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6.菊苣酸对β-淀粉样蛋白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游程(cm)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7.菊苣酸对β-淀粉样蛋白致老年性痴呆大鼠第7天水迷宫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8.菊苣酸对β-淀粉样蛋白致大鼠老年性痴呆的防治作用(跳台法,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病理显示正常对照组可见皮质神经细胞数多,排列均匀,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核膜、核仁清楚,偶见嗜神经细胞现象,未见胶质小结及软化灶。海马神经细胞数多,层次清楚,排列整齐,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核膜、核仁清楚。模型组可见皮质神经细胞数轻度减少,排列不均匀,神经元细胞退化,核固缩,深染的坏死神经细胞较多,嗜神经细胞现象多见。海马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呈节段性丢失,神经细胞排列不整齐、层次不清,可见大量的核固缩、深染的坏死细胞。菊苣酸组可见皮质细胞神经数目未见明显减少,核固缩,深染的坏死神经细胞较少,嗜神经细胞现象较模型组减少。海马神经细胞层次清楚,排列整齐,细胞数目未见明显的减少,少见坏死细胞。
病理结果表明菊苣酸可减轻β-淀粉样蛋白所致大鼠脑皮层及海马的病理损害,对β-淀粉样蛋白致大鼠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对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拟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 3-1药物 菊苣酸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供,批号20071215,含量与性状均98%以上,白色结晶。
3-2动物 雄性Wistar大鼠80只,体重280~320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吉)2003-0001。
3-3试验方法 按文献[8]方法制作大鼠MCAO拟血管性痴呆模型,此方法是在线栓法所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上改良的。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禁食,仰位固定,颈部备毛,用强力碘消毒后,手术剪剪开皮肤,用蚊氏钳小心钝性分离粘膜及肌层,找到并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穿线(0号丝线)备用。结扎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在颈总动脉分叉处2mm处剪一小切口,将一端加热成球形的尼龙丝线插入,在入口处用丝线将颈内动脉及尼龙丝线轻轻结扎固定,然后继续插入尼龙丝线,至划线处(20mm)处时可感觉到有一落空感,此时再将尼龙丝线稍稍撤回至刻度(18mm)处,即完成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然后及时结扎入口处颈内动脉的丝线以固定插入的尼龙线。在手术视野内洒青霉素少许,缝合皮肤,将尼龙线留在体外约1cm。2小时后,轻轻提拉留在体外的尼龙丝线至有阻力,此时实现大脑中动脉再灌注。假手术大鼠仅结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造模成功后,可见动物出现对侧前肢倦曲或行走转圈或行走向对侧倒的体征。术后每日给予青霉素抗感染,80万单位/kg。大鼠正常饮食饮水。术后第10日开始给药。第①组为正常组,第②组为模型组,均灌胃给蒸馏水0.5ml/100g,第③组灌胃菊苣酸100mg/kg。术后第30天,进行水迷宫练习及测试,期间一直给药。
学习记忆行为学与神经功能观测具体方法各组动物在从MCAO造模后第3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测动物学习记忆行为学功能。Morris水迷宫为不锈钢的圆形水池,直径200cm,高50cm,水深30cm,水温25±1℃,池壁标明4个入水点,由此将水池分为4个象限,任选其中1个象限,正中放置1个直径为11cm,高29cm的平台。迷宫上方装有摄像机及录像机以及显示器连接,自动录入大鼠游泳轨迹进行分析。水迷宫试验连续7天,前6天进行定位航行试验将大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上下午各一次,记录其在2min内寻找平台的时间及游泳路径。若其在2min内未找到平台,则潜伏期为120s,并由实验者用手牵引其至平台上,让大鼠停留10s,再放回笼内。第7天进行空间探索试验将大鼠从前6天训练的入水点放入水中,记录其在2min内的游泳轨迹及时间,若其在2min内未找到平台,则潜伏期为120。并分析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游泳的时间(tP)和路径(dP)与总游泳时间(tT)和总游泳路径(dT)之比。分析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水迷宫后,断头取脑,于4%甲醛溶液中固定,送病理检测。
3-4试验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3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4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0.05),第7天大鼠空间探索的tP/tT及dP/d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菊苣酸组第4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5天及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缩短(P<0.05),第7天大鼠空间探索的tP/tT及dP/dT均明显增加(P<0.05),见表9、10、11。
表9.菊苣酸对MCAO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期(s)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10.菊苣酸对MCAO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游程(cm)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11.菊苣酸对MCAO拟血管性痴呆大鼠tP/tT及dP/dT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病理显示假手术组可见脑膜血管正常,无扩张、充血现象。皮质神经细胞数多,排列均匀,神经细胞胞体大、核大,染色均匀,核膜、核仁清楚,偶见嗜神经现象。海马神经细胞数多,胞体大、核大,核仁清楚;模型组可见皮质神经细胞数减少,多数神经细胞呈固缩、深染的三角形,核膜、核仁不清,多见神经细胞空泡变性,嗜神经现象较多,可见软化灶及胶质小结形成。海马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层次不清,排列不整,噬神经细胞现象较多,多见深染、固缩的三角形细胞;菊苣酸组可见皮质神经细胞数无明显减少,核固缩、深染的三角形神经细胞及嗜神经细胞现象较模型组减少,未见软化灶及胶质小结。海马神经细胞数无明显减少,变性、坏死细胞比模型组少,可见嗜神经细胞现象。
病理结果表明菊苣酸可不同程度地减轻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病理性变化,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 4-1药物 菊苣酸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供,批号20071025,纯度与性状均98%以上,白色结晶; 4-2动物 雄性Wistar大鼠80只,体重350~450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吉)2003-0001。
4-3试验方法 根据参考文献[9~11]制作栓塞液,Wistar大鼠无菌自然干燥的血凝块研碎分级过筛,选直径100~200目的微粒溶于生理盐水中,制成2mg/ml的悬浊液即栓塞液。按参考文献[10]制作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用20%的乌拉糖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颈中切开皮肤,暴露左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用动脉夹暂时夹闭颈总动脉,从颈外动脉处逆行穿刺插管注入0.3ml栓塞液(正常对照组给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结扎颈外动脉,放开颈总动脉夹,使栓子通过颈内动脉进入颅内至大脑各动脉,造成多灶性脑梗塞。术后3天分组,给药。第①组为正常组,第②组为模型组,均灌胃给蒸馏水0.5ml/100g,第③组灌胃菊苣酸100mg/kg。连续给药15天后进行水迷宫试验及跳台试验,试验期间继续给药。水迷宫试验连续7天,前6天,在1、2、3、4象限四个不同的入水点,测定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及游程,第7天撤掉平台,测定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及在平台象限内的逗留时间。水迷宫试验结束后,进行跳台试验,记录每只鼠5min内受到电击的次数或叫错误次数,以此作为学习成绩。24小时后重新做测验,此即为记忆保持测验,记录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5min内的错误次数。跳台试验结束后快速取脑固定,进行病理检查。
4-4试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1天至第3天、第5天及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象限的逗留时间及平台区象限内的游程占总游程的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1),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菊苣酸组第2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均不同程度地缩短(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见表12、13、14、15。
表12.菊苣酸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期(s)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13.菊苣酸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到达平台游程(cm)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14.菊苣酸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老年性痴呆大鼠第7天水迷宫的影响(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15.菊苣酸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大鼠老年性痴呆的防治作用(跳台法,n=10,x±s)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病理显示正常组可见脑膜为正常结构,无明显扩张、充血。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数多,细胞胞体大,核大,染色淡,核膜、核仁清楚。海马神经细胞数多,排列整齐,层次清楚,胞体大、核大,核仁清楚。皮层、海马无软化灶及胶质小结;模型组可见部分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大脑皮质及基底节多发、散在灶状坏死,坏死神经细胞核固缩,染色深,核仁不清,局部区域有较多的胶质细胞增生,胶质小结形成。海马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噬神经细胞现象明显增加,局部区域神经细胞节段性坏死,坏死细胞深染,细胞核消失;菊苣酸均可见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大脑皮质及基底节可见多发、散在坏死灶,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有较多的胶质小结形成。海马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局部区域神经细胞节段性消失,噬神经细胞现象较多。
病理结果表明菊苣酸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所致大鼠痴呆的病理改变无明显减轻作用。
3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3-1药物 菊苣酸均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供,批号20071025,纯度与性状均98%以上,白色结晶。
3-2动物 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吉)2003-0001。将大鼠雌雄合笼饲养。
3-3材料剪刀,镊子两套,75%酒精,碘棉球,平皿,离心管(玻璃或塑料),吸管(帽),200目筛,烧杯,96孔培养板,马血清,DMEM培养基,F12,青霉素G,链霉素,0.01%多聚赖氨酸,阿糖胞苷(终浓度为3~5μmol/L或4μg/ml),胰蛋白酶0.125%~0.25%,D-Hanks液。
3-4试验方法预先在96孔培养板中加入0.01%多聚赖氨酸,孵育过夜后吸弃,用D-Hanks液清洗几遍备用。取出生24小时内的同窝Wistar大鼠大脑,进行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步骤如下 (1)新生大鼠75%酒精消毒,剪去头皮颅骨暴露出全脑,将全脑取出,放入装有冰冷D-Hank’s液的培养皿内,清洗3次。
(2)切取大脑皮层,用眼科镊剔除脑膜和血管,将大脑皮层剪碎,切成0.5mm×0.5mm×0.5mm的小块。
(3)加入约五倍体积的0.125%胰蛋白酶,37℃水浴,消化15~20分钟,每隔4分钟轻轻振荡一次,使组织充分接触胰酶。
(4)小心吸弃胰蛋白酶,加入含有10%马血清的DMEM/F12中止消化。(或者加入10%马血清的DMEM/F12中止消化后离心,去上清。再加入含有10%马血清的DMEM/F12混悬细胞) (5)用吹打管反复吹打,直到组织块基本消散为止,成为细胞悬液。
(6)过200目筛网,收集滤液至尖底离心管中。10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
(7)将细胞团块加入含有体积分数10%马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用细口吸管反复轻轻吹打成细胞悬液,台盼蓝染色镜下计数活细胞数,调整细胞浓度至2×106/ml。
(8)接种入预先用0.01%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培养瓶或培养板(皿)内,置37℃、5%CO2、饱和湿度条件培养箱中培养,第2天待细胞贴壁后换液,去除死细胞,以后每2~3天换液1次。细胞培养至3~4天后,加入阿糖胞苷(终浓度为3~5μmol./L)培养24h,以抑制非神经细胞过度增殖。继续培养至7~8天后开始实验。
3-4-1过氧化氢(H2O2)损伤模型取培养7~8d的神经细胞,分为①正常对照组,不加H2O2,其余同模型组;②H2O2模型组,吸去原培养液,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1H2O2 100μl的DMEM培养基在37℃、5%CO2孵箱37℃条件,作用4h后进行实验;③药物处理组,在H2O2处理前2h分别加入各浓度梯度的药物。④培养液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每孔内加入MTT液10μl(5mg/mL),继续培养4h,吸去上清液后,每孔加入DMSO 100μl,室温振荡10min。待孔内颗粒完全溶解后,于57Onm处测定吸光度值,各组吸光度值-培养液对照组吸光度值后由公式计算存活率。细胞存活率(%)=各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
3-4-2氯化钾(KCl)损伤模型取培养7~8d的神经细胞,分为①正常对照组,不加KCl,其余同模型组;②KCl模型组,吸去原培养液,加入终浓度为30mmol·L-1 KCl100μl的DMEM培养基在37℃、5%CO2孵箱37℃条件,作用4h后进行实验;③药物处理组,在KCl处理前2h分别加入各浓度梯度的药物。④培养液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每孔内加入MTT液10μl(5mg/mL),继续培养4h,吸去上清液后,每孔加入DMSO 100μl,室温振荡10min。待孔内颗粒完全溶解后,于57Onm处测定吸光度值,各组吸光度值-培养液对照组吸光度值后由公式计算存活率。细胞存活率(%)=各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
3-5试验结果大鼠脑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实验结果表明,菊苣酸组对过氧化氢(H2O2)及氯化钾(KCl)所致大鼠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均具有不同程度地保护作用,见表16。
表16.菊苣酸对H2O2及KCl所致大鼠脑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论 在海人藻酸损伤迈内特基底核致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明显延长(P<0.05或P<0.01),第7天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明显降低(P<0.05或P<0.01),第1天跳台的错误次数及第2天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菊苣酸菊苣酸组大鼠第4天、第5天及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5天及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缩短(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台上逗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大鼠第1天及第2天跳台错误次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病理显示菊苣酸菊苣酸对海人藻酸所致大鼠痴呆引起的脑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在β-淀粉样蛋白致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P<0.01),第3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明显降低(P<0.05或P<0.01),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菊苣酸组水迷宫第3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4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缩短(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穿越平台的次数、台上逗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大鼠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有明显延长(P<0.05);病理显示菊苣酸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β-淀粉样蛋白所致大鼠脑皮层及海马的病理损害,对β-淀粉样蛋白致大鼠老年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拟血管性痴呆模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3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4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0.05),第7天大鼠空间探索的tP/tT及dP/d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菊苣酸组第4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5天及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缩短(P<0.05),第7天大鼠空间探索的tP/tT及dP/dT均明显增加(P<0.05);病理显示菊苣酸均可减轻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病理性变化,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致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1天至第3天、第5天及第6天到达平台的游程明显延长(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象限的逗留时间及平台区象限内的游程占总游程的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1),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菊苣酸组第2天至第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均不同程度地缩短(P<0.05),第7天大鼠在2min内的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平台区的逗留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病理显示菊苣酸对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所致大鼠痴呆的病理改变无明显的减轻作用。
在大鼠脑原代神经细胞培养实验,菊苣酸组对过氧化氢(H2O2)及氯化钾(KCl)所致大鼠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为纯中药制剂,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治疗痴呆疾病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以菊苣酸作为主要活性成分与一种或多种医药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性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制成适用于临床上使用的不同剂型的药物组合物,例如将其配制成可供静脉内、肌肉内、腹腔内、皮下、脑脊髓腔内等注射给药的注射剂,或者制成适于口服给药的片剂、颗粒剂、滴丸、冲剂、液体制剂、粉末剂、丸剂、胶囊剂和悬浮剂,以及适用于局部给药的喷雾剂、气雾剂、霜剂、软膏和栓剂。
本发明公开的用于制备治疗痴呆疾病药物是由0.1-100%的菊苣酸和99.9-0%药用辅料组成药物制剂。
为了制备适于胃肠道外途径要的溶液剂,例如可使用蒸馏水、注射用水、等渗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或者低溶液(例如1-100mM)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作为载体或赋形剂。
为了制备适于口服给药的片剂、粉末剂、悬浮剂或胶囊剂,可以使用蔗糖、半乳糖、玉米淀粉、明胶、脂质、微晶纤维素、滑石粉等作为载体或赋形剂。在这些适于口服给药的制剂中,还可含有其他适当的添加剂,例如增溶剂、崩解剂、润滑剂、吸收促进剂、防腐剂、矫味剂、稀释剂、吸附剂、赋形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着色剂等。最好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制成给药途径是静脉内或肌肉内注射适于这些给药途径的注射液,例如注射剂、冻干粉针剂等。
权利要求
1、菊苣酸在制备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2、菊苣酸制备的抗痴呆疾病药物包括药物学上的任何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菊苣酸新的医药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抗痴呆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制剂为纯中药制剂,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K31/21GK101292971SQ20081005087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5日
发明者姜瑞芝, 高其品, 睢大员, 陈英红 申请人: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华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