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1919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涉及介入治疗中的心脏房、室间 隔缺损的一种阻塞装置。
技术背景
人体的心肺器官按人口比例有部分人的心肺器官具有先天性的缺陷,例 如心脏房间隔缺损(ASD)、室房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病症,过去这 需要进行开腔手术进行缝合治疗。近些年随着介入性治疗方法的成熟与发 展,现一般是利用管状输送装置将一镍钛合金丝编织为网状的阻塞装置送 入房间隔缺损处,将缺损处阻塞,经过一段时间形成血栓并形成细胞皮层, 但现有的阻塞装置还存在若干的缺陷,如图1所示即为现有产品在人体内 置入释放的过程的示意图,首先是阻塞装置放入一管状输送器9,当输送器 9的释放端部到达房、室间隔缺损位置,释放阻塞装置,图1中的A1 A8 是释放过程的分步示意,Al步骤为前盘释出,此时前盘受到腰部的一体的 金属丝的牵制,前盘的半径未达到无受力状态的最大半径;A2步骤为腰部 释出,此时前盘的半径仍未达到最大半径;A3步骤为后盘已局部释出,前 盘的半径与前述Al、 A2的半径相当,在释放过程中,医生要不断前后拉 动释放器和阻塞装置,试探前盘和/或腰部的最大半径是否大于缺损部位的 缺口尺寸,如图1所示,实质上只有在A7 A8步骤时,前盘和/或腰部的 尺寸才展开,这会造成医生在安置阻塞装置时的误判,认为阻塞装置的尺寸不符,从人体中取出输送器和未释放的阻塞装置,置换新的不同尺寸的 阻塞装置再进行置入,这种手术的反复操作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而已有技 术的阻塞装置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完善,造成阻塞装置尺寸展开太晚,因此 阻塞装置的尺寸可能与患者的缺损开口尺寸配合不当, 一是造成手术反复, 二是尺寸配合不当会产生阻塞装置的松脱的可能,三是已有的阻塞装置是 由数十根镍钛记忆合金丝一体编织成网状,合金丝的使用量大,产生的电 位电压大,阻塞装置的稳定性较差并且生产成本较高,如何避免上述的缺 陷和完善房间隔缺损是 一 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更为安全,便于手术释放的心脏房、 室隔缺损的阻塞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阻塞装置有带薄膜的多瓣形前盘 1,前盘1与一过渡区2—体构成,过渡区2与后盘3有间隙连接,后盘3 外表面有一带螺紋孔的固定夹具4。
所述的前盘l、过渡区2和后盘3由金属丝一体形成。
所述的前盘1与过渡区2 —体形成,后盘3与过渡区2分体构成并连接。
所述的过渡区2与后盘3之间有一连接固定器5。
所述的前盘l的瓣形为4~10个。
所述的每一瓣形上至少有一易于固定薄膜的固定部6,固定部6优选设 在瓣形的最大半径处。 所述的前、后盘l、 3的最大半径的周缘部分均相向有一弯折部分。本实用新型为丝体结构,并且在过渡区与后盘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该间 隙首先切断了已有的阻塞装置的腰部与后盘的一体的较高位置的金属丝的 连接,使过渡区的后端为一自由端,金属丝的受力(被后盘的拉力)被切 断,前盘与局部的过渡区自输送管内一释出便马上能恢复到原始的自然状 态,即前盘的最大半径完全展开,手术时医生只需轻轻推拉就可判断阻塞 装置与缺损开口尺寸是否配合,极大提高了医生置放阻塞装置的判断准确 性和提高手术的一次成功率,并降低金属丝使用量,减少由于较多金属丝 的存在产生的电位电压。


图1为已有技术的阻塞装置的手术中释放过程的分解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术中释放过程的分解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前盘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后盘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前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的后盘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前盘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1的后盘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的前盘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5的后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图1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下阻塞装置有带薄 膜的多瓣形前盘l,前盘1与一过渡区2—体构成,过渡区2与后盘3有间 隙连接,后盘3外表面有一带螺紋孔的固定夹具4;前盘l由多根合金丝单 体构成,即多根合金丝的一端相聚汇并由一前夹具7固定,每一合金丝均 以前夹具7为圆心按等分圆周间距均布并向与轴向垂直方向曲线延伸一段 后,向圆周方向继续曲线弯折成一花瓣形框体或四角形框体,多根合金丝 所形成的多个花瓣框体或四角形框体则构成前盘1,构成前盘1后各合金丝 再向轴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该延伸段则构成了过渡区2,其半径小于前盘 l的半径且直径与房、室缺开口基本相符,形成过渡区2后,合金丝再向下 向轴线方向曲线弯折并延伸,并在接近轴线处再沿轴线水平方向曲线弯折 并延伸 一段后,再沿垂直方向曲线向上延伸并向圆周方向继续曲线弯折成 一花瓣形框体或四角形框体并构成后盘3,过渡区2与后盘3之间形成有间 隙8,构成后盘3的合金丝另一端向轴线延伸并与一位于轴线的带螺紋孔的 固定夹具4固定连接(图7所示),固定夹具4可与输送器9内的导丝连接 或脱离;上述多根合金丝所形成的多个花瓣框体或四角形框体组成一近似 伞状面,其表面设有聚脂薄膜(如多聚氟乙烯膜PTFE等),聚脂薄膜与构成前、后盘的框体缝制为一体,过渡区2的空间内可充填有聚脂棉或聚脂
纤维,以增强径向支承力及封堵作用;丝体结构的前盘1和后前盘3极大 减少金属丝的使用量,单根金属丝的长度大为减短,并且过渡区2与后盘3 的间隙8切断了已有的阻塞装置的腰部与后盘的一体的较高位置的金属丝 的连接,使过渡区的后端为一自由端,合金丝的受力(被后盘的拉力)被 切断,前盘与局部的过渡区在输送管内一经释放便马上能恢复到原始的自 然状态,即前盘1的最大半径完全展开,可使前盘1快速释出,且前、后 盘的扩后回缩性、通过性及推送性更好,可获得满意的贴壁及定位效果; 由于上述的过渡区2与后盘3的之间存在有间隙8,使前盘1的释放或回收 不受后盘3的牵拉影响,同样,后盘3的释放或回收也不受前盘1的牵拉 影响,前盘1的盘边缘从输送器9 一经释出便可基本达到最大直径状态(如 图2中的B1 B2步骤所示),而后盘3也同样一经释出便基本达到最大直 径状态,这与已有技术产品的释出步骤完全不同。
请参见图7和图11,所述的前盘1、过渡区2和后盘3由金属丝一体形 成, 一体形成的阻塞装置可增强其整体强度,并加工方便。
请参见图3和图15,所述的前盘1与过渡区2 —体形成,后盘3与过渡 区2分体构成并连接;前盘1与过渡区2由一组金属丝单独构成,过渡区2 的合金丝的端线与一连接固定器5固定,而后盘3则由另一组金属丝构成, 形成后盘3的合金丝的一端与固定器5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固定夹具4 固定连接,固定器5使前后盘1、 3形成两个单独的结构,可使前盘l的释 出彻底不受后盘4的牵扯影响,使前盘l更快速完全展开。
所述的前盘1的瓣形为4 ~ 10个;前盘1的瓣形可花瓣形可为花瓣形框体(图5所示),其两相邻的花瓣形框体的部分相交叠,或前盘l的瓣形为
四角形框体(图13所示),前盘1的瓣形以4~10个为宜,最佳为6或8 个瓣形,而后盘3的瓣形也以4-10个为宜,其瓣形数量既可与前盘l的 瓣形瓣形数量相同或不相同,并且花瓣形框体和四角形框体可相互搭配使 用,即前盘l为四角形框体,而后盘3为花瓣形框体(图16所示)。
所述的每一瓣形上至少有一易于固定薄膜的固定部6,固定部6优选设 在瓣形的最大半径处;为使聚脂薄膜与花瓣形框体易于固定,可在花瓣形 框体的顶端部设有一固定部6 (图9所示),固定部6可为一环绕圈或加粗 的小塑料块,以便将聚脂薄膜与花瓣形框体缝制为一体。
所述的前、后盘l、 3的最大半径的周缘部分均相向有一弯折部分;前后 盘l、 3的边缘均相向有一弯折,上述的边缘的相向弯折有利于对缺损部位 周边心脏壁面的夹持。
上述的前盘1的半径可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后盘3,用于ASD时,前盘1 的直径应大于后盘3的直径,用于VSD时,前盘1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后 盘3的直径。
上述的前后盘l、 3的金属丝的位置相对设置,或前后盘l、 2的金属丝 的位置相互错开设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盘l、 2的每一合金丝相对应,即 前后盘l、 2的合金丝相互在同一位置,当然在另一情况下前后盘的每一合 金丝可相互错开,此种情况下,前后盘l、 2的相向弯折部位对缺损部位周 边心脏壁面的压力位置不同,会使壁面有微小的间断起伏,可增加壁面与 相向弯折部位之间的摩擦力,使阻塞装置不易产生径向位移。
为增加上述的夹持作用,后盘3的金属丝根数可少于前盘1的金属丝根数,但同时后盘3的金属丝直径应略大于前盘1金属丝的直径,这样可增
加后盘3的弹性和阻塞装置的夹持力,金属丝根数可为4~12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由于较之已有技术所公开的一体编织的网 状阻塞装置,在人体中释放时前盘一释放出则可完全展开,医生略一拉动 则可准确判断前盘直径大于缺损开口的直径,便可将整个阻塞装置释放, 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放置的成功率,减少因大小不符需取出更换阻塞装置再 防置的概率,减小了病人的痛苦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减少阻塞装 置的金属丝的使用量(金属丝越多则产生的人体内的微电压越多),对人体 更为安全,这亦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大优点。
图1为已有技术的阻塞装置的手术中释放过程的分解展开示意图,图中
所示的C缺损部位(即人体心脏房、室间隔缺损部位),Rl为封堵器前盘 设计外径(即前盘完全展开后的直径),R2为缺损部位的直径(即缺损开口 直径)。
权利要求1.一种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塞装置有带薄膜的多瓣形前盘(1),前盘(1)与一过渡区(2)一体构成,过渡区(2)与后盘(3)有间隙连接,后盘(3)外表面有一带螺纹孔的固定夹具(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前盘(1)、过渡区(2)和后盘(3)由金属丝一体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前盘(1)与过渡区(2) —体形成,后盘(3)与过渡区(2)分体 构成并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过渡区(2)与后盘(3)之间有一连接固定器(5)。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前盘(1 )的瓣形为4 ~ 10个。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每一瓣形上至少有一易于固定薄膜的固定部(6),固定部(6)优选 设在瓣形的最大半径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前、后盘(1、 3)的最大半径的周缘部分均相向有一弯折部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更为安全,便于手术释放的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阻塞装置有带薄膜的多瓣形前盘1,前盘1与一过渡区2一体构成,过渡区2与后盘3有间隙连接,后盘3外表面有一带螺纹孔的固定夹具4。本实用新型为丝体结构,前盘与局部的过渡区自输送管内一释出前盘的最大半径完全展开,并降低金属丝使用量。
文档编号A61B17/12GK201147384SQ20072030922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9日
发明者龙 何, 涛 王, 田昆玲, 文 谢 申请人:王 涛;田昆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