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药物引入体内的其他器械及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一种难以治愈且传染率较高且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乙肝病毒潜伏期长,长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消化功能、神经精神功能、生殖性功能及正常的生理功能,若病变发展成肝硬变或肝癌时,便不能治疗。西医认为乙肝是由于机体免疫应答引起的损伤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所致,难以治愈。
目前,国内外西医界主要采用抗病毒药及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药物为主的治疗手段。其疗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大剂量α-干扰素疗法;(2)阿昔洛韦疗法;(3)阿糖腺苷疗法;(4)白细胞介素卫疗法;(5)胸腺素疗法;(6)经白细胞介素II激活自然杀伤细胞(LAK)回输疗法。以上几种药物的应用虽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停药后“反跳”且副作用较多,费用昂贵。
中医药治疗乙肝虽然仍属探索阶段,但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综观近几年来各地发表的中医药治疗乙肝的治则,大多数学者认为乙肝是湿热疫毒蕴结不解,肝郁脾湿,气滞血瘀所致。故当今国内中医治疗乙肝原则均以清热解毒,补气健脾,祛湿,活血化瘀为主,均取得一定疗效。由中药制成的药物大多数是均需内服的丸型、胶囊型或汤剂型,存在制备工艺复杂的缺点。
熏灸是中医的一种医疗方法。其医理是一般采用艾绒做成的艾条做为熏灸药物,利用艾条燃烧的产生的温热刺激身体的经穴或患病部位,起到温经散热、行气活血、增强细胞活力、调整生理机能等作用,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但目前还尚未见到利用药物进行熏灸治疗乙肝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乙肝的药物制备工艺复杂、费用高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该熏灸卷柱利用灸疗的医理对乙肝进行治疗,不仅制造方法简单,产品成本低,而且使用方便,治疗费用低。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该卷柱是由无副作用的燃烧物卷制成具有多层卷边的中间设有通腔的柱状卷体,所述的多层卷边之间设有熏灸药物和助燃剂,该熏灸药物是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粉末状原料组成青桔皮15-30%、五味子15-30%、茴香10-25%、山楂10-20%、艾叶10-20%。
一种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的制造方法,将单层或多层的无副作用的燃烧物平铺,在燃烧物的表面上涂抹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助燃剂后,再均匀撒布熏灸药物,该熏灸药物按下述的重量百分比的粉末状原料组成青桔皮15-30%、五味子15-30%、茴香10-25%、山楂10-20%、艾叶10-20%,然后用柱状模具沿燃烧物的始边卷起,形成具有多层卷边的柱状卷体,将燃烧物的末边与卷体固定,去除柱状模具,使柱状卷体中间形成通腔即可。
一种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人体采取仰卧体位,将熏灸卷柱点燃后,用手把持卷柱下端,将熏灸卷柱的通腔下口对准人体神阙穴,使熏灸卷柱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及含有药力的热烟,经卷柱的通腔下口、人体的神阙穴透入体内,熏灸卷柱燃烧余至6-10cm时,用手捏紧卷柱下端及卷柱通腔内的异物,移开人体神阙穴即可。
所述的燃烧物为绵纸或宣纸。
所述的助燃剂为蜂蜡。
本发明的熏灸卷柱结构简单,产品成本低,患者使用方便,制造熏灸卷柱的方法简便可行,卷边之间的药物原料易得,患者治疗费用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构造主剖图。
图中1.卷体,2.通腔,3.熏灸药物,4.蜂蜡。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附图给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构造剖视图。在图1、2中,本发明是由无副作用、可燃烧的绵纸卷制成具有多层卷边的柱状卷体(1),该卷体长约40cm,柱状卷体的中间设有通腔(2),并且在多层卷边之间设有熏灸药物(3)和助燃的蜂蜡(4),熏灸药物是按下述重量份的粉末状原料组成青桔皮2g、五味子2g、茴香1.5g、山楂1g、艾叶1g。
实施例2由无副作用、可燃烧的宣纸卷制成具有多层卷边的柱状卷体(1),该卷体长约30cm,柱状卷体的中间设有通腔(2),并且在多层卷边之间设有熏灸药物(3)和助燃的蜂蜡(4),熏灸药物是按下述重量份的粉末状原料组成青桔皮1.5g、五味子1.5g、茴香1g、山楂0.8g、艾叶0.8g。
上述的实施例中,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的制造方法均为将单层的绵纸对折平铺后,在绵纸的表面涂抹上助燃蜂蜡,再均匀撒布配伍好的熏灸药物,用一圆柱状的细棒沿绵纸的始边卷起,形成具有多层卷边的柱状卷体,绵纸的末边与卷体用粘结剂固定,去除圆柱状的细棒,使柱状卷体中间形成一通腔即可。
下面对本发明中熏灸药物的组份功能作一介绍青桔皮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
五味子具有益气生津,滋渴养心,收敛回涩的功效,调理中枢系统神经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提高智力活动能力,降低血清转安酶,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各种病菌有抑制作用。
茴香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治干湿脚气,肾劳疝气阴疼,开胃下气,补肾精气,利大小便,除口臭。
山楂有消食健胃,化滞,散瘀止痛,降压之功效。
艾叶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因脱,行气活血,消火化瘀,平衡阴阳,保健防病的作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将熏灸卷柱点燃后,用手把持卷柱下端,将熏灸卷柱的出烟口(通腔下口)对准人体神阙穴,之所以选取神阙穴作为熏灸治疗的穴位,是因为神阙穴即是脐,中医学者认为人之始生,生于脐与生命,故为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也,脐是一个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极为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婴儿出生后脐部的血液循环虽断绝,但由于经络的循环联系,从脐中心向内脏沟通联络,故有上至泥丸下到涌泉的效力。现代研究也证明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终闭合处。皮肤敏感度高,有利于药物通过经络发挥作用。特别是由于血管分布的特殊性,药物经脐部吸收后通过肝脏而被代谢分解,有效药物成分不经消化道而受到破坏。因此神阙穴薰灸能使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活化神经体液及提高自我免疫系统,以达到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之效用。
本发明的熏灸卷柱,在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及含有药力的热烟,经卷柱的通腔下口、人体的神阙穴透入体内,使体内的蕴热之邪,随烟火之热迅速散发排毒,并杀死抑制病菌生长,具有调整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既能起到祛湿散寒,温补阳气作用,又能通理气血,消淤散结,行气驱秽,对改善肝脏生理功能,调整胆红素、脂肪、蛋白质及转氨酶等代谢异常有显著作用。
为防止卷柱燃烧不平整、火力不集中,热力不能透达有效部位,应保证熏灸卷柱的出烟口与穴位之间不透气为好。
当熏灸卷柱燃烧余至10cm左右,用手捏紧卷柱下端及卷柱通内的异物,移开人体穴位即可。
本发明熏灸药物具有以下特点1、配方中的各味药物来源广,价格低,因此患者的治疗费用少。
2、配方中的各种药物均为药典收载的无毒副作用的药材,用药安全可靠。
3、制造方法简便可行,使用方便。
4、疗效显著,对各类肝病有效率达98%。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其特征在于该卷柱是由无副作用的燃烧物卷制成具有多层卷边的中间设有通腔的柱状卷体,所述的多层卷边之间设有熏灸药物和助燃剂,该熏灸药物是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粉末状原料组成青桔皮15-30%、五味子15-30%、茴香10-25%、山楂10-20%、艾叶10-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物为绵纸或宣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燃剂为蜂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单层或多层的无副作用的燃烧物平铺,在燃烧物的表面上涂抹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助燃剂后,再均匀撒布熏灸药物,该熏灸药物按下述的重量百分比的粉末状原料组成青桔皮15-30%、五味子15-30%、茴香10-25%、山楂10-20%、艾叶10-20%,然后用柱状模具沿燃烧物的始边卷起,形成具有多层卷边的柱状卷体,将燃烧物的末边与卷体固定,去除柱状模具,使柱状卷体中间形成通腔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人体采取仰卧体位,将熏灸卷柱点燃后,用手把持卷柱下端,将熏灸卷柱的通腔下口对准人体神阙穴,使熏灸卷柱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及含有药力的热烟,经卷柱的通腔下口、人体的神阙穴透入体内,熏灸卷柱燃烧余至6-10cm时,用手捏紧卷柱下端及卷柱通腔内的异物,移开人体神阙穴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治疗乙肝的熏灸卷柱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该卷柱由燃烧物卷制成具有多层卷边的中间设有通腔的柱状卷体,多层卷边之间设有熏灸药物和助燃剂,熏灸药物按下列重量比组成青桔皮15-30%、五味子15-30%、茴香10-25%、山楂10-20%、艾叶10-20%。熏灸卷柱点燃后其通腔对准神阙穴,熏灸治病。本发明的熏灸卷柱燃烧产生的红外线及含药力的热烟透入人体,使体内蕴热之邪,迅速散发排毒,既能起到祛湿散寒,温补阳气作用,又能通理气血,消淤散结,行气驱秽,并能调整胆红素、脂肪、蛋白质及转氨酶等。本发明中熏灸药物来源广,用药安全,患者治疗费用少、制造方法简便可行、使用方便,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H39/06GK101073609SQ20061006847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6日
发明者许明 申请人: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