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及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27786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及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丹参总酚酸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制得的丹参总酚酸提取物。
背景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性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积聚,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疾病。丹参的药理活性成分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成分及水溶性成分。近年的药效学研究证明丹参水溶性总酚酸物质具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肝纤维化、抗凝血和细胞保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活性成分。该类化合物主要有原儿茶醛、丹参素、咖啡酸、紫草酸、丹参酚酸A,B,C,D,E,F,G,丹参酸甲、乙、丙等。近年来关于丹参水溶性部位的心血管活性以及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表明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酚酸B。
丹参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参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缩合而成的四聚体化合物,结构式如下。丹参中酚酸类物质含量低(普遍低于0.3%),并且在水溶液状态下很不稳定。
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大多数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例如CN 1534010A、CN1498615A)所公开的丹参总酚酸的提取方法,以及现有的工业生产方法,均是利用大孔树脂富集,这种纯化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操作过程繁琐,耗时较长,提取物处于水溶液状态中的时间越长,丹参酚酸B降解越严重,杂质(降解产物)也较多,导致丹参总酚酸含量不高。且因为树脂可能产生毒性残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对申报与审评规定应提供安全性研究资料,建立成品中树脂残留物及裂解产物的检测方法,制订合理的限量。甚至树脂纯化前后的药物按新药药效学研究,必须进行对比研究,以充分保证上柱前与洗脱后药物的“等效性”。本发明的方法优势首先在于避免了大孔树脂的使用,即避免了后期烦杂的药效学研究。同时,大孔树脂富集必然会有大量的醇水洗脱液需要浓缩,为保证丹参酚酸不被降解,回收温度必须控制在50~60℃。这在工业化大生产中是一不稳定性因素,必将对酚酸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其次,本发明的方法操作步骤简便易行,产品质量更优。较之于公开号CN 1560000A的丹参总酚酸的提取方法,不仅大量减少了操作步骤,更为重要的是,确保了产品中重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的质量,中试平均含量高于55%,总酚酸含量高于90%。而公开号CN1560000A的丹参总酚酸的提取方法,仅仅使用丹参素、原儿茶醛作为质控标准,在保证提高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的同时必定使得丹酚酸B含量降低。事实证明,额外提高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大多由丹酚酸B降解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了从丹参中提取分离总酚酸的方法。较习用的大孔树脂法得率、纯度更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获得的丹参总酚酸。
本发明提取总酚酸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取丹参药材饮片,以水煎煮,合并提取液,浓缩后醇沉静置,滤液回收溶剂后浓缩、酸化,再以酯类有机溶剂萃取,收集有机溶剂层,减压浓缩,干燥,得丹参总酚酸。
本发明的最优化的技术方案为取丹参药材饮片,加8倍量水80℃煎煮2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60℃热测),用醇类溶剂调节至含醇量为65%,静置过夜。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1mg/mL后,用酸酸化至pH3.5,滤过,滤液用酯类有机溶剂萃取3次,分离出有机溶剂层,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其中,所述的酸为非强氧化性、非挥发性的无机酸,优选10%盐酸或10%硫酸,所述的醇类溶剂为80-100%的乙醇或甲醇;上述发明中所用的酯类有机溶剂优选为乙酸乙酯。
本发明工艺涉及的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方法经正交设计研究而成,保证了丹参总酚酸的得率最高;纯化除杂等工艺经过严格的比较实验,保证了其主要药效成分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的含量达到55~70%。
发明效果本发明所述的提取分离丹参总酚酸的方法可在制备过程中选择性富集活性成分,去除大量杂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超过50%;同时,本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好,从而保证了疗效的稳定;原料有效成分转移率高,成本低,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研究步骤及详细数据如下1.药材选用唇形科鼠尾草鼠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药材的性状特征、粉末特征、理化性质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丹参”项下的内容。
2.优化的提取纯化技术条件2.1提取工艺的优化由于目的是获得丹参水溶性酚酸部位,所以采用水提法。为确定提取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以丹参酚酸的提取量和提取得率为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提取液浓缩后,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酸含量。
提取工艺正交实验涉及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分别测定丹参总酚酸含量、浸膏得率和丹参总酚酸得率。
综合考虑到丹参酚酸提取得率及工业化生产成本,以及工艺的稳定性与重现性等因素,本发明选用按药材重量计8倍体积的水,于80℃煎煮2次,每次1.5小时。
2.2纯化工艺本课题组研究表明,丹参提取物经醇沉、酸化,有机酯类萃取,减压回收有机溶剂后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部位。
2.2.1醇沉步骤中含醇量对丹参酚酸得率及含量的影响取丹参药材饮片,水提浓缩后加入95%乙醇醇沉,调节醇含量分别为55%、65%、75%,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溶剂后干燥,分别得到不同含量和得率的丹参总酚酸,见表1。
表1含醇量对丹参酚酸得率及含量的影响


以上研究表明醇沉时含醇量对丹参总酚酸得率及含量有很大影响,其中含醇量65%为最适。
2.2.2酸化pH值对丹参酚酸得率及含量的影响取丹参药材饮片,水提醇沉后,用10%盐酸调节pH分别为3.0、3.5、4.0,静置后滤过,回收溶剂后干燥,分别得到不同含量和得率的丹参总酚酸,见表2。
表2酸化pH值对丹参酚酸得率及含量的影响

以上研究表明酸化时pH值对浸膏得率及总酚酸得率有较大影响,其中pH为3.5时总酚酸得率最大。
2.3浓缩与干燥工艺有机酯类萃取的有机溶剂层,减压回收溶剂,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部位,其中的总酚酸含量在90%以上,其中丹酚酸B的含量大于60%。
实施例1取丹参药材饮片250kg,浸泡30min,8倍量水80℃煎煮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60℃热测),95%乙醇调节至含醇量为65%,静置过夜。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1mg/mL后,10%盐酸酸化至pH3.5,滤过,滤液乙酸乙酯萃取3次,分离出有机溶剂层,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部位6.75Kg。其总酚酸含量为94.1%,丹酚酸B含量为65.2%。
实施例2取丹参药材饮片250kg,浸泡30min,8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60℃热测),95%乙醇调节至含醇量为65%,静置过夜。滤液回收乙醇至1mg/mL后,10%盐酸酸化至pH3.5,滤过,滤液乙酸乙酯萃取4次,分离出有机溶剂层,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部位6.80Kg。其总酚酸含量95.9%,丹酚酸B为61.5%。
实施例3取丹参药材饮片250kg,浸泡30min,8倍量水80℃煎煮2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60℃热测),90%乙醇调节至含醇量为65%,静置过夜。滤液回收乙醇至1mg/mL后,10%盐酸酸化至pH3.5,滤过,滤液乙酸乙酯萃取4次,分离出有机溶剂层,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部位6.91Kg。其总酚酸含量为95.2%,丹酚酸B为60.2%。
实施例4取丹参药材饮片250kg,浸泡30min,8倍量水100℃微沸煎煮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60℃热测),90%乙醇调节至含醇量为65%,静置过夜。滤液回收乙醇至1mg/mL后,10%盐酸酸化至pH3.5,滤过,滤液乙酸乙酯萃取4次,分离出有机溶剂层,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总酚酸部位6.45Kg。其总酚酸含量为97.2%,丹酚酸B为67.1%。
权利要求
1.一种提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丹参药材饮片,加水煎煮,合并提取液,浓缩、醇沉、滤过,浓缩滤液,酸化,酯类溶剂萃取,收集有机溶剂层,减压浓缩,制得丹参总酚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水煎煮步骤中,加8倍量水80℃煎煮2次,每次1.5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至相对密度1.1,所述相对密度是在60℃热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醇沉所用的醇类溶剂为乙醇、甲醇,醇沉调节至含醇量为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酸化所用的试剂为非强氧化性、非挥发性无机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萃取所用的酯类溶剂为乙酸乙酯。
7.一种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得。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其特征在于,采用UV法测定测定的丹参总酚酸含量大于等于90%,采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大于55%。
全文摘要
免用大孔树脂,从中药丹参中分离富集得到丹参酚酸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总丹参酚酸的制备方法为取丹参饮片,加水煎煮适当时间,浓缩,醇沉,酸化,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有机溶剂层,减压回收有机溶剂,即得。
文档编号A61P9/00GK1857403SQ20061003913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8日
发明者王强, 张勤, 崔秀明, 俞祥生, 施天慧, 李伟佳 申请人:中国药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