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内窥镜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装置,特别涉及小型的图像显示装置与其成为一体而适于携带的内窥镜装置。
本申请,关于2004年3月24日申请的特愿2004-86835号和特愿2004-86836号、2004年6月7日申请的特愿2004-168309号、2004年2月16日申请的特愿2004-38718号、以及2004年2月25日申请的特愿2004-49248号,主张优先权,并在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和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内窥镜装置中,存在如下的内窥镜装置在相当于目镜部的部分,经由缆线连接固定式的电视监视器,使通过内窥镜得到的像在CCD等的摄像元件的受光部成像,然后将所成的像转换为信号,再将转换为信号的图像经由缆线提供给位于稍远位置的电视监视器,使其在画面上图像化以进行显示。
另外,提出一种这样的内窥镜装置,即,在内窥镜上搭载光源装置;小型液晶监视器等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光源、摄像元件和液晶监视器的电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0-12757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1-954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11659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1717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内窥镜装置中,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内窥镜上部的特定位置。虽然操作者有时根据手的操作或检查的做法而适当改变内窥镜的握持方法,但是,由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画面的视野角度狭窄,所以操作者无法通过内窥镜的握持方法来良好地视觉辨认显示在液晶显示画面上的被检查体的图像。在这样的情况下,欲窥视液晶显示画面,不得不采用勉强的姿势来操作内窥镜装置,存在无法兼顾观察的容易程度和操作的容易程度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内窥镜装置中,由于搭载有光源装置、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小型电视监视器以及用于驱动光源、摄像元件和电视监视器等的电池,所以必须用手支承的部分的重量比使图像显示在固定式的电视监视器上的类型的内窥镜装置重。因此,使用过程中手的负担增多,从而难以长时间使用。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技术使具有作为电池壳体的功能的突出壳体成为操作者挂住手指的部分,从而在这里挂住手指以支承内窥镜装置。然而,由于重物不仅仅是电池,还存在图像显示装置等,所以难以良好地保持内窥镜装置的重量平衡。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内窥镜装置中,在操作部的前端设置比较重且大的观察装置,在操作部上设置与操作和精密连接相关的各种部件(以下简单称为各部件)。因此,在操作者暂时中断观察时,若将内窥镜装置勉强横放在桌子上等,则存在下述问题内窥镜装置容易成为不稳定的姿势,从而有可能翻倒或者观察装置或各部件着地,其结果有可能是,精密的观察装置或各部件砸到地面上等而损伤或破损。另外,还存在操作杆、操作开关等部件碰到地面上而使内窥镜装置误动作的问题。因此,操作者必须细心地注意处理。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也考虑准备内窥镜装置用的放置台,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存在携带性受损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内窥镜装置,即,操作者可以良好地视觉辨认被检查体的图像,而与内窥镜的握持方法无关。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内窥镜装置,即,使重量平衡良好,从而减少使用过程中手指的负担,易于长时间操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内窥镜装置,即,能够以稳定的状态配置在地面上,从而能够防止与地面接触引起的损伤或误动作。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包括内窥镜,其具有对被检查体的观察像进行摄影的摄像单元;图像显示装置,其将从上述摄像单元送来的摄像信号图像化并进行显示;第一安装部,其设在上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用于安装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和第二安装部,其设在上述内窥镜的操作部,并用于将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不同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图像显示装置被任意安装在分别设于操作部不同位置的第一或第二安装部的任一个上,以进行使用。如果操作者因为变更内窥镜的握持方法而难以视觉辨认在一个安装部上图像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则把图像显示装置从一个安装部上取下,安装到另一个安装部上。由此,操作者不管怎样握持内窥镜,都能够始终良好地视觉辨认图像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优选包括第一输出端子,其设在上述第一安装部上,用于输出从上述摄像单元送来的摄像信号;第二输出端子,其设在上述第二安装部上,用于输出从上述摄像单元送来的摄像信号;和输入端子,其设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上,用于当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上述第一安装部时,与上述第一输出端子连接,并向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入上述摄像信号;并当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上述第二安装部上时,与上述第二输出端子连接,并向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入上述摄像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如果将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则输入端子与第一输出端子相连,从而图像信号被输入图像显示装置。如果将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上,则输入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相连,从而图像信号被输入图像显示装置。由此,不需要在内窥镜和图像显示装置上另外连接缆线,来连接内窥镜和图像显示装置并供给图像信号,所以图像显示装置易于装拆。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包括内窥镜,其具有对被检查体的观察像进行摄影的摄像单元;图像显示装置,其将从上述摄像单元送来的摄像信号图像化并进行显示;和支承部,其设在上述内窥镜的操作部上,并以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相对于上述操作部可开闭的方式,支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图像显示装置被支承在设于操作部的支承部上,且相对于操作部能够开闭。操作者如果难以视觉辨认在图像显示装置上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则使用握有操作部的手的手指来变更图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朝向,以使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变得易于视觉辨认。这样,即使在内窥镜装置的操作中,也能够不管液晶显示画面的视野角度而始终良好地视觉辨认图像显示装置上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所以提高了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性。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上述支承部优选包括第一转动轴,其向与上述操作部的侧面相交的一个方向延伸,并成为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转动时的中心;和第二转动轴,其向与上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另一方向延伸,并成为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向另一方向转动时的中心。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由于能够使图像显示装置以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这两个轴为中心,相对于操作部转动,所以操作者改变图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朝向时的自由度增加。由此,能够不管液晶显示画面的视野角度而始终良好地视觉辨认图像显示装置上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上述支承部支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并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可收纳于设在上述操作部的外周面上的凹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通过能够将图像显示装置收纳于形成在操作部的凹部中,并根据需要从凹部拉出图像显示装置,或将图像显示装置收纳在凹部中,实现内窥镜装置的小型化,并且提高可搬运性。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优选上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分别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中心轴偏离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从收纳在形成于操作部上的凹部的图像显示装置拉出,使图像显示装置绕第一和/或第二转动轴转动,从而进行调节以便可以良好地观察被检查体的图像,这时,可以避免在图像显示装置从被收纳的状态绕第二转动轴转动180°的状态下,图像显示装置被收纳在凹部中。即,可以防止图像显示装置在显示画面打开的状态下而被收纳在凹部中。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包括内窥镜,其具有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和在纵长方向形成的把持部;和图像显示装置,其与上述内窥镜为一体,用于将通过上述摄像单元得到的上述被摄体的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从上述内窥镜的侧部突出地安装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以便当拇指在上来把持上述把持部时,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位于把持上述把持部的手的拇指以外的手指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当拇指在上来把持把持部时,图像显示装置位于把持上述把持部的手的拇指以外的手指之上,从而由拇指以外的手指的部分(包括相当于食指的根部的部分)来支承图像显示装置的重量。因此,内窥镜欲向图像显示装置侧旋转的力,即转手腕的力偶难以作用于把持内窥镜的手。另外,由拇指以外的手指的部分(包括相当于食指的根部的部分)来支承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画面不易跳动,所以能够大幅提高手的操作中的图像的视觉可辨性。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优选包括光源装置,其与上述内窥镜为一体,并向关于上述内窥镜的纵长轴线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对称的一侧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通过把作为比较重的构成要素的光源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关于内窥镜的纵长轴线对称的位置,使得内窥镜装置的重心更接近中心轴,所以可以使内窥镜装置中的左右重量平衡更合适。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包括内窥镜,其具有对被摄体的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和操作内窥镜的操作部;手指挂住部,其被设置为与上述操作部的纵长方向的轴线相交;和图像显示装置,其与上述手指挂住部设为一体,用于将通过上述摄像单元得到的上述被摄体的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通过在手指挂住部上一体设置图像显示装置,可以用手指支承图像显示装置的重量,从而能够使内窥镜装置的重量平衡合适。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优选在上述操作部具有可转动设置的操作杆,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优选被设置在与上述操作杆的转动轴大致相同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由于操作杆的转动轴和图像显示装置设在大致相同的位置,所以在正在操作操作杆时,可以抑制转手腕的力偶的产生。另外,脸不动而只移动视线,就能够准确地视觉辨认操作杆的手指的运动和图像。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包括插入部,其能够插入被检查体的体腔内;观察像取入部,其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侧取入上述体腔内的观察像;操作部,其与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连接;观察部,其设在上述操作部上,可以观察通过上述观察像取入部取入的上述观察像;和三个着地部,其被三角配置在上述操作部和观察部的至少任意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在把内窥镜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时,通过使三角配置的三个着地部落在地面上,可以使内窥镜装置在地面上稳定。假如,即使地面上有些许凹凸,也可以不晃动而稳定。设置这样的三角配置,使得包括操作部和观察部在内,除去插入部的内窥镜装置稳定。具体来说,确定着地部的配置,使得除去了插入部的内窥镜装置的重心位于三角配置的内侧。
另外,由于着地部跨越操作部和设在操作部上的观察部的至少任意一个而被三角配置,所以通过三个着地部来将包括观察部的操作部可靠地支承在地面上方,并在设在操作部上的各种部件和观察部与地面之间形成间隙,以防止相互接触。
另外,由于在操作部和着地部之间产生空间,所以在开始观察时,可以握持操作部并容易地将其拿起。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优选上述着地部的至少一个由连接器部件来形成,上述连接器部件从上述观察部或操作部突出设置,用于连接外部缆线。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由于至少一个着地部兼用作外部缆线连接用的连接器部件,所以可以减少零件数。另外,在着地时,可以预先使外部缆线朝向不妨碍着地的方向。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包括插入部,其能够插入被检查体的体腔内;观察像取入部,其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侧取入上述体腔内的观察像;摄像单元,其对上述观察像进行摄像;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画面,所述显示画面基于来自上述摄像单元的摄像信号来显示观察图像;操作部,其设有把持部,并与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连接;和支承部,其设在上述操作部上,用于可转动地支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其中,上述显示画面可以绕与上述把持部的纵长方向相交的轴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可以改变显示画面的朝向,使得即使操作者的姿势变化,操作部的朝向变化,把持部的纵长方向的朝向变化,也能够容易看到显示画面上显示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优选上述操作部具有用于操作上述插入部的动作的操作部件,在上述把持部中,当操作者把持该把持部时,操作者可以操作上述操作部件,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在操作者把持上述把持部时,可以使上述显示画面向操作者侧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可以改变显示画面的朝向,使得即使操作者的姿势变化,操作部的朝向变化,把持部的纵长方向的朝向变化,也能够容易看到显示画面上显示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中,优选上述支承部具有第一转动支承部,其设在上述操作部上;第二转动支承部,其设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上;和臂部件,其分别可转动地与上述第一转动支承部和上述第二转动支承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第一转动支承部和臂部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转动支承部和臂部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图像显示装置可以进行两个自由度的转动。因此,由第一转动支承部使臂部件转动,从而使设有第二转动支承部的图像显示装置移动,并在其移动位置,使图像显示装置以第二转动支承部为中心转动,由此可以适当调节显示画面的倾斜。因此,能够使图像显示装置在适当的位置倾斜,从而能够扩大容易看见的显示画面的配置位置的范围。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操作者能够与内窥镜装置的握持方法无关地、始终良好地视觉辨认图像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操作者即使在内窥镜装置的操作中也能够始终良好地视觉辨认图像显示装置上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因此,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性得到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可以提供一种这样的内窥镜装置,即抑制在握持内窥镜时产生转手腕的力偶,使重量平衡良好,从而减少使用中手指的负担,易于长时间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能够防止内窥镜装置与地面接触所引起的损伤或误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即使操作者的姿势变化,也能够朝向容易看到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方向。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看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以外的、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看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所具备的第一连接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所具备的第一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所具备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所具备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所具备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所具备的第二转动轴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所具备的第一转动轴及其附近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所具备的第一转动轴及其附近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所具备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以外的、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简要构成图。
图22是放大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2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功能块图。
图24是表示用左手把持把持部时的、内窥镜装置各部分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变形例的图,是该内窥镜装置的功能块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27是从与图7不同的方向观看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简要构成图。
图2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功能块图。
图30是用于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中所实施的对抑制耗电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用左手把持把持部时的、内窥镜装置各部分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33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看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34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的示意图。
图35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观察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6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向地面上配置的方法的俯视图。
图37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向地面上配置的方法的主视图。
图3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39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看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40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的示意图。
图4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支承部的左侧面。
图42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43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支承部的主视图。
图44是表示将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支承部安装在操作部上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45是表示将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支承部安装在操作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6是用于示意性说明图4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B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7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显示装置附近的俯视图。
图48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显示装置附近的主视图。
图49是用于说明上述变形例的动作的左视动作图。
图50是用于说明上述变形例的动作的左视动作图。
图51是用于说明上述变形例的动作的左视动作图。
图52是用于说明上述变形例所具备的臂部件的第一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3是用于说明上述变形例所具备的臂部件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54是用于说明上述变形例所具备的臂部件的第一变形例的C-C剖视图。
图55是用于说明上述变形例所具备的臂部件的第二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6是用于说明上述变形例所具备的臂部件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57是用于说明上述变形例所具备的臂部件的第二变形例的D-D剖视图。
标号说明1内窥镜;2光源装置;2dLED;3图像显示装置(观察部);3b手指挂住部;4摄像元件(摄像单元);5电池;6供电缆线(外部缆线);7集合缆线(外部缆线);10把持部;11插入部;11b图像引导部(观察像取入部);11d基端部;12操作部;12a转动轴;20弯曲操作杆;21第一安装部;22第二安装部;21A第一输出端子;22A第二输出端子;35A、36A输出端子;37显示元件;40凹部;41第一连接部(支承部);42第二连接部(支承部);52第一转动轴;53第二转动轴;54转动机构(支承部);80着地部;82连接器(连接器部件);82a连接器着地部(着地部);83脚部;83a脚部着地面(着地部);84地面;1b、95托架(支承部);1c、96c轴孔;1e转动限制部;90卡止部;3a托架(支承部);8支承轴;9a支承轴(第二转动支承部);9b支承轴(第一转动支承部);106显示装置安装部;92垫圈;93橡胶板;96、100、104臂部(臂部件);88凸部;F食指(手指);H左手(手指);T拇指;L纵长轴线;R转动轴线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至图5中示出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并对其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内窥镜1、光源装置2和图像显示装置3,其中,光源装置2用于发出照射被摄体的照明光;图像显示装置3用于使通过内窥镜1得到的被摄体的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
内窥镜1具有前端插入在观察部位的插入部11;和用于对插入部11的前端进行弯曲操作的操作部12。另外,在内窥镜1中设有CCD等的摄像元件(摄像单元)4,其接收被后述的图像引导部11b引导的像(光);和聚光透镜4a,其在摄像元件4的受光部成像。插入部11具有可挠性且为细长形状,并与操作部12的一端连接,其具有位于前端的硬质的前端部16、与前端部16连续设置的弯曲部17、以及与弯曲部17连续设置并与操作部12连接的可挠部18。在前端部16设有物镜19,其形成来自被照明光所照射的被摄体的反射光的像;和照明窗16a,其射出照明光。在弯曲部17和可挠部18内置有导光管11a,其从光源装置2向前端部16引导照明光;和图像引导部11b,其将在物镜19上所成的像引导至摄像元件4。另外,摄像元件4有时设在插入部11的前端部16中。
操作部12具有把持部10,用于操作者把持内窥镜1;和弯曲操作杆20,用于通过穿在插入部11中的两根金属丝11c使弯曲部17向所希望的方向弯曲。把持部10被形成为棒状且能够由拇指和其他手指以包住的方式握持的形状。在把持部10设有吸引管接头13,用于吸引体液等的液体;钳子插入口14,用于插入钳子等的处置工具;和通气管接头15,用于在内窥镜1的漏水检查时,向内窥镜1内部送入空气。在吸引管接头13上,经由未图示的管连接有吸引装置,通过使吸引装置动作,可以通过吸引管接头13来吸引体液等。在通气管接头15上,经由未图示的管连接有送气装置,通过使送气装置动作,能够从通气管接头15将空气送入内窥镜1中,从而进行内窥镜1内部的漏水检查。
在操作部12设有用于安装图像显示装置3的第一、第二安装部21、22。第一安装部21配置在操作部12的另一端,第二安装部22配置在操作部12的侧面上。此外,在操作部12设有起动开关23,用于起动内窥镜装置;和图像记录开关25b,其使图像显示装置3所显示的图像记录在后述的图像记录装置25中。
在第一安装部21设有第一输出端子21A。第一输出端子21A与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3的安装部35上的输入端子35A、36A中的某一个连接,并向图像显示装置3提供图像信号和电。在第二安装部22设有第二输出端子22A。第二输出端子22A也与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3的安装部35上的输入端子35A、36A中的某一个连接,并向图像显示装置3提供图像信号和功率。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操作部12的两个不同位置设置第一和第二安装部21、22,但是安装部并不限于两个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三个位置以上。
另外,在操作部12的内部具有图像记录装置25,其记录被摄体的像;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其将通过摄像元件4拍摄的被摄体的像信号化并输出;和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其将从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输出的信号图像化,并使其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3的显示元件37上。此外,在操作部12的内部内置有可更换的电池5,该电池5向光源装置2、摄像元件4以及图像显示装置3的各部提供功率。电池5是能够反复充电使用的蓄电池。在图像记录装置25中,例如采用存储卡作为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可更换地内置于内窥镜1中。
弯曲操作杆20邻接于把持部10而设置,以便可以由握持把持部10的手的拇指来操作。弯曲操作杆20是L字形,包括前端部20a,其由抓住把持部10的拇指的指肚来操作;和基端部20b,其与前端部20a的一端连接,该弯曲操作部20通过在设于操作部12的轴12a上轴支承基端部20b而被可上下摆动地支撑。弯曲操作杆20通过用拇指上下推拉前端部20a而向任意一根金属线11c作用张力,向另一根金属线11c作用推力,从而可以使弯曲部17自由弯曲。
光源装置2具有光源灯31;手头开关32,用于操作者任意点亮/熄灭光源灯31;和聚光透镜33,其聚集光源灯31所发出的照明光。另外,在光源装置2上设有连接器2a,该连接器2a上可装拆地连接有后述的供电缆线6。光源灯31、手头开关32以及连接器2a通过内置于光源装置2中的供电线2b而串联连接。
光源灯31所发出的照明光被聚光透镜33聚集,并被引导至导光管11a而从照明窗16a射出,以照明体腔内。
图像显示装置3具有LCD等的显示元件37,该显示元件37使被摄体的观察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3设有两个安装部35、36,这两个安装部35、36与设于操作部12的第一安装部21或第二安装部22可装拆地卡合。
在安装部35设有输入端子35A。若使安装部35与设于操作部12的第一安装部21或第二安装部22中的某一个卡合,则输入端子35A与第一输出端子21A或第二输出端子22A中的某一个连接,并向显示元件37输入从电池5供给的电,同时,向显示元件37输入从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供给的图像信号。
在安装部36设有输入端子36A。若使安装部36与设在操作部12的第一安装部21或第二安装部22中的某一个卡合,则输入端子36A与第一输出端子21A或第二输出端子22A中的某一个连接,并向显示元件37输入从电池5供给的电,同时,向显示元件37输入从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供给的图像信号。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图像显示装置3的两个位置设有安装部35、36,但是图像显示装置的安装部并不局限于两处,也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三处以上。
光源装置2经由内包后述的供电线31a的供电缆线6而连接。供电缆线6的末端固定在内窥镜1侧,在前端设有连接器6a。连接器6a可装拆地与光源装置2的连接器2a连接。
在摄像元件4和电池5之间设置供电线4b,用于向摄像元件4供电;在光源装置2和电池5之间设置供电线31a,用于向光源灯31供电;在图像记录装置25和电池5之间设置供电线25a。同样地,在第一输出端子21A和电池5之间设置供电线21b,用于在将图像显示装置3的输入端子35A、36A中的某一个与第一输出端子21A连接时,向显示元件37供电;在第二输出端子22A和电池5之间设置供电线22b,用于在将图像显示装置3的输入端子35A、36A中的某一个与第二输出端子22A连接时,向显示元件37供电。另外,在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和电池5之间设置供电线26a,用于向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供电;在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和电池5之间设置供电线27a,用于向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供电。
在摄像元件4和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之间设置信号线S1,用于将通过摄像元件4所取得的图像信号传输给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在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和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之间设置信号线S2,用于将输入至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的图像信号传输给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另外,在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和第一输出端子21A之间设置信号线S3,用于在将图像显示装置3的输入端子35A、36A中的某一个与第一输出端子21A连接时,向显示元件37输入图像信号;在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和第二输出端子22A之间设置信号线S4,用于在将图像显示装置3的输入端子35A、36A中的某一个与第二输出端子22A连接时,向显示元件37输入图像信号。进一步,在图像记录装置25和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之间设置信号线S5,用于将输入至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的图像信号传输给图像记录装置25。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图像显示装置3的安装部35与第一安装部21卡合,但是也可以如图4所示,使安装部36与第二安装部22卡合。另外,也可以使安装部36与第一安装部21卡合,使安装部35与第二安装部22卡合。即,能够在操作者希望的位置上设置图像显示装置3。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内窥镜装置中,可以在设于操作部12侧面的第一安装部21、或者设于操作部12上表面的第二安装部22上装拆图像显示装置3。操作者在根据手的操作或检查而适当改变把持部10的握持方法时,从第一安装部21或第二安装部22中选择易于视觉辨认图像显示装置3的画面的位置,并在那里安装图像显示装置3。由此,不论在操作者怎样握持内窥镜1时,都能够始终良好地视觉辨认在图像显示装置3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
另外,由于安装部35具有输入端子35A,安装部36具有输入端子36A,第一安装部21具有第一输出端子21A,第二安装部22具有第二输出端子22A,所以若将安装部35、36中的某一个与第一、第二安装部21、22的某一个卡合,则分别设置的输出端子与输入端子连接,从而向图像显示装置3提供电和图像信号。由此,不需要用缆线来连接内窥镜1与图像显示装置,从而能够容易地装拆图像显示装置。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也可以不在各安装部上设置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而是另外设置缆线来连接内窥镜1和图像显示装置3,并经由该缆线进行电和图像信号的供给。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有在操作部12上设置了图像记录装置25、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和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的构造,但是也可以是具有如下构造的内窥镜装置在图像显示装置3上设置图像记录装置25、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和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
进一步,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有通过供电缆线6来连接内窥镜1和光源装置2的构造,但是也可以例如图5所示,是具有如下构造的内窥镜装置内窥镜1和光源装置2成为一体。
在图6至图12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并对其进行说明。此外,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6至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内窥镜1、光源装置2和图像显示装置3。
在内窥镜1的操作部12形成有可容纳图像显示装置3的凹部40,并且设有支承图像显示装置3的第一连接部(支承部)41。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连接部41具有承窝41A,该承窝41A是与凹部21邻接形成的凹部,并且是大致球状的孔,该第一连接部41形成有缆线引出孔41B,用于将后述的缆线7引出到内窥镜1的外部。此外,在缆线引出孔41B与缆线7之间所产生的间隙中设有填充部件24。该填充部件24是在一端形成有凸缘部24A的中空轴状部件,用于与内窥镜1的壳体卡合。
图像显示装置3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其被设置为通过与第一连接部41嵌合而与操作部12的外周面相对,并且被支承成可相对于内窥镜1转动。该图像显示装置3,如图11所示,具有第二连接部(支承部)42,其被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3的一端,并通过与第一连接部41连接而将图像显示装置3支承于内窥镜1上;以及图像显示装置主体44,其具有在两侧面突出设置的一对手指挂住部43、和使被摄体的观察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的LCD等的显示元件37。
第二连接部42是轴状部件,在其前端设有与承窝41A嵌合的、球状的球头42A。使该球头42A和承窝41A嵌合后,在图像显示装置3和内窥镜1之间构成了所谓的球窝接头连接。由此,图像显示装置3相对于内窥镜1摆动自如。另外,第二连接部42的中心轴42B被设置在从图像显示装置3的中心轴42C偏离的位置。由此,可以避免图像显示装置3的画面保持着朝向内窥镜1的外部的状态而被收纳在凹部40中。
手指挂住部43被设置为,在把持设在操作部12上的把持部的状态下,可以由把持的手的拇指和中指来操作,从而可以用抓住把持部10的手的拇指和中指的指肚来调节图像显示装置3相对于内窥镜1的角度。
如图12所示,通过第二连接部42嵌合于第一连接部41,图像显示装置3可以相对于操作部12的外侧面开闭。由此,可以调节图像显示装置3的画面朝向。
在显示元件37和电池5之间设有供电线37a,用于向显示元件4供电。经由内包供电线37a和信号线S3的缆线7连接有图像显示装置3。另外,在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和显示元件37之间设有信号线S6,用于将输入至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的图像信号传输给显示元件37。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内窥镜装置中,通过第二连接部42与第一连接部41嵌合,图像显示装置3被支承成可相对于操作部12的外侧面开闭。当操作者在对内窥镜装置的操作中难以视觉辨认在图像显示装置3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时,使用握持操作部12的手的手指来改变图像显示装置3的画面的朝向,以便使被检查体的图像易于视觉辨认。这样,由于即使在内窥镜装置的操作中,也能够不管显示元件37的视野角度而始终良好地视觉辨认在图像显示装置3上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所以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性得到提高。
这时,由于第一和第二连接部41、42构成所谓的球窝接头,所以可以使图像显示装置3相对于内窥镜1的操作部12向各个方向转动。因此,操作者调节图像显示装置3的画面朝向时的自由度增加。进而,由于手指挂住部43突出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主体44的两侧面,所以图像显示装置3的操作变得容易。
此外,由于在操作部12的外周面形成有凹部40,所以图像显示装置3在相对于操作部12处于关闭状态时,被收纳在凹部40中。由此,在谋求内窥镜装置小型化的同时,在相对于操作部12关闭图像显示装置3的状态时,可以收纳图像显示装置3。由此,在谋求内窥镜装置小型化的同时,提高了可搬运性。
进一步,由于图像显示装置3的中心轴42C设置在从第二连接部42的中心轴42B偏离的位置,所以可以避免图像显示装置3保持着显示画面朝向内窥镜1的外部的状态而被收纳在凹部40中。
在图13至图19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并对其进行说明。此外,对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内窥镜装置中,图像显示装置3通过所谓的球窝接头支承,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内窥镜装置中,如图13所示,图像显示装置3通过可使图像显示装置3相对于内窥镜1转动的转动机构(支承部)54来支承。
转动机构54,如图14和图15所示,具有第一转动轴52,其在与内窥镜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可转动地支承图像显示装置3;和第二转动轴53,其在与该第一转动轴52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且支承图像显示装置3使其能够向与第一转动轴52不同的方向转动。第一转动轴52是设置在转动机构54的纵长方向两侧面的凸部,其与后述的支承孔21B卡合。第二转动轴53是设置在转动机构54的一端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凸部,其与图像显示装置44卡合。另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转动机构54的基端设置用于从内窥镜1进行电和图像信号的供给的电极56,并使得在转动机构54绕第一转动轴52转动90°时,该电极56与形成在凹部21的后述电极65电连接。
在图像显示装置44上,在与转动机构54连接的一端形成有凸部61,所述凸部61与第二转动轴53卡合且具有圆筒形状,在第二转动轴53和凸部61的开口部配置有供电缆线7,用于向显示元件37提供电和图像信号。凸部61的开口直径被形成为与第二转动轴53的外径大致相同或稍微比第二转动轴53的外径大,并且,在使凸部61与第二转动轴53卡合时所产生的间隙中配置有O形环62,使得凸部61能够相对于第二转动轴53转动。由此,能够提高配置在凸部61和第二转动轴53内部的供电缆线7的气密性。
如图18所示,图像显示装置3通过具有第一转动轴52和第二转动轴53的转动机构54,能够相对于操作部12的外侧面开闭。由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自由调节图像显示装置3的画面朝向。
在凹部21中,形成有一对支承孔21B,并且设有电极65。支承孔21B与第一转动轴52卡合,从而支承图像显示装置3使其能够相对于内窥镜1转动。电极65通过与电极56接触而从内窥镜1向图像显示装置3输出电和图像信号。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内窥镜装置中,也具有和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内窥镜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由于不使用缆线而通过电极56来电连接内窥镜1和图像显示装置3,所以可以避免在使图像显示装置3相对于内窥镜1向各个方向转动时,缆线缠住。
本发明也可以是例如具有如下构造的内窥镜装置在图像显示装置3中设置图像记录装置25、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和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此外,图像显示装置3被支承成可相对于内窥镜1向上侧开闭,但是也可以被支承成可向其他方向(例如向下侧)开闭。此外,例如图19所示,也可以是具有如下构造的内窥镜装置,即内窥镜1和光源装置2成为一体。
在图20至图25中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并对其进行说明。此外,对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如图20和图21所示,具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内窥镜1和图像显示装置3,其中,图像显示装置3用于将由内窥镜1获得的被摄体的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
如图20所示,把持部10为棒状,并被形成在内窥镜1A的纵长方向,以便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包住握持。插入部11具有可挠性且为细长形状,其被设置为当拇指在上来握持把持部10时,从把持部10下垂,另外,操作部12被邻接设置于把持部10的正上侧,以便可以用握持把持部10的手的拇指来操作。
如图21所示,在插入部11的前端部16设有LED(发光二极管)2d。在插入部11中内置有图像引导部11b,其将在物镜19上所成像的像引导至摄像元件4;和供电线21d,用于从后述的电池5向LED 2d供电。在供电线21d的线路中途连接有手头开关22d,用于操作者任意点亮/熄灭LED 2d。
如图22所示,弯曲操作杆20通过在设于操作部12的转动轴12a上轴支承基端部20b而被支承为可绕转动轴12a的转动轴线R上下摆动。
如图20、图22和图24所示,图像显示装置3通过连接部3a而被安装在内窥镜1A上,并从内窥镜1A的操作部12的侧部突出,并使得当拇指T(只在图24中图示)在上用左手(手指)H把持内窥镜1A的把持部10时,该图像显示装置3位于拇指T以外的把持手指之上。
在图像显示装置3中内置有可更换的、用于向LED 2d、摄像元件4以及图像显示装置3的各部供电的电池5。图像显示装置3,如图22所示,被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即,在该位置,显示元件37在上下方向上与弯曲操作杆20的转动轴12a大致相同。
进一步,在设有图像显示装置3的内窥镜1的侧部,突出设置手指挂住部3b。该手指挂住部3b被设置在当用左手H把持把持部10时,挂住食指(手指)F的位置。例如,可以挂住从食指的根部至第一关节的部分。图像显示装置3被一体地设置在该手指挂住部3b的上侧,从而通过用食指F来从下侧支承该图像显示装置3,可以良好地实现重量平衡。
图像显示装置3与内窥镜1经由通过连接部3a内的、后述的供电线4b和信号线S1而相互连接。
接下来,在图23中表示内窥镜装置的功能块图。如该图所示,在上述的内窥镜装置中设有第一检测部71,其检测有无输入从摄像元件4传输到图像显示装置3的图像信号(在摄像元件4中被信号化了的图像);第二检测部72,其检测起动开关23的接通/关断的状态;和供电控制电路(控制部)73,其基于第一检测部71、第二检测部72的检测结果来切断向LED 2d、摄像元件4、显示元件37和图像记录装置25的供电,或者使起动开关23的操作无效。
另外,在内窥镜装置中设有供电开关74,其由供电控制电路73驱动,用于断续从电池5向显示元件37和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的供电路径(后述的供电线27a、37a);供电开关77,其同样由供电控制电路73驱动,用于断续从电池5向图像记录装置32的供电路径(后述的供电线25a);供电开关75,同样由供电控制电路73驱动,用于断续从电池5向LED 2d的供电路径(后述的供电线21d);和供电开关76,其由供电控制电路73驱动,用于断续从电池5向摄像元件4和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的供电路径(后述的供电线4b、26a)。
在摄像元件4和电池5之间设有供电线4b,用于向摄像元件4供电;在LED 2d和电池5之间设有供电线21d,用于向LED 2d供电。同样地,在第一检测部71和电池5之间设有供电线71a,用于向第一检测部71供电;在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和电池5之间设有供电线26a,用于向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供电;在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和电池5之间设有供电线27a,用于向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供电;在显示元件37和电池5之间设有供电线37a,用于向显示元件37供电。
进一步,在图像记录装置25和电池5之间设有供电线25a,用于向图像记录装置25供电;在第二检测部72和电池5之间设有供电线72a,用于向第二检测部72供电;在供电控制电路73和电池5之间设有供电线73a,用于向供电控制电路73供电。供电开关74设在供电线27a、37a的中途,供电开关75设在供电线21d的中途,供电开关76设在供电线4b、26a的中途,供电开关77设在供电线25a的中途。
在摄像元件4和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之间设有信号线S1,用于将由摄像元件4取得的图像信号传输给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在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和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之间设有信号线S2,用于将输入至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的图像信号传输给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在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和显示元件37之间设有信号线S3,用于将输入至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的图像信号输入给显示元件37。另外,第一检测部71设在信号线S2的中途。
在供电控制电路73和第一检测部71之间设有信号线S4,用于将第一检测部71输出的信号传输给供电控制电路73;在供电控制电路73和第二检测部72之间设有信号线S5,用于将第二检测部72输出的信号传输给供电控制电路73。另外,在供电控制电路73和供电开关74之间设有信号线S6,其为了断续向显示元件37的供电而将供电控制电路73输出的信号传输给供电开关74;在供电控制电路73和供电开关75之间设有信号线S7,其为了断续向LED 2d的供电而将供电控制电路73输出的信号传输给供电开关75。
进一步,在供电控制电路73和供电开关76之间设有信号线S8,其为了断续向摄像元件4的供电而将供电控制电路73输出的信号传输给供电开关76;在供电控制电路73和供电开关77之间设有信号线S9,其为了断续向图像记录装置72的供电而将供电控制电路73输出的信号传输给供电开关77。
在起动开关23和第二检测部72之间设有信号线S10,用于传输表示起动开关23的接通/关断的状态的信号;在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和图像记录装置25之间设有信号线S11,用于向图像记录装置25传输图像信号。另外,在供电控制电路73和起动开关23之间设有信号线S12,其传送用于使内窥镜装置起动或停止的信号。
在如上构成的内窥镜装置中,通过起动开关23起动内窥镜装置后,供电控制电路73首先接通供电开关74、75、76,以确保分别针对摄像元件4、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显示元件37、图像记录装置25和LED 2d的供电通路(供电线4b、25a、26a、27a、37a、21d)。
供电控制电路73基于第一检测部71的检测结果,判断有无从摄像元件4向图像显示装置3输入图像信号,并且判断LED 2d是否正在驱动。若第一检测部71输出表示没有从摄像元件4向图像显示装置3输入图像信号的检测结果的信号,则供电控制电路73断开供电开关74、75,以切断针对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显示元件37、图像记录装置25和LED 2d的供电通路(供电线25a、27a、37a、21d),进而使起动开关23无效。
接下来,供电控制电路73判断有无结束处理的外部命令,若有结束命令,则结束上述处理,若没有结束命令,则重复上述处理。
另外,若LED 2d正在驱动,则供电控制电路73判断起动开关23的操作是有效还是无效。若LED 2d没有驱动,则供电控制电路73如上所述,断开供电开关74、75,以切断供电线25a、27a、37a、21d,进而使起动开关23无效。
此外,由于有时即使在起动开关23的操作有效的情况下,起动开关23也被断开,即处于关断状态,所以供电控制电路73基于第二检测部72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起动开关23是处于接通状态还是关断状态。在此,若起动开关23的操作无效,则供电控制电路73有效切换起动开关23的操作。
然后,若第二检测部72输出表示起动开关23处于接通状态的检测结果的信号,则供电控制电路73判断供电开关74、75是否被接通。若第二检测部72输出表示起动开关23处于关断状态的检测结果的信号,则供电控制电路73与上述一样,断开供电开关74、75,以切断供电线25a、27a、37a、21d,进而使起动开关23无效。
若供电开关74、75被接通,则供电控制电路73,与上述同样,判断有无结束处理的外部命令。另外,若供电开关74、75断开,则供电控制电路73接通供电开关74、75以确保供电线25a、27a、37a、21d,在此基础上,若有结束命令,则结束上述处理,若没有结束命令,则与上述一样,反复判断有无从摄像元件4向图像显示装置3输入图像信号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中,一体地具有内窥镜1,其具有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4;和图像显示装置3,其将由摄像元件4得到的被摄体的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并且,从内窥镜1的侧部突出地安装图像显示装置3,使得当拇指T在上来把持把持部10时,图像显示装置3位于拇指T以外的把持的手指之上。这样,由于从内窥镜1的侧部突出地安装图像显示装置3,使得图像显示装置位于拇指以外的把持的手指之上,所以可以通过手指来支承图像显示装置3的重量。因此,能够很好地抑制欲向图像显示装置3侧旋转的力、即转手腕的力偶作用于把持内窥镜的手上,所以可以使重量平衡良好,从而减少使用中手的负担。另外,由于通过手指来支承图像显示装置3,所以显示的图像不易发生跳动等,从而能够大幅提高手的操作中的图像的视觉辨认性,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有内窥镜1,其具有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4和能够操作内窥镜1的操作部12;手指挂住部3b,其被设置成与操作部12的纵长轴线L相交;和图像显示装置3,其与手指挂住部3b设为一体,并将通过摄像元件4得到的被摄体的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这样,由于在手指挂住部3b一体地设有图像显示装置3,所以可以用食指F支承图像显示装置3的重量,从而能够良好地实现内窥镜装置的重量平衡。
进一步,由于操作部12具有被设置成可绕转动轴线R在上下方向转动的弯曲操作杆20,并将图像显示装置3设置在与弯曲操作杆20的转动轴12a在上下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所以即使在弯曲操作杆20操作时,也能够抑制转手腕的力偶的产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所把持的内窥镜装置的稳定性。
另外,由于通过脸不动而只移动视线,就能够准确地视觉辨认操作杆20的手指的动作和图像双方,所以能够进一步改善操作性。
此外,虽然在该内窥镜装置中,在图像显示装置3内设置电池5,但是也可以像例如图25所示的内窥镜装置那样,是使电池5小型化并将其设置在把持部10内的结构。该内窥镜装置只是电池5的位置与内窥镜装置不同。
这样,能够使图像显示装置3更加薄型化和小型化,并且能够使大重量的电池5位于内窥镜的纵长轴线L的附近,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转手腕的力偶的作用。
在图26至图31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并对其进行说明。另外,对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如图26至图29所示,具有代替LED 2d的光源装置2,该光源装置2发出比照射被摄体更大光量的照射光。光源装置2向与图像显示装置3关于内窥镜1的纵长轴线对称的一侧突出,并与内窥镜1形成为一体。
图像显示装置3,如图26、图27和图31所示,通过连接部3a而被安装在内窥镜1上,并从内窥镜1的操作部12的侧部突出,并使得当拇指T在上来用左手H把持内窥镜1的把持部10时,该图像显示装置3位于拇指T以外的把持手指之上。
利用图30的流程图来说明在如上构成的内窥镜装置中所实施的抑制耗电的控制。
通过起动开关23起动内窥镜装置后,供电控制电路73首先接通供电开关74、75、76,以确保分别针对摄像元件4、摄像元件控制电路26、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显示元件37、图像记录装置25、光源装置2的供电通路(供电线4b、25a、26a、27a、31a、37a)(步骤ST1)。
供电控制电路33基于第一检测部71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有无从摄像元件4向图像显示装置3输入图像信号(步骤ST2)。
在步骤ST2中,即使在第一检测部71输出表示从摄像元件4向图像显示装置3有图像信号输入的检测结果的信号时,供电缆线6有时也不与光源装置2连接。因此,供电控制电路73判断光源装置2是否正在驱动(步骤ST3)。
在步骤ST2中,若第一检测部71输出表示没有从摄像元件4向图像显示装置3输入图像信号的检测结果的信号,则供电控制电路73断开供电开关74、75,以切断针对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显示元件37、图像记录装置25、和光源装置2的供电通路(供电线25a、27a、31a、37a)(步骤ST4),进而使起动开关23无效(步骤ST5)。接下来,供电控制电路73判断有无结束处理的外部命令(步骤ST6),若有结束命令,则结束上述处理,若没有结束命令,则返回步骤ST2,重复上述处理。
在步骤ST3中,若光源装置2正在驱动(连接有供电缆线6的情况下),则供电控制电路73判断起动开关23的操作是有效还是无效(步骤ST7)。在步骤ST3中,若光源装置2没有驱动(没有连接供电缆线6的情况下),则供电控制电路73移至上述步骤ST4。
由于即使在步骤ST7中,起动开关23的操作为有效时,起动开关23有时也被断开,即处于关断状态,所以供电控制电路73基于第二检测部72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起动开关23是处于接通状态还是关断状态(步骤ST8)。在步骤ST7中,若起动开关23的操作无效,则供电控制电路73有效切换起动开关23的操作后(步骤ST9),移至步骤ST8。
在步骤ST8中,若第二检测部72输出表示起动开关23处于接通状态的检测结果的信号,则供电控制电路73判断供电开关74、75是否接通(步骤ST10)。在步骤ST8中,若第二检测部72输出表示起动开关23处于关断状态的检测结果的信号,则供电控制电路73移至上述步骤ST4。
在步骤ST10中,若供电开关74、75接通,则供电控制电路73移至上述步骤ST6。在步骤ST10中,若供电开关74、75断开,则供电控制电路73在接通供电开关74、75以确保针对显示元件控制电路27、显示元件37、图像记录装置25和光源装置2的供电通路(供电线25a、27a、31a、37a)后(步骤ST11),移至上述步骤ST6,并在有结束命令的情况下,结束上述处理,若没有结束命令,则返回步骤ST2,重复上述处理。
在上述内窥镜装置中,若没有从摄像元件4向图像显示装置3输入信号,则通过不向显示元件37供电、或不向光源装置2供电、或使起动开关23的操作无效、或不向光源装置2供电,来抑制无谓的耗电,所以即使为了提高可搬运性而搭载小型电池,也能长时间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中,将照射被摄体的光源装置2与内窥镜一体设置,并使光源装置2向与图像显示装置3关于内窥镜1B的纵长轴线L对称的一侧突出。这样,通过将比较重的构成要素,即光源装置2和图像显示装置3安装在关于纵长轴线L相互对称的位置,能够将内窥镜装置的重心配置在更加接近中心轴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内窥镜装置的左右的重量平衡更加合适,能够易于长时间操作。
在图32至图37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并对其进行说明。另外,对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如图32至图34所示,具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内窥镜1、光源装置2和图像显示装置3(观察部),其中,光源装置2发出照射被摄体的照明光;图像显示装置3将由内窥镜1得到的被摄体的像(观察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
在把持部10的一端设有朝向插入部11而直径缩小的圆锥台状的连接部81,所述连接部81与插入部11的基端部11d连接。另外,在把持部10的一端与连接部81相接的部分中,在设有弯曲操作杆20的前端部20a的一侧形成有着地部80。
图像显示装置3大致为长方体状,其可装拆地设置在操作部12的另一端,至少在观察时安装在操作部12的另一端。
在图像显示装置3中设有LCD等的显示元件37,用于使被摄体的观察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该显示元件37被设置成显示面向外侧露出。显示元件37的显示画面是具有比摄像元件4、聚光透镜4a等大的面积的画面,以便通常容易看到。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元件37被设在图像显示装置3的长方体中面积最大的面上。该面具有覆盖与操作部12的轴垂直的截面的大小。因此,如图32所示,固定图像显示装置3,使得正对显示元件37的方向与内窥镜1的光轴方向大致平行,在该状态下,从与光轴垂直的任一方向观看,图像显示装置3和操作部12都为T字形。
在图像显示装置3的外侧,如图35所示,设有用于使内窥镜装置起动的起动开关23;连接器82(连接器部件);和脚部83。
连接器82用于将后述的供电缆线6(外部缆线)、集合缆线7(外部缆线)连接在图像显示装置3上。另外,连接器82突出设置在位于显示元件37的画面下方的显示装置底面38上,并弯曲成L字形,以便可以将供电缆线6、集合缆线7引导至显示装置底面38的横向外侧。
在连接器82上,在弯曲部的附近设有连接器着地部82a(着地部),该连接器着地部82a从显示装置底面38的突出高度最大。因此,当使显示装置底面38与适当的地面相对,来放置图像显示装置3或包括图像显示装置3的内窥镜1时,至少连接器着地部82a的一部分与地面抵接。其结果为,沿地面与显示装置底面38中间的横向引导供电缆线6、集合缆线7。
此外,连接器82可以固定在图像显示装置3上,也可以装拆自如地连接在图像显示装置3上。另外,为了使着地光滑,或者防滑,最好用合成橡胶或软质的合成树脂等来至少覆盖连接器着地部82a。
另外,连接器82为L字形,以便在着地时使供电缆线6、集合缆线7不妨碍着地,但是在图32的状态下,当弯曲操作杆20朝向操作者侧,操作者一边操作弯曲操作杆20一边把持把持部10时,还具有以下优点供电缆线6、集合缆线7不会向操作者侧突出而妨碍操作。
脚部83是这样的突起,即从连接器82隔开适当间隔,在显示装置底面38上突出。在其突出方向上形成脚部着地面83a(着地部)。脚部着地面83a从显示装置底面38突出的高度与连接器着地部82a的高度大致相同。
此外,在脚部83中,为了使着地光滑,或者防滑,优选用合成橡胶或软质的合成树脂等来至少覆盖脚部着地面83a。
另外,在图示中,脚部着地面83a是平面,脚部83是圆柱形,但是这只是一个例子,只要是从显示装置底面38的突起,其他形状也可以。例如为了使着地位置恒定,也可以使脚部83为圆锥形等,从而利用其顶部形成点状的着地部。这样,着地部不一定是面状。
如图32所示,在内窥镜1的上部设有托架1b,在图像显示装置3的下部也设有托架3a。这两个托架1b、3a通过紧固用的螺钉8来紧固连接。图像显示装置3在操作时、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松动螺钉8而使画面的朝向向弯曲操作杆20侧倾斜,并可以通过紧固螺钉8而固定在可动范围内的所希望的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内窥镜1在操作部12的端部具有图像显示装置3,在外周部具有各种部件,此外还连接有供电缆线6、集合缆线7等。因此,如果随便放在桌子上等,则有可能图像显示装置3受到冲击,或是精密部件受到损伤或冲击,或是向缆线作用负载。或者有可能操作杆、操作开关误动作。另外,有时其成为缺乏稳定的配置,而在放置后翻倒。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三个着地部、连接器82、脚部83、和着地面80,并使它们着地,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6、37所示,以使图像显示装置3和操作部12成T字形的方式固定图像显示装置3。在该状态下,从显示装置底面38突出的连接器82和脚部83位于操作部12的径向外侧。另外,使连接器着地部82a和脚部着地面83a朝向地面84,来将内窥镜1配置在地面84上。
这样,如图37所示,连接器着地部82a、脚部着地面83a、与它们在同方向侧的着地部80抵接于地面84。由于这些与地面84的着地位置分别在地面84上离开且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连接它们就能够画出三角形Tr(参照图36)。即,三个着地部被三角配置。
因此,通过将三角形Tr设在这样的范围内,即图像显示装置3和除去插入部11的内窥镜1的重心进入三角形的区域内,能够将图像显示装置3和内窥镜1稳定地配置在地面84上,而不会翻倒或晃动。
在此,这些着地部只有其一部分和地面84抵接,而且其着地面积与三角配置的区域相比极小,所以可以近似看作点接触。因此,实质上成为三点支承,从而,即使例如在地面84上有些许凹凸,也能够稳定配置。
另一方面,在图37所示的主视图中,连接器着地部82a、脚部着地面83a从显示装置底面38突出,其中,该显示装置底面38位于与操作部12成T字形而延伸的图像显示装置3的延伸方向的一端。因此,操作部12相对于地面84倾斜,从而在其与地面84之间形成大致直角三角形的间隙。因此,设在操作部12的外周的例如弯曲操作杆20、托架1b等部件,不与地面84抵接。因此,不会出现由于这样的部件抵在地面84上而受到损伤,或受到冲击,或误动作。因此,可以提高内窥镜1的可靠性。另外,由于操作者不细心注意内窥镜1的放置方法或放置场所也没关系,所以极易使用。特别是该内窥镜装置具有适于携带搬运、在各种场所使用的优点。
另外,如果在操作部12和地面84之间适当设置间隙,则如图37所示,能够设置用手85握持把持部10的空间,从而在从这样的配置拿起装置时,易于把持,极其方便。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通过在观察部设置两处着地部,在操作部设置一处着地部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观察部由图像显示装置3构成,观察部比较大且重的情况下,这样的配置是合理的。但是,配置位置和个数的分配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观察部和操作部的形状、安装位置等,使三个着地部全部在一方。例如,当观察部由轻质小型的目镜光学系统构成时等,观察部的着地部也可以为一个或零个。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通过连接器82、脚部83从显示装置底面38突出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在该情况下,当着地时,在使显示元件37上的图像直立的状态下可以看到图像,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把装置稳定地放置在地面上,只要能够采用三角配置,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3的哪里都可以,并不限定于显示装置底面38。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由于在操作部侧的着地部80附近,不存在应避开与地面84接触的部件,所以也可以将操作部的外周面自身用于着地部的例子。但是,当需要使着地部附近从地面抬起、或需要保护操作部或观察部的外周面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设置从外周面适当突出的着地部。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通过连接器82在其一端延伸有供电缆线6、集合缆线7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是连接器部件与外部缆线也可以能够装拆地连接。
另外,连接器部件不限定于始终连接有外部缆线。
例如,也可以具有连接口,在着地时,该连接口不连接外部缆线,而在进行操作、观察时连接。在该情况下,为了在着地时不损伤连接口,预先能够装拆覆盖着地部的合成橡胶、软质的合成树脂等的盖部件,从而也可以设为脚部83那样的形状。
在图38至图57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并对其进行说明。此外,对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如图38至图40所示,具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内窥镜1、光源装置2和图像显示装置3(显示装置),其中,光源装置2发出照射被摄体的照明光;图像显示装置3将由内窥镜1得到的被摄体的像(观察像)图像化并进行显示。此外,图38的X、Y、Z方向为相互垂直的三个轴,有时为了方便而使用这些来参照方向。
如图38所示,在内窥镜1中,从配设在插入部11内部的图像引导部11b直到摄像元件4的光路可以适当折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轴60上配置有聚光透镜4a、摄像元件4。
在操作部12的一端侧,把持部10与插入部11的基端部11d连接,在邻接于弯曲操作杆20的另一端侧(图38的上侧),设有显示装置安装部86,用于安装后述的图像显示装置3。在显示装置安装部86的端面(图38的上侧),设置有显示装置承受面87(参照图41、图42),用于在与光轴60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承受图像显示装置3。在显示装置安装部86的端面的相反侧的下部,设有凸部88。
如图38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3的外侧设有起动开关23,用于起动内窥镜装置;连接器82,用于将后述的供电缆线6(外部缆线)和集合缆线7(外部缆线)连接在图像显示装置3上;脚部83;和托架3a(支承部)。
连接器82被突出设置在位于显示元件37的画面下方的显示装置底面38上,并弯曲成L字形,以便可以将供电缆线6、集合缆线7引导至显示装置底面38的横向外侧。脚部83是这样的突起,即从连接器82隔开适当间隔而在显示装置底面38上突出。托架3a从位于显示元件37的显示画面背面侧的显示装置背面39突出,在配置于显示装置底面38附近的一对平行平板上,分别朝向外侧突出设置有支承轴8。在托架3a、3a之间,间隔可夹持显示装置安装部86的宽度。支承轴8从前端侧形成有螺纹部8a、轴部8b(参照图46),轴部8b相互配置为同轴。
在显示装置安装部86上,可装拆地设置有托架1b(支承部),从而,通过可转动地卡合托架3a、3a与托架1b,形成了可转动地支承图像显示装置3的支承部。
图41、图42、图4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的左视图、俯视图、和主视图。与图38不同,用实线表示显示元件37被转动成能够从图38的X方向正对看到的样子。图像显示装置3在图38中的配置用图41的双点划线来表示。
托架1b可沿显示装置安装部86的侧面嵌合,并形成为俯视时大致呈コ字形。另外,在コ字开口侧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能够与轴部8b圆滑嵌合的轴孔1c(参照图46)。另外,在コ字开口侧的侧面上,如图41所示,分别设置有L字形的卡止槽1d,该卡止槽1d在水平方向上开口且内侧向铅直方向弯曲,并且与从显示装置安装部86突出设置的卡止轴86a卡止。另外,托架1b的下端部(参照图41)从图示上方卡止于显示装置安装部86的凸部88,从而限制向下方的移动,并且由此不引起相对于卡止轴86a的转动。另外,在卡止轴86a的前端形成有外螺纹,能够与该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固定部件89可以装拆。因此,托架1b在被安装到显示装置安装部86上之后,可以通过固定部件89来固定。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取下。
为了将托架1b安装到显示装置安装部86上,如图44所示,从卡止槽1d的开口侧插入并贯通卡止轴86a,然后使托架1b沿图示的水平方向移动,再通过卡止槽1d内侧的槽铅直向下压入,从而将托架1b卡止在显示装置安装部86上(参照图45)。图像显示装置3利用其自重而以该姿势稳定地卡止在显示装置承受面87(参照图44)上。另外,通过卡止槽1d内侧的槽来限制水平方向的移动。
因此,由于即使在该状态下使把持部10倾斜,图像显示装置3的卡止状态也不错位,所以具有容易进行固定部件89的螺纹连接的优点。此外,在取下图像显示装置3时,取下固定部件89,进而必须把持图像显示装置3使其沿卡止槽1d移动才能取下,所以具有以下优点即使取下固定部件89,也能够防止图像显示装置3由于自重等而自然脱落。另外,即使在误操作而没有将固定部件89牢固地固定的情况下,图像显示装置3也难以脱落。
托架1b的安装方向被配置在下述方向上,即,在该方向上,轴孔1c的中心轴与把持部10的纵长方向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与光轴60大约90°相交,并且与作为弯曲操作杆20的转动轴的轴12a大致平行的方向。
如图46所示,托架3a与托架1b以垫圈92、橡胶板93、垫圈92的顺序夹持它们,并使支承轴8贯通轴孔1c,使垫圈92插入并贯通从轴孔1c突出的螺纹部8a,再通过在螺纹部8a上螺纹安装螺母91来固定。因此,图像显示装置3能够以由同轴配置的轴孔1c和支承轴8规定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螺母91的紧固力是适当压缩橡胶板93的大小。另外,预先调节橡胶板93的反弹力,使得托架1b相对于托架3a在转动方向上的摩擦力为适当的值。其结果为,图像显示装置3可以借助摩擦力在其转动方向的所希望的位置静止。不过,螺母91被紧固并固定在图像显示装置3转动后的位置,当改变朝向时,其也可以松开。在该情况下,优选根据需要成为设置了杆、抓手等易于操作的方式。
在如上构成的内窥镜装置中,图像显示装置3经由托架1b可装拆地设在显示装置安装部86上。因此,例如在携带时,可以取下图像显示装置3并将其紧凑收纳。此外,在操作时、观察时,通过在操作部12上安装图像显示装置3,可以在操作的手边进行观察。
在图像显示装置3中,在操作的初期阶段,为了紧凑地搬运,例如图41中双点划线所示,显示装置背面39可以预先倒下以使其与显示装置接受面87抵接。这个状态和图38所示的状态相同。以下,以该状态作为转动角度0°的基准位置进行说明。在该状态下,显示装置37的显示画面配置为与把持部10的纵长方向大致垂直,从而成为适合于操作者从图38的Z方向观察的配置。
在把持把持部10来操作弯曲操作杆20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把持,但是操作性最好的是如图38所示,在拇指朝向显示装置安装部86侧并且拇指肚抵在前端部20a的状态下,用另外四根手指把持把持部10的情况。这时,如果使拇指如图所示朝向上侧并在操作者的前侧把持,则操作者的身体朝向图示的X方向。在该情况下,由于操作者必须低头从上侧(图38的Z方向)窥视显示元件37,所以存在在持续观察中,颈部疲劳的担心。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时,可以如图41所示,使图像显示装置3向箭头方向转动例如90°,从而使显示元件37的显示画面朝向操作者侧。其结果为,由于显示画面正对操作者,所以成为易于观看的位置。即,操作者可以不弯曲颈部而以向前的舒服的姿势,来从X方向观察。因此,可以采用即使长时间观察也不易疲劳的姿势。
从基准位置的转动角度不限于90°,其根据需要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例如,在从图38的状态使插入部11一侧朝向X方向的前侧,而从铅直轴倾斜45°来把持的情况下,图像显示装置3只要向操作者侧转动45°,其显示画面就与上述相同,正对操作者,所以成为易于观看的朝向。另外,如果操作者变得容易窥视,则显示画面不需要是正对操作者的朝向。例如显示画面的表面反射减小,是液晶画面时,只要是进入合适的视野角度范围等的易于观看的角度,即使从正对方向倾斜,也是能够十分容易观看的朝向。不过,为了防止由于图像显示装置3的转动而使例如内窥镜装置的重心偏移,从而难以把持,最好能够适当限制转动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沿光轴60的方向切断托架1b开口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转动限制部1e,并构成为当图像显示装置3转动了90°时,设在显示装置背面39侧的卡止部90卡止于转动限制部1e,从而不能继续转动。如果改变转动限制部1e、卡止部90的形状,则可以适当改变限制的转动角度的限度。
若考虑到手腕的关节的结构等,则在如上所述把持操作部12时,以把持部10的纵长方向为中心的转动范围较窄。另外,为了实用上观察方便,几乎都必须改变把持姿势以改变把持部10纵长方向的朝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把持姿势中,显示画面可向使显示画面的朝向与把持部10的纵长方向相交的方向转动,从而显示画面可以向操作者侧转动,所以几乎在所有情况下,显示画面都可以朝向易于观看的方向,从而与不能转动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提高操作性。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变形例是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设置托架95(支承部)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托架1b,并在托架3a和托架95之间设置两个板状的臂部96(臂部件),所述臂部96在其纵长方向的两端具有与轴孔1c相同的轴孔96c(参照图46)。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托架3a具有支承轴9a(第二转动支承部)以代替支承轴8,该支承轴9a圆滑地嵌合于轴孔96c中,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48所示,托架95可沿显示装置安装部86的侧面嵌合,并在俯视时大致为コ字形。另外,如图49所示,在形成コ字开口的两侧面中,在コ字的弯曲侧分别同轴设置有支承轴9b(第一转动支承部)。支承轴9b是与设置在臂部96的端部的轴孔圆滑嵌合的轴部件,例如可以采用与支承轴8相同的结构。
托架95利用适当的装置固定在显示装置安装部86上。例如,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卡止槽,并在显示装置安装部86上设置卡止轴,然后用固定部件固定,也可以在显示装置安装部86上设置螺纹部,通过螺纹紧固来固定。
连接臂部96,使得轴孔96c能够分别相对于支承轴9a、9b转动。该转动机构可以采用如图46所示的机构,但是只要能够转动,采用其他转动装置也可以。
根据这样的构成,如图49所示,通过在托架95的侧面上,将臂部96配置成朝向从支承轴9b向コ字的开口侧倾斜的方向,能够在显示装置背面39抵接在显示装置承受面87上的状态下,将图像显示装置3紧凑地配置在显示装置安装部86的大致正上方。
在以该状态作为基准位置,使显示元件37向操作者侧转动90°时,如图50所示,首先,以支承轴9b为中心,使臂部96向图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并立起。通过该移动,显示装置背面39可以从显示装置承受面87离开。
然后,如图51所示,在使臂部96保持静止的状态,以支承轴9a为中心,向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图像显示装置3。如果转动90°,则显示装置底面38抵接于显示装置承受面87,而不能继续转动。
这时,由于支承轴9a以在托架95中向コ字的弯曲侧移动的状态转动,所以在显示装置安装部86上侧的空间进行转动。因此,在抵接于显示装置承受面87时,图像显示装置3也能够位于显示装置安装部86的大致正上方。即,如图41的情况所示,图像显示装置3不能向从光轴60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不能进出显示装置安装部86的外部空间。
这样,根据本变形例,将转动中心分割为支承轴9a、9b这两个平行的轴,并通过支承轴9a中心的转动而使支承轴9b移动,然后可以通过以支承轴9b为中心的第二转动而使图像显示装置3转动,所以图像显示装置3的配置位置比较自由。因此,具有可以紧凑配置的优点。另外,通过调节图像显示装置3的移动位置,重心向与光轴60相交方向的移动减小,所以具有以下优点可以稳定地把持,且握持容易,操作容易。这样的臂部件如果是能够伸缩的机构,则可以紧凑构成,从而图像显示装置3的配置自由度也可以提高,所以很方便。
说明作为臂部件的第一变形例的臂部100。
臂部100,如图52所示,由滑动臂101和固定臂102构成。
滑动臂101在纵长方向的一个端部设置有与支承轴9a可转动地嵌合的轴孔101c,在另一端部突出设置有滑动轴101b,在纵长方向的左右设置有引导部101a,所述引导部101a沿滑动轴101b的突出设置方向延伸。
固定臂102大致呈U字形延伸,在U字的弯曲部设置有与支承轴9b可转动地嵌合的轴孔102b,在U字的内侧设置有夹持滑动轴101b的槽部102a。槽部102a是通过在固定臂102的U字的内表面设置波形的凹凸部103而成的,该凹凸部103例如通过板簧等弹性部件而彼此凹凸相向。
由此,在夹持滑动轴101b时,可以将滑动轴101b固定保持在适当的凹凸位置。
固定臂102的短边宽度可以嵌合于形成有引导部101a的宽度内(参照图54),并使滑动臂101沿纵长方向滑动。
在轴孔102b侧,设置有与显示装置安装部86抵接的凸部102c,并且形成有间隙,用于将滑动臂101夹持在固定臂102和显示装置安装部86的侧面之间。
通过这样的臂部100,在如图53所示那样固定了图像显示装置3的状态下,可以使滑动臂101相对于固定臂102沿纵长方向滑动,并在凹凸部103的适当保持位置固定长度。
因此,在图像显示装置3移动时,可以延伸臂部100,从而容易地移动图像显示装置3,在固定时,可以将臂部100收缩为需要的适当长度,所以具有能够紧凑收纳的优点。另外,由于通过凹凸部103夹持并固定滑动轴101b,所以不需要例如螺钉紧固等的作业,因此具有容易调节长度的优点。
说明作为臂部件的第二变形例的臂部104。
臂部104,如图55所示,由滑动臂105和固定臂106构成。滑动臂105在其纵长方向的一个端部设置有与支承轴9a可转动地嵌合的轴孔105a,在其中央部沿纵长方向设置有滑动孔105b。
固定臂106在其纵长方向的一个端部设置有与支承轴9b可转动地嵌合的轴孔106c,在其另一端部突出设置有滑动轴106a,该滑动轴106a与滑动臂105的滑动孔105b光滑地嵌合,并且能够将固定螺钉107旋合在前端。另外,在纵长方向的左右设置有引导部106b,该引导部106b沿滑动轴106a的突出设置方向延伸。固定臂106的形成引导部106b的宽度,是能够可滑动收纳滑动臂105的短边宽度的宽度(参照图57)。
提供这样的臂部104,在如图56所示那样固定了图像显示装置3的状态下,并在滑动轴106a插入并贯通滑动孔105b内的状态下,沿固定臂106的纵长方向可滑动地保持滑动臂105,并通过将固定螺钉107旋合在滑动轴106a上,从而能够以适当的长度来固定。因此,在图像显示装置3移动时,可以延伸臂部104,从而容易地移动图像显示装置3,在固定时,可以将臂部104收缩为需要的适当长度,所以具有能够紧凑收纳的优点。另外,由于通过固定螺钉107与滑动轴106a旋合来对滑动轴106a进行固定,所以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可靠地固定臂部104的长度,并成为抗冲击等能力强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通过下述例子来进行了说明,即在该例子中,图像显示装置3的转动中心的方向与弯曲操作杆20被转动的轴的方向平行,但是只要图像显示装置3能够向操作者容易看到的方向转动,使用与弯曲操作杆20的转动轴不平行的转动中心也可以。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以下述方向为例子来进行了说明,即在该方向上,在具有棒状操作部,且操作部的延伸方向与把持部的纵长方向是相同方向的装置中,支承部的转动轴与把持部的纵长方向相交,但是根据把持姿势来改变显示画面的朝向是相对于把持部的纵长方向的,与操作部整体是不是棒状无关,所以操作部的形状不限定于棒状。
另外,在上述变形例的说明中,以图像显示装置3的转动角度是9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只是一个例子,任何角度都可以。
另外,在上述变形例的说明中,为了简单而没有在图47至图51中图示L字形的连接器82、脚部83,但是在图48中,可以将配置连接器82、脚部83配置在显示装置底面38的左右侧且不与显示装置安装部86干涉的范围内。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接头的增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本发明并不由上述说明限定,其只由附上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不仅适于如上所述的医疗应用,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在工业应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包括内窥镜,其具有对被检查体的观察像进行摄影的摄像单元;图像显示装置,其将从上述摄像单元送来的摄像信号进行图像化并进行显示;第一安装部,其设在上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用于安装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和第二安装部,其设在上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用于将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不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包括第一输出端子,其设在上述第一安装部上,用于输出从上述摄像单元送来的摄像信号;第二输出端子,其设在上述第二安装部上,用于输出从上述摄像单元送来的摄像信号;和输入端子,其设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上,用于当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上述第一安装部时,与上述第一输出端子连接,并向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入上述摄像信号;并当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上述第二安装部上时,与上述第二输出端子连接,并向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输入上述摄像信号。
3.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包括内窥镜,其具有对被检查体的观察像进行摄影的摄像单元;图像显示装置,其将从上述摄像单元送来的摄像信号进行图像化并进行显示;和支承部,其设在上述内窥镜的操作部上,并以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相对于上述操作部可开闭的方式,支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支承部包括第一转动轴,其向与上述操作部的侧面相交的一个方向延伸,并成为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转动时的中心;和第二转动轴,其向与上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另一方向延伸,并成为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向其他方向转动时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支承部支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并使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可收纳于设在上述操作部的外周面的凹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分别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中心轴偏离设置。
7.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包括内窥镜,其具有对被摄体的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和在纵长方向形成的把持部;和图像显示装置,其与上述内窥镜为一体,用于将通过上述摄像单元得到的上述被摄体的像进行图像化并进行显示,从上述内窥镜的侧部突出地安装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以便当拇指在上来把持上述把持部时,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位于把持上述把持部的手的拇指以外的手指之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包括光源装置,所述光源装置与上述内窥镜为一体,并向关于上述内窥镜的纵长轴线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对称的一侧突出。
9.一种内窥镜装置,包括内窥镜,其具有对被摄体的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和操作内窥镜的操作部;手指挂住部,其被设置为与上述操作部的纵长方向的轴线相交;和图像显示装置,其与上述手指挂住部设为一体,用于将通过上述摄像单元得到的上述被摄体的像进行图像化并进行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在上述操作部具有可转动设置的操作杆,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被设置在与上述操作杆的转动轴大致相同的位置。
11.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包括插入部,其能够插入被检查体的体腔内;观察像取入部,其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侧取入上述体腔内的观察像;操作部,其与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连接;观察部,其设在上述操作部上,可以观察通过上述观察像取入部取入的上述观察像;和三个着地部,其被三角配置在上述操作部和观察部的至少任意一个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着地部的至少一个由连接器部件来形成,上述连接器部件从上述观察部或操作部突出设置,用于连接外部缆线。
13.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包括插入部,其能够插入被检查体的体腔内;观察像取入部,其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侧取入上述体腔内的观察像;摄像单元,其对上述观察像进行摄像;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画面,所述显示画面基于来自上述摄像单元的摄像信号来显示观察图像;操作部,其设有把持部,并与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连接;和支承部,其设在上述操作部上,用于可转动地支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其中,上述显示画面可以绕与上述把持部的纵长方向相交的轴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操作部具有用于操作上述插入部的动作的操作部件,对于上述把持部,当操作者把持该把持部时,操作者可以操作上述操作部件,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在操作者把持上述把持部时,可以使上述显示画面向操作者侧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支承部具有第一转动支承部,其设在上述操作部上;第二转动支承部,其设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上;和臂部件,其分别与上述第一转动支承部和上述第二转动支承部可转动地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其不依赖于内窥镜的握持方法,而能够使操作者可以良好地视觉辨认在液晶显示画面上所显示的被检查体的图像。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具有内窥镜,其具有对被检查体的观察像进行摄影的摄像单元;图像显示装置,其将从上述摄像单元送来的摄像信号图像化并进行显示;第一安装部,其设在上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用于安装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和第二安装部,其设在上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用于将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不同的位置。
文档编号A61B1/00GK1917804SQ20058000484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6日
发明者宫本真一, 龟谷尊之, 渡边胜司, 松本和孝, 中村刚明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