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老年性疾病是老龄化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老年性疾病虽然并非简单的由老化所致,但是以机体衰老为其发病基础。因此,研究老年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首先要澄清老化过程的发生机制,而老化免疫作为老化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
衰老或老化是机体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主要表现为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减弱或丧失。老化的机制颇为复杂,涉及到机体的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系列改变。有关老化的理论假说也颇多,如氧化损伤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遗传控制学说、衰老符合途径假说等。而衰老的免疫假说和自由基学说在机体老化研究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吸引了众多研究者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
衰老的自由基学说又称氧化损伤或氧化应激学说,是1956年由Harman首次提出并经后来研究者不断充实而建立的。该学说认为,衰老是机体内外自由基物质(现在归入活性氧的概念)对生物大分子产生损伤所致。一般情况下,活性氧代谢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被机体内源性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所抑制或猝灭。若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机体的清除机制及其抗损伤修复功能下降,就可对生物大分子造成严重的氧化损伤,例如,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DNA氧化损伤(颠换、断链、姐妹染色体交换与蛋白质交联)、蛋白质的羰基化和巯基丢失。这些损伤的累积可使机体各系统功能下降,进而促使机体老化。免疫系统在体内起着应答、防御和监视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消化会产生呼吸爆发,形成大量活性氧,而且活化的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与靶细胞起作用时,同样也快速生成活性氧代谢物,因此,免疫系统比其它系统更易处于一种慢性氧化应激的刺激,活性氧在免疫器官的萎缩和功能退化进程中很可能发挥启动或促进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老化过程以及老年性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Galli F等人提出,活性氧能够损伤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造成组织结构和代谢异常,进而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甚至死亡。目前认为活性氧在许多慢性退行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肿瘤、自身免疫病、尿毒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alli F,Piroddi M,Annetti C,Aisa C,Floridi E,Floridi A.Oxidative stress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Contrib Nephrol,2005;149240-60)。因此,通过补充抗氧化剂来减少氧化损伤或提高机体的抗氧化防御能力被认为可能是延缓衰老,预防或治疗老年性疾病较为有效的策略。
现有的抗氧化剂中,茶类(儿茶素、绿茶、红茶及乌龙茶)抗氧化作用最强,并且发现儿茶素和丁香还具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Rentian F,Wei He,HirotomoOchi.A new murine oxidative stress model associated with senescence.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2001;122547-559)。但是,这项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其免疫保护作用是较为有限的。鉴此,有必要寻找和发现更有效的兼具抗氧化和免疫保护的药物或药物组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强抗氧化及免疫调节功能的药物组方。该药物组合物在具有较强抗氧化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包含由丁香和覆盆子两种天然中药按重量比1∶1水浸提取的浓缩液。
上述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药物上所接受的辅剂。所述中药组合物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丁香和覆盆子用等体积去离子水浸泡30分钟,再加热至沸腾后维持30分钟,将药液过滤,滤液继续加热浓缩,再次过滤,得到中药粗提物。
上述方法中,还包括将中药粗提物进一步提纯的过程,以及将中药粗提物或提纯物与药物辅剂结合形成所需剂型的过程。
本发明通过除羟基实验、DNA氧化损伤的抑制实验和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抑制实验,对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体外验证;利用氧化应激小鼠模型,进一步在体内验证药物组合物的抗氧化及免疫调节功能。本发明体外及动物体内试验均表明,所提供的中药药物组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同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作为预防或治疗老年性疾病一类具有多重功效的药物。
图1为体内实验中胸腺HE染色结果图片,其中A为正常小鼠对照组,B为氧化应激模型组,C为氧化应激模型药物治疗组;图2为体内实验中胸腺内8-OHdG分布的组织观察图片,其中A为正常小鼠对照组,B为氧化应激模型组,C为氧化应激模型药物治疗组。
具体实施例方式自由基学说和免疫学机制在衰老的研究领域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大量文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在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均表现出氧化损伤相关的老化改变。自由基损伤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老化的危险因素。自由基的病理学改变主要源自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和DNA的损伤作用,从而使细胞的功能受损。另外,自由基可能通过激活某些特异性的信号通路导致病理性变化。同时,增龄相关性免疫功能改变也是衰老的重要特征之一。为此,研究和开发兼具有抗氧化和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是将丁香和覆盆子两种天然中药按重量1∶1水浸提取后浓缩而成。该药物粗提物经过正常的灭菌可以直接作为药物,也可以经过进一步加工如提纯、制粒、喷雾干燥等制成其它剂型的药物,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等。本发明的功能验证以粗提物进行。
实验材料1、天然植物丁香和覆盆子购自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责任有限公司。
2、制备方法丁香50g和覆盆子50g用等体积去离子水浸泡30分钟,再加热至沸腾后维持30分钟,将药液过滤,此后继续加热浓缩至100ml,再次过滤,装入无菌玻璃瓶中,4℃保存,此时得到药物粗提物浓度为1g/ml。该浓度为本发明实验中所用浓度,具体药物浓度可以根据具体药用标准扩大或缩小。
3、实验动物Wista大鼠和Balb/C小鼠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动物中心。
4、主要生化试剂和材料30%H2O2和抗坏血酸(VitC)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小牛胸腺DNA、鲁米诺和干酪素为Sigma公司产品;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刀豆素A(ConA)购自北京邦定公司;佛波酯(PMA)购自德国Merk公司;邻菲罗啉(Phen,分析纯)购自北京芳草医药化工研制公司。
5、抗体及试剂盒荧光素标记的小鼠单抗为美国PharMingen公司产品;HistostainTM-SP试剂盒和生物素化羊抗鼠IgG购自北京中山公司;抗8-OHdG单抗和8-OHdG 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日本老化制御研究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P)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6、同位素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产品,比活性60Ci/mM,放射性浓度1mCi/ml(37MBq/ml)。
7、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GIBCO-BRL公司产品)含10mmol/L HEPES,2mmol/LL-谷氨酰胺,0.01mmol/L丙酮酸钠,0.05mol/L β-巯基乙醇,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万单位/ml。
8、主要仪器和设备WDD-1型发光测试仪为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产品;BPCL-4型超微弱发光仪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产品;LY/03-2型臭氧发生器(清华大学臭氧技术开发中心);SY-2型液晶显示体温计(北京师范大学产品);臭氧检测管(劳动部毒物检测技术指导站);96孔培养板(美国Costar公司产品);CO2培养箱(美国HARRIS公司);多头细胞收集器(浙江绍兴);β液闪计数仪(美国Beckman公司LS8000型);流式细胞仪(Becton Dickinson);显微镜(Olympus);Milli-Q plus超纯水系统(Millipore);酶标板测定仪(美国Bio-Tek instruments Co.);紫外分光光度计(Beckman)。
一、体外抗氧化实验1、天然植物的配制及使用剂量体外实验中,丁香和覆盆子以1∶1组合,实验浓度为1g/ml。在整个体外实验过程中,以蒸馏水作空白对照,并以公认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0.1g/ml)。
2、清除或抑制OH的生成实验化学发光分析方法(Chemiluminescence,CL)是利用在化学反应中释放大量自由能产生激发态的中间体,这些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发射出光子,因此可以利用发光信号检测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对于了解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化学发光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采用亚铁离子(Fe2+)催化H2O2产生OH(Fenton反应),经鲁米诺增强发光,在发光测试仪上测量反应开始后20秒时的发光值,结果用三次平行测量的平均值表示。取0.1mmol/L硫酸亚铁胺10μl,1%H2O210μl,天然植物溶液(对照加双蒸水)10μl和0.2mmol/L鲁米诺500μl,立即混合并测定。测定条件高压8~8.6,调零0.4~0.6,光源50,测定温度20℃。
OH生成抑制率(%)=(对照发光值一样品发光值)/对照发光值×100%实验结果见表1-1。
表1-1药物组方对OH的清除或抑制作用
实验数据表明,在体外,药物组方(1g/ml)能有效清除或抑制OH,其50%抑制率时的稀释数为17871.06,由于实验药物为粗提物,与纯度高的维生素C相比(0.1mg/ml,50%抑制率时的稀释倍数为5543.83)已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3、DNA氧化损伤的抑制实验硫酸铜-酚-维生素C反应系统能产生氧自由基,引起DNA的损伤,而过氧化氢能加强该反应过程。通常情况下,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DNA损伤程度的降低、DNA损伤的延迟、DNA损伤的降低和延迟。由于抗氧化剂可以作用于链级反应的不同环节而抑制DNA的氧化损伤,因此该实验较能体现药物体外作用的综合水平。
用0.1mol/L醋酸盐缓冲液配制CuSO4-Phen-DNA反应溶液(0.1mol/LCuSO4,0.1mol/L Phen,1mg/ml DNA)及50mmol/L VitC溶液。测定前取反应溶液1ml与50mmol/L的VitC溶液7ul混合,加入待测样品(对照组加双蒸水)10ul,再加入3%的H2O2溶液200ul,迅速混合,在BPCL-4型超微弱发光仪上测量发光反应动力学曲线。测试条件时间900秒,间隔1秒,光源2660,高压920,噪声10,波长495nm,室温20℃。根据DNA损伤产物发光强度峰值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对照峰值一样品峰值)/对照峰值×100%实验结果见表1-2。
表1-2药物组方对DNA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实验数据表明,在体外,药物组方能有效抑制DNA的氧化损伤,与纯度高的维生素C相比,其峰值时间落后于维生素C(534秒Vs306秒),说明药物组方能延迟DNA氧化损伤,同时,其对DNA损伤的程度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67.63%Vs47.93%)。
4、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抑制实验在吞噬作用的激发下,巨噬细胞膜上的还原型辅酶I、II可以使分子氧活化,生成超氧阴离子、游离羟基、过氧化氢和单态氧来产生杀菌作用,此过程称为呼吸爆发(respiration burst)。PMA是蛋白激酶C的活化剂,它能增加细胞的Ca2+内流,进而促进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因此,呼吸爆发过程更接近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并且是从细胞水平上反映药物的抗氧化能力。
采用0.5%干酪素腹腔注射对Wista大鼠进行诱导,12小时后无菌取腹腔巨噬细胞,用10倍体积Tris-NH4Cl破碎红细胞,RPIM-1640溶液洗涤并调整细胞浓度至5×106cell/ml。取细胞悬液20ul及待测药品10μl,加入鲁米诺200ul及10ng/ml的PMA10μl,立即37℃水浴2分钟,测定10秒时的发光值。抑制率计算同上。
实验结果见表1-3。
表1-3天然植物对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抑制作用
实验数据表明,在体外,药物组方对巨噬细胞呼吸爆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不如维生素C(50%抑制率的稀释倍数89.85Vs7810.11)。
二、体内抗氧化与免疫保护实验1、建立氧化应激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的分为3个组,设正常小鼠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氧化应激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和氧化应激模型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用药组)。除对照组外,另外两组均吸入臭氧模拟氧化应激状态。将Balb/C小鼠在实验动物中心适应1~2天后,放于半封闭的超净台中,将臭氧发生器放于封闭端一定高度,小鼠置于半开放端,调节臭氧发生器与鼠笼的距离,使鼠笼中心的臭氧浓度达2mg/m3,每天吸入10小时。
根据小鼠体表面积,计算小鼠每天摄入药物量为500mg/kg,每天每只小鼠灌胃量为0.2ml,氧化损伤模型组服用蒸馏水作为对照。灌胃开始于臭氧吸入前两天,并且灌胃时间与臭氧吸入时间错开4小时,吸入臭氧期间,随时监测臭氧浓度。
2、氧化应激模型小鼠的氧化和衰老指标的观察针对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的活性氧代谢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机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以利于机体在有氧环境下生存。机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其保护作用1)消除自由基和活性氧,避免脂质过氧化;2)分解过氧化物,阻断过氧化链;3)除去起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机体中有许多抗氧化物质,能使Fe3+还原成Fe2+,后者可与菲啉类物质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通过比色可检测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的水平。
谷胱甘肽(GSH)是一种低分子清除剂,它不仅是组织中主要的非蛋白巯基化合物,还是GSH-PX和GST两种酶类的底物,是它们分解过氧化物所必须的组分,GSH还能稳定含巯基的酶,并防止血红蛋白及其他辅助因子受到氧化损伤,因而GSH含量的多少是衡量机体抗氧化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机体代谢过程产生的活性氧能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并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其中,部分分解产物能引起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氧自由基不但通过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引起细胞损伤,而且还能通过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引起细胞代谢异常。因此,通过检测MDA的水平可以反映机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并间接反映出细胞受损伤的程度。
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一直是自由基生物学研究的热点,8-OHdG是DNA氧化损伤后碱基修饰的主要产物,作为DNA氧化的标志物,8-OHdG可引起G:C→T:A颠换突变,在细胞癌变和机体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发现,随着年龄增加,机体组织器官中8-OHdG的水平逐渐升高,因此血清中8-OHdG的含量变化可反映机体内DNA氧化损伤的情况。
实验开始前及结束前一天,称量小鼠体重并测量其肛温。实验结束后,以眼球放血法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同时把分离出的肝脏、脾脏和胸腺组织一起冻存于-80℃,待测。每组随机选取2个胸腺,将其修整后放于10%福尔马林中固定,用于组织学检测。
将分离得到的部分胸腺和肝脏制备成10%组织匀浆。根据TAP测定试剂盒、GSH测定试剂盒、MDA测定试剂盒及8-OHdG ELASA检测试剂盒的操作说明,分别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P),胸腺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生成量以及血清中8-OHdG的浓度。
实验结果见表2-1。
表2-1体内抗氧化和衰老指标
数据表示平均值±标准差;*与氧化损伤模型组相比P<0.01由表2-1所示,模型组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表现为血清TAP含量从正常对照组的25.56±2.47降至11.33±2.05U/ml,胸腺组织GSH浓度从正常的36.46±2.01减少至19.87±1.05mg/mg protein,而氧化损伤代谢产物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从正常对照的2.80±0.14增至7.66±0.43nmol/10mg protein,血清中DNA氧化损伤产物8-OHdG含量从正常的23.66±2.00升高至54.50±3.91ng/ml。相同条件下,用药后模型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得以明显改善,其水平高于模型组,如血清TAP含量8.26±1.63U/ml,胸腺组织GSH浓度24.54±0.74mg/mg protein,肝脏组织MDA的含量3.51±0.22nmol/10mg protein和血清8-OHdG含量33.29±2.16ng/ml。上述结果表明被测试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不同程度的逆转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
3、氧化应激模型小鼠免疫学指标检测免疫系统不仅是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和反应体系,而且它还从根本上参与了机体老化的全过程,并随氧化损伤发生相应的变化。氧化损伤可使淋巴细胞膜结构改变,丝裂原刺激反应性减弱和延迟;多形核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ROS可抑制T细胞E花环形成,过氧化氢酶抑制实验说明,H2O2参与了这个过程。另外,体外氧化应激可明显损伤人淋巴细胞的抗体依赖或非依赖性细胞毒作用。此外,人们发现B细胞比T细胞对ROS的损伤作用有较大抵抗力。这些说明增龄性T细胞功能障碍与ROS的累积性损伤有关。
3.1胸腺和脾脏重量指数将胸腺或脾脏取出,放入生理盐水中洗去血液,在洁净慢速滤纸上仔细剪去脂肪和结缔组织,用分析天平称重,并与体重对应计算胸腺和脾脏重量指数[组织(mg×10)/体重(g)]。
实验结果见表2-2。
表2-2肛温、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
数据表示平均值±标准差;*与氧化损伤模型组相比P<0.01实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连续吸入臭氧15天以后,小鼠肛温明显减低,免疫器官表现出明显的萎缩,其胸腺指数从正常对照28.15±1.88降至20.84±1.70mg×10/g,脾脏指数从正常对照39.91±1.77降至33.63±1.68mg×10/g,而用药组的小鼠,其胸腺和脾脏指数分别为26.77±1.49和36.55±1.69mg×10/g,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减弱氧化应激对免疫器官的损伤,对免疫器官有明显保护作用。
3.2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按常规方法制备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200ul(1×106cell/ml)和ConA(终浓度60ug/ml),对照孔用完全培养基代替ConA。试验和对照均设3个复孔。将培养板置于37℃、5%C02条件下培养48小时。培养终止前8小时,加入3H-TdR,每孔0.1uCi。收获细胞,用β液闪计数仪测cpm值。
实验结果见表2-3。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低,从正常对照的25.34±1.34下降至6.77±2.28cpm×104。用药后,其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恢复至17.03±1.05cpm×104。这说明该药物组合物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能适当改善氧化应激所致的免疫功能损伤。
表2-3脾脏T淋巴细胞3H-TdR掺入的测定
数据表示平均值±标准差;*与氧化损伤模型组相比P<0.013.3小鼠胸腺组织形态学观察小鼠胸腺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浸蜡时间1.5小时,温度56℃,石蜡切片5μm,贴片后37℃干燥过夜,备用。进行HE染色,苏木素染色15分钟,分色30秒,水冲15分钟,0.2%伊红染色2~3分钟。依次经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参见图1。
图1 HE染色结果发现,模型组(图1-B)胸腺皮质变薄,髓质区扩大,皮髓交界模糊,皮质区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排列分散,上皮细胞相对增多,髓质区仍可见胸腺小体。而在对照组及用药组中(图1-A和1-C),胸腺皮质区较厚,皮髓交界较清楚,皮髓质淋巴细胞增生明显。
3.4小鼠胸腺DNA氧化损伤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采用目前公认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SAB法分析Balb/C小鼠胸腺内8-OHdG的生成水平。标本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5μm。载玻片充分清洗后经多聚赖氨酸处理进行贴片,37℃干燥过夜,室温放置备用。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3%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经胰酶消化暴露抗原,采用70mmol/L NaOH(70%乙醇)室温变性固定2分钟,立即用0.1mol/LTris-HCl(70%乙醇,pH7.5) 进行中和,然后70%乙醇中浸泡10分钟×2,0.01mol/L PBS(pH7.4)中浸泡5分钟×2。羊血清封闭15分钟,滴加8-OHdG一抗(1∶100稀释),4℃放置14小时。依次用生物素化羊抗鼠IgG(1∶100稀释)和HRP标记链霉卵白素(1∶200稀释)各孵育15分钟,DAB/H2O2(0.04%/0.01%)显色约5分钟,水洗终止显色,中性树胶封片,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于图2中。
图2显示,胸腺内8-OHdG的生成在模型组(图2-B)明显增加,并主要位于髓质区。用药组中(图2-C)的8-OHdG的生成有所减少,提示药物对DNA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阳性核染为棕褐色,细胞染色度丰富,但并非所有胞核均染色,阳性细胞色度也深浅不一,呈散在或簇状分布,说明具有不同氧化程度的细胞与未氧化细胞共存生长。以上观察结果与血清8-OHdG含量测定结果相一致。
通过上述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发现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有以下特点一、体外抗氧化作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明显的降低和延迟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药物组合物可能作用于氧化损伤的不同环节,对不同种类的活性氧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二、体内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本药物组合可以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下小鼠的一般状况,提高血液和组织中TAP和GSH含量,抑制组织中MDA和8-OHdG的生成,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机制,减少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本药物组合还能改善氧化应激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胸腺和脾脏的萎缩,提高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免疫保护和调节作用。在具体用药时,体内摄入药物量可以在5mg~4g/kg体重。
综合上述结果,本发明的抗氧化药物组合物有利于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下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进一步开发成为抗衰老药品,本发明也为如何延缓胸腺萎缩和控制免疫老化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本发明抗氧化药物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与其它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组合可以形成新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抗衰老的保健品,具体可以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口服液、以及其它剂型等,甚至可以制成保健食品、保健饮料,对此,技术人员能够依照需求进行选择和制作,本发明不予赘述。
权利要求
1.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包含由丁香和覆盆子两种天然中药按重量比1∶1水浸提取的浓缩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药物上所接受的辅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丁香和覆盆子用等体积去离子水浸泡30分钟,再加热至沸腾后维持30分钟,将药液过滤,滤液继续加热浓缩,再次过滤,得到中药粗提物浓缩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中药粗提物进一步提纯的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中药粗提物或提纯物与药物辅剂结合形成所需剂型的过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包含由丁香和覆盆子两种天然中药按重量比1∶1水浸提取的浓缩液。本发明通过除羟基实验、DNA氧化损伤的抑制实验和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抑制实验,对药物组合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体外验证;利用氧化应激小鼠模型,进一步在体内验证药物组合物的抗氧化及免疫调节功能。本发明体外及动物体内试验均表明,所提供的中药药物组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同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作为预防或治疗老年性疾病一类具有多重功效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K9/10GK1985904SQ20051013207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1日
发明者何维, 段炼, 马世彬, 崔莲仙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